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7-29
赵志华
(河西学院 外国语学院,甘肃 张掖 734000)
本地化翻译人才培养模式初探
赵志华
(河西学院 外国语学院,甘肃 张掖 734000)
本地化产业的崛起和飞速发展为社会提供了更多的就业机会,也为译者提出了更高的能力要求,更为翻译人才培养提出了新的课题。分析了本地化翻译人才应该具备的基本素养,并在此基础上探讨了本地化翻译人才培养的有效模式:行业+高校+国家协同培养模式。以期保证本地化翻译人才培养的顺利进行,并培养出符合社会需求的合格人才。
本地化;本地化翻译;人才培养模式
人才培养要适应社会与经济发展的需求,做到与时俱进,唯此,才能培养出满足社会需求的人才,使学校培养的人才真正实现自身的价值。随着经济全球化和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本地化产业应运而生,对本地化人才需求与日俱增,然而,与这种市场需求相比,本地化人才培养观念相对滞后,这就给原有的翻译人才培养模式带来了一定的冲击。因此,探讨如何在本地化背景下转变人才培养观念,改变人才培养模式,加强学校与行业、社会合作协同,以培养符合经济社会发展的本地化翻译人才显得尤为重要。
本地化即对客户提供的产品或服务项目的语言材料、程序、包装方案、用户界面等在另一种不同的语言文化环境下进行翻译和改编设计,以适应特定国家和地域的市场需求的过程。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快速发展,一些跨国公司转变经营模式,从寻求海外资源转向寻求海外市场,实现产品国际化和本地化,在这个过程中,为了克服产品本身的语言障碍和文化差异,方便目的市场的用户,一大批本地化公司在原来翻译公司的基础上崛起,本地化行业应用而生。1990年,本地化行业标准协会在瑞士成立,成为本地化和国际化行业的首要协会。2009年,中国翻译协会本地化服务委员会正式成立,本地化服务的行业地位确立。近年来,本地化行业引领着语言服务行业在探索中实践并发展,日益成为跨国企业全球化的发展战略和实现手段,成为企业全球化运营和营销的驱动器。(崔启亮,2013:20)在创建初期及发展阶段,本地化还只限于软件本地化,但随着探索与实践的进一步加深,已经开始向其他垂直行业渗透,汽车、工程机械、家电、航空、通信等行业产品和服务的本地化需求开始增长。(崔启亮,2013:22)可以预见,在未来的日子里,本地化所覆盖的范围会不断扩大,渗透到越来越多的领域。
“本地化的真正要义在于将外来产品加以改造,使之同当地产品毫无二致”(杨颖波等,2011:2),在这一目标的实现过程中,翻译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语言翻译是本地化工作中的一部分,也是其前提和基础,它直接关系到产品在目标区域的销售和使用情况,影响企业的全球战略,也决定了企业的市场占有份额和经济效益,同时,高质量的语言翻译可以增加客户的满意度,进而加大企业的竞争力。因此,语言翻译是本地化的关键因素,对推动全球化发展起到重要作用。
一些业内专家测算,目前我国每年本地化服务的市场有效需求为300亿人民币;未来5年内,本地化行业将为我国高校外语专业毕业生提供最多的就业机会。(王传英,2010:77)然而,本地化翻译内容庞杂,规模庞大,更加规范化和专业化,这一系列特征也是翻译人才所面对的巨大挑战,本地化行业在提供机遇的同时,也为翻译人才提出了全新的要求。
本地化翻译要求译者掌握出色的翻译技能。本地化虽然是新兴产业,但是,译者的工作性质并未发生实质性的改变,仍然是在处理两种语言和文化的差异,完成从一种语言到另一种语言的转换,因此,本地化对翻译技能的要求与传统翻译是一致的。虽然本地化翻译可以借助翻译记忆库和机辅翻译技术来完成,但是它们都只是起到辅助的作用,最终的翻译工作仍然是由译者来完成,所以在整个翻译过程中,译者的母语及目的语语言能力和翻译技能依然是很重要的因素。
本地化翻译要求译者能够熟练地使用各种翻译辅助工具。电子技术是本地化产业崛起并迅速发展的核心所在,更是本地化背景下翻译人才要面对的最大挑战。与传统翻译比较而言,本地化翻译涵盖的内容广泛,业务规模大,而且要求数量与质量并重,依托互联网工作环境,借助计算机辅助翻译工具成为了顺利完成任务的关键,所以,译者必须掌握计算机辅助翻译(CAT)工具,比如翻译记忆库(TM)工具Trados,术语管理工具以及其他翻译软件或平台,只有这样,才能保证翻译效率,提高翻译质量,降低翻译成本,才能完全胜任本地化的翻译工作。
本地化翻译要求译者具备特定领域的专业知识,其较之于传统翻译的又一大特点是专业化程度高,译者要处理的内容常常涉及到某一特定的领域,其实际工作能力往往取决于专业知识的宽窄,这就要求译者必须具备这一领域的专业知识,否则翻译工作无法开展。同时,本地化翻译要求译者具备一定的项目管理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本地化翻译内容庞杂,规模庞大,遵循一定的流程,由不同的部门分工协作完成翻译任务,因此,一定的项目管理能力也是译者的必备素质之一。译者要能够合理安排项目进度,进行项目预算和质量的把控,同时还要有较强的交际沟通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本地化对翻译人才提出了新的要求,但是在重理论、轻实践的传统模式下培养起来的大学生根本无法满足这样的要求,不能胜任本地化翻译工作。因此,人才培养模式的转变是急需解决的新课题,面对机遇与挑战并行,我们要探讨多元化的人才培养模式,广泛开展学校与本地化行业合作,实施学校和社会联合办学,采取 “行业+学校+国家”协同培养的模式,这样才能为社会经济发展培养合格的人才。
1. 行业——做好人才培养的风向标
作为人才需求方,本地化行业直接接轨市场,掌握着行业发展的动态,可以为政府相关决策提供依据,也为高校人才培养指引方向,是人才培养的风向标。要想做好风向标,自身一定要做到规范化和标准化。自2009年中国翻译协会本地化服务委员会成立以来,本地化行业结束了无序发展的状态,也确立了自己的行业地位。(崔启亮,2013:22)近年来,委员会相继召开了多次会议,先后起草并发布了“本地化业务基本术语”“本地化服务报价规范”“本地化供应商选择规范”和“技术翻译风格规范”等本地化行业规范,加强了行业自律,规范了行业行为,在不断规范和自律的同时,本地化行业还发挥着自己指导行业发展的作用,于2010年12月首次发布“2010年中国语言服务产业问卷调研分析报告”,为指导和规划行业发展起到了支撑作用。为了全面了解企业对语言服务人才的需求,提高职业化翻译人才培养工作,委员会与南开大学MTI教育中心联合开展“2011年全国及天津滨海新区企业语言服务人才需求调研”,对全国65家企业进行调查,分析了企业语言服务的结构变化和由此产生的差异化人才培养路径,并为MTI语言服务人才培养提出了“外部性”建设的建议。(王传英,2012:67)实践证明,行业及行业协会可以通过制定和推广行业规范和标准来加强行业自律,规范行业行为,并且通过举办学术及行业交流活动促进信息共享,推动行业发展,而且,由于行业直接接轨企业和市场,可以展开行业调查,为政府决策及高校人才培养提供依据和指导,进而做好人才培养的风向标。
2. 学校——做好人才培养的主力军
作为本地化产业链中的上游,高校为本地化行业的发展提供智力支持,是本地化人才培养的主力军,因此高校的人才培养计划要能适应行业的需求。就目前形势来看,高校应主要从以下两个方面改进以应对本地化发展需求。首先,课程体系需不断完善。人才培养模式中最重要的因素始终是同培养目标紧密关联的专业设置、课程体系结构和教学管理机制。因此,高校首先要做的就是明确人才培养目标,将本地化的需求纳入培养目标当中,进而渗透到课程体系当中。苗菊(2008:32)认为:“本地化翻译人才是要适应社会对职业化译者的需求而进行培养的,本地化翻译人才的培养目标,既包括语言和翻译能力方面的能力,也包括技术和管理方面的能力。”因此,高校课程体系设置中要融专业性与行业性为一体,设置翻译能力课程和技术管理能力课程,除此之外,作为职业化译者,还要具备相当的职业素养,因此翻译职业教育课程也是必不可少的,因此,本地化人才培养课程体系至少应该包括三个模块:翻译能力+技术管理能力+职业教育。
其次,师资建设要双管齐下。师资匮乏是本地化翻译人才培养中的一大障碍,这种匮乏不仅仅是数量上的不足,还表现在经验上的缺乏。本地化翻译人才的培养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既有翻译实践经历又有翻译教学经验,既具备翻译技能又具有本地化产业技术,这样的人才非常稀缺,要解决这一问题,必须做到双管齐下。一方面,高校要花大工夫做好人才储备,可以立足现有师资,通过对他们进行专业培训,派遣他们去专门的本地化公司进行实战锻炼,以获取实践经验,并且深入行业,了解行业动态及行业规范,但是,这是一个比较漫长的过程。另一方面,在人才储备没有完成之前,还可以借鉴国外大学的做法,聘请本地化行业中拥有实践经验的从业人员进入课堂,在教授学生本地化课程的同时,还可以给学生灌输行业理念和规范,避免教学内容与实践工作脱节。
3. 国家——做好人才培养的后盾
学校教育当然是本地化翻译人才培养的主要渠道,分别于2006年和2007年起开设的翻译本科专业和翻译硕士专业已经为本地化行业人才培养开了好头,截止2014年已经有206所大学开设MTI专业,而且以南开大学和对外经济贸易大学为首的一些学校已经在MTI课程中设置了本地化翻译课程,但这并非普遍情况,“很多MTI培养单位受办学思路、市场定位、教学资源、翻译实践机会等诸多因素的限制,人才培养趋同现象严重。”(王传英,2014:81)因此,职业培训在本地化人才培养中的补充作用也是不可小觑的,可以弥补学校教育的不足,职业培训机构可以与学校联合,由高校提供基础翻译能力,后期的专业技术及职业教育可以由职业培训机构提供,这样一来,就可以根据企业的实际需求,有针对性地培养本地化人才。(王传英,2010:78)而且,学生也可以在真实的翻译项目环境中积累经验,体会职业译员的经历,为他们将来走向工作岗位做好过渡。
除此之外,国家还要不断健全资格认证。从业资格是对从事某一职业所具备的学识、技术和能力的基本要求和起点标准,各行各业都有各自的执业证书,目前的翻译专业资格水平考试(CATTI)即是国内最具权威的翻译专业双语互译能力和水平认证,也是聘任翻译专业技术职务的必备条件之一。要想使本地化翻译向职业化迈进,让本地化翻译成为一种被广泛认可的职业,资格认证也是必不可少的。国家有关部门可以在CATTI的基础上相应地设置专门面向本地化翻译人才的考试,一方面是对本地化翻译人才从业资格的认证,设定从业人员的入行门槛,避免鱼龙混杂,从而更加规范从业要求,另一方面,也是对本地化翻译从业人员社会层面上的一种认可,这样也会使本地化翻译人员对自己和自己所从事的本地化翻译工作更加有信心。
本地化行业已然是我们无法回避的话题,相信在不久的将来,本地化会给社会带来更多的经济效益,也会关系到每个个体的切身利益。为本地化培养合格的翻译人才,不仅仅是高校要肩负起的责任,也需要有行业的引导和配合,需要国家的支持和保障,因此,我们要形成行业引导、高校培养及国家扶持培养模式,这样才能保证本地化翻译人才培养的顺利进行,也才能培养出符合社会需求的合格人才。
[1]崔启亮. 中国本地化行业二十年(1993-2012)[J].上海翻译,2013(2):20-24.
[2]苗菊,朱琳. 本地化与本地化翻译人才培养[J].2008(5):30-36.
[3]王传英,崔启亮.本地化行业发展对职业翻译训练及执业认证的要求[J].中国翻译,2010(4):76-80.
[4]王传英. 2011年企业语言服务人才需求分析及启示[J].中国翻译,2012(1):67-70.
[5]王传英. 语言服务业的发展与启示[J].中国翻译,2014(2):78-82.
[6]杨颖波,王华伟,崔启亮. 本地化与翻译导论[J].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1.
Class No.:H315.9 Document Mark:A
(责任编辑:宋瑞斌)
Modes for Training Localized Translation Talents
Zhao Zhihua
(School of Foreign Language, Hexi University, Zhangye, Gansu 734000,China)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the local economy offered us more employment opportunities and the higher requirements for the translators and the talents training as well. Based on an analysis of the basic qualifications the local talents, this paper discussed the effective local talents training model. A new mode with the cooperating the industry,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with the nation. The goal is to cultivate the qualified translator for the society.
localization; translation; talents training model
赵志华,硕士,讲师,河西学院外国语学院。
甘肃省2016年度社科规划项目“‘一带一路’战略背景下甘肃省区域性语言服务外部性研究” (项目批准号:YB136)的阶段性成果。
1672-6758(2017)07-0101-4
H315.9
A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