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7-29
王婵君
(江阴市第五人民医院 江苏 江阴 214400)
子宫腺肌症属于一种妇科临床上相对较为常见的病症,目前临床上一般通过超声检查的方式来进行诊断,而超声诊断方式不同,诊断的准确率也有一定的差异。对此,本次选择2017年10月—2019年3月期间所收治的子宫腺肌症患者40例,分别实施经阴道超声检查和经腹部超声检查,并对检查特征及诊断结果进行总结分析,现主要内容报告如下。
本次研究在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后,选择来本院进行就诊治疗的子宫腺肌症患者40例作为对象进行研究,研究开始时间是2017年10月;结束时间为2019年3月;将40例患者按照入院诊断治疗时间的先后顺序分成比对组和探究组。比对组(n=20例)的患者年龄区间为29~54岁,其年龄均数为(40.98±3.64)岁;其病程最短是3个月,最长为3年,均数为(2.02±0.31)年。探究组(n=20例)的患者年龄范围在30~53岁,其年龄均数为(41.25±3.05)岁;其病程最短是4个月,最长为3年,均数为(2.15±0.28)年。所有纳入本次研究的患者均有性生活史,且为已婚;40例患者均有月经量增加、不孕、经期延长等症状;参与此研究的患者和家属知情同意,并自愿签署了同意书;患者经手术病理诊断后均确诊。排除参与意愿度较低及患有精神疾病的患者。比对两组的年龄等相关的一般资料显示,两组患者之间差异较小,可比(P>0.05)。
此次研究所使用的仪器为GE超声诊断仪。比对组患者采用经腹部超声检查方式进行诊断,嘱咐患者在接受检查前充盈膀胱,并指导患者取适合的卧位,在腹部子宫部位进行横向、纵向等多方位的扫描检查。探究组患者采用经阴道超声检查方式。在进行检查前,嘱咐患者将膀胱排空,后指导其取膀胱截石位,在超声仪器的阴道探头部位套上避孕套,并均匀涂抹耦合剂,后将探头推入至患者的阴道内,并对子宫颈等不同的部位进行扫查,并对子宫内膜厚度、形态、大小进行扫描和记录[1]。
(1)以病理诊断结果为金标准来对两种不同检查方式的诊断准确率进行观察比对。(2)对两组的超声检查结果进行比对。
经SPSS统计软件21.0版本来对文中所涉及的相关数据进行分析处理,诊断准确率及检查结果用%表示,卡方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1 探究组的诊断准确率显著高于比对组(P<0.05),见表1。
表1 两组的诊断准确率情况比对(例)
2.2 探究组患者的子宫腺肌症、子宫增大检出情况相较于比对组来说优势显著(P<0.05);但两组合并子宫肌瘤检出情况相比来说差异较小(P>0.05),见表2。
表2 两组的检查结果比对[n(%)]
子宫腺肌症又被称作内在性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的主要临床症状包括痛经、经期延长及月经量增加等,该疾病的高发人群是30~55岁左右的女性,会严重影响其生活质量及身体健康,因此早期对疾病进行有效的诊断和治疗是非常重要的。临床上主要通过经腹部或经阴道超声检查的方式来进行诊断。超声诊断子宫腺肌症的特征为:(1)大部分的子宫腺肌症患者会伴有不同程度的子宫增大情况,而在实际的诊断当中需要与子宫肌瘤进行区别。(2)子宫肌层内部出现小囊样回声是子宫腺肌症诊断期间相对较为明显的特征。(3)子宫腺肌症患者在超声诊断当中,没有明显的包膜回声,且病灶周围部位回声相对较为模糊,若出现较大回声,其与子宫肌瘤基本一致[2]。(4)子宫腺肌症部位的内部结构相对较为松散,且回声不均匀,检查时会出现强光点或光斑。(5)针对体积相对较大的子宫腺肌瘤,若出现供血不足的情况,在检查期间会出现较为明显的界限,且内部回声不均匀。(6)大部分的子宫腺肌症患者肌层相对较厚,回声不均匀且会有,明显增强,检查期间其病灶部位往往会出现高回声或低回声且存在一定液体暗区。
本研究显示,探究组的诊断准确率为85%优于比对组的55%(P<0.05);两组合并子宫肌瘤检出情况相比来说差异较小(P>0.05);探究组患者的子宫腺肌症、子宫增大检出情况相较于比对组来说优势显著(P<0.05)。结果提示经阴道超声检查诊断的准确率较高。经腹部超声检查会受到肠道内气体的干扰,且对于相对较为肥胖的患者来说,检查图像也会受到影响。而经阴道检查时,高频探头可对子宫部位进行更为接近的检查,且图像较为清晰,可为诊断提供更为准确的依据,属于一种相对较为理想的检查方式。
综上所述,相较于经腹部超声检查诊断来说,经阴道检查诊断的准确率更高,值得推广。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