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发展民有经济与完善市场经济耦合分析*

时间:2024-07-29

陈跃

(湖南工业大学财经学院,湖南株洲412007)

发展民有经济与完善市场经济耦合分析*

陈跃

(湖南工业大学财经学院,湖南株洲412007)

民有经济和市场经济都是发展社会主义经济的重要手段。民有经济发展所需要的资源主要由市场经济提供,市场经济为民有经济提高资源利用效率施加外在压力,为民有经济展现活力和创造力提供了广阔的舞台,为民有经济跳跃式发展提供机遇,为民有经济平衡发展提供条件。市场经济在运行过程中,信息不对称与不完全、收入差距扩大、外部不经济,会导致民有经济的效益和信誉不高,影响民有经济实现共同富裕的功能,促使民有经济走向私人化。发展民有经济离不开市场经济的支撑。

民有经济;市场经济;生产目的

坚持社会主义生产目的,是社会主义制度的决定性因素,也是社会主义经济与资本主义经济的根本区别。这是因为决定经济制度性质的生产资料所有制最终要反映、落实到分配上和生产目的上。从生产目的而言,社会主义经济是劳动人民当家作主的,为最大限度的满足整个社会经常增长的物质和文化需要的经济,是以人为本的经济,是走共同富裕道路,为人与社会全面和谐发展的经济。

坚持社会主义生产目的必须立足于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坚持社会主义的基本经济制度和上层建筑,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然而,社会主义建设和发展过程中,还存在生产关系与生产力、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不相适应的地方。因此,必须坚持改革,不断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大力发展民有经济,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

一 市场经济与民有经济的内涵

1.市场经济在西方经过了几百年的发展,已经达到了成熟状态,市场经济是商品经济的实现形式。市场经济作为发展社会主义经济的重要手段所起的主要作用:一是市场经济满足人民群众生活需要多样性的作用。人民群众的物质文化生活需要不仅是多种多样的,而且是发展变化的。过去的计划经济体制无法满足人民群众物质文化生活需要的多样性及发展变化要求,而改革开放的实践表明市场经济体制能够满足人民群众物质文化生活需要的多样性和发展变化要求,使人民群众的物质文化生活丰富多彩,其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不断提升。二是市场经济配置社会资源的灵活性和优化功能。人民群众物质文化生活的多样性和质量的提升是以商品的多样性、丰富性为前提条件的。而商品的丰富、多样又是与资源配置方式密切相关的。计划经济体制的主要缺陷就是微观经济主体(即企业和公民)缺乏配置资源的主动性、积极性和灵活性。市场经济以价格为市场供求关系变化的“晴雨表”,能够及时调整资源配置进而实现对生产结构的调整,使物质资料生产跟上人民群众物质文化生活需要的变化,有利于社会主义生产目的的实现。三是市场经济对于发展社会分工、社会竞争具有促进作用,从而对于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具有促进作用。人民群众物质文化需要的多样性与社会分工的发展有着密切的关系,没有社会分工的发展就不会有人民群众物质文化生活需要的多样性,也就不会有社会生产力的进步。可见,计划经济体制有着妨碍社会分工发展的负效应,而市场经济体制却有着推动社会分工发展的巨大作用。

2.社会主义民有经济是指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公民运用自己依法“拥有”的经济资源从事经济活动,从而获取经济收益的一切经济形式。民有经济的特征可概括为:其一,民有经济的主体是公民;其二,民有经济以公民自己“拥有”的经济资源作为从事经济活动的基本条件。“拥有”不同于“所有”,但包含“所有”,即拥有包括自物权和他物权;其三,民有经济的经营成果属于公民享有;其四,民有经济的经营风险由公民自己承担。民有经济的本质就是马克思在《资本论》里提出的,推翻资本主义私有制后要重建的“劳动者个人所有制”。发展民有经济,有利于完善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同样是促进社会主义经济发展的重要手段:一是民有经济是公民取得经济收入的基本途径和基本方式,从而也是获得生活消费资料的基本方式和基本条件。与市场经济体制相联结的民有经济,是以公民能够合法地拥有社会资源为条件的,同时又是通过市场实现向社会提供资源进而获得经济收入为特征的。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任何公民为了解决自己的生存发展问题,为了从社会获得生存发展所需要的各种资源,就必须有其稳定的收入来源,而这种来源只能靠发展民有经济。二是民有经济是公民开发自身人力资源,发挥自身聪明才智的基础性条件和重要途径。每个人身体内蕴藏着的人力资源必须通过适当的良好的教育来开发,这使每个人接受适当而良好的教育成为必要,而每个人接受适当而良好的教育又是以家庭、自身经济状况为条件的。每个人要发挥其聪明才智都是以一定的工作岗位为首要前提的。现代社会所有公务员岗位面向所有公民招聘,这体现社会的公平和正义,但公务员岗位远远满足不了公民就业的要求,大部分公民仍不能成为公务员,他们只能通过民有经济的形式展现自己的聪明才智。三是民有经济是实现社会分工发展、促进社会生产力提升的重要形式。社会分工发展既要依靠市场经济的发展,同时也要依靠民有经济的发展。市场经济是发展社会分工的基本形式,民有经济则是社会分工发展的直接推动力。市场经济虽然一方面使分工非计划地发展,但另一方面又使社会分工朝着不断改善、提升人民群众生活质量、推动生产力发展的方向发展。民有经济则是以公民获得经济收入的形式保障社会分工发展和生产力提升。

二 民有经济是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

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实践了两种不同的方式:改革开放前是发展国有经济和集体经济,坚持计划经济;改革开放后是坚持公有制经济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发展市场经济,加强政府宏观调控。

(一)改革开放之前的误区

1.理论上的某些失误。我国社会主义建设者们对马克思主义的经济学说作了某些教条式的理解,比如,将社会主义经济的基本特征归结为三点:一是公有制,二是计划经济,三是按劳分配。这样理解马克思主义和认识社会主义的必然结果是经济政策越来越左,追求单一公有制,认为公有化程度越高越好,集体所有制经济还只能算是“半社会主义”,个体经济是“资本主义尾巴”,只有国有经济才是真正的社会主义经济,这实际上是“斯大林范式”,不是马克思主义经典意义上的社会主义公有制。“重建劳动者个人所有制”是马克思在《资本论》第一卷第24章,表述“资本主义积累历史趋势”时所下的慎重的、正式的、权威的结论,是马克思对于社会主义公有制本质的准确刻画和经典表述。[1]反映在经济运行机制方面,就是追求单一的指令性计划经济,消灭商品经济;反映在分配制度方面,就是将按劳分配这一社会主义经济的重要特征演变为分配上的平均主义。

2.前苏联的所谓示范作用。前苏联是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是所谓完全按照马克思、恩格斯的“设计”来建设社会主义的,其经济制度方面的特征就是公有制加计划经济。前苏联用这种方式克服了建国初期的各种经济困难,而且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战胜了德国法西斯的侵略,为全人类社会的进步和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因此,前苏联成了社会主义建设的“样板工程”。新中国在建国初期学习前苏联的“样板工程”是必然的选择。

3.建国初期的现实国情。建国初期,国有经济和集体经济所占比重很小,私有制经济特别是民族资本主义经济成份主导着整个国民经济。所以,我国20世纪50年代进行的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运动是历史发展的必然,它对建设新中国工业体系起了不可低估的历史性作用。

4.经济建设的经验不足,计划经济体制的弊端没有充分暴露。

(二)改革开放的成果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对经济体制进行了全面改革,改革市场化的取向使经济建设日新月异,成就举世公认。

1.改革是历史发展的必然。实践缺乏正确的理论指导就会盲从。实践计划经济体制虽然对于新中国建国初期缓解社会主要矛盾,建设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起了重要的历史作用,却没有实现生产力的全面解放,没有充分体现社会主义经济的优越性,以至改革开放前我国还有两亿多人口没有解决温饱问题,国民经济在“文化大革命”末期下滑到崩溃的边缘。这种实践就是缺乏正确理论指导下的实践,社会主义经济建设要走出困境需要新的理论指导,改革呼之即出。

2.1984年党的十二届三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提出了“有计划的商品经济”的概念,之后又提出计划调节与市场调节相结合,“国家调控市场,市场引导企业”等经济理念。1992年邓小平南巡讲话发表,1993年党的十四大旗帜鲜明地确立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

3.邓小平理论的创立。邓小平理论是当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巨大理论成果。邓小平理论博大精深,就其经济理论而言,内容极其丰富。邓小平告诫我们,读马列不在于多而在于精,在于掌握精神实质。学习邓小平理论同样不在于多,其精神实质:一是经济建设、经济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点是发展社会主义经济,提高我国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和质量,提高我国的综合实力。邓小平指出:“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2]邓小平的这一论断不仅是对社会主义本质的高度概括,而且是对经济建设、经济工作出发点和归宿点的明确规定,是对发展社会主义经济这一根本任务的彻底明确。二是经济体制改革、经济政策调整、经济发展战略等,都是为最终目的服务的,都是实现最终目的的手段。邓小平曾针对“姓资姓社”的争论提出了著名的“三个有利于”标准,针对计划经济与市场经济改革方向的争论指出:“计划多一点还是市场多一点,不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资本主义也有计划;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场,计划和市场都是手段。”[2]邓小平这一论断告诫我们:不仅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是发展社会主义经济的重要手段,就是国有经济、集体经济、股份制经济、民有经济以及其他非公有制经济,都是用来发展我国经济即推动我国社会主义生产力发展的手段。

三 民有经济离不开市场经济的支撑

发展民有经济离不开市场经济的支撑,这是民有经济与市场经济相互联结的本质表现。民有经济以市场经济为存在条件,民有经济发展更以市场经济体制完善为重要保障。没有市场经济体制的完善和市场经济的发展,就不会有民有经济的发展。

1.发展民有经济所需资源主要由市场经济提供。公民为发展自己的经济,取得经济收入,一方面自己所拥有的资源,另一方面社会通过政策的协调获得一些社会资源。但是,仅有这两条远远不够,因为属于公民自己所有的和由社会制度安排而使公民获得的资源是非常有限的。比如,在我国现行社会制度框架内,只有一部分公民可以通过财产继承制度从先辈那里继承到财产,其他公民只能完全依靠自身的人力资源进行经济活动获得经济收入。市场经济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任何人都可以通过市场交换获得所需要的资源。即:提供某种资源给市场之后,经济主体可从市场获得货币,用货币从市场再购买所需要的各种资源。如公民“打工”即所谓向市场提供人力资源,公民将属于自己所有的人力资源让渡给其他市场主体,从而获得一定数量的货币资源,再用货币资源获取生存、发展(包括举办民有经济实体)所需要的各种资源。这就是说,市场经济既是民有经济所需资源的供给者,同时又是民有经济供给资源的需求者。

2.市场经济为民有经济提高资源利用效率施加外在压力。民有经济同国有经济、集体经济一样,必须遵循最小资源耗费获取最大经济收益的经济规律。一定意义上说,民有经济比国有经济、集体经济更具有追求经济效益的天然性,这是由民有经济主体的单一性所决定的。民有经济追求经济效益最大化的动力来自于自身,它无需建立什么利益机制来获得提高经济效益最大化的动力。然而,民有经济仅有效益最大化的动力是不够的,它还必须有提高资源利用效率的外在压力,而市场经济的竞争机制恰好为民有经济发展施加了必要的外在压力。

3.市场经济为民有经济展现活力和创造力提供了广阔的舞台。客观、充分地展现广大人民群众物质文化生活的丰富内涵是市场经济的重要特点。各个阶层、各个民族、各种不同年龄的人对生活的理解、追求,都会表现为不同的市场需求,都会通过市场对各种产品、服务的需求展现出来,这就要求民有经济发挥自己的创造力,创造各种产品、服务以满足人们的需求。供给是可以创造需求的。民有经济可以通过自己,创造出新产品来满足人民群众物质文化生活的需要。当然,市场经济的作用对国有经济、集体经济和股份制经济是一视同仁的,但其结果却未必相同。这是因为,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国有经济、集体经济和股份制经济,都需要通过一定的经济制度机制调动员工的创造性,而民有经济主体(公民)却能直接从市场经济的竞争中得必须有所创造、有所发明的压力。

4.市场经济为民有经济跳跃式发展提供机遇。民有经济跳跃式发展,是指民有经济主体在短时间内获得巨大的发展,如经济规模迅速扩大,产品迅速更新换代,生产技术含量迅速提升,公民工作岗位迅速升迁,收入迅速提高等。市场经济为民有经济跳跃式发展提供的机遇多种多样,如人们追求生活时尚为民有经济提供了巨大的商机,某些资源的短缺为民有经济提供了急速增长财富的机会。市场还为民有经济跳跃式发展提供了许多条件,如资金条件、技术条件、人才条件、信息条件等。市场是信息转播最快的渠道,市场还是破解技术、管理秘诀的最快方法,市场可使技术、管理水平迅速地普遍的提高,这一切都为民有经济跳跃式发展提供了条件。改革开放以来,民有经济实体的迅速发展、壮大,都是得益于市场经济体制。当然,改革开放以来先富起来的一部分人中,有些是依靠体制转换期间的制度、政策、权力协助实现的,但相对于市场提供的机遇和条件而言,这种因素的作用不是主要的。市场经济越发达、越成熟,市场经济为民有经济跳跃式发展所提供的机遇和条件就越会凸显。

5.市场经济为民有经济平衡发展提供条件。社会主义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实现共同富裕。民有经济平衡发展是公民共同富裕的前提和表征。而国有经济对于控制国民经济命脉,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增强我国的经济实力、国防实力和民族凝聚力起着关键性作用。集体经济是公有制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发展集体经济对实现共同富裕也具有重要作用。国有经济、集体经济的发展,只能为人民群众共同富裕提供一些基本条件,如社会保障水平的提高,共享资源的丰裕等,而不能直接地实现人民群众共同富裕,实现人民群众最终共同富裕在根本上还得依靠发展民有经济。发展民有经济之所以能够最终实现共同富裕,是因为市场经济能为民有经济平衡发展提供以下条件:一是市场经济使民有经济赶上了发展机遇,乘科技进步的东风,实现跨越式发展;二是市场经济发展会产生“三十年河东,四十年河西”,“东方不亮西方亮”等效应,使后来者居上;三是市场经济能为公民平等利用社会资源提供广阔的空间,使任何公民无论什么时候投身商海都为时不晚。

四 市场经济对民有经济发展的负面影响

市场经济作为经济运行方式并不是完美无缺的,它存在着自身无法克服的缺陷,影响着民有经济的发展。

1.信息不对称与不完全影响民有经济的效益和信誉度。和普通商品一样,信息也是一种很有价值的资源,它能减少经济主体的决策风险和失误,从而提高预期效益。在信息不对称和不完全的情况下,市场机制不能起到很好的调节作用,从而影响民有经济的效益。另一方面,信息不对称和不完全,使造假成为必然产生的现象。国有企业、集体企业、股份公司、民有经济都存在着利用信息的不对称和不完全进行造假的情况,如美国能源巨头安然造假,安达信造假,中国的蓝田股份、银广厦、郑百文造假等。但是,相对于国有经济、集体经济、股份公司等大企业来说,民有经济更多地是以中小企业为存在形式,而他们的造假往往更加容易引起社会的关注,这使民有经济的信誉受到影响。信誉在市场经济中也是极其重要的资源,它对民有经济发展起着极重要的作用。民有经济培育自己的信誉相对国有经济、集体经济、股份制经济更为困难,这使民有经济在市场竞争中处于不利的地位。

2.收入差距扩大影响民有经济实现共同富裕的功能。市场经济本质上是一种自由、民主,能够充分体现公民创造性的经济机制,但它同时也必然导致公民收入差距扩大。邓小平1993年9月16日指出:“我们讲要防止两极分化,实际上两极分化自然出现”,“少数人获得那么多财富,大多数人没有,这样发展下去总有一天会出问题。”[4]收入差距过大是市场经济的必然产物,其原因是市场经济内含着优胜劣汰的竞争机制。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公民个人在体格、聪明、知识、技能、遗产、环境以及其他条件上存在着差别,市场经济的自发分配必然导致公民个人之间的收入差距。而市场经济具有放大或缩小公民能力的功能,民有经济作为能力经济实现共同富裕的功能被市场经济降低或淹没,使民有经济实现社会公平正义的功效受到限制。

3.外部不经济会促使民有经济走向私人化。如环境污染是生产活动的典型的外部不经济现象,市场机制无法化解,而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民有经济在自身利益最大化的驱动下,必然将影响自身利益最大化的有害物质转嫁给社会,使生产产品的私人成本低于社会成本,继而不顾市场供求关系提供过多的产品,使整个社会资源配置缺乏效率。社会资源配置缺乏效率的大环境反过来又会影响民有经济的效益,同时还影响民有经济转嫁生产外部不经济行为的声誉。

4.市场经济条件下,民有经济必然产生行为短期化。行为短期化不仅使社会宏观经济失衡,还可使社会经济大起大落,造成大量社会资源被浪费,也必然影响到民有经济自身的发展呈现一种不稳定的状态。民有经济行为短期化体现在投资上就是只追求看得见的短期利益,而对能够实现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投资项目不感兴趣,这与国民经济发展的长期增长的目标经常不一致,从长远看也必将影响到民有经济自身持续稳定发展。

5.市场经济条件下民有经济必然发生分化,也就必然形成垄断。垄断产生和存在意味民有经济中某些实体实现了“做大做强”,同时也意味着另有一些民有经济破产,这不仅不利于发挥市场经济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而且也不利于实现公民共同富裕。因此,垄断是不利于民有经济发展的,但是会对民有经济的私人化倾向起着强化的作用。

市场失灵对民有经济的负面影响必须通过加强政府宏调控来消除,只有把“看不见的手”(市场机制)和“看得见的手”(政府调控)有机结合起来才能使民有经济健康发展,为实现社会主义生产目的提供有效保障。

[1]陈永正,贾星客.对社会主义公有制的再思考[J].社会主义经济理论与实践,2006:39.

[2]邓小平文选.第三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373.

[3]邓伟志.论和谐社会[J].新华文摘,2005:28.

Coupling Analysis of Developing Private Ownership Economy and Improving Marketing Economy

CHEN Yue
(School of Finance and Economics,Huna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Zhuzhou,Hunan 412007,China)

Private ownership economy and marketing economy are important means of socialism economy development.The needed resources of private ownership economy are mainly provided by marketing economy;while,marketing economy are exerting external pressure in order to improve economic efficiency,show vitality and creativity to provide a broad stage,provide opportunities for economy leaps and bounds as well as the conditions for balanced economic development for private ownership economy.During the process of marketing economy,asymmetric information and incomplete,the widening income gap,the external no-economy,marketing economy will lead private ownership economy to the low effectiveness and credibility and influence the function of achieve economy common prosperity,as well as prompt the private ownership economy being privatized.Therefore;the development of private ownership economy can not keep away from marketing economy.

private ownership economy;marketing economy;production purpose

F121.2

A

1674-117X(2012)02-0049-05

10.3969/j.issn.1674-117X.2012.02.010

2011-10-24

陈跃(1959-),男,湖南湘阴人,湖南工业大学教授,主要从事民有经济研究。

责任编辑:徐蓓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