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媒介融合观念范式转换下新闻传播学人才培养路径探析

时间:2024-07-29

李 群

(闽江学院 人文与传播学院,福建 福州 350108)

媒介融合观念范式转换下新闻传播学人才培养路径探析

李 群

(闽江学院 人文与传播学院,福建 福州 350108)

基于媒介功能和内容生产的功能主义媒介融合范式逐渐向以数字技术为元技术平台的转化,将不同维度上的媒介重新整合为一体,形成一个全球化的、涌动的“网络社会”。媒介融合理念的衍变需要改变新闻传播学人才培养路径,基于此,拟从强化交叉学科培养模式、建立跨媒体实验平台、培养创业者型人才三个维度探析这一人才培养模式的转换路径。

媒介融合;新闻传播教育;人才培养路径

媒介融合时代,媒体间的介质差异正在被打破,传播主体、价值观与手段日趋多元,传统新闻传播学人才培养体系无法适应现代媒体发展的需求,改变创新媒体人才培养模式成为当前新闻传播学科人才建设迫在眉睫的问题。

培养适应媒介融合时代新型新闻传播学科人才,需对媒介融合有着清晰的认识。何为媒介融合,从最初概念的提出至今又出现了怎样的衍变?深刻剖析媒介融合发展之脉络,新闻传播学科人才培养的现实路径才能做到有的放矢。

一、关于“媒介融合”概念的再理解

1983年De Sola Pool在出版的著作《自由与科技》一书中指出:一种被称为“各种模式融合”的过程正在模糊媒体间的界限:“一种单一的物理手段,无论是电线、有线电缆,还是无线电波,可以承担过去需要几种方式才能提供的服务内容,例如广播、报纸、电视可以通过多种不同的物理手段来提供。过去存在于一种媒介及它的用途之间的一对一的关系正在消失,概括而言,这就是不同媒介形式融合的涵义。”[1]23该思路基于传播技术手段和形式,是媒介融合讨论的基本出发点。很多学者直截了当地认为媒介融合概念是对新技术变迁的回应,即媒介融合是各种新技术的无缝对接。

在我国学界和业界基本是以此思路为研究路径,主要是从媒介生产的自身逻辑角度来理解媒介融合,关注的是媒介内部空间所关涉的一整套相互关系以及整合。[2]29以媒介功能和内容生产的功能主义研究范式延伸到新闻传播教育变革,将媒介“拢合”安置在一起,共同调度和生产以此调整人才培养的模式至今仍在延续和重复,而且依然是重点问题。

然而以内容和功能为基点理解媒介融合的概念过于狭隘,亨利·詹金斯认为:将媒介融合局限于技术上的理解过于简单化,媒介融合带来了连锁反应, “改变了技术、产业、市场、内容风格以及受众这些因素之间的关系。融合改变了媒体业运营以及媒体消费者对待新闻和娱乐的逻辑”。[3]47这意味着融合不仅是技术的变迁,亦或说技术的变迁就意味着融合的完成,融合代表的是文化的变迁,它鼓励消费者获取信息并把分散的媒体内容联系起来。[4]30

复旦大学新闻学院黄旦老师将以上关于“媒介融合”的讨论概括为“业态”(媒介组织)视角中的“媒介融合”,然而随着新技术主义范式的兴起,将关注重点放在媒介而非融合上,当前应该更加注重另一种“媒介融合”的衍变,从社会形态的变化研究“媒介融合”,即以数字技术为元技术平台,将不同维度上的媒介重新整合为一体,形成一个全球化的、涌动的“网络社会”,而媒介组织就是网络中的一个节点。[5]13这一研究视角跳出了传统以媒介机构为边界的“媒介融合”,转向了社会形态的“媒介融合”,以“网络社会”理论为支撑研究产业层面的经验,重塑了传播的观念和范式,对于推动我国传播实践的创新和变革大有裨益。

二、“媒介融合”观念范式转换下的新闻传播学人才培养路径分析

当前我国新闻传播学人才培养,观念上缺乏创新性,模式上缺乏系统性。就观念而言,过于拘泥于技术,关注的重点在于如何打通媒介之间的壁垒,在人才培养模式上侧重于掌握不同媒介传播特质,把握不同媒介的写作重点,而并未认识到媒介融合已从媒介产业转向社会形态,忽略了网络社会媒介仅仅是作为一个“结点”存在,而非全部,拘泥于技术的人才培养模式。随着技术变迁的瞬息万变,人才的素质始终无法满足现实的需求,学界与业界间无法形成有效对话。而在人才培养模式上依然沿袭传统的惯性思维,强调语言(英语)、专业本身的训练,而缺乏对该专业领域之外的通识教育,如社会学、心理学、计算机科学等相关学科知识的教育。

结合国内外新闻传播学教育面临的挑战、机遇和变革,笔者认为在媒介融合范式观念转换下探讨新闻传播学人才培养路径主要有以下三种模式。

1.强化交叉学科培养模式,推动学生思维模式的变革

从媒介融合的社会语境看,媒介传播规律变革、受众的社会需求转向、传播的潮流与变革等有其深刻的根源,单纯拘泥于新闻传播学专业本身,无法把握现象背后的本质规律,无法创作出真正契合社会需求的内容。当前新闻传播实践越来越体现“混杂性特征”,因此在教学模式上应突破传统模式,强调新闻传播学之外专业知识的重要性。哥伦比亚大学新闻学院与其他学院共同开设新闻学与计算机科学、新闻学与公共事务、新闻学与宗教学等相关学科,这种跨学科的培养模式有助于拓宽学生的思维视野。例如新闻学与计算机科学,能够帮助学生建构理性思维模式,有效采集公共信息,实现公共传播、建立公共对话的能力;又如通过系统培养数据分析采集的能力,在当前大数据热潮中能够把握数据之间的关联性,进而具备揭示受众行为变迁规律的能力。

传媒技术的发展,业界竞争的选择,要求从业者在内容上更加专业化、精细化、个性化。这意味着媒体从业人员必须具备某一领域的专业知识背景,进而为不同阶层、不同知识层次的受众提供精细化、深度化信息。因此,媒介融合背景下,不仅是要求人才适应技术的变迁,实际上更为重要的是内容的适应性,这就要求新闻传播从业人员需要成为某个领域有较深造诣的专才。

2.建构跨媒体传播实验教学平台,培养全媒体型人才

媒介融合要求新闻传播学专业在人才培养模式上需以全媒体人才为方向,例如美国密苏里新闻学院在本世纪初就已设立“媒介融合”本科专业方向,并开设了如“融合新闻报道”“多媒体叙事”“数据新闻”等课程。这些课程以更加鲜活的形式呈现新闻事实,同时加强了与公众之间的互动性。

为了能够让学生掌握这些课程,密苏里新闻学院建构了完整的跨媒体传播教学平台,学生需在学校开设的媒体报道中完成相关课程作业,而这些平台并非仅仅是教学平台,他们与当地的商业媒体形成良好的互动效果,当地观众甚至能够收看到相应的节目,学校将根据观众的点击收视效果作为评判学生作业是否合格的有效依据。这意味着学生在并未真正进入工作之前就已经和业界接轨,他们掌握了当前《纽约时报》《洛杉矶时报》新闻节目的制作方法,具备很强的动手实践能力,能够快速适应行业发展需求。

在我国,跨媒体传播实验平台建构并不完善,并缺乏与业界的紧密关联,应该充分利用社会化媒体资源,逐步建立涵盖学校的媒体(校报、校电台、电视台、专业网站、新媒体平台、微信、微博、APP等),同时加强与社会媒体间的合作,夯实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

3.培养创业者型人才,构建众创空间

媒介融合时代,传统媒介发展面临新媒介的挑战危机重重,新闻教育需要重新审视新闻与其他行业的关系,如新闻与经济的关系,如何将新闻、商业与技术创新紧密结合 ,通过创作带来盈利,推动新闻传播行业的发展应该是媒介融合时代新闻传播专业人才培养的新模式。这意味着人才培养模式可通过经营新闻创业公司的模式进行报道,构建多样化的众创空间,为学生提供充足的政策资源和社会资源,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新技术的发展为创业者型人才的培养提供了坚实的技术支持。例如“麻省理工学院未来公民媒体中心”(由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媒体实验室联合比较媒体研究实验室成立)为创业者型人才提供最新的技术交流与创新平台,[6]以有利推动新闻教学成果转化为社会实践成果。美国陶氏基金会曾在纽约市立大学新闻研究生院成立“创业新闻中心”,在学生已有的新闻传播学基础之上,通过对学生进行商业、技术与项目管理的培训,并为他们创造去纽约一些创业公司当学徒的机会,进而帮助他们在传统领域确立自己独特的研究方向。

结合麻省理工学院媒体实验室的经验及当前我国政策背景,构建众创空间是培养创业者型人才的有效孵化器。众创空间作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载体,能够为高校学生提供政策保障、降低创业门槛、优化创业环境,能够有效集中优势人力资源与技术,实现资源共享,推动创业型人才的培养。

结语

总之,媒介融合这一概念的衍变有助于我们重新理解和把握新传播技术变革背景下的传媒实践与传媒教育。如何跳出传统的以媒介机构为边界的“媒介融合”逐渐转向社会形态的“媒介融合”,结合传媒产业层面的实践经验,以“网络社会”的相关理论为基点重新界定“媒介融合”的研究范式,进而推动我国传播实践与传播教育的发展。

在此视角下,新闻传播学人才培养路径应该克服传统专业培养模式的视野局限与信息偏颇,联合国内国外,打破各学科之间的壁垒,以精英化、高端化、深度化培养人才,使之适应学界与业界的发展,培养具有国际化视野,超强的创新能力及政治洞察力的多元化人才模式。

[1]Pool, I.D.S.TechnologiesofFreedom:OnFreeSpeechinanElectronicAge[M].Cambridge,MA:Harvard University Press,1983.

[2]nfotendencias Group.MediaConvergence,InEugeniaSiaperaandAndreasVeglis,TheHandbookofGlobalOnlineJournalism(FirstEdition)[M].New York: John Wiley &Sons,2012.

[3]亨利·詹金斯.融合文化: 新媒体与旧媒体的冲突地带[M].杜永明,译.商务印书馆,2012.

[4]亨利·詹金斯.融合文化: 新媒体与旧媒体的冲突地带[M].杜永明,译.商务印书馆,2012.

[5]黄旦,李喧.从业态转向社会形态:媒介融合再理解[J].现代传播,2016.

[6]Center for Future Civic Media[EB/OL].http://civic.mit.edu/,Accessed May 12,2011.

Class No.:G642.0 Document Mark:A

(责任编辑:宋瑞斌)

Cultivation of Talents in Journalism and Communication Under the Transformation of Media Convergence Concept

Li Qun

(School of Humanities and Communication, Minjiang University, Fuzhou, Fujian 350108,China)

Media convergence functionalist paradigm based on media content production capabilities has gradually turned to the digital technology platform. This conversion would integrate different media into a global one. Evolution of the concept of media convergence need to change the path of cultivation talents of news media. This paper analyzed the discipline training mode from the aspects of strengthening interdisciplinary teaching and establishing a platform for cross-media experiments to cultivate the entrepreneurial talent.

media convergence; journalism education; talents training path

李群,博士,讲师,闽江学院人文与传播学院。研究方向:电视艺术理论。

2014年福建省高等学校教学改革研究项目:“闽江学院课程体系建设和改革研究”(编号:JAS14750);闽江学院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媒介融合环境下新闻传播学人才培养模式研究”(编号:MJU2014B018);“应用型本科院校广告专业实践教学改革研究”(编号:MJW201122067)。

1672-6758(2017)04-0021-3

G642.0

A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