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语言移动学习研究述评——基于ELSEVIER英文文献的研究

时间:2024-07-29

张竞碧, 张 文

(湖北工业大学外国语学院, 湖北 武汉 430068)

语言移动学习研究述评
——基于ELSEVIER英文文献的研究

张竞碧, 张 文

(湖北工业大学外国语学院, 湖北 武汉 430068)

回顾了2010-2015年间ELSEVIER期刊上69篇关于语言移动学习的研究状况,从文献刊发年份、各国论文刊发数量、研究主题、研究群体教育层次以及移动学习设备等五个方面的研究成果进行分析,并针对研究文献中所反映的语言移动学习研究做一展望。

语言学习; 移动学习; 学习模式

在高速发展的信息时代,移动学习已成为日常学习的一种模式。“移动”是借助平板和智能手机等电子设备来进行一些户外活动,不受地点、时间的限制获取目的信息的形式[1]。“移动学习”是一种使用便携式移动设备进行网上搜索学习资源的新型学习方法及模式[2]。“语言移动学习”是通过使用学习软件探寻多种真实情景下语言学习资源的交互技术[3]。通过梳理有关文献,不难发现,语言移动学习是一种行之有效的语言学习手段及方式,得到了研究者的广泛关注。相关研究成果极大促进了移动学习领域研究的发展,为优化移动设备上的学习软件提供了新的渠道,并为丰富网上语言学习资源类型指明了方向。但纵观大量英文文献不难发现,有关语言移动学习的研究述评却很少,有待做进一步的归纳分析。因此,本文回顾了近6年有关语言移动学习的研究现状,为后续研究提供参考。

1 研究设计

1.1 研究问题

本研究拟回答以下问题:

1)2010-2015年间国外语言移动学习的基本概况如何?

2)这些研究主要探讨哪些方面的内容?

3)各类研究主题有何特征?

1.2 研究目的

本文通过梳理有关文献,回答以上三个研究问题,以了解最近6年关于语言移动学习的研究状况,以期能为学习者及研究者提供理论参考,并能探寻出新的研究视角来拓宽此领域的研究范围,丰富语言移动学习的研究成果。

1.3 研究方法

本文采用文献筛选法,通过对刊发在ELSEVIER期刊的英文论文进行检索,输入关键词mobile language learning,mobile assisted language learning(MALL),M-learning等并设定论文刊发年限(2010-2015),得到 124篇英文文献,经过筛选最后获得69篇符合要求的英文文献,作为本文的研究对象。

2 结果与讨论

笔者通过分析每篇文献的内容,将相关研究细分为6个部分:1)文献的发表年限及刊发数量;2)各国或地区关于此类研究的研究成果数量;3)语言移动学习的研究主题;4)实证研究中受访者的教育层次;5)移动学习设备在语言移动学习中的应用及分类。

2.1 发表年限

按照不同年份(2010-2015)在外文期刊数据库ELSEVIER所发表论文数目情况进行统计(图1)。

图 1 2010-2015年关于语言移动学习论文发表量

根据论文的发刊年限对国外语言移动学习进行分析,可以较为直观地了解其研究历程,探索其研究发展趋势。就从外文数据库ELSEVIER检索到的相关研究文献来看,可将6年划分为3个时间段:1)2010-2012平稳初探发展阶段。这三年论文发刊的数量:2010年的文献篇幅为4(5.8%),到2012年的文献篇幅为7(10.1%),不到检索总数的20%。因自智能手机问世以来,推动了信息技术产业的大规模发展,为移动软件应用及学习资源的开发奠定了基础。软件开发商在此期间内处于摸索阶段,研发技术还不够成熟。此时多数文献是介绍移动学习技术应用于语言学习的基本层面,如词汇意思的简单查询、检索一些流行的外文歌曲等。2)2011-2013高速发展阶段。图1显示,此阶段的研究呈上升趋势。这不仅表现在论文发表的数量呈喷涌之状,更在于其研究范围、研究方法、技术层面的多项融合呈多样性。比如将游戏与语言移动学习结合,闯关类学习软件更易激发学习者的学习兴趣,提升语言学习能力。研究表明,移动学习是泛在学习的一部分[4],其移动学习设备具有方便携带、小巧精悍、个人学习进度记录以及能及时查看最新语言学习资讯等特性[5-6];语言移动学习能提供较为真实的语言学习材料(模拟真实情景)[7]、并能为学习者提供个性化的语言学习板块及模式以及能与网上学习者进行交互式学习[2];3)2013-2015深入成熟发展阶段。2013年以后语言移动学习研究领域不断深入,研究层次不断扩大。系统将学习资源进行板块划分,朝向学习者的个性化方向发展。并能改善学习者的语言发音状况、提高语言听力和语言表达及思辨能力[8];学习者可以不受地点及时间的限制,随时随地进行自主语言学习[9]。2015年论文发表的数量将近是2010的6倍,由此可见,近年来学者对语言移动学习的研究兴趣持续升温。

2.2 各国的研究成果数量

对不同国家或地区所发表的文献数量情况进行数据统计(图2)。

图 2 各国或地区的文献数量(篇)

图2显示,美国在上述所有地区或国家中刊发论文的数量处于领先地位,占据总数的28.9%。这是由于美国在移动技术及信息技术发展上的水平较高,是此领域中的佼佼者之一。土耳其发表的篇幅仅次于美国,占据总数的15.9%。在检索的文献中,马来西亚占13.1%。以上三个国家论文的发表数量共占总数的57.9%。其后依次是中国(10.1%)、韩国(7.2%)、加拿大(5.8%)、墨西哥(4.3%)、台湾(4.3%)、意大利(2.9%),其他国家包括巴西、澳大利亚、日本、英国及尼日尼亚各占1.5%。然而,从国家所处的地理位置来看,欧美国家,包括美国、英国、墨西哥、加拿大、意大利、等国所刊发的文献数量占43.4%。而亚洲国家或地区包括,土耳其、中国、韩国、台湾、马来西亚及日本等国的文献数量为52.1%。这两者差异性较小。

由此可见,刊发文献较多的国家或地区,其移动学习技术较为发达,或是该国学者对语言移动学习技术研究给予了足够的重视。

2.3 研究主题

根据每篇文献的主题及研究内容,将其分类、归纳、整理,再进行数据统计,以了解语言移动学习的研究热点及研究现状(表1)。结果显示,语言移动学习的研究范围较为广泛,涵盖其本质特征阐述[10]、语言学习软件开发及优化、学生对语言移动学习的感知调查[11]以及在语言听力及写作等技能提升领域中的实证研究等[12]。其中涉及到词汇、语法、听力、阅读、写作等层面共计42篇(60.8%)。其中涵盖了了解外国历史及文化、应试技能提升等。

表1 研究内容及文献分布情况

研究发现,语言词汇学习(34.7%)一直是探究的热点话题[13]。主要内容有,如何才能有效扩大学习者的词汇量,达到记忆牢固的效果。探讨语言移动学习如何为学习者扩大语言词汇量提供一个良好的平台,改变在外文阅读及口语交际中词汇量匮乏的现象;如何有效设计学习软件,以便学习者自主学习监督。而如今许多的学习应用软件都将学习材料系统划分为多个板块,并制定出详细的学习及复习计划,使语言学习者能不在教师的帮助及监督下进行自主学习,有效地提高学习者的学习自主性,完成学习任务[10]。而有些是游戏类或竞技类应用学习软件能激发学习者学习动机,达到学习目的[5];此类应用软件若使用不当,则会分散学习者的专注力,消磨学习动机,降低学习者的学习自主性。其次,语言听力(14.6%)的研究也处于相对重要的地位,从最初只单单听一些外文歌曲到后来能满足不同个性化听力再现的情景模式应用开发。而语法与写作技能的提升研究较边缘化,不到总数的10%。随着此领域研究的不断深入,发音及口语训练、软件的应用设计及开发、学习者对移动学习的态度及感知调查研究也渐渐引人注目(39.2%)。网上口语互动式交流及在线纠正发音已步入较为成熟的阶段[17]。其次,语言移动学习的接受度调查研究(21.7%)已成为探讨的焦点之一。其研究结果表明,多数受访者对语言移动学习持积极肯定态度,能激发学习者的学习动机以及增强其学习自主性,并能满足学习者个人的英语学习需求;其学习便捷性、学习资源自主下载性以及与学习设备的兼容性较强,为英语学习者提供便利。但仍有少数受访者认为语言移动学习资源杂乱,缺乏系统性及紧密性。例如,在线互动与反馈等相关的学习资源相对匮乏,语法纠正与英汉互译等功能的学习资源有待完善[6]。移动设备能提供较为丰富且实用的网上语言学习资源,接触外文真实语料,以及有机会能与网上说本族语者在线语言交流等方面,语言学习者持积极肯定态度[15];部分学习者认为,软件开发商能及时更新和优化网上语言学习材料并能研发出个性化软件应用,这既能满足大众,又能符合个性化需求的特点[8]。将软件开发与学生接受度研究进行融合,能研发出既符合大众语言学习模式,又满足个性化语言移动学习需求。

2.4 实证研究中受访群体的教育层次

了解国外语言移动学习群体的研究现状,及不同学历层次对语言移动学习的接受度及使用情况(表2)。

表2 研究群体的人数分布情况

从表2可知,本科生是主要的研究群体,占总人数的66.7%。小学和中学分别是6%和15%。随着接触语言的几率加大,其科目难度的逐渐深入以及各类语言考试的不断涌现,致使其呈现陡然上升的趋势。对小学阶段的相关研究(8.7%)主要集中在语言移动学习资源及应用, 教会学习者正确的语言发音及认识简单常见的语言词汇。而中学(21.7%)主要涉及语言课文的学习、语法的掌握、听力训练、阅读面的拓展等。网上语言学习资源或学习应用软件为语言学习提供了一个良好的渠道及平台。到本科生阶段(66.7%),语言日常交际、各类语言考试以及课本知识内容的难度,则需学习者花更多零散时间进行语言自主学习。此阶段,更多的研究投入到如何有效提升口语交际能力的移动应用软件当中。仅两篇文献提到了硕士研究生(2.9%),博士为零。

2.5 移动学习设备在语言移动学习中的应用及分类

本研究还对移动学习载体进行了统计,以了解移动学习设备的使用情况(表3)。研究发现,除了当今常使用的笔记本电脑(23.2%)、智能手机(40.6%)等移动设备外,平板电脑(13.1%)、MP3播放器(10.1%), 电子词典(5.8%)及电子书(7.2%)等只占少数。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更多语言学习软件的开发,包括词汇记忆、听力训练及搜索引擎等APP的问世能替代移动电脑、电子词典及MP3来扩充词汇量、提高听力能力和网上下载海量的语言学习资料,已成为语言学习者最欢迎的移动设备之一[13]。随着手机的功能应用愈发强大,PAD等移动设备终究可能被智能手机所替代,成为全民炙手可热的语言移动学习设备[14]。

表3 常见的移动学习设备及其数量分布概况

3 研究存在的不足及未来研究展望

尽管国外关于语言移动学习的研究取得了丰硕成果,但难免还存在不足,回顾以往研究,其主要问题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研究对象面窄。国外研究对象多数以本科生为主,硕士研究生群体只占极少部分,而博士研究生群体研究还处于空白状态。因此,国内研究可涉及这些群体。除此之外,还需扩大对小学生群体的探讨,寻求及开发有效针对其个性化的语言学习的软件应用。

2)研究方法相对单一。分析所收集的外文文献可知,国外关于此领域的研究方法大多集中在学习软件的应用研究上。还需适当增加实验研究及定性研究或将多种研究方法融合,如验证某款语言学习软件是否合适且有效促进学习者的学习能力,之后再对此移动学习软件进行优化和改进。

3)研究主题及内容有待深化。有关语言移动学习的文献主要集中在本质特征的阐述、作用及其有效性研究,语言移动学习模式优缺点探析,对移动学习用于医疗、工程、法律等专业语言学习领域中的研究较少;此外,还可探讨性别差异、职业、年龄、环境等因素对语言移动学习的影响等。

[1] Alice Chik. English Language Teaching Apps: positioning parents and young learners[J]. Changing English, 2014, 21(3): 252-260.

[2] Mattew et al. Viewing mobile learning from a pedagogical perspective[J]. Procedia-Social and Behavioral Science, 2012(20): 1-17.

[3] Sussex. The potential of using a mobile phone to access the Internet for learning EFL listening skills within a Korean context[J]. ReCALL, 2008, 20(3): 331-347.

[4] Hsinyi Peng et al. Ubiquitous Knowledge Construction: mobile learning re-defined and a conceptual framework[J]. Innovations in Education and Teaching International, 2009, 46(2): 171-183.

[5] Dawood Salim Hamdani. Mobile learning: a good practice[J]. Procedia-Social and Behavioral Science, 2013(103): 665-674.

[6] Fezile Ozdamli. Basic elements and characteristic of mobile learning[J]. Procedia-Social and Behavioral Science, 2011(28): 937-942.

[7] Mutsumi et al. Mobile Assisted Language Learning in University EFL Courses in Japan: developing attitudes and skills for self-regulated learning[J]. ReCALL, 2012, 24(2): 169-187.

[8] Golonka et al. Technologies for foreign language learning: a review of technology types and their effectiveness[J]. Computer Assisted Language Learning, 2014, 27(1): 70-105.

[9] Harris Interractive, 2008. CTLA advocacy. Retrieved from http://www.files.ctia.org/pdf/HI_TeenMobileStudy_ResearchReport.pdf.

[10] Nicky Hockly. Mobile learning[J]. Teaching For The Language Teaching, 2013, 67(1): 80-84.

[11] Zou & Yan. Chinese Students’ Perceptions of Using Mobile Devices for English Learning[J].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Computer-Assisted Language Learning and Teaching, 2014, 4(3): 20-33.

[12] Ridvan et al. Foreign language vocabulary learning with mobile technologies[J]. Procedia-Social and Behavioral Science, 2013(83): 781-785.

[13] Bin Zou; XinXin Yan. Chinese students’ perceptions of using mobile devices for english learning[J].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Computer-Assisted Language Learning an Teaching, 2014, 4(3): 20-30.

[14] Burston, J. The reality of MALL project implementations: still on the fringe[J]. CaLiCo Journal, 2014a, 31(1): 43-65.

[15] Stockwell, G. Investigating learner preparedness for and usage Examining the effect of the platform[J]. ReCALL, 2008, 20(3): 253-270.

[16] Kukulska-Hulme, A. ‘ Will mobile learning change language learning?’[J]. ReCALL, 2009, 21(2): 157-165.

[17] Ya et al. Mobile assisted language learning: Overview of literature from 2008 to 2012, The 21st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Computers in Education(ICCE), Denpasar Bali, Indonesia, 2013.

[责任编校: 张岩芳]

An Overview of Mobile Language Learning Studies-Based on ELSEVIER English Papers

ZHANG Jingbi, ZHANG Wen

(SchoolofForeignLanguages,HubeiUniv.ofTech.,Wuhan430068,China)

The paper reviews mobile language learning studies based on the 69 English papers published in ELSEVIER journals from 2010 to 2015. It summarizes and analyses the literature from the following five perspectives: the year of publication, the country of the researchers, research topic, research subjects’ level of education and devices of mobile learning. It also discusses the limitations within and makes suggestions for the future research in this area.

language learning; mobile learning; learning model

1003-4684(2017)03-0117-04

H0-05

A

2017-02-15

湖北省教研项目(2014290)

张竞碧(1968-), 男, 湖北仙桃人,湖北工业大学副教授,研究方向为英美文学和外语教学

张 文 (1990-),男,湖北潜江人,湖北工业大学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二语习得与外语教学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