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双低”扫描在回顾性门控冠脉成像的应用

时间:2024-07-29

林韵颖,黄汝杭,陈英杰,张建如,钟志平,胡明辉,曾秋华(广东省中医院影像科 广东 广州 510120)

对冠状动脉进行检查的常规方法为冠状动脉CTA,这一检查方法目前使用广泛,但X线辐射和对比剂肾损害是在实施过程中不可避免的风险。本研究的研究重点在于优化现有设备的扫描参数,使用个体化研究的方式,以患者自身条件为基础,在此基础上定制最优扫描方案,达到相较而言降低X线剂量的目的,以期为优化门控扫描模式提供理论依据。

1 资料

1.1 病例选择

以本院2013年05月起三年内的行冠状动脉CTA检查患者66例为研究对象,患者中男女比例为17:16,年龄区间为41~85岁,平均(64.02±11.28)岁,BMI<28kg/m2,BMI范围在18.5~27.4kg/m2,平均(23.60±1.98)kg/m2。将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实验组患者数量为30例,该组为双低组(350组),使用管电压100kVp+碘海醇注射液(350mgI/mL);对照组36例(370组),使用管电压120kVp+碘帕醇注射液(370mgI/mL)。

1.2 实验对象入选条件

患者疑似冠心病,过往病史中无碘过敏史,无重要脏器功能衰竭,同时不是孕妇或不能屏气者。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并在其监督本实验进行,参与本实验的患者均为自愿参与同时被告知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2 结果

2.1 图像质量评价与比较

2.1.1 主观评价结果

2名医师对实验组的主观评分为4.63±0.55和4.60±0.56,对对照组的评分为4.56±0.60和4.53±0.61,2人都认为实验组对于诊断较好,同时医师对两组的评分一致性较好,Kappa test对实验组和对照组所得结果分别是0.621和0.592。

2.1.2 客观评价

A、B两组升主动脉根部的CT值、SNR和CNR辐射剂量和ED如表1。

表1 实验组与对照组各参数统计结果对比

3 讨论

通过实验可以证明,可以通过多种方式减低辐射剂量,其中较为常见的方式有:①扫描参数的设置:将管电压、管电流降低;②扫描方式的选择:使用前门控扫描;③扫描范围的选择:准确定位扫描范围。需要注意的是前门控扫描要求心率和心律较为稳定,CT检查的辐射剂量与kV的平方两者正向变化,实际操作中降低受照剂量辐射剂量最常见方式为降低扫描kV值,但是降低kV值会导致影像信噪比下降。本研究创新性地使用低kV技术与低浓度对比剂结合的方式,解决了低kV值影像的噪声问题。

除了采用上述三种方式来获得相对高质量的图像之外,选择合适的对比剂浓度也会影响图像质量,当对比剂浓度过高时,成像中的小斑块可能会被掩盖同时有可能导致对比剂肾病,当浓度过低时又会使血管成像模糊,干扰对疾病的诊断。据相关文献,要满足诊断需要只要冠脉强化高于300HU,因为检查冠状动脉CTA,高浓度并不是最佳选择,浓度过高对钙化斑块的显示有影响,而当血管强化过显就会减小管腔与管壁钙化间的密度差,导致影响对钙化的检出以及对管腔狭窄的判读;并且,若过于强化还会使高浓度伪影的干扰掩盖非钙化斑块的检出。怎样能够既不影响图像质量又能降低对比剂浓度以及辐射剂量是目前亟待解决的问题。通常来说,体型偏瘦的心脏病患者在进行常规CTCA方案时,会比体型偏胖或正常体型患者吸收过多的辐射和对比剂,而BMl是这一指标的国际衡量标准,因此,要按照不同的患者的实际情况实行定制的扫描方案,通过这一方式可以将患者辐射剂量以及对比剂注射量进行明显下降。辐射剂量与管电压的平方正方向变动,本研究将管电压降低20kV,辐射剂量降低39.27%的方案,与正常使用的CTCA扫描方案(对比剂浓度为370mgI/ml,管电压为120kV)的成像进行比较,通过客观与主观相结合的方式,来证实降低管电压与对比剂浓度对图像质量与诊断有无影响,实验符合预期,即降低管电压与对比剂浓度对图像质量与诊断不会造成影响。所以我们可以运用此标准:在满足临床需求的情况下,降低单次检查的辐射剂量,按照最低有效剂量原则,对后门控CTCA扫描进行了优化,从而最大程度上防止CTCA给患者带来的伤害。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