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高校生活垃圾分类体系构建及对策研究——以江西省南昌市高校为例

时间:2024-04-24

刘婷玉,李 琦,蓝金鑫

(江西财经大学,江西 南昌330013)

据环保部、住房与城乡建设部的统计数据,现如今全国超过1/3的城市遭遇了“垃圾围城”现象,累计已侵占土地达5万多公顷,并以每年6%~8%的速度增长。随着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的发展,在校大学生的数量不断增加,据《2017年全国教育事业发展统计公报》显示,全国各类高等教育在学总规模达到3779万人。想要在全国范围内更好地推广生活垃圾源头分类制度,大学生这一群体的行为作用不容忽视。然而,目前多数高校的垃圾收集模式仍为混合收集,且当前高校大学生的生活垃圾构成及特征一直未引起足够重视。开展高校学生生活垃圾源头分类行为研究,不仅能促进生活垃圾分类政策在高校的推广,而且有利于对接城市的垃圾分类体系,为城市的生活垃圾处理减轻负担。因此,本项目结合当前国内外先进地区开展的垃圾分类工作,以高校大学生日常生活产生的生活垃圾为切入点,并以江西省南昌市典型高校为案例开展实证研究。

一、数据来源及方法

(一)研究过程及方法

江西省高校众多,本项目对南昌市多所高校进行了预调研,采用“行政区划—学校性质—学校层次”的多阶层方法进行样本选择,最终确定的调查范围为南昌大学、江西财经大学、江西师范大学、华东交通大学、东华理工大学5所代表性高校。共覆盖近19万在校学生与教职工,占地面积近1067公顷。样本选取具有广泛性和代表性,便于分析不同行政区划、学校规模、学校性质的在校大学生在生活垃圾数量、结构特征方面的共性与个性。

本项目采用问卷调查、线上访谈和实验法相结合的方式展开调研。问卷收集采用现场发放与网上填写相结合的方式,对5所院校学生在高校生活垃圾来源、垃圾分类知识掌握情况、与垃圾分类行为相关的因素等方面进行调查;访谈采用一对一线上访谈的方式,与江西财经大学后勤保障部以及与学校合作的东吴、雅林物业公司负责人员展开沟通,深入了解高校生活垃圾数量特征、垃圾后续处理方式等方面内容;考虑到实验成本和可操作性,采取随机抽取40名饮食、消费、生活习惯不同的同学,以周为单位囤积自己产生的全部垃圾的方式,测算高校大学生生活垃圾的平均日产生量。

(二)描述性统计分析

本次调研共收回506份问卷,筛选后有效问卷为493份,有效率达97.43%。如表1所示。为了保证问卷结果真实可靠,采用SPSS 20.0软件对问卷进行信度和效度分析,得出克龙巴赫系数>0.7,说明问卷具备一定的可靠性;KMO=0.732>0.7,说明问卷中自变量存在相应联系,可以用于进一步的数据分析。

表1 问卷调查对象基本情况

二、结果分析

(一)高校大学生生活垃圾清单

校园作为大学生活动的主要场所,每天都会有大量的生活垃圾产生,且种类繁多。我们将生活垃圾分为10个小类,并按投掷频率由大到小排列,形成如表2所示的高校大学生生活垃圾清单。

表2 高校大学生生活垃圾清单

续表

结果显示,高校生活垃圾主要集中在纸质类、塑料类、金属类和木质产品类垃圾等。除此之外,大学生还会投掷少量厨余垃圾和有害垃圾。在众多垃圾类型中,纸质类和塑料类垃圾占比最大,这与当代大学生群体生活丰富、需求多样化的特征相吻合。从垃圾循环的角度来看,在校本科生投掷的垃圾中,频率排在前四的基本是可以进行回收的垃圾,可见高校生活垃圾进行回收利用的潜力之大。

(二)大学生生活垃圾数量特征

实验结果显示高校大学生人均一周产生的垃圾量约为3kg,折合成日产生量约为0.428kg。根据在校大学生人数粗略推算,5所高校学生一天产生的垃圾总量高达66.768t。假设垃圾可缩成边长为0.5m、重量为100kg的立方体,那么5所高校垃圾日产生量将达334m3,按照普通教室的体积来算,相当于要占用2间教室。

结合与学校合作的物业公司的访谈结果,可以得出生活垃圾的数量还具有一定的季节性。春季和秋季因涉及开学等因素,产生的垃圾数量会相对较多,以江西财经大学为例,蛟桥和麦庐两个校区的垃圾日产生量基本一致,春秋两季平均可达10t到11t左右,而平时只有8t到9t左右。

因此,高校生活垃圾在数量上具有人均日产生量、日产生总量大的特点,同时也有一定的季节性。随着历年高考人数和录取人数的逐渐增加,高校未来在校生的人数将不断上涨。这意味着大学生这个群体每天的垃圾产生量将不断增加,在校大学生垃圾产生量的增长率也将越来越高。

(三)大学生生活垃圾结构特征

生活垃圾根据学校不同功能区的功能特点而有所不同。根据调查结果归纳出学校三大主要功能区的主要垃圾类型如下:食堂的垃圾主要包括厨余垃圾、饭盒、食品包装袋等;教学楼的垃圾主要包括果皮纸屑、纸张、零食包装袋、塑料瓶及易拉罐等;宿舍区的垃圾主要包括外卖餐盒、快递包装物、纸张、塑料瓶等。

根据不同种类垃圾数量的不对等性,各高校应该分功能区进行治理。然而现阶段的分类垃圾桶的设置却不太合理,垃圾分类设施有待进一步完善。以江西财经大学为例,在教学办公区和主干道的垃圾桶设置的是标准的生活垃圾四分类垃圾桶,其他两个区域仅设立单一式垃圾桶,这在一定程度上加大了垃圾分拣的难度。尤其是宿舍垃圾中外卖餐盒和快递包装物类型的垃圾占很大一部分,塑料类垃圾大部分都不易降解,再生成本高,其主要的处理方式是填埋处理,少部分会采取焚烧厂焚烧处理,对生态环境造成了很大的污染。而快递纸箱类包装物却较容易回收,甚至可以重复使用,因此对宿舍垃圾进行分类收集十分必要。

(四)大学生生活垃圾分异性特征

在调查回收问卷的基础上,运用多重响应交叉表探究五所高校产生的数量前五的垃圾类型,以显示不同性质的学校 产生垃圾的分异性特征,整理的结果如表3所示:

表3 南昌市5所高校产生的排名前五的垃圾类型及占比

从表中可以看出,大学生投掷最多的垃圾类型为纸质类,五所高校纸质类垃圾的占比均为1/4上下,其次塑料产品类垃圾也占到将近20%,这与近年来高校大学生消费习惯和生活习惯相符。横向比较可以发现各高校后三类的垃圾类型都不尽相同,因此对五所高校在金属类、木质类、玻璃类、厨余类、电子类这五类垃圾的综合得分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显示只有电子类垃圾的P=0.00038<0.05(表4),因此电子类垃圾在各高校间存在显著性差异,其他四类垃圾在个高校间不存在显著性差异。

表4 高校电子类垃圾综合得分的单因素方差分析

进一步事后多重比较发现江西财经大学和江西师范大学都分别与华东交通大学和东华理工大学的差异达到显著性水平,由此可以得出华东交通大学和东华理工大学在电子类垃圾数量上显著高于江西财经大学和江西师范大学的结论。再结合院校特点可以推断出理工类大学男生数量较多,会使用较多的电子类产品,如游戏机等,而财经类大学和师范类大学女生较多,因此产生的电子类垃圾相对较少。

(五)阻碍垃圾分类行为的因素

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垃圾分类设施不完善是阻碍分类行为的首要因素。据了解,目前江西省高校普遍缺乏垃圾分类的合理设施,只有半数左右的高校设置了分类垃圾桶,部分高校即使存在垃圾分类配套设施,也未经过科学合理设计。其次是学校宣传工作不足和缺乏约束机制,在校大学生了解垃圾分类知识的渠道有限,处于不利于实施垃圾分类的环境中。

对管理部门以及未来垃圾处理方式不信任也占一定比重。结合与学校后勤部门的电话访谈,我们得知高校目前生活垃圾处理并没有形成完整的体系,造成了前期分好类的生活垃圾,最终也只能被运进填埋场或焚烧场混合处理的局面。这在一定程度上挫伤了同学们甚至学校管理部门实施垃圾分类的积极性。因此,高校生活垃圾分类急需对接城市垃圾分类体系,对高校生活垃圾的处理提出更高的要求。

三、构建高校大学生生活垃圾分类体系的建议

(一)垃圾分类清单制作

校园垃圾的种类繁多且表现形式多样,首先应该制作垃圾分类的具体清单,建立校园生活垃圾分录,严格细分不同的垃圾类型,在基础层面精准识别生活垃圾。调查结果显示,南昌市高校的生活垃圾主要集中在纸质类、塑料产品、厨余类、木质产品和金属产品等。各高校应该在垃圾分类清单形成的十小类垃圾的基础上,结合国务院2017年出台的《生活垃圾分类制度实施方案》,将生活垃圾大致分为可回收物、有害垃圾、厨余垃圾、其他垃圾四大类进行分类管理,使生活垃圾在源头分类上做到精细化处理。

(二)垃圾分类类型管控

高校生活垃圾要分类管控、分区管理。高校应根据各功能区的不同特点,合理设置各分类垃圾桶类型的比例,提高垃圾桶利用率。具体可以借鉴香港中文大学的垃圾处理模式,设置多种类型的废物回收箱和智能回收平台,提高垃圾桶上的分类标识的辨认程度。在校园主干道分别设置回收透明、有条形码、普通三种塑料瓶的垃圾桶;在学生宿舍区设立了塑料瓶回收机和“横幅回收箱”,重点回收外卖快餐盒等垃圾;在教学楼设置三分类垃圾桶以及少许有害垃圾回收处。

(三)垃圾分类体系衔接

高校生活垃圾治理体系的内容主要包括校园生活垃圾的分类、转运和处理这三个基本环节。在垃圾治理的中后期,学校应加强与物业公司以及当地环保部门的合作力度,主动对接城市垃圾分类体系。由于目前南昌市垃圾分类转运处理工作并未把各高校考虑在内,为更好地实现垃圾的资源化和减量化,各高校应该推进高校大学生生活垃圾与城市卫生管理工作的无缝衔接,形成校园内部处理和对接城市处理两大系统。对于部分可回收类垃圾可直接校内处理,减轻城市的负担,而对于厨余类、有害类垃圾等则需将分类收集的垃圾运往城市垃圾中转站统一处理。如图1所示:

图1 高校生活垃圾处理对接城市示意图

(四)垃圾分类意识提升

在宣传教育方面,高校应该转变宣传思路,灵活运用多种宣传手段,激发学生了解垃圾分类知识的兴趣。如运用互联网手段进行宣传,利用微信公众号、校表白墙等多种途径广泛普及垃圾的主要类型与回收相关的知识等;在奖惩监督方面,学校可以制定每期相应的垃圾分类的任务并由学生会生活部和纪保部定期进行考评,把考评结果与学生评优评先挂钩,对表现好的个人进行表彰,对不配合垃圾分类工作的个人进行教育并给予一定程度的处罚。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