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7-29
中共乐山市委党校课题组
领导干部是各项社会事业的组织者、领导者,他们的道德素养和人格品质,直接影响党的执政能力的提升和执政地位的巩固,影响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正确贯彻,影响党群、干群关系及党和政府的形象,影响整个社会良好道德风气的形成和人们的精神状态,关系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成败。目前领导干部道德状况远不如人意,更有少数人已在道德边缘浮沉,任其发展下去,前景堪忧。本课题以乐山市中青年干部道德状况作为研究对象,希望能针对基层领导干部道德现状存在的问题,提出切实可行的对策与措施。
课题组采取无记名的问卷方式,在中共乐山市委党校第33期和35期中青班、第16期乡镇领导干部培训班、第2期事业单位法人班的学员中进行,问卷对象为全市11个县 (自治县、市、区)和市级机关各部门科局级干部、乡镇党委书记、乡镇长、事业单位法人代表,对乐山市基层领导道德状况的基本现状有了一个比较全面、系统的了解,为加强和改进乐山市领导干部的道德建设获得了第一手资料。本次调研,在33期中青班发放问卷50份,收回有效问卷46份;35期中青班发放问卷46份,收回有效问卷40份;乡干班发放问卷59份,收回有效问卷57份;法人班发放问卷60份,收回有效问卷46份,共收有效问卷189份。嗣后,对调查问卷进行了全面的统计和数据分析。在此基础上,就若干问题进行了理论分析,基本情况如下: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完善,乐山市基层领导干部道德素质整体得到提高,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中起到了表率作用。但是不可否认,在经济转型期和社会转轨期,也有一些领导干部经受不住各种考验,道德观念不强,道德水平下降,不道德行为屡屡发生,有的甚至走上违法乱纪的道路。
调查问卷中问到对当前县乡 (镇)基层领导干部道德现状的看法时,表示很满意仅有1人,有64%的人表示基本满意,有31.5%的人表示一般,不满意的占3.3%;60.8%的人认为乐山市基层领导干部的作风总体是好的或是比较好的,39.2%认为一般或是差。问卷中,认为“当前领导干部道德观念”“加强了”的,仅占 18.5%,认为“淡化了”的占77.2%,有4%人甚至认为“根本没有”。这两项调查说明,中青年干部对当前基层领导干部道德建设现状总体评价不高,基层领导干部道德现状确实已存在较大问题。另一方面,在问卷中关于“执政党的党风,关系党的形象,关系人心向背,关系党和国家的生死存亡”的判断中,认为符合实际和基本符合实际的各占88%和12%;100%的人认为加强和改进党的作风建设极端重要或重要。这表明,大家对加强和改进领导干部作风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已有充分的认识。
1.少数基层干部理想信念不够坚定,缺乏精神寄托。在问卷中认为“领导干部理想信念”坚定的,占47.7%,基本坚定的占48.9%,另有4人认为不坚定,其中中青班学员有3人。“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充满信心的和有信心的占98.9%,认为“领导干部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坚定不移的占79.3%,“照自己的想法干的”占25%。从这三道题的问卷中,我们可以看到绝大多数基层干部对拥护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坚定不移的,但仍有少数人直接认为不坚定,没有信心,将信将疑。腐败问题产生的根源之一就是部分领导干部理想信念不坚定,缺乏精神寄托。由于部分基层领导干部理想淡漠、信念不坚定,不仅影响他们的精神状态和领导水平的发挥,也直接影响群众的情绪和积极性的调动,更关系到党的执政地位的巩固和奋斗目标的实现。目前,一些干部之所以精神不振、不思进取,各有具体原因,但从根本上讲,就是缺乏正确的理想,失去坚定的信念,没有奋斗目标,没有勇往直前、积极进取的动力和激情。
2.一些中青年干部对自身的道德要求不高。在我国现阶段,社会经济生活呈现出多层次的利益关系,人们的道德关系必然具有复杂性和层次性。但领导干部应该率先履行共产主义道德,则是领导干部道德先进性的应有之义。但从调查的情况来看,一些基层领导干部对自身道德要求不高,没有体现出领导干部道德先进性的要求。如在问卷中,当问到当国家集体利益与个人利益发生矛盾怎么处理时,有57.6%的中青年干部认为应当放弃个人利益,有39.1%的人回答应根据具体情况处理,有3.3%的人认为不应当放弃个人利益;当问到对待工作能否像焦裕禄、孔繁森那样尽职尽责、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时,16.5%的领导干部回答能,78%的人回答基本上能或有时能有时不能,5.5%的人则回答不能。另外,43%的人认为身边的领导干部做到了秉公用权、廉洁从政,45%的人认为一般,另有11%认为不是或不知道;认为领导干部在艰苦奋斗、勤俭节约方面做得好或者较好的占65%,一般或不好的占了35%;84%的人认为领导干部做到了或者大多数做到了生活正派、情趣健康,但仍有部分同志认为做到的只有少数。当问到对金钱的看法时,39.1%的人认为理想事业荣誉重于金钱,39.1%的人认为金钱是祸,够花就行,回答其他的占21.7%,而仍有3.1%的人认为金钱是人生价值地位的象征。对权力的看法中,86%的人认为权力是履行责任的工具,13%的人认为有权好办事,也有1%人认为有权即有钱,有钱即有权,有权就是一切。从以上这些问卷中我们可以了解到,绝大多数中青年干部有较正确的金钱观和权力观,但仍有少数人没有正确的观念。问卷结果显示,当前部分基层领导干部对自身的道德要求偏低,荣辱观不正确,没有体现出领导干部在道德实践方面的带头示范作用。
3.一些基层领导干部道德行为失范。道德行为失范是指领导干部在处理公务、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存在着不道德行为甚至是腐败行为。调查显示,基层领导干部不同程度地存在道德失范的情况,最突出的失范行为是官僚主义、形式主义,公款请客送礼、吃喝玩乐,公权私用、以权谋私等。在问卷中,当问到当前领导干部不道德现象存在的突出问题是什么时,认为是行贿受贿占14.9%,认为是权钱交易、买官卖官和公款请客送礼吃喝玩乐各占30.9%,认为是失职渎职、官僚主义和形式主义的占23.4%。当问到现在在选拔任用领导干部中是否存在买官卖官时,有52.3%的人认为是个别现象,有23.9%的人认为问题不少,有20.7%的人认为说不清楚。60.9%的人认为单位存在或基本存在用公款大吃大喝、游山玩水、高消费娱乐活动等问题,而只有39.1%的人认为不存在以上现象。领导班子及领导干部是否廉洁勤政直接关系人心向背和党的向心力、凝聚力,从以上调查显示的这些不同失范行为的普遍化,表明了加强领导干部思想道德建设的迫切性。
4.部分基层领导干部群众观念淡漠。加强和改进党的作风建设,核心是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这是党的性质、宗旨和历史任务决定的,也是解决当前党的作风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的必然要求。调查显示,认为单位领导干部在贯彻群众路线、密切联系群众方面做得很好和较好的共占77.2%,认为做得一般和不好的占22.8%;在领导干部发扬民主、听取下级和群众意见的渠道方面,89.1%的人认为是畅通和基本畅通的。总体而言,乐山市各区县领导在密切联系群众方面做了大量暖人心、稳人心的工作,但也存在一些需要改进和提高的方面。
从问卷的情况看,乐山市基层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在深入基层调查研究、与群众的接触和联系等方面离群众的愿望还有相当大的差距。群众观念淡漠,对人民群众缺乏应有的感情;服务意识差,对人民群众的权益和疾苦漠不关心等现象,在一些基层干部中不同程度地存在着。这种现象的存在,一是在思想认识上,一些领导干部的潜意识里,认为自己的职位是个人奋斗争取到的,自己所掌握的权力是上级给与的,与群众没有关系,所以就没有把本来是权力拥有者的人民群众放在心里,也就不会有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意识;二是在现实生活中,虽然在干部使用中有征求群众意见的环节,但干部的最终使用、提拔权,还是集中在上级领导机关甚至个别主要领导手中,这就必然使一些干部把注意力转向上级领导机关和能决定自己前途命运的领导人那里,而不会为对自己提拔升迁没有多大影响的群众诚心诚意地服务;三是在制度体制上,不但缺少“官必民选”或“票决制”的干部选拔任用体制,也没有能使人民群众广泛参政议政的通道和监督领导干部的机制,使得权力的拥有者——人民群众,难以有效监督各级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的权力使用。领导干部践行忠于人民、服务人民的道德承诺,就会因缺乏制度保证而难以兑现。
5.部分基层领导干部缺乏真抓实干、真情实报的精神。今年3月20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新一届国务院第一次全体会议上强调,政府要说到做到,不能“放空炮”。这就要求广大领导干部说到做到,真抓实干,真正将“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落实到工作中,体现在为群众办实事上。但我们在调查中发现部分领导干部存在缺乏真抓实干、真情实报的精神。当问到领导干部在作各种决策和实施上级的各项指示政策时能否做到一切从实际出发时,仅有29.3%的人认为能,有58.7%的人认为基本上能,有5.4%的人认为客观上不允许,1%的人认为实事求是吃亏。认为单位各项工作注重实效,在不搞形式主义方面做得好和较好的,分别占16.3%和30.4%,而一般和不好的分别占26.1%和5.4%。对是否存在有令不行、有禁不止,上有政策、下有对策的问题,认为不存在的仅占8.7%,认为存在和严重存在的则占了 69.6%和10.9%。当问到怎么看政绩工程时,11.9%的领导干部认为政绩工程是地方领导为地方经济作贡献的体现,有30.4%的人认为是工作中搞形式主义,56.5%的人认为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1%的人认为是其他。当问到对数字出官、官出数字的看法时,19.6%的人表示痛心,51.1%的人表示无奈,28.3%的人认为是较普遍的客观事实,2.2%的人认为是其他。这表明,乐山市基层领导干部在讲真话、办实事、求实效、报实情等作风务实上还有相当问题,在以后的工作中务必加以改进。党员干部只有具备敢于负责的魄力和求真务实的作风,率先垂范抓落实,做到有令则行,有禁则止,才能避免走过场、摆样子,才能把工作真正落到实处,取得实效。
领导干部道德缺失已成为腐败屡禁不止的重要诱因,极大地损害了执政党在百姓心目中的形象。要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夯实党的执政根基,就必须高度重视领导干部道德缺失问题。上述基层领导干部道德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市场经济等价交换原则对政治生活领域的侵蚀,也有社会环境的负面影响,还有干部管理监督制度不健全的因素,同时与领导干部道德教育管理滞后、自我约束机制的弱化及领导干部本人放松理论学习等因素不无关系。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本身对领导干部的道德建设是具有积极意义的,但是市场经济是一把双刃利剑,它在极大地促进经济发展,积极促进领导干部道德建设的同时,也给领导干部道德建设带来一些消极的影响。政治领域通行的是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原则,讲究民主公正、程序规范、清正廉洁、勤政敬业和为人民服务,与市场经济的等价交换原则大相径庭。现实社会中,由于社会经济活动机制不完善、运行不独立,往往和行政权力交织在一起;政治体制不健全,预防体系不完善,抗干扰能力弱,使得等价交换原则很容易侵入政治生活领域。一些经济部门和企业,为了取得发展经济的某些政策、优惠和必要条件,常常用金钱开道,拉拢腐蚀领导干部,避开政策、规定、法律的限制,为他们提供方便;一些权力部门和个别领导,凭着对社会各项事业的管理权,借着人民群众有求于他们,故意刁难基层和群众,不给好处不办事、给了好处乱办事,甚至大搞权钱交易。这种现象虽是少数,但副作用极大,腐蚀性极强,是领导干部道德建设最大的障碍。市场经济的本位性,容易诱导领导干部看重个人和团体的利益,产生极端个人主义、小团体主义、本位主义的道德观念。价值规律是市场经济的根本规律,但又容易导致领导干部在政治生活中采用等价交换的原则,这是出现权钱交易、权权交易、权色交易的重要诱因。因此,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商品交换原则以及其它一些市场经济的本质属性的充分展示,对领导干部的道德观念客观地存在着消极影响,并使一些领导干部的道德观念在不自觉之中发生思想的蜕变、道德的堕落、价值观的扭曲,从而逐渐滋生“一切向钱看”、“只讲目的,不择手段”、“个人利益至上”等利己主义的道德观念。而这种道德的堕落与虚无导致价值取向的实惠化、本位化,一切围绕自身的实利作取舍,漠视道德规范的限制,放任自流,滥用职权,最后陷于腐败。
一方面,领导干部的道德既属于社会道德的范畴,又对社会道德起到引领和带动作用,反映和体现社会道德的整体水平;同时作为职业道德的重要组成部分,直接影响社会道德的发展方向。各级领导干部掌握公共权力、管理公共事务、制定公共政策,直接影响经济社会发展的方向和水平,社会道德风气如何,在相当程度上取决于各级领导干部的道德品质和作风如何。另一方面,社会道德价值取向又反过来影响领导干部的道德水平。道德是靠公众评价和舆论监督来实现的,没有公众的经常性评价,离开社会舆论的监督,良好的道德风尚就难以形成。
在问卷中,对于社会道德水平感觉有所上升的仅占38%,感觉在下降的占51%,11%认为没有什么变化。86%的人认为社会整体道德水平下降的原因是受到市场经济发展伴生的社会价值取向多元化的影响。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进行以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经济成分和经济利益、社会组织形式和社会生活方式、就业岗位和就业方式日趋多样化,给人们的思想观念和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带来诸多影响,包括一些消极影响;历史上遗留下来的腐朽落后的东西,在今天的社会生活中依然有存在的环境;改革中一些深层次矛盾和问题日益暴露,有的一时还难以解决;西方敌对势力千方百计地推销他们那一套政治观点、意识形态和生活方式。在这些复杂的社会环境下,有少数意志不坚定的领导干部,经不起考验,由思想蜕变、道德堕落滑向犯罪的深渊。
目前社会上出现的见死不救等冷漠现象和部分干部对群众疾苦漠不关心现象,与一些人缺乏起码的道德良知和道德情感有关,但也与公众麻木不仁、明哲保身的心态不无关系,与社会评价标准扭曲、社会舆论监督不力直接相关。时下,在干部队伍中有一种值得注意的现象,就是坚持原则、清正廉洁的人没有人相信,常常受到冷落和孤立;个别年轻干部对以权谋私现象不以为然,反以为有“本事”,甚至产生只要自己有权就要捞一把的想法。更重要的是,由于人们的主体意识、民主意识不够强,整个社会还没有建立健全公民参与国家和社会事务、对权力运行过程进行有效监督的平台和机制,因而难以对社会上和干部队伍中的不良现象进行经常性的批评和监督;报纸、电视等受众最广的传媒对各级干部的监督也非常有限,使得整个社会很难形成有利于社会主义道德原则充分实现的环境和氛围,从而影响领导干部基本道德建设的成效。
我国的行政体制是在高度计划经济体制下形成的,其体制自身存在许多弊端,诸如政企不分、政府职能泛化、用人制度不公开、人浮于事、因人设事、人满为患、行政权力过分集中、行政决策缺乏科学论证等等。领导干部的道德实践是在权力的行使过程中进行的,而权力的行使又是在现行权力运行机制下完成的。所以,道德在领导干部行为过程中的效果与权力运行机制直接相关。现行的干部制度,从一定意义上讲还有过去高度集权的政治体制和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的烙印,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和法治社会基本要求还有一定距离,没有完全形成科学的权力运行机制。从领导干部的选拔、任用,到权力行使过程中的监督、评价、考核,都存在这样那样的问题。干部的任用很大程度上由上级机关决定,群众的意愿和权利难以得到充分的体现;决策只在少数人中进行,不够公开、透明、民主;权力的运行缺少必要的制约,监督也不得力;干部政绩的评价、考核机制不健全,常常导致形式主义和官僚主义。这些现象的存在,都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干部道德的践行,使得干部道德常常在一些潜规则的侵扰下无法发挥应有的作用。这是当前领导干部道德建设成效不佳的重要原因。
权力的扩张性、支配性,使不受制约和监督的权力极易蜕变为少数专断者谋取私利、损害公益的工具。我们的问卷结果显示,90%的人认为导致领导干部道德缺失的主要原因就是体制、机制不完善。如一些地方和部门的领导干部权力过于集中,直接掌握大量诸如工程发包、土地批租、项目审批、资金调拨等资源配置权力,容易引发权钱交易。有的领导班子集体和个人职责划分不明确,使用权力不规范,随意性大,透明度差。正因为权力制约机制不健全,领导干部在使用权力的时候,更多的是靠道德良心制约自己的行为,缺少严格的制度规范。在这种只靠“应该”,而缺乏“必须”的制度设计下,在金钱、权力、美色等诱惑下,某些领导干部的道德失范就从可能变成了现实。
领导干部的道德教育管理滞后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对干部道德教育缺乏长期的、系统的、有组织的教育计划;二是干部道德教育形式单一,内容脱离实际,其形式往往局限于作辅导报告、学习文件和写体会文章,缺乏用领导干部身体力行、率先垂范的鲜活感人例子来教育干部;三是缺乏严格管理,在干部的选拔任用、考核评议、奖励惩罚等环节上,往往忽视或降低了对领导干部思想道德方面的要求。
道德是一种软约束,完全靠践行者的自知、自省、自警和自觉来实现,是一种良好的习惯。在这里,道德精神、道德情操、道德意志至关重要。没有科学的道德精神,缺乏高尚的道德情操,失却坚强的道德意志,在个人私欲日益增长、各种机制尚不健全的条件下,很难自觉践行道德原则。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入,社会生产方式和整个行为方式的多样化,使得个人的自立意识日益提高,自主行为不断扩大,而人们的自律意识和自控能力却没有随之提高。这就使得个人的行为常常失去规范,出现种种越轨现象,影响社会主义道德准则的作用,影响人际关系的和谐和睦和社会风气的优化。分析很多贪官的形成轨迹可以发现,其腐败行为大都是先从生活腐化开始的,而生活之所以不检点,又在于放松了个人约束、放弃了道德自律。为什么同样的社会条件,同样的岗位职务,有的人就能洁身自好、清正廉洁,有的人则身陷泥潭、腐化堕落呢?关键在于有没有完备的自我约束机制和坚固的自我防范体系。
从问卷中我们也发现,某些领导干部道德知识缺乏。在领导干部调查问卷中,当问到是否了解《廉政准则》的基本内容时,完全了解的只有32.6%,知道一些有63%,7.4%的人回答不知道。一些领导干部对干部道德的内涵、道德规范的基本内容及应遵循的基本原则了解不多,因此对这部分人来说,对自己行为的道德评判的标准就无从谈起。在领导干部对待学习态度的问卷中,只有10.9%的人认为是认真学习的,认为不想学习的有15.2%,73.9%的人认为可学可不学或有空就学。问到8小时之外一般是看书学习的仅占19.6%,73.5%的人回答是陪伴家人,有9.9%的人是在应酬。
领导干部道德缺失首先是从放松理论学习开始的。由不讲学习、不讲政治到放弃思想改造,导致理想信念发生动摇,直至背离党的根本宗旨,个人私欲膨胀,道德也就失去了根基。现在一些领导干部成天忙忙碌碌、浑浑噩噩,“书报不沾边,文件只翻翻”,即便参加会议、学习,也往往不大用心,不肯动脑,不求甚解,完全用应付任务的观点去对待学习,缺少政治素质、理论根基和政治敏锐性。理论上糊涂可能导致政治上的动摇,进而就会迷失方向,分不清是非、辨不了黑白,面对物欲喧嚣的诱惑,道德防线就很有可能溃破。
加强领导干部道德建设,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有许多方面的工作要做。有效遏制领导干部道德缺失现象,关键是要综合治理、标本兼治,建立健全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制度、监督、教育并重的领导干部道德建设体系,从主观客观两个方面促使领导干部道德素质的全面提升。
只有尽快建立起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要求的官德规范体系,才可使领导干部有“德”可依,有可以参照并具体指导自己言行的道德准则。首先,要大力总结、归纳体现像孔繁森、郑培民、牛玉儒、任长霞、张云泉等一心为民的好干部所具有的深厚群众基础、富有时代特色的正确权力观和优秀权力道德,形成可供参照学习的道德准则。其次,要开发传统道德中与官德要求有关的,并具有现实意义的成分,去其糟粕,取其精华,为我所用。再次,要学习和借鉴外国的一些好的做法。西方发达国家很早就建立了市场经济体制,他们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如何提高公务员道德水平,以保证国家机构正常运转方面有一些好的经验和做法,可以择其适合我国国情的有关道德准则,充实我们的官德规范体系。
建立领导干部道德评价机制的关键是建立道德奖惩机制,形成一套测评领导干部道德的有效机制,使领导干部的道德能够被量化,然后把这种量化了的道德与领导干部最为关心的事情如升迁、收入等挂起钩来。领导干部道德的评价机制应该更具有可操作性。现在一般的道德评价机制主要是舆论上的肯定与褒扬,很少有物质方面的奖励;而领导干部道德建设也需要他律,这就要有更有效的道德奖惩机制,使得他们的道德行为与自身职务升降去留相联系,这样的抑恶扬善机制才能促使领导干部道德向更好的方向发展。
贯彻执行党的民主集中制是加强和改进党的作风建设的重要体现。调查显示,73.9%的人认为单位领导在坚持民主集中制原则,执行集体领导、民主集中、个别酝酿、会议决定的基本制度方面是很好的或较好的,一般的占 21.7,不好的只占4.3%。如何坚持用德才兼备原则选拔使用干部,是党的作风建设的重要体现。调查显示,67.4%的人认为本地干部选拔在坚持公开、平等、竞争、择优的原则方面做得好或较好,32.6%的人认为是较差或差;认为当前党和政府选拔任用领导干部公道的仅占15.6%,且选此项的均为事业法人班,认为大体公道占72.8%,认为不公道的占13.4%。另外,如上面已提到的,只有3%的人认为选拔任用领导干部不存在买官卖官现象。认为群众对干部选拔任用的监督管用的占 15.2%,管点用的占45.7%,不管用的则占48.9%。说明在落实群众对干部选拔任用的知情权、参与权、选择权和监督权方面必须改进,要积极发挥群众在干部的选拔、考核使用干部中的监督作用,才能真正杜绝官员选拔中的腐败现象。
重视领导干部的品德素质是我国在干部选拔任用工作中的优良传统,但一直以来,所谓的干部品德,往往就是对其政治表现和道德水平的比较笼统的描述,缺乏细化的易于操作的具体考察标准。当务之急是对干部选拔任用的品德要求进行分项的详细考察:在政治品德理想方面,考察能否认真执行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是否和中央保持一致;在纪律和廉洁方面,考察是否遵守政治纪律、工作纪律、廉洁纪律,有无违法违纪违反机关工作制度的行为;在精神与作风方面,考察是否具有献身精神、为事业负责的精神、开拓进取精神、为群众服务的精神、团结协作的精神,作风是否扎实、是否民主、是否坚持实事求是;在情操与道德方面,考察是否平易近人、公道正派、谦虚谨慎、严于律己,是否守诚信,是否遵守社会公德和家庭伦理道德,是否真正履行工作、社会和家庭义务,是否能抵御各种不良思想和风气的腐蚀。通过这几方面的考察,真正使品质端正的人受到褒奖和重用,使品质低下的人受到批评和教育,使每一位新任用的领导干部具备良好的品德素质,广泛形成讲道德、重修养、尚清廉的良好风气。
加强社会监督、完善监督体制、形成制约机制是对掌握一定权力的领导干部进行制衡、防止腐败和乱用权力的重要措施。除各种直接的专门监督机构外,人民群众的监督和舆论的监督对扼制领导干部的不道德行为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通过对违法违纪案件的分析,不难看出,凡是发生贪污受贿、渎职失职等问题的地方和单位,都不同程度地存在着制度不健全、管理不严格、监督不到位的问题。特别是在土地、矿产、工程等重点领域和县区主要领导等关键岗位,领导干部往往拥有行政审批、资金投放、资源分配、项目发包等垄断权力。近年来,这些领域和岗位腐败案件明显增多,说明缺乏监管的权力对干部的腐蚀性在加剧。加强对权力的制约和监督,成为遏制干部道德堕落、落实执政为民理念的关键所在。因此,必须增加执行廉政制度和规定的透明度,加大从源头上治理腐败的力度。但从我们问卷调查的情况看,在发挥监督作用方面,63%和19.6%的人认为党内民主监督作用一般或不好;44.6%和19.6%的人认为群众的监督作用一般或无法监督;认为当前领导干部对待群众的监督态度是乐意接受的仅占35.9%,不愿意接受群众监督或讨厌群众监督的占64.1%。这说明在充分发挥党内民主监督和群众监督作用方面,还有许多工作要做,需要从制度和机制上进行有效的探索。要进一步改革和完善干部人事制度,在更大的范围内推行干部任用“票决制”,逐步走上“官必民选”的民主体制,让群众掌握干部的命运,从根本解决一些领导干部不关心群众、不勤政敬业、不公道正派、不清正廉洁的现象。
调查表明,对身边发生的违法违纪问题,会主动向上级反映情况的仅占19.6%,上级找自己时才说的占46.7%,不想得罪人不说的占33.7%,可见领导干部本身参与反腐败斗争意识还较淡薄。在对待当前反腐败成效评价上,有64.1%的人认为取得很大成绩和阶段性成果,认为形势越来越严重的占35.9%;对反腐败斗争信心不大或没有信心的占了63%。这些数据充分说明了反腐败斗争任务的艰巨性与必要性。道德是软约束,制度、法律是硬约束,道德要发挥它应有的作用,离不开制度的规范、法律的协助。尤其在经济文化比较落后、社会文明程度不高、腐败现象大量存在、社会风气不太好的情况下,制度和法律对良好道德风尚的形成十分必要。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领导干部道德建设在强调自觉的同时,更应该强调与法制等强制手段的配合。既要根据新情况制定相应的制度和措施,不断建立有关法律制度,做到在党员干部活动的一切领域,什么事可以做,什么事不可以做,都有法可依、有章可循,又要逐步实行道德法制化,对那些群众反映强烈、负面影响较大但又属于道德问题的权力行为要用法制来规范。同时,还要建立有效的干部品德监督体系,形成强有力的权力道德监督约束力量。要通过上级组织人事部门的考评、民意测验、基层工作调查来了解和掌握党员干部的品德状况,然后根据各自情况采取相应措施促其改进;要开辟群众监督渠道,让人民群众积极参与党员干部权力道德规范执行情况的监督;要充分发挥新闻媒体激浊扬清和对社会道德的舆论导向作用,形成一种规范、制约干部权力道德的强大力量。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官德修养在强调自觉的同时,更应该强调与法制等强制手段的配合;在强调自律的同时,更应该强调接受社会各方面的监督。
任何制度都有滞后性和缺漏性。任何制度的制定都是针对当时的背景、条件和特定的人来制定的。随着人事的更替、环境的变化、社会的发展,已确定下来的制度必定要不断地改进。但是制度一旦确定下来,必然要稳定一段时间,不能朝令夕改,因此制度具有滞后性和缺漏性。单纯的依靠制度提高领导干部的道德水平,这是不大可能的。所以从根本上来说,在制度出现缺漏、滞后的时候,还得靠领导干部自身的道德修养。所以道德的形成一般来自两方面,一是制度法规等外在力量,另一方面就是来自个人的内在努力。内因决定外因,归根结底,道德的形成还需要个人的内在约束和培养,具体要求就是强化道德修养和道德教育。
道德修养是指领导干部自觉按照共产主义道德、社会主义道德原则和规范以及领导干部道德规范,进行自我教育、自我提高的涵养锻炼功夫,是领导干部养成高尚品德和情操,达到高尚境界的重要途径。领导干部的人格修养和个人的秉性、文化素养、家庭出身、成长历程等各个方面息息相关,是一个长期的历史的过程。领导干部要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讲学习、讲政治、讲正气,牢记党的为人民服务的宗旨,自重、自省,自警,自励,严格遵守领导干部廉洁从政的有关规定,努力做到五个“慎”即慎学、慎初、慎微、慎独和慎欲,进行合理的人生定位,恪守良知,矢志不移,养成共产党人的高风亮节。作为领导干部,要做到行己有耻,必须还要有知荣明耻的意识。只有做到明辨是非,认真反思自己的错误行为,才能不断改正自己,提高自己,才能抵挡住各种诱惑,不至于堕入罪恶的深渊,成为人民的罪人。
道德教育是指有关部门依据领导干部道德规范,对领导干部有组织、有计划施加系统影响,使领导干部了解、接受道德规范,并将其转化为自身人格的过程。通过道德教育,使领导者掌握必要的道德知识,形成相应的道德情感,磨练他们的道德意志,最终使道德要求化做领导干部的内在要求和自觉愿望。与道德修养一样,在施加外在教育的同时,必须配合相应的主观修养,领导干部道德人格才能形成。加强领导干部道德教育,树立良好的道德风尚,必须在全社会弘扬正确的道德取向,扬善抑恶,影响和改变人们的道德观念。要通过影视、广播、报刊、网络等大众传播媒介,大力宣传正面典型人物和典型事迹,旗帜鲜明地批评极端个人主义、拜金主义倾向,揭露腐败现象。要注意道德的层次性,对一般群众,要教育引导他们在不损害他人和社会利益的基础上,兼顾个人、局部和社会利益;对于各级领导干部,应该要求他们率先垂范,带头实践大公无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以此来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境界。如果领导干部都能做到严于律己,那么随着扬善抑恶、扶正祛邪的道德氛围的增强,我们社会的道德风气就会大大好转。
重视学习,学以养德是共产党人党性修养的重要内容,也是提高领导干部能力素质的基本途径。对于领导干部来说,理论上的清醒是政治上成熟的基本保证,而政治上的成熟是道德高尚的重要前提。只有掌握科学理论,并且拥有较为完善的知识结构,才能在纷繁复杂的局势面前,保持清醒头脑,把握大局,深刻认识并主动承担起自己所肩负的政治责任和社会责任;才能目光如炬,识别各种思潮,明辨各种是非;才能牢记党的宗旨,在权力的运用中和交往活动中,始终坚定清醒,不为利益所动;才能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大潮中,具有坚定的政治信念和高尚的精神境界,不断提高自己的道德素质,保持生活正派、情趣健康。正因如此,领导干部首先要学习理论。领导干部要坚持用科学的理论武装自己,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信念。马克思主义信仰是将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彻底的唯物主义、无产阶级的党性原则、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融为一体的崇高信仰,能够给人以睿智和坚毅、高尚和文明。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能够使人脱离低级趣味,成为一个顶天立地的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旗帜,是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旗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就是共产主义理想在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集中体现,就是中国共产党人以及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坚定信念。领导干部具有这样的崇高信仰、坚定信念,我们的事业才能不断取得胜利并立于不败之地。其次,还要学习历史,学习各种知识和国内外先进经验,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此外,还要学习当代先进人物事迹,也要从反面教材中吸取教训、警示自己。最后,要把领导干部的道德品质教育列入干部教育培训的必修课,教育干部常修为政之德、常思贪欲之害、常怀律己之心,努力做到立身不忘做人之本,为政不移公仆之心,用权不谋一己之私。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