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黄帝内经·素问》英译史初探

时间:2024-07-29

申飞宇

(湖南工业大学 外国语学院,湖南 株洲 412008)



《黄帝内经·素问》英译史初探

申飞宇

(湖南工业大学 外国语学院,湖南 株洲 412008)

《黄帝内经·素问》作为中国的医学宝典,在世界范围内的传播效果主要取决于翻译的具体效果,只有完全的遵循黄帝内经的发展历史背景,正确理解其表达的意思,才能够很好的翻译。

《黄帝内经·素问》;英译;时代背景

《黄帝内经》[1]完成于两千多年以前的战国至秦汉时期,是我国现存最早较为系统而完整的医学典籍,体现了我国古代极高的医学成就,为我国中医典籍开源之作,在中医文化、中医传承和发展方面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2]《素问》是《黄帝内经》的重要组成部分,从《素问》的内容分析该著作绝非出自一时一人之笔,而是人们经过长期的经验总结而成。[3]《黄帝内经》的许多篇章是通过黄帝与其臣子岐伯、雷公、少俞和鬼俞等人的问答形式来阐述中医药理及其治疗方法,[4]语言精练且文化色彩浓厚。其内容不仅包含古医学知识还涉及天文学、哲学、地理和气象等其他内容,语言文字的运用包含了明喻、暗喻、对偶和顶针等修辞手法。近年来随着中医对外交流不断加强,中国许多古典医学名著的翻译工作得到了极大重视,出现了很多有关《黄帝内经》的英译版本,同时涌现出许多具有代表性的中外研究学者。然而,这些学者限于自身知识背景无法对《黄帝内经》做出较为深入的解读,使得他们翻译出来的《黄帝内经》良莠不齐。[5]因此很有必要对《黄帝内经》的翻译,尤其是英译历史进行一番深入的梳理和研究,以探讨其中的利害得失,进一步促进《黄帝内经》英译事业的发展。

一 《黄帝内经·素问》书名英译

中国的文化经典能否在世界范围得到广泛的推广和应用,充分发挥中华民族文化的作用,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我国经典之作的翻译,是否根植于经典之作的起源背景。缺乏对起源和发展背景的了解,领悟经典的内在实质就变得尤为困难。本部分从皇帝内经的书名翻译角度进行分析,阐述了解历史背景的重要性。

长期以来,《黄帝内经·素问》的篇名翻译都把“黄帝”译为Yellow Emperor,众所周知,黄帝并不是一个黄色的帝王。[6]同时,很多译本把内经译为Internal Medicine(内科学)这也是不正确的。关于“黄帝”的说法,许多史学家将其当做一个远古的帝王。据《辞海》: “黄帝”为一个传说中各个氏族的共同祖先,姬姓,号轩辕氏、有熊氏。所以实际上黄帝并非是一个远古的帝王,而是我国原始社会末期的一个氏族部落,并且这个氏族居住在我国的西北方地区,到了春秋时期这个氏族便改称为“华族”,这便是中华民族的始祖。正因为黄帝氏族是中华民族的始祖,所以历代国人都以自己为炎黄子孙为荣,将自己发明创造的众多智慧结晶都归功于黄帝一人,托名为黄帝一人创造,实为中华民族集体智慧创造的成果。将“黄帝”译为Yellow Emperor似乎是约定俗成的译法,但事实上极为不妥。另外《中国翻译》将黄帝一词直译为Huangdi,first Chinese emperor,用emperor来代替皇帝也存在着不恰当之处。因为,emperor作为一个君主制的帝王称呼,而中国的君主制度始于秦朝秦始皇时期,与黄帝的时代相距甚远,所以用emperor称呼黄帝不妥,结合上述情况分析,认为将黄帝直接译为Huangdi还是一种与我国皇帝内经的起源、发展历史以及文化背景比较符合,相对而言这种直译的方法比较妥当。

对于“内经”的译法也有很多争论之处,例如很多学者将“经”译为classic或者canon。根据《朗文当代高级英语辞典》classic释义为经典作品、杰作, canon释义为教条、教规、规则、规范。再结合陆德明对“经”字的解释指出其意思是常道、规范。医书名选用经字译为该书是医学的规范,是其内容包含了众多学医者必须学习和遵循的道理和规范。[7]《黄帝内经》是一部医学经典,黄帝一词又是伪托之词,因此笔者认为将“经”译为classic较为合适。而“内”又与“外”相对,医经分内外,是为理论和临床之分。《中医学概论》讲述《内经》为讲解医学理论知识,《外经》讲述医疗技术。《黄帝外经》已经遗失其讲述内容是什么已无从考证,因此“内经”一词并不适宜译为Internal Medicine(内科学)。综上以为“内经”应翻译为Inner Classic。

《素问》的内容是通过黄帝与其臣子岐伯、雷公、少俞、鬼俞、伯高和鬼臾区六臣子的平素问答展示众多医理和药理知识。因此结合语言文字的合理性推断,“素问”为平素的问答,较为妥当。[8]所以认为应将《素问》译为General Questions and Answers。综上所述,结合皇帝内经的历史发展起源,以及其表达的真实含义,建议将《黄帝内经·素问》译为General Questions and Answers from Huang Di’s Inner Classic。

从书名的翻译角度出发可以看出,由于缺乏对《黄帝内经素问》起源、发展以及形式的深入了解,在字面的基础上对其展开翻译工作,会使整个书的意思严重的发生偏离,最终导致我国的经典作品不能够在世界各国得到广泛的传播。因此,在对中华民族文化以及经典作品进行翻译的过程中,充分了解文化和作品的起源背景具有十分重要的价值和意义。

二 《黄帝内经·素问》译者素养

译者对于翻译作品领域专业知识的了解,对于文化发展背景的了解以及翻译水平高低,在很大的程度上都决定着翻译作品是否保留着原汁原味,是否能够以精简的方式表达最恰当的意思。《黄帝内经·素问》是我国的一部经典的医学作品,同时也是一部经典的文学作品,对其展开翻译不仅需要翻译人员具有较强的医学专业技能,同时应该具有较强的文学翻译功底。《黄帝内经·素问》的翻译应该是典籍翻译、科技翻译和文学翻译的结合体。从黄帝内经的翻译作品,不仅可以看到其翻译工作的不断完善,同时也可以看出其对于翻译人员综合素质的需要。

从1925年至今《黄帝内经·素问》共有12个英译版本,其中包括了1925年Dawson节译的《黄帝内经·素问》,并以论文的形式发表于当年的《医学史年鉴》。[9]1949年美国医史学家Ilza Veith翻译了《黄帝内经·素问》的前34章,同年在威廉姆斯·威尔金斯出版社出版,该英译版本得到多数人的好评。[10]广州孙逸仙医学院院长黄雯医师于1950年在《中华医学杂志》发表《素问》前两章英译作品。1978年加拿大人亨利·C陆等人完成了《黄帝内经》的合译本。1995年美国华裔中医师Maoshing Ni的《素问》编译本在美国出版,作者长期旅居国外,英文功底深厚,翻译语言流畅,用词灵活多变,虽然仍存在错译和漏译,但还是属于一本使用价值较高的英译版本。[11]美籍华裔中医师吴连胜和吴奇父子于1997年在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黄帝内经》汉英对照全译版,该版本语言通畅流利,行文清晰。作者有着良好的英文翻译功底,语言基础扎实,但注释较多更似一本英文白话版的《黄帝内经》。2001年北京外文社出版的《黄帝内经》选译本是由湖南中医药大学朱明医师作为高校教材而作,该版本采用字对字的翻译模式,能展现出原著原貌的风采。2002年在夏威夷大学出版的由美籍华人吴景暖撰写的《黄帝内经》选译本问世。2003年由加利福尼亚大学出版社出版的《素问》全译本为德国医史学家文树德撰写。他是一个兼修医学、史学和文学三者的著名学者,为了使译文在翻译过程中更为接近原著,他的翻译并没有采用任何现有的医学术语,全文翻译自成体系。李照国教授的《黄帝内经》全译本收录于《大中华文库》,并于2005年至2008年之间在世界图书出版社出版。该译本参照了历代医家的多种注释,在翻译的准确性、学术性和权威性方面都有了较高的保证。2009年中国中医药出版社出版的《素问》前22章节译本由罗希文博士完成。

从目前已经发表在外的《黄帝内经·素问》英译本来看,受到广泛欢迎并且能够通过流畅的表达方式展现出这部医学经典内在实质的译者大部分都是来自于外籍华裔专业人员。一方面,他们对于中国的中医具有浓厚的兴趣,加上对中国传统文化和历史发展背景具有相当的了解,能够从经典之作的最初形式出发深刻的了解其中的医学内涵。另一方面,他们长期居住在国外,对于外文的文化环境具有全面的认识,同时能够用流畅的语言进行表达。这样凭借着专业的技能水平以及对不同国家文化的深入了解,能够很好的用另一种语言表达黄帝内经最初的意思。[12]从黄帝内经翻译的发展历程可以看到,随着世界各国文化交流的不断开展,跨学科领域学习人员的不断增多,使得黄帝内经的翻译之作在很多精通历史、文学、医学的学者手中得到了不断的发展和完善。为国外学者从《黄帝内经》的本源出发从事相关领域的研究成为了现实。

三 《黄帝内经·素问》英译历程

《黄帝内经·素问》的英译历程大致可以划分为三个阶段,不同时期的英译版本有着不同特征,不同时期的《黄帝内经·素问》在英美多元化的文化背景下有着不同的功能与地位,中医典籍的英译规范和要求也随着时代的变化各有不同。《黄帝内经·素问》英译史整体而言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

第一个阶段1925-1950年,边缘发展阶段。该阶段开始于1925年Dawson写的一篇有关黄帝内经的论文,从此一本出自德国人的《黄帝内经·素问》最原始英译版本就开始在西方国家开始流传。尽管中医早在17世纪就已经传入欧美地区,但在当时 “西方中心论”盛行,并且英国、法国和德国都属于世界强国,中医学到20世纪50年代为止始终处于边缘化的地位,来自西方的西医文化始终处于强势地位,西方医学在中国地区传播如火如荼。在这个阶段中医文化处在边缘地位的原因也是多个方面的,首先,国民政府的导向中医学的地位和作用处于文化发展的低谷,在中国中医与西医之争激烈的进行着,并愈演愈烈。其次,缺乏一个翻译恰当的经典作品,对黄帝内经的经典之处给予酣畅淋漓的表达。在这个阶段发展的末期美国公开出版《素问》的英译版本具有开创性的意义,在这个阶段的经典作品共有三种《黄帝内经·素问》英译版本。[13]

第二阶段1978-1997年,逐渐发展阶段。1978年以后随着中国改革开放,许多欧美文化作品也传入中国,中国接受大量外国文化的同时也输出带有自己价值观的文化作品,《黄帝内经》便是其中之一。这一时期带有中国价值观的文化因素逐渐步入世界中心舞台,成为世界多元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个时期的《素问》英译作品并不直接套用现成的医学术语来表达中医学的独特观念,而是采用多元化的方式来解释和表达独特的中医理念。1978年-1997年有4种《素问》英译版本。

第三个阶段2001至今。迅速发展阶段。2001年至今,朱明译本和文树德译本是比较著名的两本英译版本。这两本译本能够从最本质的角度展现中医经典之作《皇帝内经》,不断的将中医学的经典传播到国外,使其不断发展和壮大。但是,严格意义上来说朱明的译本中的某些翻译术语也是值得商榷的,例如将岐伯翻译成Uncle Qi就很不妥当。而文树德的译本则得到很好评价,他力求全方位体现《素问》的价值所在,是一部有着真正学术意义的全译本。继这两部经典之作之后,2002年在夏威夷大学出版的由美籍华人吴景暖撰写的《黄帝内经》选译本问世。2003年由加利福尼亚大学出版社出版的《素问》全译本为德国医史学家文树德撰写。他是一个兼修医学、史学和文学三者的著名学者,为了使译文在翻译过程中更为接近原著,他的翻译并没有采用任何现有的医学术语,全文翻译自成体系。2009年由罗希文博士完成的《素问》前22章节译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出版。多部经典翻译之作的出版和问世,代表着中国中医经典《皇帝内经》在世界范围内不断地得到发展。

《黄帝内经》作为中医学的四大经典作品之一,目前已经有诸多的英译本在世界各国流行,由于译者本人的知识背景、语言文化背景和文学修养的不同,导致对《黄帝内经》的解读不同,以至于翻译水平参差不齐,英译版本风格各异,内容差别极大,呈现出英译质量良莠不齐的态势。从1925年第一步英译作品问世以来,已经有12部英译作品相继问世,并且随着各国文化交流的不断深入,综合性人才的不断出现,《黄帝内经》的翻译也越来越到位,并且在世界范围内得到广泛的传播。

[1] 李照国.黄帝内经素问[M].西安:世界图文出版社,2005.

[2] 雷 燕,施蕴中.译者主体性对《黄帝内经·素问》译文的影响[J].江西中医学院学报,2007(6).

[3] 刘九茹.《黄帝内经》英译两原则[J].河南职工医学院学报,2008(6).

[4] 雷 燕,施蕴中.《黄帝内经》英译研究[J].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2008,04(10).

[5] 兰凤利.《黄帝内经素问》翻译实例分析[J].中国翻译,2004(4):75-78.

[6] 曾尔奇.译者的另一副“镣铐”——译者主体性发挥的若干制约因素[J]. 湖南医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03).

[7] 兰凤利.《黄帝内经素问》书名英译探讨[J].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2004,02(24).

[8] 牛喘月.说与旁人浑不解,杖藜携酒看芝山——再谈《黄帝内经》英语翻译的方法问题[J].中西医结合学报,2005(02).

[9] 兰凤利.论译者主体性对《黄帝内经素问》英译的影响[J].中华医史杂志,2005,2(35).

[10] 胡慧盈.文学翻译中的译者主体性及其制约因素[J].巢湖学院学报,2009(05) .

[11] 兰凤利.论《黄帝内经素问》篇名的英译——兼评两个英译本的英译篇名[J].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2004,03(24).

[12] 文 娟, 蒋基昌.《黄帝内经》英译研究进展[J].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2013(7):260-262.

[13] 王吉民,傅维康.中国医史外文文献索引:1682-1965[M].上海:上海中医学院医史博物馆,1966:165.

责任编辑:李 珂

Preliminary Study on the History of English Translation ofHuangdiNeijingSuwen

SHEN Feiyu

(Foreign Languages College, Huna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Zhuzhou Hunan 412008,China)

HuangdiNeijingSuwenas one Chinese medical treasury, the worldwide communication effects are mainly depend on the specific effect of its translation. Only understand the basic meaning of its expression correctly and fully follow the historical development background of Yellow Emperor’s Internal Classic, we can make a good translation.

HuangdiNeijingSuwen; English translation; times background

10.3969/j.issn.1674-117X.2015.02.025

2015-03-11 作者简介: 申飞宇(1987-),女,湖南邵东人,湖南工业大学外国语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翻译理论与实践。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117X(2015)02-0117-04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