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超声引导下动脉穿刺置管在临床麻醉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时间:2024-07-29

解孝颖

(河北中石油中心医院麻醉科 河北 廊坊 065000)

当前,传统的动脉置管多采取触摸法的形式操作,给麻醉师提出的要求较高,但由于麻醉师的技术水平较低,实际上还面对较大难度。随着现代超声技术水平的提升,动脉置管超声技术不断应用。基于此,本文就2017年12月份到2018年12月份我院收治76例麻醉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析超声引导下动脉穿刺置管在临床麻醉中的应用效果。

1 临床数据资料和方法

1.1 临床数据资料

在2017年12月份到2018年12月份我院收治76例麻醉患者,基于奇偶法的形式予以组别的划分,主要为对照组(n=38)和观察组(n=38)。

对照组:男性20例,女性18例,最小年龄25岁,最大年龄87岁,平均年龄为(45.22±2.12)岁。

观察组:男性21例,女性17例,最小年龄26岁,最大年龄88岁,平均年龄为(45.23±2.13)岁。

纳入标准:所有患者均通过伦理委员会的同意,签署知情书。排除标准:非麻醉患者;患有严重动脉疾病的患者。在上述基本资料比对分析中,发现其存在的差异化不够显著(P>0.05),其可比价值较高。

1.2 方法

对照组:为患者提供传统触摸定位法,给予动脉穿刺工作。麻醉师的左手需要按照水平方向,对患者的桡动脉搏动位置进行探索,其右手持针,按照30度角进针,在回血后将其放平,保证针进入1到2毫米[1]。

观察组:予以超声引导下的动脉穿刺工作。麻醉师左手拿超声探头,左手对患者的动脉位置、进针点进行查看。其右手持针,按照30度角给予进针。通过超声显示努力进入到桡动脉的血管内部,当回血后再次进针1到2毫米。

两组患者都选择用左手进行动脉穿刺,患者的手臂需要放平,其手心向上,在患者的手腕下垫上一卷纱布,促使患者手腕关节被托起。也要使用碘伏对其消毒[2]。

1.3 观察标准

对两组患者的临床指标进行分析,重点观察患者的一次性穿刺成功率、失败率以及穿透法置管率。也要观察患者的不良反应,重点分析存在的血肿、血管痉挛发病情况。

1.4 统计学分析

在本次研究中,所有的信息均采用SPSS21.0软件进行处理。尤其是两组患者的临床指标和不良反应,均执行卡方检验,以此来判断统计学研究意义符合为P<0.05。

2 结果

2.1 患者的临床指标分析

如表1所示,观察组患者的临床指标多优于对照组,两组比对后的差异化十分显著,统计学研究价值存在(P<0.05)。

表1 两组患者临床指标对比分析[n(%)]

2.2 患者的不良反应

观察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5.26%,对照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9.47%,两组比对后的差异化十分显著,统计学研究价值存在(P<0.05)。

表2 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对比分析(%)

3 讨论

临床上,动脉穿刺置管为麻醉中的常见操作。传统的触摸定位方法是依据麻醉师的自身经验和手感来实现的,需要给麻醉师的操作技能、技术水平提出较高要求。一般情况下,初学者面对较高的失败率,也会给患者带来多种并发症[3]。近年来,超声技术普遍在麻醉方面广泛应用,促使动脉穿刺置管工作效率的提升。基于本文的研究了解到,观察组使用超声引导下动脉穿刺置管,获得的成功率高于传统的触摸定位法,也会降低患者不良反应的发生。所以说,超声可视技术会更为有效的分析出动脉血情况,准确确定出患者的穿刺点、进针方向等。并且,麻醉师在执行穿刺置管期间,也会有效分析出针、动脉的具体位置,并结合实际情况实现穿刺针位置、穿刺针角度的调整,在促使穿刺成功率提升的情况下,也会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因此,超声引导下的动脉穿刺置管具有较高优势[4]。

综上所述,超声引导下的动脉穿刺置管会保证患者穿刺效率的提升,避免并发症的产生,也适合临床上的广泛推广。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