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中药穴位贴敷配合关节操在强直性脊柱炎患者骶骼关节功能恢复中的应用

时间:2024-07-29

贺子君 陈翠清 肖俊卿 李 婷

中药穴位贴敷配合关节操在强直性脊柱炎患者骶骼关节功能恢复中的应用

贺子君 陈翠清 肖俊卿 李 婷

目的探讨中药穴位贴敷配合关节操在强直性脊柱炎患者骶骼关节功能恢复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9月~2016年9月在我院进行治疗的强直性脊柱炎患者86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3例。对照组采用西药(萘普生缓释片和柳氮磺胺吡啶)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中药穴位贴敷配合关节操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症状、体征评分、疗效、关节功能指标变化情况及血沉(ESR)、C反应蛋白(CRP)水平。结果观察组治疗后强直性脊柱炎功能指数(BASFI)、强直性脊柱炎疾病活动指数(BASDAI)、疼痛视觉模拟(VAS)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Schober实验、扩胸度指标明显高于对照组,枕墙距、指地距及颔胸距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ESR、CRP水平低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ESR、CRP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强直性脊柱炎患者给予中药穴位贴敷配合关节操治疗可提高治疗效果,缓解患者疼痛程度,减轻晨僵,促进关节功能恢复。

强直性脊柱炎;关节操;穴位贴敷;骶髂关节功能

强直性脊柱炎是一种以慢性炎症为主的全身性疾病,主要特点为炎性腰痛、关节外表现、外周关节炎及肌腱端炎[1]。目前,萘普生缓释片、柳氮磺胺吡啶等是西医治疗的主要方法,虽有一定的治疗效果,但无法将强直性脊柱炎治愈[2]。在中医学中,强直性脊柱炎属于“肾痹”、“腰痹”、“骨痹”等范畴,是一种痹证,病因病机为肾督阳虚,内外合邪,寒湿深侵,督脉筋骨[3]。中药穴位贴敷治疗是一种中药外治法,配合关节操可有效改善患者临床症状,促进患者康复。本研究为进一步探讨中药穴位贴敷配合关节操在强直性脊柱炎患者骶骼关节功能恢复中的应用效果,对我院43例强直性脊柱炎患者进行研究,取得较为满意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将2015年9月~2016年9月在我院进行治疗的强直性脊柱炎患者86例(侵犯关节均为骶髂关节)作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1)符合强直性脊柱炎诊断标准[4];(2)病程≤2年;(3)年龄22~46岁;(4)均自愿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1)正在接受华法令等抗凝药物治疗者;(2)晚期强直性脊柱炎患者,强直变形严重,功能丧失者;(3)不耐受阿司匹林、柳氮磺胺吡啶者;(4)妊娠或哺乳期妇女;(5)消化性溃疡、急慢性胃炎者;(6)心、肝、肾和造血系统等疾病严重者;(7)近期有生育计划,或糖尿病、精神病等患者;(8)无自主能力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43例。对照组男性22例,女性21例,平均年龄(29.78±3.27)岁,平均病程(1.27±0.50)年;观察组男性20例,女性23例,平均年龄(30.23±3.41)岁,平均病程(1.25±0.43)年。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采用西药治疗,服用柳氮磺胺吡啶片,以0.25g为初始剂量,之后每周增加0.25g至1.0g后停止,3次/d,连续治疗6个月。服用萘普生缓释片750mg/次,1次/d,连续治疗1个月。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中药穴位贴敷配合关节操治疗。

1.2.1中药配方 赤药、白芥子、僵蚕、桃仁、胆南星按3∶2∶2∶2∶2,将所有药物研粉,经姜汁调成膏状,做成厚0.5cm、直径3cm的药饼。在穴位上使用胶布将块状药饼贴敷。膀胱俞、肾俞、膈俞及环跳为第一组穴位。大杼、关元俞、脾俞、阳陵泉为第二组穴位。4h/次,交替使用两组穴位,1次/周,连续治疗6个月。

1.2.2关节操 (1)腰部体操:保持腰部尽量后仰、前屈、旋转、左右侧弯、圆形运动。(2)头颈部体操:保持头部尽量旋转、侧弯、后仰、前屈、圆形运动。(3)呼吸运动:指导患者最大限度进行深呼吸训练,并同时进行扩胸运动,增加胸廓活动范围。于早晨、午睡前、晚饭后进行关节操锻炼,3次/d,运动量逐渐增加,时间由5~10min,延长至30min。

1.3 评价指标[5]

(1)临床症状及体征评价:强直性脊柱炎功能指数(BASFI)评价AS功能指数,并评估药物治疗对关节功能改善程度,共10个问题,满分100分,分值越高表明关节功能越差;强直性脊柱炎疾病活动指数(BASDAI)评价AS疾病活动指数,以过去一周内患者晨僵时间及程度、外周关节痛、脊柱痛、疲劳5大症状为评分内容,共50分,分值越高表明功能越差;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评价患者疼痛程度,0分表示无痛,10分表示疼痛剧烈。(2)疗效评价:根据2002年《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试行)》制定疗效评定标准。血沉(ESR)、C反应蛋白(CRP)水平恢复正常,未出现下腰背痛、脊柱功能活动受限及晨僵等症状为治愈;ESR、CRP水平趋向正常,腰背痛、脊柱功能活动受限及晨僵等症状明显改善为显效;ESR、CRP水平降低,腰背痛、脊柱功能活动受限及晨僵等症状缓解为好转;ESR、CRP水平无明显变化或升高,腰背痛、脊柱功能活动受限及晨僵等症状无明显变化或加重为无效。(3)关节功能指标评价:分别于治疗前后对患者扩胸度和脊柱活动度(颔胸距、指地距、枕墙距、Schober实验)进行评估。(4)ESR及CRP水平:于治疗前后测定患者ESR及CRP水平。

1.4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两组治疗前后BASFI、BASDAI、VAS评分的比较,表1

表1 两组治疗前后BASFI、BASDAI、VAS评分的比较 (分,

2.2 两组治疗效果的比较,表2

表2 两组治疗效果的比较 n(%)

注:χ2=12.770,P<0.05

2.3 两组治疗前后关节功能指标的比较,表3

时间组别例数枕墙距Schober实验扩胸度指地距颔胸距治疗前对照组观察组t值P值43432.35±1.022.30±1.050.224>0.053.63±1.363.45±1.300.627>0.052.97±1.212.88±1.100.361>0.0540.16±14.3139.36±13.220.269>0.052.99±1.042.81±1.130.769>0.05治疗后对照组观察组t值P值43432.17±0.991.24±0.904.558<0.053.94±1.275.86±1.576.235<0.053.10±1.174.18±1.134.354<0.0526.39±11.2815.27±8.155.240<0.052.83±1.021.15±0.688.987<0.05

2.4 两组治疗前后ESR、CRP水平的比较,表4

表4 两组治疗前后ESR、CRP水平的比较

注:与治疗前比较,*P<0.05

3 讨论

在祖国医学中,强直性脊柱炎属于痹证中的一种类型。《素问·痹论》中表明,“五脏皆有所合,病久而不去者,内舍于肾……肾痹者,善胀,尻以代踵,脊以代头”。中轴关节为中心韧带、关节囊的骨附着点和肌腱附着部位发生炎性反应是强直性脊柱炎主要病理改变,易发生椎间盘纤维环及其附近韧带钙化和骨性强直,造成脊柱功能障碍,影响关节功能[6]。药物治疗可在一定程度上控制炎症,缓解患者症状,有助于关节功能恢复,但单纯药物治疗效果不理想。

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BASFI、BASDAI、VA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表明中药穴位贴敷配合关节操可缓解患者疼痛程度,改善患者晨僵情况,促进脊柱功能恢复。中药穴位贴敷是一种发泡疗法[7],以胆南星、桃仁为君药,化痰活血效果显著;以僵蚕、赤药为臣药,可促进化痰活血效果提高;以白芥子为佐使药,走窜力显著,可透过皮肤,具有引经药的功效[8]。在选穴上,膀胱经为主,辅以胆经,有助于治疗强直性脊柱炎的中轴症状及其外周关节病变。配以关节操有利于关节内滑液的分泌及循环,促进肌肉收缩及血液循环,增加关节稳定性[9]。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Schober实验、扩胸度、枕墙距、指地距及颔胸距指标较对照组明显改善(P<0.05),表明中药穴位贴敷配合关节操可促进患者骶髂关节功能恢复,改善患者预后,促进患者康复。中药穴位贴敷中膀胱俞、肾俞、膈俞及环跳为第一组穴位,大杼、关元俞、脾俞、阳陵泉为第二组穴位。其中膀胱经和强直性脊柱炎存在较为密切的关系,正如《灵枢·经脉》所言,“足太阳膀胱经……是动则病冲头痛,目似脱,项如拔,脊痛,腰似折,髀不可以曲,腘如结,踹如裂,是为踝厥。”其中详细描述了强直性脊柱炎的临床表现及累及外周关节的表现,主以膀胱经可改善患者症状及外周关节病变。肾俞、脾俞、大杼、膈俞皆属膀胱经,肾俞有补肾强腰之效;脾为生痰之源,贴敷脾俞温化痰湿之功显著[10];大杼为八会穴,行强筋骨、调节骨代谢之功;膈俞善行活血化瘀之功。膀胱俞和关元俞处于骶髂关节周围,两穴化痰活血、通络止痛效果显著[11]。关节囊、韧带、肌腱附着部位发生炎性反应是强直性脊柱炎的另一关节内病理变化。《素问·痿论》曰:“宗筋主束骨而利机关也。”肌腱、韧带属于中医经筋范畴,阳陵泉为胆经,可预防骶髂关节纤维化。环跳穴在髋关节周围,可缓解髋关节受累情况,改善髋关节活动[12]。中药贴敷上述穴位可促进治疗效果提高及骶髂关节功能恢复。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治疗效果较对照组明显提高(P<0.05),表明中药穴位贴敷配合关节操可提高治疗效果,促进患者康复。每日进行关节操可强化肱骨重要穴位贴敷的效果,促进患者关节功能恢复。本研究结果还显示,两组治疗后ESR及CRP水平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但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中药穴位贴敷配以关节操和西药治疗均可改善患者炎症反应,调节局部免疫功能。

综上所述,中药穴位贴敷配合关节操治疗强直性脊柱炎效果较为确切,可改善患者临床症状,缓解疼痛程度,促进关节功能恢复。

1 韩曼,姜泉.路志正治疗强直性脊柱炎经验[J].中医杂志,2016,57(19):1634~1636.

2 高岱,李坤鹏,文琼芳,等.骶髂关节CT不同分级标准在强直性脊柱炎诊断和随访中应用价值的比较[J].中华医学杂志,2016,96(39):3137~3141.

3 赫军,诸葛天谕,李冬冬,等.中药内服联合针刺与埋针法治疗幼年强直性脊柱炎[J].中医正骨,2016,28(1):41~42.

4 中华医学会风湿病学分会.强直性脊柱炎诊断及治疗指南[J].中华风湿病学杂志,2010,14(8):557~559.

5 李连泰,韩贵俊,李海然,等.中药治疗强直性脊柱炎的疗效评价[J].中国生化药物杂志,2015,35(1):116~118.

6 周献伟,李洋.克痹通络汤合独活寄生汤加减治疗强直性脊柱炎肝肾阴虚证患者54例临床观察[J].中医杂志,2015,56(8):686~689.

7 赵凌睿,王培民.中药外治法在强直性脊柱炎治疗中的应用研究进展[J].江苏中医药,2013,45(9):76~77.

8 张迪,刘维,杨会军,等.针药并用治疗强直性脊柱炎的临床研究进展[J].中国针灸,2016,36(8):893~896.

9 刘坚.中药熏洗联合柳氮磺胺吡啶治疗强直性脊柱炎的临床观察[J].中国中医药科技,2015,22(5):572~573.

10 王凯军,赵丽,张华.温针灸联合中药熏蒸治疗活动期强直性脊柱炎疗效观察[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6,25(31):3434~3436,3473.

11 吴俊华,张德洲,陈君蓉,等.骶髂关节SPARCC评分在强直性脊柱炎中西医结合治疗疗效观察中的应用[J].中国中西医结合影像学杂志,2015,13(6):591~592,597.

12 张海龙,张俊英.针刺华佗夹脊穴和督脉穴对强直性脊柱炎患者脊柱功能活动度和疼痛的影响[J].医学综述,2015,21(7):1314~1316.

ankylosing spondylitis;joint exercises;point-application;sacroiliac joint function

10.3969/j.issn.1671-8933.2017.06.014

528000 广东省佛山市中医院 佛山

贺子君,女,本科,主管护师

R681.51;R245.9;R286

2017-05-10)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