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4-24
摘要:党的十九大提出了乡村振兴战略,对于农村地区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随着中国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农村地区的城镇化成为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的一个亟须解决的问题。文章从农民专业合作社的视角出发,通过提出“农民专业合作社+”的构想,探索在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利用专业合作社推进城镇化的实现路径并提出相关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农民专业合作社;城镇化;乡村振兴
中图分类号:F32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8-4428(2019)03-0064-02
一、 引言
***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乡村振兴战略,这是中国经济发展成果向农村地区转移的重大战略。长期以来,我国为实现城乡一体化发展实行城镇化战略,这从路径上为实现乡村振兴提供了基础,实现农村城镇化的重要条件就是解决三农问题,在此过程中农村专业合作社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从目前的效果上看,农村专业合作社所发挥的作用仍然有限,需要进一步完善农民专业合作社的模式,从而更好地服务于城镇化。
二、 我国城镇化状况综述
(一)我国城镇化现状
从国家统计局网站公布的数据上看,我国城镇化率达到61.55%,其中城镇人口为81347万人,乡村人口为57661万人,从总体数据上看,我国的城镇化水平已经达到了较高水平。但是不可回避的一个问题是,我国的人口基数大,在中国仍有5亿多人为农村人口,或者用另一种说法,仍然有5亿多农村人口与城镇人口存在差距,从城乡差距上看,我国的城乡差距、城乡一体化发展问题十分尖锐,由此引发的一系列社会问题,如:城乡教育水平、社会保障水平和基础设施建设水平等需要警惕,亟须建立一套长效机制,从顶层设计上和政策落实上逐步缩小城乡差距。
(二)我国城乡差距的数据体现
从国家统计局网站发布的数据上看,截至2017年底,我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25973.79元,其中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36396.19元,农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13432.43元;我国居民人均消费支出为18322.15元,其中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支出2444.95元,农村居民人均消费支出10954.53元数据来源于国家统计局网站2017年年度数据。。无论从收入还是支出上,农村地区远低于全国总体水平,与城镇地区存在巨大的差异,这也反映出农村从业人员主营业务收入能力低下、农村人口收入途径少的问题,不利于城镇化的深层次发展,而这些问题如果长久得不到解决,必然会引起更深层次的社会矛盾。
(三)农业生产现状
数据显示,我国每百户农村居民家庭拥有大型拖拉机数是4.4台,每百户农村居民家庭拥有小型和手扶拖拉机数量为20.49台,每百户农村居民家庭拥有役畜为26.36头,由此数据可以清晰地看出,现阶段我国的农业生产机械化水平不高,与发达国家的专业化生产存在较大差距。从农产品生产价格指数上看,2017年为96.5,农产品的销售价格和产品附加值仍然处于较低水平,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农村生产力的发展和农村农业从业人员向城镇从业人员的转移,在生产方式上限制了农村居民的创收与增收。
三、 城镇化在三农问题的表现
从以上的分析中可以看出,制约中国城镇化向深层次发展的因素主要集中于农村,解决农村问题的关键是全方位地解决“三农问题。”
三农,即农业、农村和农民,因此解決三农问题,就是要从这三个方面入手,解决各自面临的问题,同时也要使三者联系,使整体效益最大。城镇化在三农问题的表现就是农业生产专业化、农村地区城镇化和农民职业化,同时也表现为农村第一产业生产专业化,农村第二产业的高加工度与高附加值以及农村第三产业的不断完善。就是要建立一套既能与我国农业农村发展水平相契合,也要能够持久有效的为解决农业农村问题起作用的机制,从体制机制上促进农村的转型发展。
四、 “农村专业合作社+”模式的构想
(一)农民专业合作社+农业科技企业
提高农业质量是实现农业现代化的重要途径,虽然多数农业企业拥有高于普通农户的资金和政策优势,能够在一定程度上获得农业生产的规模效益,但是农民专业合作社的本质是农民自发组建的“农业大户”,虽然比以往分散经营时更能利用大型机械进行农业生产,但是中国几千年来精耕细作、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思想仍然对合作社经营者存在着束缚,不能够利用先进的生产技术和科技含量更高的农业科技成果进行生产,不利于农业生产的可持续发展和农民专业合作社的持久经营。我国农业生产者对新农业技术的使用是有热情的,但掌握的能力有限,心有余而力不足。同时,我国农业科技企业也存在着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率不高的问题,通过打造农民专业合作社+农业科技企业的模式,建立双向联系,打通科技转化与新农业技术需求的沟通渠道,让双方从中获利,实现农业科技含量的提高和专业化的提高。
(二)“农民专业合作社+农产品加工业”
第二产业的比例不断增加是农村实现城镇化的必然经过,产业对口和特色鲜明的农业深加工工业面临着许多困难。在农业专业合作生产模式下的产出规模虽然得到了很大的提高,但是农产品附加值低、缺乏竞争力,因此延长农产品产业链和提高农产品附加值也就尤为重要。在此模式下发挥农民专业合作社的优势,与农产品加工企业合作,从粮食作物、林木、家禽养殖和水产养殖方面寻找专业加工企业,打通农产品销售渠道,同时有条件的地区可以吸引外来企业投资建厂,树立自己的品牌,提高地区知名度和完善销售网络。
(三)“农业专业合作社+服务”
结合农村城镇化的背景,这里的服务主要包括农业技能培训和旅游文化公司。在我国农村人口占据着重要地位,但是由于历史与经济的原因,农村人口受教育程度普遍不高,是农民专业合作社的深化发展和城镇化的重大短板。城镇化的根本要求是以人为本,最重要的表现是农民的市民化和职业化。农民专业合作社虽然能够解决一部分农民的就业问题,但是仍然存在多数农民待业问题,从合作社的发展上看,不可能再提供更多的就业岗位,否则就会出现职工过剩,生产力下降,回到“大锅饭”的老路子。通过与专业培训公司合作,对一部分农民进行转岗培训,使农民获得更多的服务、管理技能,从而适应城镇化的生存方式。一个地方的文化影响着这个地方的发展方向,第三产业的一大特点就是能够提供许多就业岗位,通过合作社引进旅游文化公司,打造属于当地的特色旅游文化,进一步树立品牌,着力解决地区发展动力不足和农业劳动人口过剩的问题,同时建设美丽乡村,吸引更多拥有更高知识水平的人才留在农村,发展农村。
(四)“农业专业合作社+电子商务”
电子商务是互联网信息技术与物流配送网络不断发展的产物,它具有便捷性、整体性、广告营销等功能,利用农民专业合作社的生产、管理、品牌与电商平台对接,打造B2C、O2O运营模式,通过网上销售,及时获取订单信息,调整生产经营策略和产品储存规模,建立产供销一体化新型农业生产经营方式。
随着经济水平的不断提高,居民的消费质量也不断提高,更加注重农产品的无公害化,倾向于购买绿色无添加农产品,打造电商平台,借助互联网技术,及时发布农产品各环节信息,让农产品从播种到收获的整个流程都处于可视化状态,使农业生产者与消费者的信息对等,不仅能够对农业生产者起到生产过程的监督,同时也能借助网络平台宣传农民专业合作社,提高知名度,拓展销售渠道。
在城郊旅游业发展的基础上,利用电商平台,开展网上种植、线上预订、农业知识普及等趣味性板块,吸引更多城镇居民订购和前往当地旅游,带动乡村旅游业的发展。
五、 对策建议
(一)完善土地流转制度,加快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建设
政府要在中央土地流转政策的指导下,建立地方标准,实行符合当地实际情况与特色的土地流转政策,确保农民土地流转过程透明、成果可视,从政策、资金、舆论等方面进行全方位的扶持,完善专业合作社的管理条例,对农业合作社的发展方向和纪律规定进行政策约束,对农业合作社的股份构成、管理结构和薪资制定标准进行明确规定,让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发展有政策可依。同时减少政府插手、大包大揽,既要做到及时引导也要做到尊重市场。
(二)先期培训、发掘旅游资源
各地在合作化初期都会面临管理人员、技术人员水平不足的问题,无法适应现代农民专业合作化的发展要求,制約合作社的壮大与发展,因此在合作社创立之初,当地政府要及时有力地组织相关培训,帮助合作社搭建起框架和网络运营平台,花大力气引导当地合作社的创立,夯实发展基础。政府应该制定符合当地实际的乡村开发战略,不仅要为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发展提供政策保障,更要全方位发掘当地的文化,结合合作社打造属于当地特色的文化名片,不仅要从产业结构上实现与城镇差距的缩小,还要从服务业的发展水平上缩小与城镇的差距,探索一条属于当地的农业发展之路、城镇化之路和乡村振兴之路。
(三)农民专业合作社提高管理水平和战略眼光
农民专业合作社的主体是农民,在企业的经营管理上缺乏专业理论支持,经验指导下的经营行为选择无法支撑合作社的持续发展,因此要加强专业理论学习,一方面要学习新的农业科技技术,另一方面要学习销售、谈判、职工管理方法。要提高战略眼光,从农村三次产业的整体出发,不能仅局限于农业生产上,还应该关注农产品价格和品牌的打造。
六、 结语
乡村振兴战略和城镇化正在不断深化,利用农民专业合作社解决三农问题对于农业城镇化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本文通过对“农民专业合作社+”的构建设想,旨在为“以人为本”的城镇化提供建议,让广大农村人口在城镇化的过程中有更多的“获得感”,更好地服务于乡村振兴战略和“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实现。
参考文献:
[1]谢丹丹.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的几点思考[J].中国农业信息,2017(8):34-35.
作者简介:
张湖沿,男,安徽合肥人,阜阳师范学院经济学专业学生。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