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核磁共振3D-LAVA动态增强技术对小肝癌的诊断价值

时间:2024-07-29

田洪斌

(吉林市人民医院 吉林 吉林 132000)

由于小肝癌的临床症状缺乏典型性,因此临床上容易出现漏诊的情况,对于该疾病患者来说,如果无法及时得到有效治疗,当疾病进展后,会对患者身体健康及生命安全造成严重威胁[1]。本次研究对我院收治的阳性征象患者采用不同方法进行诊断,旨在探讨核磁共振3D-LAVA动态增强技术对于小肝癌的临床诊断价值,具体内容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采集时间段为2017年5月—2019年5月内于我院经过检查后存在阳性征象的患者50例,其中男性34例,女性16例,年龄为33~72岁,平均年龄为(51.38±5.27)岁。纳入标准:①经过检查后,均存在阳性征象;②以自愿为原则参与研究,签署知情同意书;③经过我院伦理委员会的批准。对所有患者一般资料进行对比后发现,其差异小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于检查前做好胃肠道准备工作,并指导患者屏气训练,确保扫描时的呼吸一致性。所有患者均接受CT检查与核磁共振3D-LAVA检查。其中3D-LAVA动态增强扫描技术的具体方法为:选择美国GE公司的1.5T MR机,使患者呈仰卧位后,以足部先行进入为标准,使中心线确定于剑突下缘处;于冠状位进行定位,使范围大于肝脏。设定的扫描参数为:将TR设置为4.4ms,将TE设置为2.1ms,将FOV设置为42×42,将矩阵设置为320×224;以20ml的钆喷酸葡胺作为对比剂,将流率设置为1.5ml/s。待药物注入完成后需等待15s,进行横断位扫描,连续进行3期扫描,于第4期扫描前,进行冠位LAVA,待5min后再以常规延迟扫描的方法进行操作。再对所有患者进行常规CT检查,并与病理检查结果相对比。

1.3 观察指标

对所有患者进行CT检查与核磁共振3D-LAVA检查后,分别统计实际诊断结果;以病理检查结果为金标准,进行对比分析。

1.4 统计学方法

数据纳入SPSS23.0软件中分析,计量资料比较采用t检验,并以(±s)表示,计数资料比较采用χ2检验,以率(%)表示,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经过对比后发现,相较于CT检查,MR3D-LAVA检查的小肝癌诊断率更高,组间差异大且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

表 不同检查方法的实际诊断结果对比情况[n(%)]

3 讨论

在恶性肿瘤的类型中,以肝癌较为常见,而临床上还能够按照病灶情况分为原发性与继发性;还可按照癌结节直径的大小分为大肝癌与小肝癌。小肝癌又可被称为早期肝癌,具体是指肝细胞癌中单一癌结节直径≤3cm的肝癌或者两个癌结节直径≤3cm[2]。小肝癌临床上通常无明显体征与症状表现,其中的瘤结节多表现为球形,其边界清晰且切面均匀,不存在坏死与出血情况。

目前临床上诊断肝脏占位性病变的诊断,通常以2DGRET1WI增强扫描进行,该诊断方法虽具备一定小肝癌阳性诊断准确率,但仍未能达到预期,因此需采用更为有效的检查方法。核磁共振3D-LAVA动态增强技术属于新型技术方法,本质上就是一种通过快速三维容积T1加权脂肪抑制成像的技术,可通过对病变情况的动态数据采集,为临床治疗提供准确性高的参考依据;由于该检查方法的序列扫描层更薄,因此能够有效解决小肝癌病灶较小难以被发现的情况。同时3D-LAVA还具有较高的空间分辨率,能够较为全面地显示病灶周围血流供应情况,使得边缘及细节能够得以清晰显示[3]。相较于常规的MRI检查,3D-LAVA技术的扫描速度更快,使得整体诊断效率得到有效提高;还可有效降低扫描层厚度,使得扫描的敏感度与精细度得到进一步提升,有助于时间及空间分辨率的提高。

通过研究可发现,CT检查结果的小肝癌诊断率为65%,MR3D-LAVA的小肝癌诊断率为95%,相较于CT检查,MR3D-LAVA检查的小肝癌诊断率更高,组间差异大且有统计学意义。

综上所述,在小肝癌的临床诊断中,通过核磁共振3D-LAVA动态增强技术的应用,可准确诊断小肝癌,对该疾病的发现与治疗具有积极作用,有助于保障患者生存情况,对提高患者生存质量具有重要意义,具备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