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螺旋CT多平面重建在骶骨骨折合并骶神经损伤诊断中的临床意义构建

时间:2024-07-29

杨 飞

(郁南县第二人民医院放射科 广东 云浮 527100)

在骨科临床中,骶骨骨折并不常见,这是一种脊柱骨折,数据显示,在各类骨折患者中,骶骨骨折发生率仅为1%左右,在交通业的发展下,骶骨骨折的发生率逐步升高。在此类患者群体中,常常合并骶神经损伤,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工作[1-3],骶骨位置有着特殊的解剖结构,因此,在发生这类并发症后,临床治疗难度非常高,因此,对于骶骨骨折合并骶神经损伤患者,在受伤后,要及时诊断,采取科学的治疗方案。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将2018年1月—2019年2月在我院诊断与治疗的82例骶骨骨折合并骶神经损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本组患者均有皮下淤血、骶骨位置疼痛、骶骨马鞍区麻木疼痛,部分患者合并脂肪栓塞、大小便失禁、休克等临床表现。纳入标准:①患者知情、同意;②患者各项临床资料完整;③未合并精神疾病、严重脏器疾病与内分泌疾病。排除标准:①诊断不符合相关诊断标准;②配合度差;③合并语言障碍与智力障碍;④意识不清、合并严重疾病。

在本组患者中,男49例,女33例,年龄为33~58岁,平均年龄(43.93±6.32)岁,在致伤原因上,34例重物砸伤、42例交通伤、6例挤压伤。

1.2 检查方式

对于本组82例患者,分别采用X线平片、MRI扫描、CT检查、双斜位MPR几种方式。

在X线平片检查上,拍摄盆骨正位、腰椎正位、盆骨出入口位X线平片,均显示有骶骨骨折,未合并椎间隙改变与腰椎骨折脱位。其中,4例患者有骶孔线扭曲、变形、模糊、左右不对称的表现,2例患者骶孔线发生轻度位移。

采用MRI扫描,显示本组患者均出现骶神经损伤,具体表现为周围脂肪组织消失、骶神经异常增粗,但是无法清晰判断出损伤位置、骨折块之间的关系,难以鉴别出究竟是骶神经卡压伤还是单纯性骶神经挫伤。

对本组患者,均采用CT扫描法,明确具体的骶骨骨折类型,结果显示,Denis Ⅰ型、Ⅱ型、Ⅲ型分别为41例、27例、14例。其中,14例出现骨折侧结构紊乱、断面水平左右不对称的表现,其中14例骶管位置出现骨折块,可通过CT明确骨折块具体位置,但是无法确定骶神经根、骨折块之间的关系。

在双斜位MPR方面,分别采用30°角矢状位平面重建以及45°角斜冠状位平面重建法,明确神经根管走形情况,其中,42例未见骶神经根管异常。

1.3 统计学方法

本次实验数据采用专业化的分析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SPSS 21.0),其中,计量资料采用(± s)来表示,组间对比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对比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针对螺旋CT多平面重建与X线平面确诊情况的对比上,螺旋CT多平面重建的确诊率显著更高。对本组患者进行6~12个月的随访,结果显示,52例患者为S1神经根损伤、26例S神经根损伤、4例S1与S2神经根均出现损伤。根据双斜位MPR重建结果显示,38例患者S1神经根管中进入了骨折块、6例患者的S2神经根管中进入了骨折块,4例S1与S2神经根均出现损伤的患者中,均进入了骨折块,经手术确诊,将压迫骨块去除后,患者临床症状得到了显著缓解。针对不稳定型骨折患者,采用手术内固定法,提高骶骨稳定性,根据患者实际情况决定是采用手术还是保守疗法,见表1。

表1 X线平片与螺旋CT多平面重建确诊率对比(例)

3 讨论

在骶骨骨折患者群体中,神经损伤是最为常见的并发症,严重影响患者的正常生活质量,在受到侧方挤压暴力后,导致骶孔横径变小,很容易造成神经损伤[4],椎管中的马尾神经是悬浮在脑脊液中,在受到挤压和冲击时,可以得到缓冲,如果发生的是高能暴力,那么很容易导致马尾神经发生挫伤,在骨折块嵌入的影响下,会引致硬脊膜的破裂,导致神经损伤或者直接断裂[5]。骶区马尾神经位于末端位置,长时间的压迫下,会影响营养物质的吸收,而患者在发生意外后,由于对医疗常识不了解,不科学的搬动或者患者自行活动,很容易造成二次损伤。

骶骨骨折合并骶神经损伤的诊断难度高,这是由于骶骨位置比较隐蔽,且多数患者合并其他位置损伤,导致临床表现不典型,因此,很容易出现漏诊、误诊问题。骶骨骨折合并骶神经损伤包括骶神经挫伤、卡压伤两类,骶骨微结构复杂,这一位置的神经损伤主要是由骨折严重程度决定,为了制定科学的手术方案,需要明确骶神经损伤的位置以及性质。当前,对于骶骨骨折合并骶神经损伤的诊断,主要采用临床体征、MRI诊断的方式,但是,常规的诊断方式在神经识别上难度较高[6]。

采用螺旋CT多平面重建的方式,能够解决传统影像学诊断中的定性困难、神经识别难度较高的问题,能够观察到神经根的走形情况、周围脂肪组织变化以及神经根的粗细。传统的MRI无法明确神经损伤的诱因,通过三维CT、X线平片可以明确骶骨骨折分型,采用CT平扫的方式可以查看到骶管内有无存在压迫问题,但是上述几种方式均无法显示出具体的骨折情况,也难以判断出骶神经卡压伤、骶神经挫伤,对此,应用螺旋CT多平面重建的方式,可以对损伤情况进行精准定位,为手术治疗奠定基础[7]。同时,螺旋CT多平面重建方式可在横断面图像中画线,对二维体积元进行重组,可以生成矢状面、冠状面以及其他任意层面的图像,其中,有大量三维信息,可以补充原始二维图像的不足,了解患者病变实际情况。并且,还可以在骨窗、软组织窗之间切换,不仅可以清晰展示出骨折病变,还能够显示出病变周围的软组织损伤状态,非常适合应用在骶骨骨折患者的诊断中[8-10]。

根据本组研究结果显示,针对螺旋CT多平面重建与X线平面确诊情况的对比上,螺旋CT多平面重建的确诊率显著更高。对本组患者进行6~12个月的随访,结果显示,52例患者为S1神经根损伤、26例S神经根损伤、4例S1与S2神经根均出现损伤。根据双斜位MPR重建结果显示,38例患者S1神经根管中进入了骨折块、6例患者的S2神经根管中进入了骨折块,4例S1与S2神经根均出现损伤的患者中,均进入了骨折块,经手术确诊,将压迫骨块去除后,患者临床症状得到了显著缓解。

因此,螺旋CT多平面重建在骶骨骨折合并骶神经损伤诊断中具有良好的应用价值,能够为手术方案的制定提供影像学支持,宜作为骶骨骨折合并骶神经损伤诊断的常规方式。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