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4-24
甘秀端
摘 要: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使得互联网金融得以蓬勃发展,互联网金融在给传统金融的发展创造新的机遇的同时,对我国商业银行的传统经营模式也形成了极大的冲击和挑战。本文主要分析互联网金融在我国的发展现状及其对商业银行的冲击,并對传统银行如何在“互联网+”背景下获得长期稳定的发展提出建议。
关键词:传统商业银行;互联网金融;创新发展
中图分类号:F832.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4428(2018)12-0163-02
一、 引言
互联网金融是以降低交易成本及信息不对称程度为优势,依托信息通信技术在互联网平台上实现资金融通、支付、投资和信息中介服务的新型金融业务模式。在金融体制改革和互联网技术发展的大环境下,第三方支付、P2P网络贷款、小额贷款、众筹融资、互联网投资理财和互联网金融门户等常见的互联网金融模式席卷全国,催生了“蚂蚁金服”“京东金融”“宜人贷”“微众银行”等一大批互联网金融企业,网络支付、网络贷款、网络理财等互联网金融产品也应运而生。
2018年中国银保监会合并、金融稳定委员会的成立以及资管新规的颁布标志着中国银行业进入强监管年,银行传统的经营模式已无法顺应经济发展趋势。“互联网+”为中国银行业发展带来新的机遇,“2018互联网+银行数字化风控大会”及“2018互联网+银行业业务创新转型峰会”相继召开,鼓励银行业顺应“互联网+”的潮流,追求转型与创新,获取可持续发展机会。本文主要探讨商业银行如何在强监管与数字化环境下,积极寻求与互联网技术的合作抓住发展契机,创新传统金融的发展。
二、 我国互联网金融发展现状
从政策上看,互联网金融近年来已上升为国家的战略产业。2015年3月政府工作报告中首次提出“互联网+”行动计划;2015年7月《国务院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的指导意见》,强调要把互联网的创新成果与经济社会各领域深度融合;2015年9月底,国务院发布了《关于加快构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支撑平台的指导意见》,将网络借贷、众筹等确定为重点发展的支撑平台;2016年和2017年国家陆续出台一系列政策,旨在规范发展互联网金融;2018年提出加快金融体制改革,着力解决中小微企业融资问题。由此可见,国家更加重视对互联网金融的监管和整治,互联网金融也将成为未来金融业发展的重头戏之一。
从体量上看,我国互联网金融快速发展。2017年,我国第三方支付的支付交易规模124.7万亿元,其中移动端支付规模暴增,占比达79%;P2P网贷成交量28048.49亿元,比2016年增长了35.9%;截至2017年年底,小额贷款公司8551家,贷款余额9799亿元,较2016年增加了504亿元;截至2017年年底,正常运营的众筹平台294家,全年共76670个众筹项目,其中众筹成功项目占比90.83%,成功项目的实际融资额约260亿元。截至2017年年底,全国购买互联网理财产品的网民数量达到1.29亿,同比增长了30.2%,互联网理财产品的用户规模占到全国网民数量的16.7%,较2016年同期增长了3.2%。
三、 互联网金融对商业银行的影响和冲击
互联网金融的快速发展给商业银行创造机遇的同时,也为传统商业银行带来巨大挑战,突出表现为如下三个方面:
(一)冲击商业银行各项业务
1. 冲击了银行的存款和支付结算业务
相较于银行存款,以第三方支付为代表的互联网金融平台拥有收益高、风险低、流动性强且门槛低的特点,吸引了消费者大量的闲置资金。同时,第三方支付平台使得交易双方突破时间和地域限制,简化支付结算手续,降低交易费用,提高支付效率,挤压网上银行支付方式,极大冲击了银行存款和支付结算业务。
2. 减少了银行的贷款业务,尤其是小微企业贷款
传统银行贷款门槛高、手续繁杂且成本高,小微企业获取贷款困难。互联网信贷平台如P2P利用大数据技术进行信息处理,设计出低成本、低门槛、审批程序简单的产品,弥补了小微企业期限短、额度小的融资需求,分流了银行的部分客户。
3. 冲击了银行的中间业务
商业银行的中间业务主要包括结算清算业务、资产托管业务、担保性业务等,通过收取手续费方式为银行创造了大量的财富。而互联网平台的主要业务几乎涵盖了商业银行全部的中间业务。比如代充话费、水电费等基于网络平台没有任何限制而受到广泛应用,掠夺银行中间业务市场。
4. 冲击了银行的表外业务
商业银行表外业务包括金融衍生工具交易、理财产品等多方面,是其利润来源的一部分。以阿里巴巴旗下“蚂蚁金服”为首的互联网金融平台纷纷推出多种理财产品,与商业银行形成竞争。
互联网金融对商业银行各项业务的冲击,必然引起银行客户的流失,挤占了传统收入渠道,削减了收入来源。
(二)弱化商业银行金融地位和社会地位
一方面,商业银行的主要职能是资金融通,但由于互联网金融使得资金供需双方可直接在互联网上进行快捷的匹配供需信息,降低了信息获取成本和交易成本,从而分流了商业银行融资中介服务需求。另一方面,互联网技术突破时空限制,改变了支付渠道,严重弱化了银行的金融中介地位。同时,商业银行“以客户为中心”的服务模式,不敌互联网金融的个性化定制服务,加之网络平台通过多种多样低成本的方式扩展客户入口的广度,比如腾讯旗下的微信运用微信红包吸纳更多用户资源,阿里巴巴旗下通过滴滴打车、淘宝等增强客户对其依赖性和黏性,极大地冲击了银行的社会地位。
(三)加速商业银行信息脱媒
互联网金融有信息获取优势,可通过大数据分析精准捕捉客户的消费偏好,提供定制化金融服务方案,进而增加了客户黏性。而传统商业银行往往只能在以往积累的客户信息资源上进行信息资源的拓展,而两者的竞争实际上就是信息资源上的争夺,客户信息渠道窄会严重阻碍商业银行的发展。
四、 商业银行转型和创新
商业银行只有放弃“大而不倒”的观念,与时俱进,主动求变,进行有效的金融创新,才能应对互联网金融的不断创新和发展给其带来的冲击和挑战。
(一)培育创新型复合型人才
1. 引进复合型人才
互联网金融要求金融、统计、法律、营销等综合性人才,而银行传统人力储备注重经管背景,而忽视信息技术相关人才,造成对于互联网金融的适应性与研发能力较弱。为了抓住互联网金融带来的机遇,商业银行应加大技术型人才的储备力度,组建互联网技术团队,以支撑互联网金融的发展。具体来看,银行可以与高校合作,开展转型人才培养计划,将“互联网+”的概念及企业风险管理等相关知识融入课程与实践,促进互联网金融人才的输入与输出。
2. 加强内部培训
组织对内部员工的互联网技术培训,从内部挖掘综合型人才,从整体上增强员工职业修养及综合能力,同时制定合理的人才激励方案,提高员工创新意识,顺应互联网金融带来的变革。
(二)实施战略联盟
1. 商业银行可与互联网科技企业合作,实现资源共享。互联网平台拥有庞大的信息网络与客户群体,有助于银行挖掘更多潜在的用户。而银行可以为互联网企业提供资金便利,促进互联网企业的发展。银企合作的重心可以放在中小型企业信用贷款业务上,具有针对性地推出信贷产品。互联网金融是中小企业贷款的重要方式,平台上保留了中小企业相关数据,银行通过与互联网金融企业合作,共享相关数据,与互联网企业合作推出具有针对性的信贷产品,可便利中小企业融资,同时解决信息不对称问题,降低交易费用与风险,实现三方共赢。
2. 商业银行可加强与社交平台合作,实现信息数据的对接。例如利用微信、微博等客户信息了解客户主要的生活范围及消费形式,针对性地与商户建立消费连接。典型的有花旗银行与Facebook的合作,实行打通信用积分政策,通过增强与客户互动,实现精准营销与新用户挖掘。此外,银行还应加强在社交平台上官方账号的运营工作,除了提供银行最新产品与相关动态外,还应运用社交数据提供个性化推送,精准迎合消费需求。
3. 商业银行可以加强其线下商户合作,将银行信用卡与商场会员卡绑定,在拉动商场销售业绩的同时也实现了自身的盈利;也可以与诸如餐厅、教育、医疗、旅游等各个方面合作,合作推出“定制”金融产品,从而扩展自身的业务范围。
(三)开发自营电商平台
互联网金融技术的迭代,尤其是快捷支付等弱化了传统银行的结算功能,使其无法获取庞大的电子商务交易数据。基于物理网点累积的良好声誉与客户信任是商业银行的优势所在,若能配合信息资源的支持,必能实现自身更快的发展。由此,除了与电商平台合作外,商业银行应致力于自建电商平台确保信息数据来源稳定性。目前电商平台发展趋于饱和,且被阿里、京东垄断支配,但商业银行仍可利用资金优势,通过创新打破传统电商模式,建立自营电商平台,并获取用户数据,为银行的传统业务发展提供了支持,实现自身的发展。
(四)注重大数据建设,推进数字化经营
大数据技术的研究和应用是开展智能化银行的核心驱动力。首先,商业银行要建立标准化数据库,提升数据整合能力。从全局范围内,将核心系统、客户系统、产品系统、渠道系统之间庞杂、零散的数据,按照客户、业务、渠道、交易等维度整合梳理,为发展智能化构建资源基础。其次,组建专业化大数据分析师队伍。商业银行在数据挖掘和应用能力上普遍存在不足,应组建跨部门的专业化大数据分析师团队,对数据进行分析、模型构建、风险甄别和监测,形成以数据为基础的客户特征视图,全面了解用户的信用、金融、财务、生产经营状况,适时分析出客户需求,形成智能化决策分析报告,为各个部门开展针对性的产品创新、流程优化、风险防控、精准营销提供参照。最后,保证数据来源的合理性及合法性,保护客户隐私,针对隐私数据信息进行二次处理,提升数据信息的使用效果。
(五)调整经营模式,开发创新性产品
1. 商业银行要大力发展自身的优势产品,特别是电子化业务。将线上和线下服务联动。电子商务领域的O2O模式引起商业变革,如“线上”订票,“线下”体验,“线上”团购,“线下”消费等。银行业也可以尝试移植该模式,利用资金及客户资源优势,形成完善的“线上线下”一体化服务,为客户提供优质且便捷的服務。
2. 面对互联网金融竞争力逐渐增强的现状,传统商业银行可以利用自身优势结合互联网技术进行产品创新,为客户提供指向性及针对性的产品服务。例如2014年几大股份制地方性金融机构合作推出的移动互联网贷款产品——众易贷,其专注于个人和小微企业融资服务,是商业银行践行普惠金融的一项重大举措。未来商业银行可以以实体网点为基础,通过该平台实时发布产品信息,降低准入门槛,发展普惠金融;同时积极打造直销银行,不设实体,通过线上渠道提供银行产品和服务,降低实体运营成本,缩短业务流程,提升服务效率。
3. 未来商业银行的竞争力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颠覆性技术的应用。商业银行应利用如人工智能、生物识别技术、区块块链技术等颠覆性技术,对原有营业模式及业态进行创新,推进业务自助化、多渠道化和智能化,为客户提供更多的便利。比如,花旗银行运用区块链技术创建三个独立的运行系统,以自己的电子货币用于跨境支付等交易。同时银行的供应链金融是通过对上下游企业授信做到的,利用大宗连锁技术可以降低信息不对称性,从而降低贷款风险。我国商业银行也可以仿照花旗银行,加快区块链技术在支付、征信等各个方面的应用。
参考文献:
[1]谢平,邹传伟,刘海二.互联网金融的基础理论[J].金融研究,2015(8):1-12.
[2]李张珍.互联网金融模式下的商业银行创新[D].北京:中国社会科学院,2016.
[3]王瑞杰.互联网金融发展背景下商业银行业务转型研究[D].济南:山东大学,2017.
[4]汤瑜,曹鼎新.互联网+背景下银行业发展的挑战与机遇[J].时代金融,2017(8):112-115.
[5]杨海英,胡莲驿.商业银行应对互联网金融挑战的对策建议[J].时代金融,2018(2):75-76.
[6]姚文平.互联网金融——即将到来的新金融时代[M].北京:中信出版社,2014.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