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基于Cite Space的我国数字图书馆研究可视化分析

时间:2024-04-24

摘 要:本文为客观反映我国数字图书馆研究的相关情况,以中国知网(CNKI)为数据源,收集了1998—2017年有关数字图书馆方面相关文献。采用Cite Space Ⅲ可视化软件,生成作者、机构、关键词及研究热点等知识图谱,对数字图书馆研究进行热点主题分析,以更好地促进数字图书馆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数字图书馆;知识图谱;研究热点;Cite Space Ⅲ

中图分类号:G250.7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8-4428(2019)05-0005-02

数字图书馆是当今信息社会发展的产物,在20多年的发展中,学者对数字图书馆领域研究层出不穷。几经变化,研究数字图书馆领域的文献不计其数,本文使用可视化软件Cite Space Ⅲ对该领域研究文献进行可视化分析,为我国数字图书馆发展提供研究基础及数据基础,为预测研究前沿提供依据。

一、 数据来源与研究方法

为了使数据来源具有代表性、权威性,文中数据来源于中国知网(CNKI)数据库中与数字图书馆相关的中文核心期刊及CSSCI期刊,时段设定为1998—2017年,检索主题=“数字图书馆”,去除会议、报纸、主编寄语、征文,共检出4152篇有效文献。本文使用陈超美团队开发的Cite Space Ⅲ可视化分析软件,该软件是基于Java语言环境下,对文献进行提取,生成可视化图谱,对数字图书馆领域研究热点、演化过程、高产作者机构、领军作者等绘制科学知识图谱,进行可视化分析。

二、 统计结果及分析

(一)文献数量年度分析

在Excel中绘制从CNKI中导出的数字图书馆研究近二十年年度发文量分布,如图1所示,1998—2000年发文量较少,呈增长趋势,从2001年到2004年的4年间,发文量爆炸性急剧增长,是数字图书馆研究的快速发展期,2004年最高达到350篇,从2004年之后,该领域研究的发文量逐渐下降,虽然在2008年之后几年有所回升,但整体与2004年相比是下降趋势,反映我国对数字图书馆方面研究已过高潮期,进入相对成熟阶段,需要多學科交叉,引入新的方法和理论,创新研究分支,扭转目前状况。

图1 1998—2017年我国数字图书馆研究发文量分布

(二)数字图书馆研究领域高产作者分析

对高产作者分析可以有效地掌握学科研究领域的发展方向及科研动态,了解高产作者及相互之间的合作强度,对研究主题的现状分析、总结、前瞻性研究有指导作用,对推动学科发展有积极意义。对检索文献的作者,运用Cite Space Ⅲ软件进行处理分析统计,时间选择为1998-2017年,节点类型为作者,时间段为一年,生成可视化知识图谱,取发文量前10高产作者见表1。如图2所示,图中作者是用圆形节点表示,字体越大半径越大,表示作者发文量越多及对该领域关注程度越高,节点之间的连接线粗细表明作者之间合作紧密程度即合作发文的多少。

结合表1与图2统计分析,在数字图书馆领域频次最高的是陈臣,发文量57篇;其次是马晓亭,发文量36篇;第三是郑建明,发文量25篇。通过知识图谱得知,作者之间的连线比较少,独立节点比较多,多数作者基本处于独立研究阶段,有合作基本是导师与学生组成的研究团体,大型学术团体还未形成。

(三)数字图书馆研究机构分析

把统计数据导入Cite Space Ⅲ,节点类型为研究机构,得到数字图书馆研究机构可视化知识图谱(见图3)。从图3可知,该领域研究机构主要集中在高校,表明他们对数字图书馆研究的快速发展功不可没,并且除了中心性较大节点外,其余节点之间连线少,相对独立,反映了各机构之间合作比较少,统计发文量多的前10研究机构,如表2。结合图谱也清晰得出对数字图书馆研究最高产机构是武汉大学信息管理学院,发文量125篇;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排第二,发文量为85篇;吉林大学管理学院排第三,发文量为60篇。表明这些机构对数字图书馆研究贡献较大、关注度较高、在该领域具有较高影响力。图中最大圆节点武汉大学信息管理学院与其他机构连线相对较多,说明他们机构之间合作相对紧密,连线比较粗即合作比较紧密的机构是武汉大学信息资源研究中心、武汉科技大学管理学院、武汉大学图书馆,表明他们之间的合作主要集中在机构内部分支或当地机构,可能受地域限制,与其他机构合作较少。

三、 结语

通过可视化知识图谱分析数字图书馆经过二十年的发展历程,主要经历三个发展阶段:第一阶段,建立资源数据库阶段。把文献资料数字化,形成数字资源数据库,为用户使用数字资源提供基础;第二阶段,数字资源云存储与共享阶段。大数据时代对资源整合、云存储,实现信息资源共建共享,使图书馆迈进自动化时代;第三阶段,服务用户阶段。在“互联网+”时代,改变原有服务模式,创新服务理念,利用现代技术如数据挖掘技术、检索技术、互联网技术、网格技术、提高用户信息服务质量,运用现代化移动平台如微信、微博、APP、QQ、网站等服务平台,为用户提供全面高效的微服务,根据用户需求合理规划用户服务平台界面,提供个性化阅读需求,提升用户体验,提高用户满意度。

参考文献:

[1]Chen Chao Mei.Cite SpaceⅡ:Detecting and Visualizing Emerging Trends .

and Transient Patterns in Scientific Literature[J].Journal of the American Society for Information Science and Technology,2006(3):359-377.

[2]水祎舟,黄竹杭,耿建华.国外足球运动体能训练前沿热点与演化分析——基于科学知识图谱的可视化研究[J].体育科学,2016(1):67-78.

[3]邱均平,董克.作者共现网络的科学研究结构揭示能力比较研究[J].中国图书馆学报,2014,40(1):15-24.

[4]明均仁.国内移动图书馆理论研究与实践应用综述[J].新世纪图书馆,2014(2):84-87.

[5]赵丙军.国外力量训练研究知识网络的结构及演化特征[D].上海:上海体育学院,2013

作者简介:

刘露,女,山东济南人,山东管理学院馆员,硕士,研究方向:图书馆信息化研究。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