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CT增强扫描联合AFP检测在评估原发性肝癌介入 治疗近期疗效中的应用价值分析

时间:2024-07-29

李国秀,林靖复,邓忠奎,刘 凯,陈天忠

(柳州市中医医院放射科 广西 柳州 545001)

肝癌是发生在肝脏的恶性肿瘤,根据成因可分为原发性肝癌、转移性肝癌,每年新增病例在全球占据54%,目前发病率与死亡率逐年攀升[1]。原发性肝癌直接对人们生命健康造成威胁,起病初期较为隐匿,早期无明显症状,发展速度较快[2]。大部分患者是在出现腹胀、黄疸、腹痛等症状后,再前往医院就诊,但出现症状后大多为中晚期,且传统保守治疗效果并不理想,预后较差[3]。本文通过将CT增强扫描联合血清甲胎蛋白(AFP)检测患者治疗效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将我院2018年1月—2020年1月收治的120例原发性肝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①均实施经导管动脉化疗栓塞术介入治疗;②积极配合CT检查;③入院前进行放疗;④知情本文相关研究。排除标准:①合并其他恶性肿瘤;②碘过敏者;③存在自身免疫性疾病者。其中男71例,女49例,年龄为42~71岁,平均年龄为(54.05±4.11)岁;病灶直径为1~9 cm,平均直径为(4.32±1.11)cm;病程0.2~2年,平均病程为(1.14±0.21)年。

1.2 方法

介入治疗:术前禁食8 h,无需进行碘过敏试验,需要将大小便排空,训练屏气,所有患者均需要应用Seldinger穿刺技术,经股动脉插管,结合CT增强扫描动脉期,明确肿瘤供血情况,病灶部位与体积大小,在肿瘤供血动脉中使用2.6F Progeal微导管超选择插管,注射造影剂,明确肿瘤内染色情况,缓慢灌注化疗药物,使得肿瘤染色满意,经微导管缓慢注入空白微球颗粒,栓塞肿瘤供血血管,直到靶血管血流停止,达到良好的栓塞效果。

CT增强扫描:患者取仰卧位,常规进行CT平扫,扫描范围从膈肌到肝下缘,使用西门子(德国,型号SOMATOM Perspective)64层螺旋CT扫描仪,扫描参数设置为:层厚5 mm,螺距5 mm,电流300 mA,管电压120 kV,进行三期增强扫描,使用高压注射器经右肘静脉注射碘海醇(通用电气药业(上海)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00595)80 mL,注射速度选择3.5 mL/s,增强扫描参数设置:层厚5 mm,管电压120 kV,300 mA/s,再注射生理盐水20 mL冲洗血管,进行三期扫描,肝动脉期、门静脉期、延迟期分别为20~25 s、70 s、3~4 min。

AFP检测:所有患者保持空腹8 h以上,住院次日清晨采集空腹静脉血3 mL,以3000 r/min离心10 min,采集上清液保存在-80℃冰箱中。血液样本采集结束后统一测定,所有检测均在2 h内完成,使用电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所有操作均按照说明书进行[4]。

1.3 观察指标

由2名医师观察所有患者CT平扫、增强图像,并记录患者肿瘤大小、位置等情况,由2名资深医师根据AFP变化诊断,相互诊断结合作为结果。金标准为数字减影血管(DSA)检查,计算CT平扫与增强扫描用于诊断术后病灶大小数量[5]。

1.4 统计学处理

本研究采用SPSS 18.0统计软件对本文数据分析,计量资料用(± 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百分比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所有患者病灶情况

120例患者中所有患者手术均顺利完成,经过介入治疗后6个月进行CT、DAS检查,DSA检查中共检出148个病灶,其中有54个新发病灶,有94个残留病灶;病灶大小≥5 cm有51例,<5 cm病灶有69例。

2.2 CT对病灶检出情况

CT平扫共检出病灶103例(69.59%),CT增强共检出病灶144例(97.30%),CT增强病灶检出率明显高于CT平扫,差异显著,(t=27.792)(P<0.05)。

2.3 AFP表达与原发性肝癌CT征象

肿瘤大小<5 cm的患者AFP异常率高于≥5 cm患者,包膜不完整或无的患者AFP异常率高于包膜完整患者,存在显著差异(P<0.05);两者之间增强类型无差异(P>0.05),见表1。

表1 AFP表达与原发性肝癌CT征象(n=120)

2.4 所有患者介入治疗前后AFP水平变化

介入后1个月、3个月AFP水平低于介入前,存在显著差异(P<0.05),见表2。

表2 所有患者介入治疗前后AFP水平变化

3 讨论

由于原发性肝癌患者正常肝脏组织主要以门静脉供血为主,癌组织以肝动脉供血,介入治疗逐渐成为临床常用检查手段,但需要多次重复治疗,确保治疗效果[6]。随着影像学技术不断发展,相关影像学联合特异性实验室检查开始不断应用,对患者治疗后疗效评价起到了重要帮助。血清AFP是早期诊断原发性肝癌的重要指标,原发性肝癌患者血清AFP会出现明显升高,但对患者诊断价值不高,需要结合影像学检查明确[7]。

本文通过将CT增强与AFP检测纳入研究,结果显示:120例患者中所有患者手术均顺利完成,经过介入治疗后6个月进行CT、DAS检查,DSA检查中共检出148个病灶,其中有54个新发病灶,有94个残留病灶;病灶大小≥5 cm有51例,<5 cm病灶有69例。能够看出增强CT可准确对患者进行诊断,诊断准确率较高,而CT平扫是鉴别重要方式,可了解到病灶情况,利用正常肝脏形态与大小变化,肝脏组织与病变组织密度差确定。CT增强扫描可对病灶数量、供血、转移情况进行显示,平扫期肝癌病灶大多为低密度影,动脉期强化较为明显,相比CT平扫,CT增强能够对病灶动态增强过程进行全程显示,了解周围血管灌注情况。但仅仅使用影像学观察并不典型,肝脏为机体中多种蛋白物质合成,一旦出现病变会影响上述物质合成,使得蛋白质含量出现变化。本文通过将AFP纳入研究,结果:肿瘤大小<5 cm的患者AFP异常率高于≥5 cm患者,包膜不完整或无(包膜)的患者AFP异常率高于包膜完整的患者,介入后1个月、3个月AFP水平低于介入前,存在显著差异(P<0.05);两者之间增强类型无差异(P>0.05)。血清甲胎蛋白属于肝细胞中特殊的蛋白,在肝细胞受损后,肝功能下降,其数值也会出现增高,肝癌细胞产生的AFP具有促进肿瘤生长的作用,并抑制免疫系统作用,因此AFP水平可反应肿瘤生长情况[8]。

综上所述,原发性肝癌介入治疗期间,可实施CT增强扫描联合AFP检测,能够对患者病灶检出,并了解患者治疗近期效果,准确率较高,具有良好的预测意义,值得应用。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