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4-24
彭芳春,李沙丽,张练玉
(湖北工业大学,湖北 武汉430068)
我国长江经济带位于长江流域周边,因地制宜的依托长江水道打造了五大世界级制造业,包括电子信息、汽车、家电、高端装备以及纺织服装,建立了长江经济带全覆盖的产业集群。 湖北省作为核心中原地带,为我国国民经济发展提供重要的支撑力,是长江中游城市群经济发展的核心力量,也是长江经济带建设不可或缺的一分子。 我国区域发展存在明显的产业梯度差异,湖北省需要充分发挥地理优势、产业集群的特点,实现产业发展、加快产业升级,抓住资本转移的机会,承接产业转移,为我国经济发展做贡献。
长江经济带的发展对东西两部的产业梯度转移起到重要的承接作用,湖北省作为中部地区的重要产业发展支柱,其产业梯度的比较、分析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针对湖北省产业梯度差异以及承接产业转移的问题,许多学者进行了研究并对湖北产业升级给出了相关政策建议。 申尚(2019)在我国长江经济带建设与发展的背景下,总结出了湖北省产业结构服务化、技术化、融合化特征,但是中部地区产业扶持的力度很小,阻碍了湖北省产业的发展,认为提升核心竞争力、加强技术研发与合作、优化产业集群发展环境等能够促进湖北产业发展。 王云和宋长风(2017)基于区位商原理与比较劳动生产率理论,测算、比较长三角地区(包括安徽、江苏、浙江、上海)33 个相关行业的产业梯度系数,得出安徽省的优势行业、相对占优行业以及劣势产业,并根据结论进行优化分析。 姜霞(2015)通过绝对产业梯度系数与相对产业梯度系数的测算,将湖北省与广东、上海、山东、江苏、浙江四省一市作比较,结论表明我国存在明显的产业梯度差,劳动密集型产业、资源密集型产业、部分技术密集型产业是湖北省的优势产业。 众多学者都通过测算对比产业梯度系数来分析地区的产业优势以及具有良好发展前景的产业,然后给出具有针对性的政策建议以对接产业承接。
湖北省在计划经济背景下成为我国近代工业的发祥地,形成了冶金工业、机械制造工业、船舶制造工业、石化工业、纺织工业等产业集群。 湖北省在改革开放后大量兴建东湖高新技术开发区、武汉吴家山海峡两岸科技产业园等高新产业技术开发区,产业集群发展成效明显。
第一,湖北部分地区的特色产业集群发展较快。 如潜江市化工、铝业、建材三个产业集群已发展成型;仙桃已成为国内最大的无纺布生产基地;随州香菇产业集群成为“中国香菇出口第一镇”;大冶是我国最大的保健酒生产基地;武穴市木螺钉产业是中国螺钉生产基地的三大集群之一;武穴市主导发展医药化工,另食品、塑革、五金三大产业集群并驾齐驱;蔡甸索河镇的五金制锅、劳保手套产业集群发展较好,其中劳保手套在全国市场上占比40%,乡镇已聚集上百家企业。
第二,汽车及零配件、机械工业、冶金工业三大支柱型产业已形成,武汉工业特色鲜明;同时纺织、电子、化工、食品、建材等产业集群也在同步发展,光电子产业、生物产业、新医药产业等是湖北省未来产业发展的方向。
第三,依托不同的发展条件,初步形成产业集群优势。湖北省产业集群的形成条件各式各样,因地制宜的依托当地自然资源优势、传统工艺技术发展,如武穴的木螺钉、蔡甸的制锅等;或依托国有中小型企业改制、原乡镇企业改制发展,如仙桃的无纺布、天门的木工机械等。
第一,产业发展规模较小。 浙江省66 个市区中产值过亿的企业群落有406 个,其中10 亿元~50 亿元的有91 个,广东省155 个市辖区县中社会总产值达10 亿的有74 个,因此与产业集群较多的发达地区相比,湖北省产业集群的规模还有很大差距。
第二,产业关联度偏低。 湖北省城市首位度过高,区域产业主要集中在武汉市,但武汉市的产业集群大而不强,导致产业集群的扩散效应未能充分发挥,集群优势尚未发挥效应;产业结构趋同,缺乏各自的特色与互补性,上下游配套协同不够密切,互补性产业链较弱,导致产业集群对区域经济发展的乘数效应发挥不够。
第三,湖北产业发展普遍存在整体集约化程度不高,科技创新能力弱、专业分工协作不明显、创新平台缺乏,技术含量较低、过度竞争等问题。 如仙桃彭场无纺布产业的发展仍以初级产品为主,应加强技术与产品创新才能走产业长久发展的道路。
随着生产要素在引导下不断往东、西两部转移,我国东、中、西部地区产业梯度的差异不断扩大,论文选取产业梯度系数来反映中部地区不同省市的产业梯度差异。 产业梯度系数的测度公式如下:
某产业梯度系数=地区该产业的区位商×地区该产业比较劳动生产率
即:IGC=LQ×CPOR
LQ——产业区位商,表示产业在地区中的聚集程度,表示地方专业化指数,在整体上反映某区域特定产业相对于全国平均的专业化优势,但无法反映实际竞争优势与专业化程度,其计算公式如下:
CPOR——地区某产业的比较劳动生产率,作为创新因子反映地区某产业劳动力资源的技术水平、生产效率和创新能力,它取决于该地区该产业劳动者的技能、技术创新水平和转化为生产的能力等因素与全国平均水平的比较,其计算公式如下:
公式中y
表示i
地区j
行业的产值,y
表示地区所有行业的产值,N
表示全国j
行业的生产总值,N
表示全国总生产总值,L
表示i
地区j
行业劳动力从业人数,L
表示j
行业的从业人数。 测度IGC 越高说明该地区该产业在产业发展格局中所处的梯度越高,IGC 越低说明该地区该产业在发展格局中所处的梯度越低。为了更全面地表现出湖北省在中部地区产业梯度中所处的位置,论文在考虑数据充分可得性的基础上,选取既属于中部地区又属于长江经济带建设的安徽、江西、湖南三个省份与湖北作比较,选择农、林、牧、渔四个产业代表第一产业,化工、纺织、电力、建筑四个产业代表第二产业,住宿餐饮、批发零售代表第三产业,测算2014 ~2018 年十个产业的区位商(LQ),进行时间上的纵向对比,测算结果如表1。
表1 湖北省十个代表产业2014~2018 年LQ 的纵向对比
数据来源:2014~2018 年《中国统计年鉴》与湖北省统计年鉴。
?
由上述区位商测度结果可以看出,上述除了批发零售、住宿餐饮产业以外的八个产业的区位商在2014 ~2018 年都在逐步增加,说明湖北这几个产业的专业化程度都在逐渐加强,而批发零售和住宿餐饮业处于比较稳定的状态,没有太大幅度的变动。 其中渔业、纺织业,尤其是建筑业的区位商大于1,说明湖北省的这三个产业的专业化程度与竞争力具有优势,湖北是千湖之省、水产之省,渔业发展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湖北省统计局数据显示,2018 年湖北纺织业增速回升到5%,湖北建筑业产值突破1.5 万亿,连续五年居中部地区第一,所有数据都表明湖北的渔业、纺织业和建筑业都具有较强的专业化优势。
由于论文选取的第三产业相关产业2018 年部分数据缺失,故选择比较2017 年的区位商及比较劳动生产力测算得出四个省份产业2017 年梯度系数IGC 并进行横向对比,测算结果如表2。
表2 2017 年四省的产业梯度系数IGC 横向对比
数据来源:2017 年《中国统计年鉴》与各省统计年鉴。
?
通过对比安徽、江西与湖南三省的IGC 数据,不仅能得出湖北省与其他三个既为长江经济带发展省市又隶属中部地区的省份对比的优势产业与劣势产业,还能得出湖北省具有发展前景的优势产业。 根据上述测算数据,湖北省与其他省市产业梯度的具体比较如下:
其一,湖北省渔业的产业梯度系数明显高于其他对比城市,湖北全省水域总面积2041 万亩(1 亩≈666.67 平方米,下同),放养水面积1120 万亩,其中湖泊315 万亩、水库260 万亩、塘堰210 万亩、精养鱼池300 万亩、河沟35 万亩,湖北具有发展水产产业得天独厚的优势。 由于湖北省渔业的生产效益明显高于其他产业,渔业已经成为湖北主要的经济支柱与经济增长点。
其二,湖北省纺织业、电力、建筑业、批发零售和住宿餐饮等几个行业的IGC 系数虽然不高,但在上述四省比较中占有比较优势。 一方面是因为湖北省纺织产业集群逐步形成,省级重点成长型产业集群中有天门棉花产业集群、孝感市纺织服装产业集群等12 个产业集群;另一方面,湖北省基于老工业基地的优势崛起了一批如中建三局、中交二航局、葛洲坝集团、中铁十一局等具有世界影响力的在鄂央企,武汉建筑业2019 年总产值高达9194.29 亿元,同比增长14.03%;另外,湖北大力支持发展武汉、宜昌、恩施、襄阳等地旅游业,进而带动发展住宿餐饮的发展等。
其三,湖北省林业、牧业明显处于劣势状态,这是由于湖北处于长江中下游平原地区,其天然地理位置不太适合大力发展牧业,但湖北省正有目的性地发展经济林,培育新型林业经营主体和新业态。
武汉市是湖北最大的工商业城市,是湖北产业转移政策实施的核心,应重点承接高新技术产业、物流业以及现代服务业等,以武汉为中心向武汉周边地区扩散,从而带动省内其他城市的产业发展。 另外,要加强武汉商业圈与其他城市之间的产业规划合作,充分发挥产业集群聚集的优势,形成互补、互动的产业氛围,除了省会武汉市,湖北也要规划好襄阳、宜昌、荆州等周边城市的产业布局,如襄阳可承接汽车、纺织、机械等制造产业,宜昌可借助交通优势承接医药、食品等产业,荆州可发挥农业资源、劳动力优势承接劳动密集型产业,引入石化等制造业,打造优势产业聚集区。
创新是发展的第一动力,人才是创新发展的第一基础。武汉高校云集,拥有118 万在校大学生,人数规模居全球首位,湖北需要不断完善人才培养机制,重视本地人才资源的开发,最重要就是完善激励机制,吸引高科技人才留在湖北,通过校企结合,展开定向培训,建立科技创新示范基地与省科研工作室等,实现产学研一体化,引导要素集中发展高新产业,加强企业和高校法人交流沟通,推动科技成果转化,推动湖北省产业的转型和升级,促进产业协同创新发展。
各地区应根据湖北主导产业发展规划和各地区产业发展定位,科学地制定产业承接的规划,积极引导全省产业承接的顺利进行。 要根据各地区经济发展和招商引资的现实需求,立足于各地区的要素资源状况、产业发展基础、产业结构水平等现实条件,编制各地区科学合理的产业承接规划和区域布局,编制产业承接指导目录,为产业承接提供指导和约束,促进地区产业互补联动、合理分工与错位发展,优化空间配置,推进产业承接的有序进行。
在新一轮产业承接的热潮中,湖北省作为长江经济带发展的重点区域和中部重点经济支持地区,需要依托长江经济带的建设,结合自身产业发展的竞争优势,依托传统产业基础,将优势产业向高端升级,抓住机遇,承接新兴产业转移,加快自主创新步伐,把承接产业转移作为经济发展的主要措施,完善招商引资工作,为外商投资建设、承接产业转移提供良好的环境基础,借助产业转移推动区域经济发展,增强自身的竞争实力。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