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的对策研究

时间:2024-07-29

于文新

(沈阳音乐学院 思想政治理论教研部,辽宁 沈阳 110000)

在高校教育教学体系中,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是大学生成长成才的重要一步,也是引导大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世界观的重要方式和教学阵地。在当今这个互联网时代,高校大学生作为主要的网络参与群体,思想和心理都会受到网络的影响,偶尔也产生一定的偏差,同时,西方敌对势力的思想渗透也在潜移默化中影响着大学生的思想发展,因此,新时代,加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的改革创新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要求高校教育工作者站在全局战略性的高度上,对当下思想政治理论课程进行战略性的系统布局,结合当前思想政治理论课程面临的客体和环境的变化情况进行深入的分析和研讨,从教学内容、教学方式、教学目标以及师资队伍建设等方面进行全面的创新,以此推动新时代下我国高等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教学实效的有力提升。

一、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面临的新变化

1.教学主客体变化

新时代下,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面临着教学主客体的变化。传统教学模式下,教师作为课堂教学主体起着引导性的作用,能够充分把控课程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向,学生则只能被动地接受知识,学习知识;而在创新发展模式下,新时代的素质教育理念不断深入,以生为本的教育理念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的改革实践中得到了深入贯彻,使得教师与学生的课堂地位发生了深刻的改变,教师由教学主体转变为教学客体,学生由教学客体转变为教学主体,这种转变既有效推动了教学方式的优化发展,也有效激发了学生在参与理论课程中的积极主动性,能够帮助教师结合学生的学习水平和接受程度进行教学结构的调整,对提升课堂教学的实效性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2.客观环境变化

新时代下,各种网络技术逐渐应用到学生的学习和日常生活中,各种思潮在网络环境下的多元化发展使得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着严峻的挑战,这种由外向内的客观环境的变化导致新时代下开展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的改革创新工作十分必要,能够有效保障学生在复杂的社会环境下思想价值观的正确发展。

二、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现状

1.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缺乏明确的界定

在思想政治教育体系中,理论教学发挥着十分重要的指导价值,而实践课程则作为理论知识的内化迁移方向直接决定了大学生的行为表现,对培养学生的主动学习意识至关重要。只有充分明确思政理论课程开展过程中与实践教学的不平衡发展问题,推动理论与实践的平衡开展,才能够保障学生将学习到的理论知识充分融入到实践活动中去,实现教学目标。从目前高校思政理论课程的开展情况来看,很多教师还只是将理论课程作为一项教学任务来开展,并没有充分认识到实践教学对学生发展的重要性,将理论教学与实践课程混为一谈,在教学结构的设置和教学体系的架构上存在较大的模糊性,导致学生在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等方面都无法做到全面掌握,这种在教学过程中存在的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界定不清的问题是影响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效果得到保障的重要原因,需要在改革创新中明确实践教学和理论教学各自的目标,以此来推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教学体系的良好构建。

2.学生主动参与理论学习的兴趣较低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在当前教学体系中不受重视的主要原因是由教学内容和教师教学方式的影响导致的,在当前教学模式下,教师对理论课程的教学也仅仅将教材内容作为载体,这些教材内容往往存在同质化较为严重的问题,无法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此同时,这些课程教材与学生实际生活的关联性也相对较小,不仅不利于学生对教学内容的关注度,也会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学生对思政教育理论课知识的学习兴趣。在理论课程的开展过程中,学生的学习兴趣也会受到教师教学方式的影响,被动的学习方式会使学生存在应付心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处于主动地位,学生处于被动地位,这样一来,教师为学生安排的学习内容和实践课程也会大多流于形式,无法与实践教学进行有机结合,学生也会认为只要掌握了思政理论知识就算完成了学习,这些问题都是导致学生学习兴趣不高的主要原因,因此,调整教学方式,优化教材设计等都能够有效改善学生的学习兴趣。

3.思政课程体系不够完整和立体

高校思政教育理论课程结构和教学规划是影响教学效果的关键因素,对于丰富课程理论建设和优化教学实效至关重要。但从目前我国高校思政教育理论课程的情况来看,还存在课程结构不合理和缺乏系统性等问题,课程结构之间存在必要的有机关系,对于课程中无法深入细致讲解的教学内容也没有相关的辅修课程作为基础补充,导致学生在思想政治理论的过程中缺乏系统性的知识连接,在知识结构的形成和处理过程中无法理顺基本的内部关系,直接影响了学生对教学知识的内化程度。同时,受思政教育课程体系不够完整和立体的影响,学生在不同学习阶段接收到的教学知识和内容也呈现出拼凑性和块状无衔接的特点,教学知识的安排上也没有呈现出阶梯型和层次化特点,导致学生在思维认知上无法形成全方位的立体思维导图,不仅不利于学生自身思维框架的有效构建,也使教学内容和现实存在较大的脱节问题,无法形成有效的现实说服力。

4.教材建设和评估体系的研究有待完善

现阶段,我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课程开展过程中使用的教材还是沿用的老版本,然而随着信息化时代的来临,社会思潮日新月异,对学生思想价值观的教育也要随着社会的发展逐渐变化,以此来应对社会趋势。教材作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教学内容的重要载体,优劣程度直接影响到教学效果和学生的能力提升。现阶段我国思政课程教材研究成果也只是对教材中的教学内容进行研讨,缺乏与课程之外的内容资源进行有效的逻辑关联,这在一定程度上都影响了思政理论课程教学内容在现实社会的有效延伸,尤其是新时代下“中国梦”的提出以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形成都对大学生的思想产生了十分深刻的影响,将这些教学资源融入到高校教育课程中,能够有效丰富教学资源。与此同时,教学评估工作也应当结合教学资源的丰富性和延伸性进行多元化的教学评价,现阶段课程开展中实行的单一化教学评价方式严重忽略了高校思政教育理论课程开展的系统性,不利于学生多元思维能力的全面培育。

三、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的基本原则

1.协同性

随着素质教育在我国高等院校教育体系中的逐渐深化应用,以全方位育人、全员育人以及全过程育人为重要组成的三全育人格局逐渐形成。在这样的发展背景下,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应当积极响应素质教育改革理念,将三全育人的教育格局融入到课程改革创新中,主动协调运用和整合教育教学资源,积极为学生创设更加多元化的社会实践渠道,通过开展多种多样的教育实践活动来提升大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水平,从而达到育人的根本目的。在协调开展教育创新的工作进程中,要求高校主动发挥思想政治教育领导小组的协调作用,在教育资源的有效整合和配置优化中不断创新,主动构建协调小组形成教育联动机制,将思想政治理论课程作为教学主体,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课程建设中来,形成理论教学与实践活动相协调的发展模式,在实践中增强学生的理论迁移,提升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引导学生的社会成长。与此同时,教师作为思想政治理论课程体系的重要参与力量,也应当充分发挥协同作用,形成以教师为主要力量,辅导员作为协同主体的全方位育人格局,积极融入到思想政治理论课程的教育实践中,为学生提供个性化和创新性的教学体系和格局,从而推动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课程的不断提升和创新发展。

2.系统性

新时代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课程具有较为严密的内在逻辑性,不同的主干课程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目标上存在较大的区别,然而,从本质上看,这些主干课程在理论指导上都是坚持马克思主义基础理论的,因此,在新时代下推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课程的创新工作要始终坚持系统性的教育原则,将马克思主义基础理论作为连接思想政治主干课程的根本力量,促使课程形成功能互补和结构合理的教育教学体系。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课程的教学体系涉及了思想、行为、实践等多个方面,不同方面对学生的教育方向和导向存在一定的区别,结合新时代下对高校人才的思想需求,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的体系改革中要坚持系统性的教学原则,将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向体现在不同的主干课程中,实现课程之间的紧密相连和环环相扣,从而才能够深化课程改革的实践效果,推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育人价值的有效提升。

3.规范性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在培养人才过程中具有提升思想素养的重要价值,在理论学习的过程中能够引导学生主动接受正能量知识的熏陶,从而提升大学生的道德情操。因此,在新时代开展思想政治理论课程的改革创新工作必须在教学实施过程中严格遵循规范性的教学原则,以规范化的教学体系和教学内容强化对学生的思想素养引导,从而实现发挥理论课程根本教育目的的作用。在规范性的教学阶段中,首先要明确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的基础教学要求,从教学形式、教学结构以及考核评价体系等方面进行深化,以连续性的教学推动学生思想的不断进步,为实践教学的开展提供有力的思想支撑;其次,也要将规范性的教学管理模式体现在理论课程的创新改革中,明确不同部门和教学主体的管理职责,重新审视专业教师和辅导员在思想教育中的重要作用,将实践课程列入整体的教学计划之中,不断推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实践课程教学计划的完善发展;最后,要在改革创新的过程中形成规范化的考核评价体系,将传统的唯分数论评价模式转变为以分数为参考的多元化、整体性评价模式,这样才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接受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从而促进学生思想的整体性发展。

四、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的对策

1.强化教育目标改革

立德树人作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任务,对于改革创新的发展起到了根本性的指导作用,因此,将强化教学目标作为高校思政教育理论课程改革创新的重要方向,应当首先将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贯穿在教育始终。思政理论课程的本质是引导学生形成思想和行为的有机互动,从而丰富学生的思想性建设,强化学生的行为互动,只有这样,才能够推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教学目标的有效完成。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具有较强的意识形态属性,在教育目标改革中,一方面,要形成动态的教育机制,将教学目标与社会人才的需求方向有机联系,形成动态化的教育机制,不断调整教学目标使其适应社会的发展;另一方面,也要从思想层面对教学问题开展分析研判工作,对社会发展趋势进行有机预测,并将教学目标的现实架构体现在课程内容上,坚持正确的政治教育方向和全局眼光,强化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课程的使命感和责任感,提升改革实效。

2.强化教育内容改革

新时代下,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改革要将教学内容改革作为重点,坚持与时俱进的根本原则,结合社会人才的素质需求和学生的发展需求不断调整和更新教学内容,也需要教师结合网络信息来源的多样性不断丰富课堂教学内容,优化教学资源,延伸教学内容的全面性和社会性,从而促进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的创新发展。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首先要将教学内容与时代发展相接轨,从理论逻辑、生活逻辑、认知逻辑等方面展开理论教育工作,注重教学内容的全面性、系统性和结构性,将教学内容中的时代特点和文化特征与新时代进行有机融合,着重凸显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在大学生思想价值观方面的重要性,从而培养大学生的道德素养;其次,要着重保障教学内容的政治性特征。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课程在教学内容的完善中应当坚持以政治思想作为导向,结合新时代下的国家政策方针和思想不断丰富教学内容,将教学内容的政治性作为基础的教学目标,着力培养学生的政治素养,为学生未来的发展奠定良好的思想基础;最后,也要充分依托网络资源丰富教学内容体系化建设,将学生感兴趣的网络社会事件作为思政教育的教学载体,既能够丰富教学内容,体现教学内容在时代社会中的延伸性价值,也能够充分保障学生在理论学习过程中的兴趣性和主动性,从而促进学生对理论知识的内化迁移,提升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改革创新的实践效果。

3.强化教学方法改革

教学方法的改革目的是强化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的亲和力建设,课程理论亲和力建设又是以人为本教学理念的根本实践方向,能够充分体现教育主体的感召性特征,丰富思想政治教育载体的适宜性以及思想政治教学情境的相融性,这些有机因素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教学方法中的改革实践能够充分满足学生作为教学主体对思想情感的有力需求。目前,我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的亲和力还远远不够,导致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存在严重的抵触情绪和被动学习思维,无法从根本上内化思想政治理论课知识。因此,在教学方法的创新中,一方面,教师要不断提升思政教育的亲和力,以启发式、渗透式或者网络式等多种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教学方法来激发学生对课程学习,从而提升思想政治理论课程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另一方面,教师还可以结合新时代下的信息化特征创新教学手段,将实践课程与理论课程进行有机结合的同时创设系统教育平台,引导学生利用互联网主动学习理论知识,在互联网环境中渗透思政教育思想,以互联网良好的隐性教育功能来创新教学方法,增强改革实效。

4.强化教育运行机制改革

当前我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的改革创新建设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指导价值,切实推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从向大学生解释世界转变为引导大学生主动改造世界。理想信念教育作为高校思政教育的重要着力点,要将其作为推动和强化高校思政教育运行机制改革的重要动力。一方面,利用理想信念教育推动大学生人才培养机制的有效建设,通过主动创设体系化的课程结构,丰富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理论课程建设,坚持创新引导的原则,重视大学生的能力培养,从而深化人才培养机制,提升大学生的学习能力;另一方面,也要改革完善高校人才考核评价机制建设,避免唯分数论的传统教学评价方式对大学生学习积极性的影响,将教学内容、教学过程以及各项教学导向等作为评价指标丰富体系建设,从而形成多元化的高校理论课程教学体系,引导大学生实现理论性和实践性的统一,推动思想政治理论课程价值性和知识性的统一,从而丰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课程的内容,提升改革创新的效果。

5.强化师资力量改革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改革创新中师资力量作为一个重要的影响因素,在优化和提升教学水平中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教师队伍的创新建设既能够提升思想政治教育的亲和力,也能够激发大学生主动参与学习实践的兴趣,从而保障改革创新效果。因此,首先要健全高校师资队伍培养机制,大力提升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教师的专业能力,主动构建和培养一批具有精湛业务素质的理论教师团队;其次,要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全面提高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师德水平,提升教师的责任感、使命感和荣誉感,切实引导教师用人格力量吸引学生,用榜样力量感召学生,成为大学生在思想上、行为上的优秀示范者和引导者;最后,高校还应当主动引进相关的专业人才,为高校师资教育团队不断注入全新的活力,积极培养与大学生在年龄上相似,在思想上有高度的教师团队,这样才能够促进教师深入到大学生的生活中去深度了解大学生的思想变化,从而积极调整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体系,丰富思想课程建设。

结语

综上所述,新时代下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改革创新是一项系统化的工程,需要在坚持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原则指导下从多维度出发,将构建三全育人的教育格局作为主要的目标,将立德树人作为根本教育任务,在全党、全社会的共同努力下,通过优化教学方式、教学体系、教学内容以及师资队伍建设等多种方式主动探索,推动我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课程建设在新时代下不断走向全新的征程。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