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早熟机采棉——新石H12

时间:2024-07-29

李玉国,赵海,郭景红,姚炎帝,吴建勇,邢朝柱*

(1. 石河子农业科学研究院,新疆 石河子 832000;2. 中国农业科学院棉花研究所,河南 安阳 455000)

新石H12 是中国农业科学院棉花研究所和石河子农业科学研究院共同选育的非转基因早熟陆地棉品种。该品种早熟、丰产、优质,易管理,抗逆性强,适于新疆北疆等早熟植棉区种植。

1 选育过程

2006 年以自育早熟丰产品系616 为母本,以高抗枯萎病单株9601 为父本,配制组合杂交,经多年连续南繁北育,结合人工改良的枯萎病、黄萎病混生病圃鉴定选育而成。 该品系表现出早熟、株型清秀、结铃性强、丰产稳产、吐絮畅且集中、含絮力好、综合品质优良、适宜机采等特性。 2012—2013年参加石河子棉花研究所品种比较试验,综合性状表现优良。 2015 年参加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早熟棉组预备试验,2016—2017 年参加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早熟棉组区域试验,2018 年参加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早熟棉组生产试验。 2021 年8 月,通过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审定编号:新审棉2021 年26 号)。

2 特征特性

2.1 农艺性状

在新疆早熟植棉区, 新石H12 从出苗到吐絮约需123 d,苗期长势强,中后期生长稳健。 植株筒形,较紧凑,叶层分布合理,通透性好(参见封三彩版);Ⅰ~Ⅱ式果枝,第一果枝节位5.9,单株果枝数8~10;茎、叶有中量茸毛,子叶为肾形,真叶为普通叶形,掌状五裂,叶片较小,深绿色、缘皱,背面有细茸毛;花冠乳白色,花药乳黄色;铃卵圆形,中等偏大,多为5 室,铃面光滑,有腺体,铃重6.0 g;种子梨形,褐色,中等大小,毛籽灰白色,短绒中量,衣分41.6%,籽指10.9 g。 新石H12 茎秆坚韧抗倒伏,吐絮畅,含絮力强,好拾花,适于机采,霜前花率95.9%。

2.2 产量表现

2016 年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早熟常规B 组棉花品种区域试验中,新石H12 皮棉产量为1 947.0 kg·hm-2,为对照新陆早36 号[1]的116.2%。 2017 年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早熟常规A 组棉花品种区域试验中,新石H12 皮棉产量为2 095.5 kg·hm-2,为对照新陆早61 号[2]的99.8%。 2 年平均皮棉产量为2 021.25 kg·hm-2。

2018 年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早熟棉组生产试验中,新石H12 皮棉产量为2 089.3 kg·hm-2,为对照新陆早61 号的97.4%。

2.3 纤维品质

2016—2017 年经原农业部棉花品质监督检验测试中心检测(HVICC 标准),2 年结果平均:新石H12 纤维上半部平均长度31.3 mm, 断裂比强度33.6 cN·tex-1, 马克隆值4.3, 长度整齐度指数85.8%,达到新疆早熟陆地棉Ⅱ型品种标准。

2.4 抗病性和抗虫性

2016—2017 年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区域试验抗病性鉴定结果: 新石H12 的2 年平均枯萎病病情指数为2.02, 高抗枯萎病;2 年平均黄萎病病情指数为32.03,耐黄萎病。 2017 年经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种子质量检测中心对种子样品检测,结果:未检出Bt基因,表明新石H12 是非转抗虫基因品种。

3 适宜种植区域

新石H12 适于新疆北疆早熟植棉区种植。

4 栽培技术要点

4.1 适时播种[3]

适宜播期为4 月中旬前后, 当膜下5 cm 地温稳定通过14 ℃时即可播种。 采用1 膜6 行宽窄行种植模式,行距配置(66+10)cm,地膜宽205 cm、厚度≥0.01 mm;膜下滴灌布管方式为1 膜3 管,播后24 h 内灌水补墒,力争一播全苗。

4.2 合理密植

在中等肥力地块, 种植密度以15 万~20 万株·hm-2为宜[4];在肥水较好的田块,应适当降低密度。

4.3 科学施肥

测土配方施肥,有机无机肥搭配,施足底肥。根据棉花生长各阶段的营养需求特性, 坚持轻施蕾肥、重施花铃肥、补施磷钾肥的原则[5],追肥从6 月中旬前后滴头水开始随水滴施,至8 月底停水前结束,其间保持水不停、肥不断。 全生育期施标肥2 500 kg·hm-2左右, 其中四分之三的磷肥和三分之一左右的氮肥作基肥深施,其余肥料根据棉花生长发育情况随水滴施。

4.4 合理灌溉

根据田间棉花生长情况结合气候和土壤特性,适时灌溉,保持适宜的田间湿度。 北疆膜下滴灌条件下,一般播后24 h 滴出苗水300 m3·hm-2;6 月中旬滴头水, 此后每7~10 d 滴1 次水,8 月底停水,全生育期共滴水8~10 次, 总滴水量控制在4 500 m3·hm-2以下。 一般6 月份滴水2 次, 每次滴水量为375~450 m3·hm-2,共随水滴入追肥总量的15%~20%;7 月份滴水4~5 次, 每次滴水量为450~525 m3·hm-2,共随水滴施追肥总量的60%~65%;8 月份滴水2~3 次, 每次滴水量为300~450 m3·hm-2,共随水滴施追肥总量的15%~25%。

4.5 全程化学调控,适时打顶

根据棉花不同生长阶段气候条件和生长发育规律合理进行化学调控,全生育期一般喷施缩节胺5~6 次。 现行后,施用缩节胺30.0~45.0 g·hm-2;随着植株的生长,逐渐加大缩节胺用量,现蕾期为60 g·hm-2,初花期为90 g·hm-2,打顶后为150 g·hm-2。 化学调控次数及药剂的具体用量,还须根据群体状况、滴灌情况等因素适度增减[6-8]。

正常年份应于7 月5 日前结束打顶,根据密度和长势,单株留果枝数≥8。人工打顶,将株高控制在75 cm 左右,打净率应≥98%。 化学打顶,可选用复配型氟节胺或者缩节胺专用打顶药剂,按推荐用量和方法使用。适当早打顶有利于棉株从营养生长迅速向生殖生长转化,减少蕾铃脱落,促早熟。化学调控和打顶要根据品种特性、土壤肥力、气候情况、棉株发育进程和长势灵活掌握。

4.6 病虫害和杂草防治

坚持“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方针,依据病虫草害发生规律实施绿色防控, 重点防治棉铃虫。以清洁条田、深翻冬灌、铲除田边地头杂草等农业防治措施为基础,减少病虫害的越冬基数,通过及时到位的栽培管理措施提高棉株抗性;以生物防治和物理防治为重点,通过保护并利用天敌、使用杨枝把、种植诱集带、利用杀虫灯和性诱剂引诱等措施降低田间虫口基数;以化学防治为补充,做好田间调查,达到防治指标时,选择高效低毒的环境友好型农药科学合理施药。

4.7 脱叶催熟

正常年份一般在9 月5-10 日喷施脱叶催熟剂,根据棉花长势和气候条件分2 次完成,间隔时间为7~10 d。 第1 次施用80%(质量分数)的噻苯隆可湿性粉剂360~420 g·hm-2复配40%(质量分数)的乙烯利水剂1 200~1 500 mL·hm-2[9-10];第2次选择对温度要求较低的脱叶剂敌草隆·噻苯隆悬浮剂,有效成分用量为105~120 g·hm-2。旺长或偏弱早熟棉田,可适当增减脱叶催熟剂用量。

4.8 适期采收

适期采收既有利于提高采净率、又有利于有效降低籽棉含杂率。 采收要求:脱叶率≥93%,吐絮率≥95%; 采棉机田间行驶速度5.0 km·h-1, 采净率≥93%,损失率≤7.0%,严控异性纤维混入,籽棉含杂率≤10%,籽棉回潮率≤12%。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