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浅谈核磁共振对肝硬化肝内结节的诊断价值

时间:2024-07-29

韩美叶

(山西省运城市第一医院 山西 运城 044000)

肝硬化属于临床出现概率相对较高的肝脏疾病类型,其主要临床特点为慢性、再生性。肝硬化肝内结节是肝硬化患者常见情况,是指患者病情发展到一定程度后受到纤维组织包围浸润的再生结节侵袭,进而对肝脏结构造成广泛破坏的情况。近年来核磁共振成像检查手段在诊断肝脏疾病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及临床实践肯定,在诊断鉴别肝脏肿瘤性病变方面有突出应用价值[1]。为更深入了解肝硬化肝内结节患者用核磁共振手段进行检查的临床诊断意义,对本院于2017年12月—2018年12月间诊疗肝硬化肝内结节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及整理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收取本院2017年12月—2018年12月间收治肝硬化肝内结节患者群体为分析对象,从中随机选取80例。患者中男性59例,女性21例;年龄在27~77岁间,平均为(52.4±4.3)岁。患者入院后均需接受常规体检,结合实验室检查数据、CT、DSA或者手术确诊为肝硬化肝内结节,患者均符合LI-RADS诊断标准。患者中合并肝不典型增生结节患者有14例,合并肝癌结节患者有32例。所有患者均接受核磁共振检查,对本研究内容充分了解后签署同意书表示自愿配合。

1.2 检查方法

对患者均使用核磁共振成像方式检查,所用仪器为PHILIPS Ingenia 3.0T超高场强磁共振成像检测仪,及配套的体部相控阵线圈。在对患者扫描前嘱咐其将身上金属物件摘除并进行检查。扫描序列:冠状位:T2WI;轴位:T2WI压脂像、T1WI-IP/OP、DWI、mDIXON(蒙片、肝动脉期、门静脉期、平衡期、延迟期);冠状位:mDIXON(延迟期)。对比剂选择GD-DTPA(钆喷酸葡胺),剂量为20ml,通过MRI专用高压注射器注射,速率为每秒2.5ml,完成注射后用生理盐水做等速注射冲管处理,量为20ml,15秒后为患者进行多期增强扫描,扫描次数在3~4次间,分别得到肝动脉期图像、门静脉期图像、平衡期图像。在完成对比剂注射后的2~3分钟通过脂肪抑制轴位扫描、冠状位T1W1扫描后得到延迟期图像[2-4]。

2 结果

2.1 核磁共振成像情况

所有患者接受核磁共振成像扫描后提示存在肝硬化合并结节情况,程度不一。患者肝体积整体正常,部分存在一定程度缩小改变,在肝表面可发现有结节状变化相关征象。患者肝右前叶出现萎缩现象,左外叶、尾叶等出现代偿性增大变化。肝内可发现大小不一的结节,小结节直径在3mm以下,整体表现为细小的粟粒状;大结节直径在3mm以上,广泛分布于肝区,部分患者肝内结节过大,图像表现出肝脏表面突起,T1W1检测后,所得信号和正常肝组织间并无明显差异,部分患者呈现信号强度稍高于正常肝组织。T2W1检测后提示结节区域存在程度不一的信号减低,呈现出弥漫分布状态,周围正常肝组织/纤维间隔则呈现相对高信号情况。对再生结节进行增强扫描,提示患者动脉期无显著变化,门静脉期、平衡期、延迟期相对于周围肝组织信号稍低,或者是强度和周围肝组织接近。

2.2 合并癌结节患者核磁共振成像情况

患者受检前已经确认有32例属于肝癌,23例为单纯小肝癌,9例为合并门脉癌栓。此类患者通过T1W1扫描显示部分病灶T1WI-OP信号强度较T1WI-IP信号强度有衰减,提示病灶内存在脂肪变性;T2W1扫描后提示病灶较正常肝组织呈稍高信号。患者接受增强扫描后提示在肝动脉期病灶区域有不同程度高强化,在门静脉期强化程度有所减低且内部信号不均匀,门静脉期提示病灶周围假包膜有强化并呈相对高信号。

3 讨论

肝硬化发病率随着人们不规律的生活作息、饮食习惯、节奏和环境等影响近年来呈现出明显增高的趋势,肝硬化患者病情相对严重,需要接受准确的诊断和及时治疗,否则病情进一步恶化甚至会威胁患者生命,肝硬化患者生活质量、身体健康等都存在极大程度的下降。在1995年国际胃肠病学会确认了对肝内结节的命名方式,主要可分为再生性结节、不典型增生性结节/肿瘤性结节。而对再生性结节根据解剖特点可再次细分为多腺泡再生结节、单腺泡再生结节、局灶性结节增生、硬化结节等,以往常规影像学检测手段存在一定的诊断难度。

科技与医疗技术的发展完善,各种临床检查诊断方式在不断完善和应用于临床中,核磁共振成像相对于临床其它检测技术属于相对新型的诊断方式,对于肝脏疾病的检查应用也得到了巨大发展,当前该技术对于肝脏肿瘤性病变的诊断、鉴别价值已经得到临床实践验证。与临床常规检查手段如B超、CT等比较,核磁共振的敏感性、特异性以及分辨率等均更为突出,对于软组织的分辨率也偏高,其优势还在于对患者的扫描可满足多序列、多层次、全方位的效果,让医生清楚的了解肝硬化内部肝脏的结构变化。

当前临床认为肝硬化结节出现不典型增生性结节,提示患者病情开始出现恶化趋势,不典型增生性结节从低级发展到高级,最终成为肝癌。肝硬化结节属于肝硬化患者最常见的继发表现,据此对肝硬化结节患者通过核磁共振成像扫描,通过所得图像特点以分析患者病情状态和变化,对于肝硬化患者肝内结节做出相对更为准确的判断,对于提升肝硬化结节恶变患者的干预效果和预后质量均有重要意义。

在本次研究中对收治肝硬化肝内结节患者用核磁共振成像诊断方式进行扫描,从所得数据可知此类患者在T1W1检测后,肝硬化结节相对于正常肝组织呈现为相对稍高信号或无明显差异,而T2W1检测所得信号中则提示肝硬化结节区域内存在弥漫性的信号减低,程度不一,而合并癌结节患者也存在典型征象。结合所得数据以及相关文献[5],可知对肝硬化肝内结节患者进行核磁共振成像检查,T1W1提示所得信号和正常肝组织并无明显差异,但T2W1信号则表现出弥漫分布程度不一的偏弱信号,可诊断为再生结节,而T2W1信号为稍高信号且增强后表现为快进快出、周围有假包膜强化的情况则可判定为肝细胞癌。

临床上大部分肝硬化患者为混合结节型,T2WI对此类结节扫描之后提示里面大多数是低信号,这和结节当中铁质沉积还有假小叶周围的纤维组织间隔之间存在一定的联系。再生性结节在核磁共振扫描中,T1WI和T2WI之间都难以被发现,一般情况下以上两种信号表现出等信号的状态。动态增强扫描的时候延时处理之后,纤维间隔强化的过程中才能够对相对信号偏低的肝硬化结节有所衬托,这和肝硬化结节门静脉血供之间可能存在联系。

综上所述,采取核磁共振方式对肝硬化肝内结节患者进行检查具有令人满意的诊断效果,能够准确辨别此类患者肝组织病变成分,同时还能帮助医生区分肝癌结节、肝硬化肝内结节,为制定治疗方案提供可靠的参考数据,可将其归类为对肝硬化结节患者的主要临床诊断手段,值得重视。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