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7-29
刘馨阳
(天津大学 外国语言与文学学院,天津 300354)
试论现代汉语中英源外来词的音节语素化
刘馨阳
(天津大学 外国语言与文学学院,天津 300354)
外来词音节语素化是汉语音节语素化现象的一种表现形式,界定了“语素化”这一概念并认为并非所有外来词音节都可以语素化,只有外来词音译的部分才有可能出现语素化的现象。同时对音节语素的生成机制、完成语素化的标志以及成为语素后的语义演变等方面进行了分析。
英源外来词;音节语素化;生成机制;语义演变
从上世纪九十年代末到本世纪初,许多学者开始关注到了作为语义最底层的单位——语素,在悄然发生着变化。音节的语素化曾一度成为研究的热点。学术界将现代汉语音节语素化类型主要分为:联绵词的音节语素化和音译外来词的音节语素化两种。
音节语素化现象在先秦时期就已经出现到中古时期普遍存在,例如:梵语“buddha”曾被音译为“佛陀”,后来“佛”被提取出来,代表“佛陀”的含义并重新构成了许多新词,如“佛祖”“佛法”等等,现在我们将“佛”看成是一个独立的成词语素。“佛”由最开始的无义音节逐渐上升为一个语素,并且还可以独立成词,这就经历了一个音节语素化的过程。随着现代国际交往越发地密切,英语的使用变得频繁,许多英源译音外来词出现了语素化的现象。本文就对此现象进行相关问题的探讨。
语素是语言中最小的音义结合体,可以作为词的构成部分,也可以独立成词。语素可以分为成词语素和不成词语素。成词语素是可以独立运用的,不成词语素必须和其他语素结合在一起构成词再来运用。语言中那些仅作为记音符号的音节,在与固定的意义相结合之后,经过大量的构词活动,最终音义凝固形成新的语素。这种由无义音节到语素的转化就叫作语素化。
常见的外来词类型主要有以下四种:音译词、音译加注词、半音译半意译词、意译词。但并非这四种都可以出现音节语素化的现象。董晓敏曾在《外来词音节语素化的文化语言阐释》一文中提到半音译半意译词“因特网”中意译的“网”是语素化的表现。“网”从“因特网”中被提取出来,并与其他一些语素结合形成了新的词语,如:网站、网页、网民等等,并且此处“网”的意义与“网”的本义不同,是新产生的一个语义。①这种观点显然不妥,意译就是用本民族的语素和构词规律对外来词的重新建构。现在学术界依然对意译词是否是外来词这一个问题存在着争议。虽然“因特网”这个词有一部分是音译的,但是“网”是意译的部分,一般不将其看作是音节的语素化现象。此处的“网”属于词义扩大的范围。
从此我们应该注意到音节语素化的现象仅关注于音译过来的那些只记音的汉字,所以一般音节语素化的现象仅会发生在音译词、音译加注词和音意兼译词中的音译部分。下面就分别举几个例子:
1.音译外来词的音节语素化
(1)音译外来专有名词的首音节语素化
美利坚(音译“America”)——美(美国、美元、美洲)
(2)音译外来计量单位词的首音节语素化
瓦特——瓦
安培——安
(3)音译普通词的首音节语素化
秀(音译“show”)——秀(脱口秀、服装秀、秀恩爱)
酷(音译“cool”)——酷(炫酷、扮酷、酷哥)
的士(音译“taxi”)——的(的哥、的姐、打的、摩的)
迪斯科(音译“disco”)——迪(迪厅、蹦迪)
巴士(音译“bus”)——巴(大巴、小巴)
麦克风(音译“microphone”)——麦(耳麦、挂麦、麦霸)
奥林匹克(音译“Olympic”)——奥(奥运、申奥、残奥、奥组委)
模特(音译“model”)——模(名模、车模、女模)
咖啡(音译“coffee”)——咖(热咖)
2.音译加注词的音节语素化
酒吧[bar: 酒(注词)+吧(音译)]——吧(吧台、吧女、网吧、书吧)
啤酒[beer:啤(音译)+酒(注词)]——啤(生啤、鲜啤、扎啤、冰啤)
芭蕾舞[ballet:芭蕾(音译)+舞(注词)]——芭蕾
3.音意兼译词的音节语素化
摩托车[motorcycle:摩托(音译motor)+车(意译cycle)]——摩托——摩(摩的)
音节语素化的现象仅适用于外来词音译的部分,同时这种语素化的现象并不常见,那究竟什么样的音译音节才能出现语素化的现象?下文将从语素化产生的原因以及生成机制两个方面来论述。
1.产生音节语素化现象的原因
汉语外来词最明显的特征就是“被汉化”,在译介外来词的时候更喜欢用意译的方法。即使在有些情况下我们无法意译,但是总是喜欢以另外的方式来“汉化”,如:使用谐音来通过记音汉字原本的意义联想出外来词的意思,“爱斯不难读”(“Esperanto”的音译词)就是一个比较典型的例子,通过字面意思“喜欢它就不会很难读”,可以很容易地联想到这个词所指的是一种语言。对于外来词另外一种汉化的方式应该就是语素化。现代汉语的特征是以双音节词为主的,语素多为单音节语素。汉语中的多音节语素比较少,主要是由联绵词、叠音词以及一些外来词构成。一些音译的外来词所出现的多音节语素很难融入现代汉语单音节语素为主的体系当中,因此人们会通过简化缩略的方式提取单音节来代表整个语素,从而出现语素化的现象,进而更容易进行构造新词,方便人们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和交流。杨锡彭先生曾说:“汉语语素单音节的优势往往使得人们把没有意义的音节也当成有意义、习非成是,沿用既久,就会导致非语素音节的语素化。”②杨先生的观点不无借鉴意义。一个无义音节能够语素化必然与人们的日常使用密切相关。因为语言是约定俗成的,人们如此长久地使用一种形式必然会导致一种新的现象的产生,所以音节语素化的产生与现代汉语以单音节语素为主的特征以及人们高频率的使用密不可分。
2.外来词音节语素化的生成机制
近年来,邱亚萍、滕敏和张维友等学者从认知语言学的角度对外来词音节语素化的生成机制进行了探讨。其中,张维友在《语素化与范畴化——新语素生成的认知识解》一文中提出了三个认知语言学中的概念:范畴化、去范畴化、重新范畴化。③我们可以从这三个概念入手,对音节语素化的生成机制进行分析。范畴化指的是从人的主体出发,按照相同的属性和特征对外界事物进行的分类和概括。语义的产生或者词义的演变都与范畴化、去范畴化以及重新范畴化有关。
无义的音节到语素的转化其实就是去范畴化后再进行重新范畴化的过程。无义的音节最主要的特征就是没有意义,仅代表一个记音符号,需要和其他的音节或者是语素一起来表义构词。“去范畴化”和“重新范畴化”这两个概念可以用来阐释外来词音节在语素化之前被提取的阶段和与固定意义相凝固的这两个阶段。从此正好可以看到外来词音节语素化是一个过程,它经历了被提取、与意义融合、音义凝固成为一个新语素,最终开始构词这四个过程。例如:的士(taxi音译词)中的“的”在最开始的时候仅是一个无义的记音符号,但随着人们频繁地使用之后,“的”从“的士”一词中被提取出来,与“运营的车”这个意义相结合并且音义凝固,又构造了“的哥”“摩的”等新词。一个无义音节从一个音译外来词中被单独提取出来,被用来代表整个外来词的意义,经过长期的使用,这个无义音节已经与特定的意义相凝固被开始构造新词。从提取到构词的这四个连续的阶段就是音节语素化的生成机制。在非语素音节语素化的整个过程,人们的认知方式与语言的经济性原则都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
上文我们已经提到音节语素化需要经历四个阶段,其中第三个阶段音义凝固形成一个新的语素可以说是最为关键的阶段也是最具跨越性的阶段。由一个记音符号到实现音义的凝固并不是一个简单的过程,它不仅需要时间的检验同时需要被反复地使用和构造新词。对于音节语素化完成的标志问题,苏新春先生曾在2003年提出了完成音节语素化的两个条件:(1)单音节化。(2)复现率。④其实这两个条件想要说明的就是实现音义的凝固必须要经过长时间频繁性的使用。音节语素化完成的标志并不是实现几个条件就可以确定的。语言是在日常的应用中不断发展变化的,一个音节的语素化会有其独特的情况和变化,但是单音节化和复现率可以作为音节语素化完成的参考指标。“佛”“塔”这两个成词语素在漫长的发展过程中具体是什么时候完成了语素化,我们不得而知,但是它们必定是经过了反复独立的使用,成为了人们言语实践的最终选择。
现在已经出现语素化的音节如“的”“巴”“啤”等是否真正能完成语素化还需要历史的检验。查阅了第六版《现代汉语词典》,现将上文所提到一些出现了语素化现象的音节在词典中的情况罗列如下,作为这些音节是否被承认已经完成了语素化情况的参考。(注:括号中标的页码为该语素或者该词在第六版《现代汉语词典》中出现的页码。)
(1) 作为一个独立语素收入词典的
①秀(音译“show”):在词典中标识为“秀2”,释义为“表演;演出”。(p1467)
②酷(音译“cool”):【形】标识为“酷2”,释义为“形容人外表英俊潇洒,表情冷峻坚毅,有个性”( p751)
③的士(音译“taxi”):dī音词条,【名】释义为“的士,也泛指运营的车”(打的、摩的、的哥、的姐)( p278)
④巴士(音译“bus”):标识为“巴4”,释义为“巴士”(大巴,中巴,小巴)(p17)
⑤酒吧[bar: 酒(注词)+吧(音译)]:标识为“吧2”,释义为:“酒吧;供人从事某些休闲活动的场所,有的兼售酒水,食品(网吧,氧吧)”(p18)
⑥啤酒[beer:啤(音译)+酒(注词)]:释义为“指啤酒”(生啤、瓶啤)(p988)
(2) 作为一个词的义项收入词典的
①模特(音译“model”):模的第四个义项,释义为“指模特儿(名模、男模)”(p913)
(3) 在词典中仅存在几个相关词语,并没有对该音节进行独立的解释
①迪斯科(音译“disco”):词典中只有“迪斯科”和“迪厅”两个词( p279)
②麦克风(音译“microphone”):词典中只有“麦克风”一个词( p867)
③奥林匹克(音译“Olympic”):词典中只有“奥林匹克运动会”“奥运村”“奥运会”三个词( p14)
④咖啡(音译“coffee”):出现“咖啡”一词,但没有出现“热咖”一词(p716)
⑤芭蕾舞[ballet:芭蕾(音译)+舞(注词)]:词典中只有“芭蕾舞”一词,没有出现“芭蕾”( p18)
从上面的例子可以看出,“秀”“酷”“的”“巴”“吧”“啤”等音节已经被词典公认为是语素化的音节,而剩下的音节则没有被承认。
非语素的音节在实现语素化后,语义上都代表原来整体的音译外来词。例如:“的”代表的是“的士”,表示“计程车”;“吧”代表“酒吧”;“啤”代表“啤酒”;“巴”代表“巴士”等等。但是随着新语素构成新词,我们发现新语素的语义发生了一定的变化。
“的”:的哥、的姐、摩的、飞的
“吧”:吧台、吧女、网吧、书吧
“麦”:耳麦、挂麦、麦霸
“酷”:酷哥、炫酷、扮酷、
我们先看“的”和“吧”的后两个例子,原先“的”的语义是“计程车”,现在在“摩的”和“飞的”这两个词中,“的”不再指“计程车”,而是仅仅泛指一种可以出租的交通工具,发生了语义的一定扩大。“吧”原先就只指代“酒吧”这个场所,但在“网吧”“书吧”等词中语义也相应扩大化了,指一种具有特定用途的场所。在“麦”新组成的词语“麦霸”中,“麦”不再是一个名词性的语素,不再是“话筒”的意思,而具有“热衷于k歌”的意思。“酷”由原来形容词性的“帅、俊”,在“炫酷”“扮酷”中变成了名词性的语素,表示一种帅靓高冷的样子。
上面的例子我们可以发现在语素化后,新语素的语义或者发生了扩大或者有了性质上的转变。
外来词音节语素化的现象并不常见,并非任何音译音节都可以被语素化。音节语素化的生成机制要经历四个阶段:无义单音节被提取、音义的融合、音义的凝固、构造新词。被语素化的音节大多是首音节而且被人们使用的频率比较高,在音节完成语素化后语义上还会出现扩大等形式的变化。音节语素化是音节汉化的一种方式,也是创造新词的一种途径。
注释
① 董晓敏.外来词音节语素化的文化语言阐释[J].语文研究,2003(01)32.
② 杨锡彭.汉语语素论 [M].南京大学出版社,2003(09)86.
③ 张维友.语素化与范畴化——新语素生成的认知识解[J].外国语文研究,2015(2)12.
④ 苏新春.当代汉语外来单音节语素的形成与提取[J] .中国语文,2003(06)550.
[1]刘苹.“音节语素化”的理论思考[J].现代语文(语言研究版),2007(7):17-18.
[2]苏新春.当代汉语外来单音语素的形成与提取[J].中国语文,2003(6):549-576.
[3]邱艳萍.概念整合在语素化构词中的作用[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2(9):178-181.
[4]索菲娅·庄.汉语外来词的语素分析[J].牡丹江教育学院学报,2007(3):38-39.
[5]楚艳芳.试论汉语外来词音节语素化现象[J].沈阳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16(2):230-233.
[6]董晓敏.外来词音节语素化的文化语言阐释[J].语文研究,2003(1):30-32.
[7]王何玛珏,杨焱元.外来词音节语素化问题分析[J]现代语文(语言研究版),2008(11):63-64.
[8]滕敏.外源单音语素生成的制约机制探析[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31(6):83-84.
[9]李军华, 郭敏姿.现代汉语音节语素化的主要类型[J].湘南学院学报,2009,30(6):59-63.
[10]段朋朋.音节语素化[J].社科纵横(新理论版),2009(2):300-301.
[11]徐婷婷.音节语素化后的语素义变化探析[J].现代语文(语言研究版),2010(2):62-63.
[12]麻彩霞.音节语素化现象分析[J].内蒙古电大学刊,2006(9):60-61.
[13]杨晓红,姜艳艳.音节语素化现象及其发展趋势[J].现代语文(语言研究版),2007(12):13-14.
[14]刘禀诚.音译词语素化:汉语新词产生的新途径[J].阅读与写作,2003(5):25-26.
[15]张维友.语素化与范畴化——新语素生成的认知识解[J].外国语文研究,2015,1(2):12-19,48.
[16]杨锡彭.汉语语素论[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03:67-115,138-145.
[17]史有为.外来词——异文化的使者[M]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2004:308-316.
Class No.:H136.5 Document Mark:A
(责任编辑:蔡雪岚)
Syllable Morphemization of English Loanwords in Modern Chinese
Liu Xinyang
(School of Foreign Language and Literature, Tianjin University, Tianjin 300354,China)
The syllable morphemization of loanwords is a form of the Chinese syllable morphemization. The article defines the concept of syllable morphemization and believes that not all loanwords can be morphemized. It is the part of the loanwords transliteration that can be made the syllable morphemization. At the same time, the article analyzes that the generative mechanism, the symbol of finishing morphemization as well as the semantic evolution of syllable morphemization and some other related problems.
English loanwords; syllable morphemization; generative mechanism; semantic transformation
刘馨阳 ,在读硕士,天津大学2016级语言学与应用语言学专业。
1672-6758(2017)07-0153-4
H136.5
A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