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7-29
孔亚楠 ,茅金宝 ,邹振亚 ,李 琳 ,商星辰 ,孔祥云
(1)山东第一医科大学附属省立医院麻醉手术科一部;2)甲状腺乳腺外科;3)门诊部,山东 济南 250021)
国际癌症研究机构(International Agency for Research on Cancer,IARC)发布数据显示,2020年肺癌在全球有220 万新发病例和180 万死亡病例,其已成为全球第二大最常见的癌症和癌症死亡的最主要原因,约占癌症确诊病例的十分之一和死亡病例的五分之一[1-3]。手术治疗是早中期肺癌的主要治疗手段。伴随肺癌筛查的普及,越来越多的早中期肺癌患者被发现,其也得到了手术治疗机会[4-6]。但肺癌手术作为一种负性生活事件,可导致患者出现焦虑、抑郁等心理不良反应,影响患者对治疗的依从性和围术期的快速康复。程序化护理是近年来护理医学中所倡导的一种新型护理模式,其核心理念是以护理流程管理为核心,以制定规范化的护理程序为前提,在制定护理流程表、明确护理目标、制定护理计划的基础上实施护理措施,对提高临床护理的针对性及效果具有重要的作用[7-9]。本研究旨在探讨运用程序化护理实施健康教育对肺癌患者围术期焦虑状态及治疗依从性的作用。
选取山东省立医院胸外科2021 年3 月~6 月收治的接受肺癌手术治疗的患者86 例。纳入标准:(1)病理诊断明确为肺癌(以WHO 胸部肿瘤分类第5 版为诊断标准)[10];(2)在胸外科接受肺癌手术治疗;(3)同意参与此研究。排除标准:(1)患者既往患有精神类疾病(包括现病情已控制或未控制者);(2)严重的认知或智力障碍;(3)既往因恶性肿瘤接受过治疗(包括肺癌在内);(4)一级和二级亲属有精神类疾病史;(5)临床资料不全。符合纳入和排除标准的病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进行分组,入组病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即实验组)和对照组。该研究经山东第一医科大学附属省立医院伦理审批委员会审核通过,纳入研究的患者均经本人或其授权的委托人签署临床研究知情同意书。
对照组的患者按照既往标准流程,接受常规健康教育。具体方式为:入院后口头宣教,病房配发宣传册,进行一般教育指导。观察组的患者接受按照规范化护理程序制定的健康宣教。具体方式为:(1)积极与患者交流沟通,首先对其对疾病的认知情况以及个人的学习能力进行评估,同时对患者即时的焦虑状态进行测评,得出其及时焦虑程度的评价结果;(2)综合分析患者个体情况,制定个性化教育计划和有针对性的心理支持方案。根据患者不同情况,选择适宜的健康教育方法,明确健康教育重点,因人施教;(3)具体方式包括:口头宣教、文字宣教、示范宣教方式。根据不同情况,以上方式可以随机组合。对前期评估结果为易沟通、理解力强的患者采用口头宣教同时结合文字宣教的教育方式;对前期评估结果为难沟通、理解力差的患者采用口头宣教同时结合示范宣教的教育方式。宣教最终需要达到的目标包括:提高患者对疾病认知,知晓肺结节疾病可控可治,了解住院及围术期的流程,降低因未知所致的焦虑恐惧情绪,交代患者术后配合咳嗽膨肺、下肢活动等意义,提高患者主观能动性。宣教过程注意沟通的双向性要求,需要及时进行宣教效果评估,发现问题及时进行纠正,并根据具体问题重点开展有针对性的再次健康教育。对患者进行评估和健康教育时,注意选择患者情绪稳定时,让其体态放松,在安静环境中进行。
采用受试者问卷调查与实验设计者评估相结合的评价方式。(1)问卷调查,资料收集采用问卷调查形式;问卷内容为焦虑自评量表(SAS)[11],SAS 是由William W.K.Zung 编制的,广泛应用于成人焦虑程度评估的心理测量工具,采用4 级评分,依据主要评定项目所定义的症状出现的频度不同赋予不同的分数,分数越高,焦虑状态越严重;评估时间为3 个时间点,分别是入院12 h 内(健康教育前),手术前1 d,手术后第3 天;(2)实验设计者评估患者治疗依从性,根据受试者配合程度的不同,分为优良差3 个等级:优等级的评价依据是受试者完全服从既定诊疗方案,全面配合医护工作,完成全部诊疗流程;良等级的评价依据是:受试者能够服从大部分既定诊疗方案,基本配合医护工作,不影响治疗结果的前提下基本可以完成既定诊疗流程;差等级的评价依据是:不服从既定诊疗方案,难以配合医护工作,未能完成全部诊疗流程(结局为影响诊疗效果)。指标为依从性优良率,计算方式是评价结果为优和良的人数占该组总受试者人数的百分比。
采用SPSS 软件17.0 版本。SAS 评分结果以均数±标准差表示,t检验对2 组结果进行分析比较。依从性评价结果采用χ2检验进行分析比较。以P< 0.05 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本研究参与病例数86 例,其中男性23 例,女性63 例;年龄49~70 岁,平均(59.29±5.66)岁。为排除入组人群年龄、性别、是否有吸烟史、受教育程度、病理类型对结果的影响,对以上指标进行统计学分析,发现实验组和对照组之间,以上指标无统计学差异(P> 0.05),见表1。
表1 2 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 [±s/n(%)]Tab.1 Comparison of general information between two groups of patients
表1 2 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 [±s/n(%)]Tab.1 Comparison of general information between two groups of patients
在健康教育前,2 组患者焦虑情况评分无统计学差异;运用护理程序进行健康教育后,患者术前1 d 和术后第3 天的焦虑情况评分均低于常规教育的对照组,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2 组间SAS 评分比较[(±s),分]Tab.2 Comparison of SAS scores between the two groups [(±s),scores]
表2 2 组间SAS 评分比较[(±s),分]Tab.2 Comparison of SAS scores between the two groups [(±s),scores]
*P < 0.05。
运用不同护理程序进行受试者教育后,2 组患者治疗依从性的优良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实验组患者在接受健康教育后治疗依从性明显高于对照组,见表3。
表3 2 组间治疗依从性比较[n(%)]Tab.3 Comparison of treatment compliance between the two groups [n(%)]
恶性肿瘤患者是焦虑等情绪障碍问题的高发人群,有研究显示肿瘤患者出现焦虑、抑郁等精神合并症的发病率达30%~50%,有研究数据显示恶性肿瘤的焦虑发病率达60%以上[12-13]。近年来随着环境污染、工作生活压力升高等原因,肺癌的发病率持续升高。基于中国人群的流行病学研究表明,肺癌目前居于恶性肿瘤发病率和死亡率的首位,是威胁人群生命和健康的主要杀手。与其它肿瘤相比,肺癌患者预后较差且常合并明显的胸闷、咳嗽、疼痛等躯体症状,也有研究结果显示肺癌患者心理痛苦和心理需求未满足比例更高[14]。初诊早期和中期的肺癌以手术治疗为主要手段,但手术是一种创伤性治疗方式,是一类负性生活事件,会使机体产生较强的应激反应,会加重肺癌等恶性肿瘤患者的焦虑、恐惧、疼痛等心理及生理反应。笔者的研究结果显示拟手术的肺癌患者,焦虑比例达47%,这与既往的研究结论相符合,再次证实了此部分人群的高度焦虑状态[15]。
焦虑可能引起一些临床无法解释的躯体化症状,包括疲劳,虚弱感,睡眠障碍,头晕,肢体与关节疼痛等,这些症状复杂多样,而存在的躯体化症状又会加重患者的情绪障碍,形成恶性循环状态[16]。肿瘤患者焦虑的形成因素很多,肿瘤分期、经济条件、婚姻状况、家庭和社会支持度等都可能导致患者焦虑状态。也有研究显示,肺癌患者的焦虑与疾病的不确定感有关。肺癌疾病本身及其术后伴随的躯体症状会引起患者机体的刺激反应,患者会对这些反应进行归纳和认知。当患者无法顺利对其形成正确的归纳和认知时,就会出现不确定感。肺癌患者的不确定感增强与焦虑形成相关[17]。
肺癌和手术给患者带来巨大的痛苦和折磨,是对心理和躯体的双重打击,手术后的疼痛、麻醉不良反应、食欲减低以及手术较高的花费,都会导致患者对治疗的排斥,甚至对医护人员的抵触情绪。治疗依从性高主要表现在患者行为与医嘱的一致性和符合程度,这些行为包括服药规律、饮食习惯、生活方式等。患者治疗依从性差,会影响患者术后早期康复,尤其当肺癌术后呼吸道管理配合不佳,会出现肺炎、肺不张、胸腔积液、肺功能减低等诸多并发症。提高肺癌手术患者治疗依从性对于术后快速康复以及保证治疗效果有重要意义[18]。
传统的护理模式下健康教育缺乏个体性,内容模板化,而忽视了对患者个体认知程度以及身心状况的评估。与之相反,程序化护理符合利用逻辑合理认识问题、解决问题、反馈问题的科学程序,在实施方式和反馈效果上具有更高的逻辑性和科学性。运用护理程序的健康教育,医护人员能够了解患者焦虑程度和对疾病的认知情况、患者疾病不确定感的因素,给与针对性的指导,满足患者对信息的需求,消减患者不确定感等因素导致的焦虑情绪。正如笔者的研究结果,运用护理程序的健康教育后,患者术前及术后焦虑比率明显低于常规健康教育组。另外也通过更细致、更贴心的双向沟通交流,促进护患之间更顺畅的沟通,使得护士和患者之间的交流效果更优化。而以上这些优势也进一步提高了患者治疗依从性,有利于患者康复。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