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特早熟棉辽棉36特征特性及高产栽培技术要点

时间:2024-07-29

朱鹤,刘艳珍,曹桂艳,王子胜

(辽宁省经济作物研究所,辽宁 辽阳111000)

1 选育过程

辽棉36是辽宁省经济作物研究所1997年以特早熟、高产、稳产兼抗枯黄萎病、耐低温、优质的辽棉16为母本,以优质、高衣分的河北省棉花资源97-3155为父本配制杂交组合,经过多年南繁北育,2012年筛选出符合育种目标的常规棉品系辽4138。该品系2013―2014年参加本所品系比较试验,2年平均霜前皮棉产量比对照辽棉23号[1]增产8.1%。2015―2016年参加辽宁省棉花品种区域试验,2017年参加辽宁省棉花品种生产试验。2018年通过辽宁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并命名为辽棉36,审定编号:辽审棉20180002。

2 特征特性

2.1 生物学特性

辽棉36生育期125 d左右。株型呈塔形,株高80.7 cm,株型适中,第一果枝节位5~6节,着生高度 28.8 cm,无限果枝,果枝与主茎夹角 55°~60°。掌状叶,中等大小;叶色深绿,叶背中脉茸毛较少,叶背有蜜腺;叶片有色素腺体,裂缺较深。花期早,花瓣乳白色,无红心,花药淡黄色。苞叶中等,苞外有蜜腺。铃较大,卵圆形,铃柄中等长度。铃壳薄,开裂快,吐絮畅而集中,易采摘。棉纤维洁白,有丝光。铃重6.1 g,衣分40.3%,籽指 11.8 g。种子表面短绒棕灰色,种仁有色素腺体。霜前花率90.0%。

2.2 产量表现

2015―2016年辽宁省棉花品种区域试验中,2年结果平均辽棉36的籽棉、皮棉、霜前皮棉产量分别为 4 312.2 kg·hm-2、1 729.2 kg·hm-2和 1 645.7 kg·hm-2,分别比对照辽棉 19 号增产 8.3%、8.7%和8.7%。增产点比率100%。

2017年参加辽宁省棉花品种区域试验,辽棉36的籽棉、皮棉、霜前皮棉产量分别为2 674.5 kg·hm-2、1 088.2 kg·hm-2和 979.1 kg·hm-2,分别比对照辽棉23号增产6.8%、9.9%和7.3%。

2.3 纤维品质

2015―2016年辽宁省棉花品种区域试验取样,经农业部棉花品质监督检验测试中心检验(HVICC校准),2年平均结果,辽棉36的纤维上半部平均长度30.2 mm,长度整齐度指数85.3%,断裂比强度 32.1 cN·tex-1,马克隆值 4.6,断裂伸长率6.6%。

2.4 抗病性

2015、2016年分别委托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和河北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进行抗病鉴定,2015年辽棉36的枯萎病病情指数为 9.75,抗枯萎病,黄萎病病情指数为 10.01,抗黄萎病;2016年辽棉36的枯萎病病情指数为14.37,耐枯萎病,黄萎病病情指数为28.52,耐黄萎病。

3 适宜种植区域

适于辽宁特早熟棉区种植。

4 高产栽培技术要点

4.1 适时播种,合理密植

当膜下5 cm地温连续3 d通过12℃时即可播种。辽宁特早熟棉区春播应在4月22―30日,不能晚于5月5日。

4.2 肥水管理

做好测土配方施肥,遵循“平衡施肥和重点施肥相结合”的原则。重施基肥和磷钾肥,N、P、K质量比为1∶0.5∶1,一般每公顷用农家肥60 t、尿素225 kg、复合肥 675 kg、硫酸钾225 kg作基肥深施;初花期追施花铃肥,每公顷用尿素300~450 kg;铃期视棉花长势适当喷施叶面肥。辽棉36生长势较强,干旱年份要适时灌水,以免早衰,但最后一次灌水不能迟于8月10日。

4.3 及时化学调控

辽棉36营养生长旺盛,需要全程化学调控,掌握“少量多次”的原则,协调好促进生长和控制生长的关系。从初花期开始化控[2],每7 d喷施1次“棉太金”,共喷施 4次,每次用量分别为 45 mL·hm-2、90 mL·hm-2、180 mL·hm-2、270 mL·hm-2, 可以起到塑造棉花理想株型、促进生根、合理分配干物质的作用,最终实现优质高产[3-4]。

4.4 病虫防治

蚜虫和红蜘蛛防治应及时,要求“连托带扣,四面打透”,交替用药。蚜虫防治可采用10%(质量分数)吡虫啉可湿性粉剂2 000~3 000倍液;防治红蜘蛛可选用中保杀螨1 000~1 500倍液喷雾。棉铃虫发生时,于产卵高峰期施药杀卵,用辛硫三唑磷1 000~1 500倍液喷雾防治。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