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4-24
摘要:改革开放以来,国民经济发展迅速,但地区差异明显,本文从各个方面分析我国发展差异化主要原因并提出改变设想。设想如下:打破区域限制,加强地区合作;全面贯彻中央精准扶贫方针,为农村政策倾斜,注入资金、人力,完善基础设施和社会保障措施,加大贫困地区教育投入;大力发展城中村和城乡接合部,带领附近乡村发展。城市回报乡村,但不能千篇一律,要因地制宜。同时,科学制定具有远见的区域发展战略规划和阶段建设计划。
关键词:发展差异;原因;对策
中图分类号:F1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8-4428(2019)03-0187-02
改革开放四十年以来,我国社会各地区、各层面均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但是,各个地区间由于受地理条件、自然资源、经济政策、教育程度、政府导向、国内外政治经济形势变化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在经济发展方面水平不一、贫富不均。我国地区间发展高低不平、落差较大并有一定的多样性和复杂性,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总体表现为东部沿海开放地区发达富裕,中西部黄土高坡、闭塞山区落后贫穷。
一、 我国区域经济发展现状总结
(一)地域差异显著,资源输出占用失衡
我国东部沿海地区有着面向世界的窗口,经济基础雄厚,各项设施配备完善,科技水平发达,社会富裕程度较高;中西部地区基础设施尤其交通卫生条件较为落后,科技化生产没有大规模推广,大多因循传统人力方式,人均收入水平大大低于东部沿海地区。
我国中西部地区虽然地理条件恶劣,但是自然矿产资源相当丰富,目前挣钱的方式就是将当地最原始的矿产和原材料低价卖到东南沿海的经济发达地区或出口国外。由于技术局限,在开采输送的过程中对自然环境造成了破坏,治理环境的代价及其高昂,许多地区因此返贫。
(二)农村跟不上城市发展步伐,无法分享经济利益
目前农村经济主要依靠种地和一些小的手工作坊收入,相对于城市来说,农村地区普遍工业化程度低,生产方式也多以种植业或手工业为主,受科技水平和农业机械化条件等因素的限制,大多缺乏技术含量,利润上不去。而且资源开发利用手段粗劣,造成大量的资源浪费,未能最大化地实现经济和社会价值。反观处于优势地位的城市,并没有与乡村建立良好的合作共赢、互惠互利渠道,政府资金技术投入不够,农产品质量一般、价格上不去。农民的辛苦未得到理想回报,自然生产积极性不高。
(三)人口向经济发达地区流动,人才分布失衡
我国东部大中型城市人口稠密,西部落后地区地广人稀。我国农村地区的人口分布相对于城市来说,存在教育、卫生、交通、金融资源少,质量差,农民综合素质普遍较低的现象。目前,我国农村青壮年大多数在城市打工,留守人员的受教育程度普遍不高,文化水平较低,无力接受新知识、学习新技术,从而无法改变乡村面貌,一些农村地区土地闲置、一片荒芜。
我国大部分农村地区不仅无法遏制自身人才向外流失,而且吸引不到外部人才。由于政策法规和基础设施不够理想,很多专业技术人才不愿在农村搞革新,一些人创业受阻后也离开了农村。
(四)产业结构缺乏先进性、多样性
由于审批程序存在漏洞、信息发布不对称及政府引导不力等多方面原因,导致我国区域性产业结构雷同和缺乏新意。当一种生产经营模式刚被证明了成功以后,地方便大规模进行低水平的模仿建设,使得大量的资金、资源和人才被浪费和破坏,产业不能更新换代。遍地开花也导致经济效益每况愈下,甚至拖垮整个行业。许多地区不顾当地文化传统、风俗习惯、交通设施以及自然环境限制,一味拷贝别人的建设模式,浪费了大量的精力和资金。值得关注的是,这种现象到目前为止并没有得到有效改善。
(五)国家政策需要完善
国家政策向来是国家进行宏观调控的主要手段,有了政策支持,农村地区的经济发展才会有依靠和底气。在我国新中国成立以来的农村建设实践过程中,农村经济政策一直处于一个不断修正完善的过程中。如:土地改革后实行了一段时间的大锅饭,后来又推广农村土地承包责任制,农业税一步步减少直至取消,逐步建立了覆盖面广的养老、医疗保障制度,但与城市居民相比还有一定差距。不可否认,农民还有很多后顾之忧,比如大病医疗、教育配套等,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受到了极大影响,阻碍了农村经济的进一步发展。
(六)乡村金融体系不发达
资金是任何一个地区发展进步的活力之源,但我国大多数农村地区金融配套依然相当稀少落后,有些偏远地区甚至连最基本的农村信用机构都无法触及,对农村经济发展无法形成有力支撑,农村改造基础设施、发展先进环保产业所需要的大量可持续性资金远远得不到满足。没有为农村量身定做的特色金融服务,必然会影响农村经济的发展速度与进程。
二、 改变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的设想
(一)加强地区间全方位合作,实现优势互补、利益共享
打破不同省份和部门间的行政和经济壁垒,全面贯彻“合作共赢、优势互补、结构优化、效益公平”原则,全面促进城市和地区之间的积极联动,政策联动、规划联动在先,资金联动、人才联动、产业联动和市场联动随后跟上。对跨越不同政区的区域之间各种特产资源和产业结构进行科学调配整合,构建完善公平的区域利益分配机制。政府应加强区域间的沟通合作,建立一个大片区范围开放、有序、统一、分工的市场体系,避免资源人才使用低效浪费。有效盘活不同行政区经济上各自为政所形成的一潭死水,营造活跃繁荣的发展大格局。重视新兴科技产业的辐射效应,发挥技术领先优势,不断开拓新的经济增长点。国家在各地区发展前景好的点上集中投入资金、人才,实施优惠政策,引入先进技术,大力培植技术含量高、就业面广的主导产业,以点带面引领更多人致富。
(二)加大精準扶贫力度,尽快实现城乡协调发展
为解决城乡发展的不平衡痼疾,早日实现共同富裕、安居乐业的目标,政府有必要通过投资倾斜和政策倾斜,加大对不发达地区资金投入和技术帮扶,让乡村赶上城市生活水平。
从根本上转变地方政府职能,以建设“法治政府、诚信政府、服务政府”为契机,在国家政策的框架下采取符合当地特色的服务模式,扎扎实实推进精准扶贫有效开展。
政府在做好前期细致摸查的情况下,应加大对贫困地区贷款力度,保障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精准扶贫贷款其核心是通过贴息,引导资金流向最需要的农村和农民,实现生产现代化、产品市场化。
首先,政府要对贫困地区加大资金拨付。在国有金融的带动下,充分利用商业金融机动灵活的特点,开辟多种扶贫资金渠道。其次,制订税收优惠鼓励政策,减轻发放精准扶贫贷款银行的税负。再次,创新扶贫方式,探索“互联网+扶贫”,引导农民走出乡村、放眼世界,生产健康美味、适销对路的农产品。
(三)加强完善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打开与外部连接的通道
农村经济振兴是一项全方位的系统工程,不仅要指导农民科学种植,还要完善水、电、气、路、通信等基础设施。基础设施先进齐全,一方面,与外界交流更加方便;另一方面,农民的生活质量也会实现很大提升。好的基础设施可以成为招商引资的筹码,吸引更多的资金投入,为农村的经济发展带来更多机遇。同时,政府应制定与当地具体情况相适应的基础设施建设方式,事先要考虑能与城市基础设施衔接配套,实现城乡共同协调发展。
农村经济的搞活,离不开物流这个很关键的环节。近年来,国家致力于修建鲜活农产品的绿色通道和村村通道路,实现了农产品从田间地头到城市餐桌的快速传送。我国幅员辽阔,地势复杂,地理环境差异巨大,中西部山区基础设施建设困难,仍然存在农产品运输成本高、货物出入流通不畅的问题。因此,要扶持建设农村层层物流集散中心,实现物流网络全覆盖,与农业生产加工龙头企业、农业物资生产供应部门进行对接,在保证货运资源、运输质量、销售渠道和农民利益的前提下,最大限度地减少中间环节,提高生鲜农产品上市速度。同时,将市场需求信息及时反馈给农户和物流,决定生产和运输方向。
(四)坚持城乡一体化发展,建设社会主义新式幸福农村
城乡之间的合作可以加速不同区域间的人才资金流动、鼓舞大众的创业热情、缩小城乡差距、提高农民收入,从而使整个社会全面均衡发展。坚持富裕帮助贫穷、城乡一体化发展的指导原则,形成城乡区域间城市带动乡村、工业引领农业,工农业经济相互助力提升。
在农村城镇化过程中,应当因地制宜,按照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要求,引入科学的村镇管理制度,统一规划设计,统一建设安家,实现资源合理分配、科学可持续发展和人均幸福指数高涨。政府要重视城中村和城乡接合部的改造发展升级,由近及远带动周围的农村一起发展。除此之外,政府相关环保、规划部门应合作统一规划生态环境建设,推动建立废物循环利用系统,治理好环境污染、生态恶化的问题,改变一些乡村垃圾堆积、污染严重的现象,为人们营造山清水秀的宜居环境,让农村更具生活吸引力。
(五)制定个性化的发展规划,优化农村产业结构
各级政府应出台优惠政策,指导农民挖掘传统优势资源,参考外部成功模式,打造区域特色产业,吸引青壮年回乡创业,鼓励农民合作或者自办企业。各地区应根据自身特點,组建工农业产业集群,做大做强特色经济区,宣传提升区域的影响力,扩大就业范围的同时吸引资金流入。秉着“人无我有、人有我精”的理念,依托先天资源的优势,发展精细加工产品,提升农产品的市场认可度和品牌号召力,使特色农业成为地方的显著标志和致富法宝。
各级地方政府部门要积极进行调研总结,从大局出发科学制定整体发展规划和阶段建设计划,运用合适的项目建设来争取最大的资金投入和效益回报。鼓励创新,大力推广农业先进技术、促进品种改良,引进适合当地水土并且被市场接受的新农业品种,发展高效农业,培育中小种植户,发挥龙头企业带头作用,让先富起来的人带领大家奔向小康。
(六)加大对贫困地区教育投入,提高农村人口素质
相比城市,农村教育资源无论是校舍还是师资都乏善可陈。政府应当加大对农村教育的投入,不让一个儿童失学。同时,采用多种生动有趣的形式,对农村人口进行相关科普知识的宣传教育,提高农民综合素质和收入水平,信心十足地建设美丽家园。
发展实用性强、分类细化的职业技术教育,培养与当地特色产业相适应的专业人才。通过短期培训、夜校学习、科技下乡等多种形式和途径,让农民及时掌握先进适用的农业科技,培养专业的农业人才。加大科研单位、高等院校、业务主管部门等对农村人才的培养力度,从科研单位、高等院校选拔一批优秀人才带着科技成果深入农村,开展农业生产试点推广工作。
三、 总结
要实现全国区域经济大致协调发展,政策扶持、资金投入、资源共享、教育强化、交流合作、优化升级缺一不可。这就涉及广大城乡经济结构优化整合、城市反哺乡村、利益分配制度革新等领域,需要在正视客观现实的基础上,正确认识到协调区域经济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难题,统筹规划,科学制定具有远见的区域发展战略规划和阶段建设计划,努力抹平东西中部区域经济发展鸿沟,将中国梦的美好蓝图变为现实。
作者简介:
刘宏,女,江苏南京人,江苏省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副科长、高级会计师,主要研究方向:农村经济发展、农业项目投入产出问题等。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