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7-29
周晓燕
重症脑梗死压疮风险现状调查与影响因素分析
周晓燕
目的对重症脑梗死的压疮风险现状及影响因素进行调查分析。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6年10月我院收治的280例重症脑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Braden量表对患者压疮的危险程度进行评分。按照患者是否出现压疮分为压疮组20例和对照组260例。对可能影响患者发生压疮的因素进行单因素及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280例重症脑梗死患者中发生压疮20例,发生率为7.14%。压疮组年龄、月收入、卧床时间、文化程度、照顾者、Braden评分、BMI、合并其他慢性疾病种类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年龄、照顾者、BMI、Braden评分及卧床时间是压疮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重症脑梗死是压疮的风险人群,年龄、BMI及卧床时间等是压疮发生的影响因素,应采取必要的护理干预对策。
重症脑梗死;压力性溃疡
脑梗死具有较高的致残率和致死率,其致死率居于各类心脑血管疾病的首位。脑梗死患者,尤其是重症脑梗死的患者发病后需要长时间卧床治疗,受肢体活动障碍、营养失调、意识不清等因素的影响,压疮发生率较高。压疮的发生不仅增加了患者的痛苦,延迟了康复,严重者可发生压疮感染导致患者死亡[1]。据报道[2],当合并有细菌感染或败血症时,压疮的死亡率高达50%。同时,压疮也是引发医疗纠纷的重要原因。目前,对于压疮的患者不仅需要治疗,更多的是需要多学科的干预,预防压疮风险的发生。选取2014年1月~2016年10月我院收治的280例重症脑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对其压疮形成的情况及风险影响因素进行调查,现报告如下。
280例重症脑梗死患者,纳入标准:(1)均符合2007年《中国脑血管病防治指南》中的相关诊断标准,GCS评分3~8分;(2)均自愿参与本研究;(3)该研究已经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4)头颅CT或MRI确诊。排除标准:(1)严重心、肾功能不全;(2)患有严重皮肤病并影响皮肤观察;(3)严重的水肿、感染、营养不良者;(4)因病情需要被迫卧位的患者;(5)合并灼伤者。
1.2.1发放问卷 采用匿名问卷调查法,由项目负责人对参与课题的研究人员进行培训,培训合格后参与本课题的研究,提高调查的准确性。向患者发放问卷,统一指导用语填写,有疑问由调查人员现场解释。由于该组患者均为重症脑梗死的患者,患者处于昏迷状态,均由主要照顾者代替作答,根据其作答完成问卷和量表资料的填写。
1.2.2一般情况 设计一般资料调查表,包括姓名、年龄、性别、文化程度、婚姻状况、照顾者、卧床时间、Braden评分,月收入情况、合并其他慢性病种类、体质量指数(BMI)。
1.2.3压疮风险评估 采用Braden压疮危险评分表对压疮风险程度进行评估[3],内容包括感知、潮湿、活动能力、移动能力、营养、摩擦力和剪切力。前5项分量表评分范围为1~4分,后1项评分范围为1~3分,每一项分量表分值越低表明该项目存在显著异常。>18分表示无压疮风险,15~18分表示轻度风险,13~14分表示中度风险,10~12分表示重度风险,<9分表示极度危险。
1.2.4压疮严重程度分级 根据压疮的评分标准按照严重程度的不同分为4级[4],其中Ⅰ级皮肤出现红、肿、热、麻木或有触痛,周围皮肤界限清楚,解除压力后30min皮肤颜色仍然不能恢复;Ⅱ级皮肤为紫红色,表皮有水疱形成、表浅溃疡,红肿变硬,无结痂;Ⅲ级皮肤露出潮湿红润的创面,但骨、肌腱、肌肉尚未暴露,表皮水疱破溃,有黄色渗出液流出;Ⅳ级局部有坏死组织或焦痂皮,组织发黑,有臭味脓性分泌物,并发感染,并向周围深部组织扩展。
280例重症脑梗死患者中发生压疮20例,压疮发生率为7.14%。其中,Ⅰ级10例(50%),Ⅱ级5例(25%),Ⅲ级3例(15%),Ⅳ级2例(10%)。
项 目压疮组对照组t/χ2值P值年龄(岁)64.53±10.2159.53±9.127.71<0.05性别男11(55.00)135(51.92)0.12>0.05女9(45.00)125(48.08)婚姻状况已婚10(50.00)128(49.23)0.00>0.05离异2(10.00)26(10.00)丧偶8(40.00)106(40.77)文化程度文盲12(60.0)104(40.00)4.95<0.05初中及以下5(25.00)111(42.69)高中及以上3(15.00)45(17.31)卧床时间<1年9(45.00)172(66.15)4.16<0.051~2年7(35.00)75(28.84)>2年4(20.00)13(5.00)Braden评分13.15±2.5115.27±2.954.37<0.05BMI(kg/m2)22.31±3.1221.12±3.562.52<0.05照顾者有无7(35.00)13(65.00)152(58.46)108(41.54)6.29<0.05月收入≤2000元>2000元12(60.00)8(40.00)102(39.23)158(60.77)5.31<0.05合并其他慢性疾病种类≤1种>2种6(30.00)14(70.00)141(54.34)119(45.77)4.08<0.05
表2 重症脑梗死患者压疮风险经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
重症脑梗死患者由于卧床时间长、大小便失禁、意识障碍、不能自我调节体位,导致局部组织长期受压,血液循环障碍而发生皮肤软组织的缺血、缺氧和坏死,导致压疮的发生。本研究通过对重症脑梗死患者压疮风险因素调查显示,年龄、BMI、Braden评分、照顾者及卧床时间是压疮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压疮发生的危险程度随年龄的增加而增加这一结论已经得到公认。对于老年患者(≥60岁)其本身抵抗力和免疫功能下降[5],皮肤弹性的缺失、皮下组织层变薄、整体肌肉质量的减少,为压疮的发生提供了可能性。加之常合并慢性疾病,特别是糖尿病患者外周循环障碍,皮内血管灌注和氧合减少,易发生压疮。施宇等[6]调查研究显示,体重是脑卒中患者压疮发生的危险因素,对于体重较大的患者而言,组织中的脂肪较多,局部皮肤受压增大,容易导致局部皮肤缺血、缺氧严重,同时在被动运动时产生的剪切力、摩擦力增加,提高了压疮发生的风险。卧床时间是压疮发生的重要风险因素,患者卧床的时间越长,压疮发生的风险越高。重症脑梗死患者由于昏迷感受不到局部压迫疼痛造成的刺激,长时间卧床引起身体局部皮肤过度长期受压,导致压疮形成[7]。有无照顾者也是压疮的影响因素,有针对性的预防护理措施能够有效减少压疮的形成。
压疮不仅给患者带来一定的身心痛苦,降低其生活质量,还会加重家庭经济负担,增加护理工作量和难度。预防压疮的形成已经成为脑梗死临床护理中一项重要的内容。针对压疮发生的风险因素,我们认为可采取以下护理措施:(1)压疮预警:建立高危患者的预报告制度,对于评分≤14分的患者为中度以上风险患者,填写压疮风险预警报告表,告知家属并签署知情同意书。患者的床头挂有醒目的“预防压疮”的标识,护士站特殊记事板上及护理记录单上做明显标记[2]。(2)照顾者宣教:通过口述、健康教育处方结合宣传手册等形式向患者家属讲解压疮形成及影响因素等知识,包括压疮预防相关技巧,如压疮的好发部位、危害、环境的护理、正确的翻身方法,营养干预、被动活动肢体、皮肤护理方法等[8]。(3)改良翻身方法:采用良肢卧位翻身,每2h更换一次,具体方法为:右侧30°、45°良肢卧位,左侧30°、45°良肢卧位,仰卧良肢卧位的循环方式。(4)减压设施:有条件的患者采用充气床垫、减压透明贴等。
综上所述,重症脑梗死是压疮的风险人群,年龄、BMI及卧床时间等是压疮形成的影响因素,应采取必要的护理干预对策。
1 蒲丽辉,胡秀英,刘祚燕.老年患者压疮风险现状调查与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护理管理,2015,15(5):540~544.
2 钱佩珺,方传勤.急性脑卒中后压疮的危险因素分析及应对策略[J].临床护理杂志,2012,11(2):73~75.
3 王欣然,韩斌如.Braden评估极度危险的重症患者压疮高危因素及护理对策[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5,24(17):1922~1924.
4 汪爱民,尹红.居家老年慢性病患者压疮相关因素调查分析[J].齐鲁护理杂志,2012,18(19):57~58.
5 朱春梅,缪雪梅.循证护理对居家脑卒中患者压疮预防的探讨[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3,17(22):38~40.
6 施宇,黄文杰,刘丽丹.脑卒中压疮病人体重指数与压疮的相关性研究[J].护理研究,2014,28(10):1195~1196.
7 华红霞,任国琴,卢回芬,等.肿瘤住院患者205例压疮患病率的影响因素分析[J].贵州医药,2016,40(9):1002~1003.
8 张焱,季兰芳.长期居家老年人压疮发生风险与自理能力研究分析[J].护士进修杂志,2014,29(12):1072~1075.
brain infarction;pressure ulcer
10.3969/j.issn.1671-8933.2017.06.030
215500 常熟市第一人民医院苏州大学附属常熟医院 常熟
周晓燕,女,本科,主管护师
R743.33;R632.1
2017-06-21)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