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4-24
王阳
摘要:文章通过分析商业银行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现状下的发展变化及其存在的重要问题,提出商业银行在信贷的资金供给与金融模式的创新力度等方面的发展优势有待提升。为探讨商业银行的金融创新模式的发展,文章从促进小微金融规模性发挥、完善金融供应链体系、拓宽多种具有特色的金融消费模式的产生渠道、不断扩大互联网科技在金融领域的适用规模等角度入手进行分析与探讨。同时,通过分析对如何更好地管理金融创新发展过程中出现的风险做出了精简概括。
关键词:供给侧改革:商业银行:金融创新
中图分类号:F83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4428(2018)01-130-02
需求动力不足是人们认为我国经济增长速度相对比较缓慢的主要原因,殊不知经过深层的剖析,发现原因则在于我国的供给结构不合理。就以往的运营状况来看,商业银行主要是通过借助政策的鼓励和金融业务利差的便利扩大业务规模并获取收益。但是随着我国经济金融市场体系的不断完善,受国民经济增速减慢的影响,商业银行这种缺乏核心竞争力、以债务规模争输赢的简易竞争方式已经无法在新时代的经济环境中长久存在,以至于其自身的盈利能力迅速减弱,因此,追求高质量、改善供给结构、不断推出新的发展模式是商业银行的发展获得转机的主要途径。
一、对于商业银行供给问题的研究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要求企业秉承“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精细化发展观,将“降低产能、减少库存、消除杠杆、降低成本、弥补短板”作为运营过程中的重要目标任务。显然,我国商业银行的发展模式无疑与此要求背道而驰,粗放式经营的商业银行在这种新标准的要求下发展受制,运营问题层出不穷,成为商业银行金融模式实现创新目标的主要阻碍。
目前,在我国经济转型发展和产业结构升级的大背景下,仍然存在一部分盈利能力为负的“僵尸企业”,这类企业的存在不但不利于优化产业结构,还对商业银行的发展产生着消极影响。这类企业之所以长期存在,与当地政府部门是分不开联系的。为了提高当地的就业率,政府部门多将注意力集中在地方事业发展投资方面,从而忽略了企业真正的增值生产能力,导致一些低产量、高能耗、科技含量占比较低的企业长期存在,当其经营不善时,政府部门常会利用财政手段给予帮助。这种手段往往并不能帮助“僵尸企业”摆脱困境,长期的财政补贴对政府和银行的资本损耗较大,同时又引发了银行利用资金补贴以减少坏账的恶性循环,使得银行的资金供给结构严重失衡。除此之外,在市场经济机构转型期间,“僵尸企业”短期之内无法实现供给侧改革中的相关要求,适应市场变化的能力较弱,而且在供需结构调整期间极有可能产生大规模的产品滞销,从而进入经营危机。但是又会凭借商业银行的资金补贴短期反复性回转过来,而商业银行的资本也因配置不合理无法真正实现效益。
在商业银行的运营过程中,其营业利润主要来源于银行内部的资金流动,如借贷活动、中间业务等。而借贷业务无疑是商业银行的主要效益来源,以结算、电汇等为代表的中间业务虽说受金融体制改革的正向促进,在商业银行业务中的比重持续上升,不过由于其自身运营模式的传统性限制,导致其收费标准短期内无法发生较大变动,依旧保持在较低水平。而在金融发展环境下诞生的资信、信贷等高技术含量、高风险把控标准的新型中间业务,则由于银行自生能力的限制,无法实现大规模供给。
二、商业银行金融创新的主要问题探究
我国商业银行金融创新的主要问题体现在供给和需求搭配的不均衡方面,而不是人们普遍认为的供给或需求短缺。就商业银行的市场性质而言,其具有引导市场资本投资、调节社会信贷组成的主要作用,但由于外部力量的干预,使得商业银行创新能力不足,协调金融资本配置的能力并没有得到有效发挥。
(一)促进小微企业金融规模化发展
长期以来,商业银行都将投资的重点放在发展稳定性强、经营规模较大的大型企业,这就使得银行的资金储备大都被大企业吸纳。然而由于银行投资前期只看规模、忽略企业实力,导致大部分银行资本流向部分盈利能力弱、发展空间有限的高耗型企业。受银行供给结构失衡的影响,我国数量众多、发展潜力良好的小微企业所能获得的贷款数额小,贷款难度大,这在一定程度上对于商业银行和小企业都造成了潜在的损失。
我国的小微型企业是市场经济机构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由于小微企业规模的限制,其在财务审计、信息公开等方面的建设并不十分完善,这就使得银行在对小微企业贷款进行审计时的难度较大。对此,商业银行可以采取分部审核的方式,成立专门的审计部门将小微企业贷款业务分开管理,借助现代化的征信调查方式,为小微企业提供贷款审核服务,为客户提供更好的消费体验。
(二)建立并完善以大企业为核心的金融供应链
一般以某个大型企业为核心形成的金融链状关系被称为是金融供应链,该大型企业的主要作用是为供应链上的各个企业或金融组织提供资金帮助。我国的经济发展在全球化趨势下取得了良好的成绩,跃升成为世界贸易大国的成员。自“一带一路”发展理念提出之后,2016年以我国为核心,与沿线城市的经济往来获得了进出口总额为人民币6.3万亿元的贸易往来。同时,我国对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的投资规模以及产业链上企业的投资标准也在不断提升,为我国商业银行扩展供应链奠定了基础。
加强供应链金融的建立和完善对于中小型企业和商业银行而言,可谓一举两得。首先,为中小企业提供了有限的资金支持。中小型企业的资金来源主要为民间集资或借贷,高比例的利息不利于中小型企业扩大利润幅度,而金融供应链则可有效规避这一问题。其次提高商业银行的授信效率,在金融供应链上,核心企业对供应链负责,所以中小企业申请贷款时,可由银行审核核心企业信誉度之后再做决定。
(三)创新金融模式,打造特色金融业务
就金融创新而言,消费金融具有的创新潜力相对较大,是将商业银行的业务范围从传统扩展到现代化的重要渠道。对于消费者而言,消费需求是多样化且不确定的,但总体而言,受收入水平的影响,消费者的消费水平也是有等级之分的,不同收入水平的消费者的消费偏好亦会有所不同。
关于消费金融的创新,商业银行可将个性化重点集中于消费金融领域的中间金融业务,不断扩展金融业务对生活的渗透力度和范围,利用互联网技术为消费者打造方便快捷的全面金融服务:在综合分析不同水平消费者消费偏好及方式的基础上,推出定制理财或者消费服务,并优化中间审核认证流程,增强消费者的消费意愿:经济的发展催生了理财产品的诞生,商业银行可在分析内部客户理财信息的基础上,打造具有特色又易被广泛接受的理财产品。
(四)加大互联网技术在金融业务中的应用比重
科技的发展促进了“互联网+”时代的诞生,这既为供给侧改革大趋势下商业银行的发展提供了机遇,又意味着更多挑战的来临。在新的时代要求下,我国商业银行应积极应对旧的运营模式,在互联网大背景下把握时机,谋求更好的发展。
商业银行应借助科技的力量,以用户消费体验为基础,关注市场需求的变动,积极推出与客户需求相似度较高的创新产品:在大数据基础的辅助下制定合理有效的风险管控、资源配置和产品营销等发展规划:设立专用于研究互联网金融发展的部门,为科技与金融的紧密结合提供技术保障;拓宽金融业务的合作范围,将其与医疗、购物、交通等活动结合,为用户打造贴近生活的金融服务。
就商业银行金融业务多元化的创新发展来看,最行之有效的方法为不断提升银行在新常态下满足多样化市场需求的能力,增强银行在新时代经济发展状态下的核心竞争力,更全面地为实体企业服务。另外,对于商业银行金融模式的创新和改革也不能局限于文章所述内容,应该结合我国实际的金融环境,倡导商业银行与国际著名的金融機构间的合作交流,推动我国商业银行的国际化发展。就我国各大银行的国际化发展进程来看,海外利润率占比22.98%的中国银行的国际化发展最好,但依然难掩我国银行国际化盈利率低的事实,所以,商业银行坚持“走出去”战略,不断提高在国际化发展中的占比,拓宽海外合作交流的渠道,也是促进其发展的主要路径。
三、管控商业银行金融创新过程中内部风险的措施
深化改革和创新商业银行金融模式有利于商业银行的可持续发展,但也对商业银行自身规避和管控风险的体系建设提出了新的要求。所以,精细化管理是商业银行实现内部风险有效管控的重要措施之一,因为只有在精细化管理的基础上,才能对银行内部的评级体系不断加以强化,完善银行的内部管理体系,进而合理配置银行资源,高效率决策。而且,完备的评级管理体系还有助于加强银行对于自身资产的有效管理。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