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7-29
孙忠良,董钰涵
(吉首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湖南 吉首 416000)
微时代背景下创新高校研究生校园文化建设工作的几点思考
孙忠良,董钰涵
(吉首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湖南 吉首 416000)
目前,我国高校的研究生数量呈现出日益增长之势,研究生群体在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中也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近年来,伴随着微博、微信等新型传播媒介的出现,中国社会已经逐渐进入了以短小精炼作为文化传播特征的微时代。作为高素质、高学历的研究生群体,在微时代背景下的校园文化建设面临着新的挑战。如何创新现阶段高校研究生校园文化建设,进一步提升高校研究生校园文化建设的水平,需要在实践中更多地探索和思考。
微时代;研究生;校园文化
中共中央总书记、中央网络安全和信息化领导小组组长***在中央网络安全和信息化领导小组第一次会议上发表讲话指出:“当今世界,信息技术革命日新月异,对国际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军事等领域发展产生了深刻影响。信息化和经济全球化相互促进,互联网已经融入社会生活方方面面,深刻改变了人们的生产和生活方式。我国正处在这个大潮之中,受到的影响越来越深。我国互联网和信息化工作取得了显著发展成就,网络走入千家万户,网民数量世界第一,我国已成为网络大国。”[1]伴随着互联网在中国的迅猛发展,微博、微信、微店、微课、微小说、微电影等新兴的传播方式和文化形态,开始深刻地影响着人们的学习和生活,微时代悄然而至。近年来,我国高校研究生的数量日益增加,在清华大学、复旦大学、上海交通大学等高校,研究生所占的比例甚至高于本科生。研究生规模的扩大已经成为国内部分高校的发展趋势。作为高学历、高素质的群体代表,在微时代背景下,研究生对于新鲜事物的接受能力比较强。作为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主体之一,研究生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影响力。但与此同时,研究生群体在参与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过程中,也存在着一些消极因素和负面影响。如何创新现阶段高校研究生校园文化建设,进一步提升高校研究生校园文化建设的水平,需要在实践中更多地探索和思考。
校园文化具有导向、凝聚、激励、调适等功能。[2]32-34高校研究生校园文化建设是高校实施研究生素质教育的有效载体,在培养研究生能力方面具有潜移默化的影响。随着微时代的到来,高校研究生校园文化建设呈现出新的时代气质。
1.研究生校园文化建设的传播渠道和途径得到拓展
伴随着微博、微信等新媒体的迅猛发展,高校研究生校园文化建设的传播渠道和途径获得了极大地拓展。新媒体自身具有开放、迅捷、信息量大等传播优势,一方面为广大师生提供了重要的科研平台,有助于研究生比较全面、快速地了解相关专业研究文献和研究动态,学术讲座与学术交流。另一方面为高校研究生提供了新型的校园信息共享平台,微博、微信等新媒体往往实时发布校园生活贴士、校园行政资讯和校园文体活动等信息,为高校研究生的素质拓展提供了快速反馈、形式多样的新途径。目前很多高校都开通了官方微博和官方微信,通过这些新媒体全面展示校园生活的方方面面,并颇受研究生欢迎。以新浪微博为例,截至2016年5月,上海交通大学研究生会官方微博拥有粉丝13万,中国人民大学研究生会官方微博拥有粉丝11万,清华大学研究生会官方微博拥有粉丝10万,北京大学研究生会官方微博拥有粉丝7万,武汉大学研究生会官方微博拥有粉丝6万,中国传媒大学研究生会官方微博拥有粉丝5万,厦门大学研究生会官方微博拥有粉丝3万,同济大学、南京大学、华中科技大学和浙江大学研究生会等官方微博拥有粉丝超过2万;再以微信为例,依据高校新媒体风云榜公布的数据显示,南大研会、同济大学研究生会、东南大学研究生、上海交大研究生会等微信公众号在发布数、总阅读量、头条和总点赞数等方面在全国高校官方学生会微信排行榜上居于前列。这些微博和微信的内容,图文并茂、实时更新,大多展示研究生校园文化,活跃度比较高,影响力也比较大。
2.研究生校园文化建设的内容和理念更加广泛鲜明
校园文化重在建设,其主要内容包括物质文化建设、精神文化建设和制度文化建设等。过去相当长一段时间内,高校研究生校园文化建设的突出矛盾主要表现为物质文化的跨越发展和精神文化、制度文化建设的相对滞后。微时代背景下,高校研究生校园文化建设更加突出精神文化等方面的内容,特别是依托于微博和微信等新型网络媒体工具,高校研究生校园文化建设的内容和质量,品味和格局均得到了极大地提升。目前,不少高校研究生的主管部门,都建有丰富多彩的校园网络文化平台,开设了很多适合研究生个性发展和培养需求的栏目,比如清华大学研究生会官方微博开展“学术新秀”评选活动,陕西师范大学研究生会官方微博开展“美丽师大”主题摄影大赛作品投票活动等,不断探索提升高校研究生校园文化建设吸引力和感召力的新方法和新手段,使得校园文化建设的育人功能和资讯功能获得了极大地发挥和释放。
3.研究生校园文化建设成为新型思想政治教育阵地
校园文化建设是高校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途径之一。研究生群体,思想活动比较独立、自由,但受到内外多种因素的影响,一些研究生不同程度地存在着理想信念淡化、政治信仰冷漠、价值取向扭曲、心理素质欠佳等问题。加强高校研究生校园文化建设,切实发挥校园文化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将有助于解决这些问题。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模式,研究生受众往往处于比较被动的位置。随着微博、微信等新媒体的迅猛发展,研究生对于信息和资讯的获取逐渐从被动转变为主动。微时代背景下,网络新媒体为教育者和被教育者提供了一个平等交流的平台,更加符合当今研究生群体的思维习惯,也更加有利于研究生对于思想政治教育的接受度。比如河南农业大学研究生会官方微博开展“发现身边的榜样”活动,陕西师范大学研究会官方微博开展“我心目中的好导师”评选活动等。同时,通过对于微博和微信舆情的关注和分析,既可以适时地反映出研究生最新的思想状况,也可以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提供重要的参考和有效的预警。
随着微时代的到来,国内各高校都十分重视研究生校园文化建设。借助于微博和微信等新媒体,研究生校园文化建设在推进研究生德育工作和素质教育中日益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但是,在研究生校园文化建设的过程中,校园文化的价值意义往往被忽视,功利色彩较为浓厚。特别在微时代背景下,貌似轰轰烈烈的背后也存在着一些问题,主要表现为:
1.研究生校园文化建设存在着形式化的问题
微时代背景下,不少高校研究生的主管部门以及研究生社团都纷纷开通了官方微博和公众微信账号。虽然在形式上做到了与时俱进,但在内容建设上却往往流于形式,不能贴近高校研究生的实际生活和心理特点,甚至于存在着空洞化的问题。以新浪微博为例,与高校研究生校园文化建设的相关微博,除了部分高校研究生社团微博的活跃度比较高之外,大多数高校研究生主管部门的官方微博活跃度比较低,粉丝数量比较少,语言风格枯燥乏味,内容相对呆板单调,由于依旧保持着“高高在上”的说教风格,忽视了微时代新媒体传播的特殊性,最终沦为乏人问津的“僵尸微博”;有的高校研究生主管部门虽然开通了官方微信公众平台账号,却往往只发挥其信息推送功能,与研究生之间的沟通和互动较少,交互性严重不足。
2.研究生校园文化建设呈现出娱乐化的偏向
微时代背景下,很多严肃的新闻和信息通过微博和微信等载体以娱乐化的形式呈现,不仅能够引发更多人群的关注,甚至可以演变成为一种文化精神。无论微博还是微信,从传播的主体、内容和效果来看,其传播的娱乐化特征都越来越明显。在某种程度上,高校研究生校园文化建设利用微博和微信等平台在传播信息和思想引导等方面,可以引入一些娱乐元素,改变呆板枯燥的传统模式,但如若热衷于眼花缭乱的娱乐八卦消息和单纯的感官刺激,让微博和微信的理性价值和批判意义让位于娱乐化的戏谑,为千方百计地迎合和讨好青年群体,呈现过于娱乐化的偏向,则有可能导致低俗信息大量地涌现,研究生独立思考的能力被侵蚀,从而与高校研究生校园文化建设的根本目的背道而驰。
3.研究生校园文化建设面临着异文化的冲击
微时代的到来,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极大地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和思维习惯。在中国,高校是网络信息化程度最高的场所之一,包括研究生在内的青年群体成为微时代的主力军。与本科生相比,研究生群体因年龄、受教育程度等因素的影响,虽然其价值观日趋走向成熟,但同时也极易受到西方式意识形态、价值灌输的迷惑。目前在微博和微信等平台之上,因其传播的便捷和开放,来自于外界的异文化以各种各样的包装出现,并借助于新型媒体平台进行大量渗透和传播,对于部分信息甄别能力较差的研究生个体而言,势必会某种程度影响到其价值观念和政治信仰。一些高校研究生主管部门和相关人员只注重利用新型媒体资源开展校园文化建设,但对于微时代背景下高校研究生校园文化建设面临的价值多元、文化霸权等异文化的冲击和挑战显然认识不够、准备不足,这势必对校园文化的发展方向和性质产生负面影响。
研究生作为中国青年群体的优秀代表,对新鲜事物的接受能力相对较强。微博、微信等新兴社交媒体的出现,赋予了高校研究生校园文化新的内涵和特征,也对提升高校研究生校园文化建设水平提出了新的要求。大力推进研究生校园文化建设理念、内容和机制的创新,对于提高研究生的人文道德素养,拓宽研究生的知识视野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推进研究生校园文化建设理念创新,使其贴近研究生群体学习和生活的实际
高校校园文化建设要充分体现新时期我国研究生教育和培养理念,在微时代背景下必须进一步实现高校研究生校园文化建设的理念创新,打破常规,突破传统理念的窠臼,破除制约创新的思想障碍和制度藩篱,谋求新境界的思维定势,从而形成一种具有鲜明理念内涵的文化整体合力。微时代背景下高校研究生校园文化建设,必须树立和落实新的理念,要以创新为动力,以研究生为主体,以品牌战略为抓手,以思想政治教育为导向,以微博、微信等新兴媒体为载体,改善目前高校研究生校园文化建设的环境,着力提高研究生校园文化建设的硬件和软件设施的性能,使其更好地满足研究生群体学习和生活的需要,实现微时代背景下研究生校园文化建设内容、手段和理念的协调发展。高校研究生管理部门和相关老师,应积极适应微时代的新要求,增强创新意识,牢牢把握互联网革命大趋势,充分发挥微博、微信等创新平台的功能,创造更好地适应于微时代背景下的校园文化建设环境,建设融知识性、趣味性、教育性为一体的校园文化平台。同时,加强对其引导和扶持,确保研究生校园文化建设沿着正确的方向发展。
2.推进研究生校园文化建设内容创新,提升其对研究生群体的感召力和吸引力
2016年2月19日,***总书记在党的新闻舆论工作座谈会上发表讲话,要求“加快构建舆论引导新格局”“主动借助新媒体传播优势”。[3]只有不断推进高校研究生校园文化建设的内容创新,才能更有效地维护校园和社会秩序的安定,才能更好地提升对研究生群体的感召力和吸引力。校园文化建设包括物质文化建设、制度文化建设和精神文化建设等内容,这其中既有显性的,也有隐性的。推进高校研究生校园文化建设的内容创新,首先必须提高研究生校园文化建设的理论品质,比如举办研究生校园文化学习沙龙、研究生系列主题理论学习讨论会,开展研究生新媒体创作展示活动,制定高校研究生马克思主义自主学习行动计划等。其次高度重视培育研究生理论骨干和理论社团,比如实施卓越马克思主义理论人才培养计划,鼓励高校思政课名师担任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培训专家。为充分发挥校园文化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高校研究生理论社团还可以邀请思政课教师担任指导老师,举办理论学习夏令营,并积极利用微博、微信等新媒体开展诸如“理论之星”评选活动、“高校研究生理论社团评选活动”等,把握微时代校园文化建设的主动权。此外,全面整合校内和校外、线上和线下多种资源,促进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的有机融合,强化社会实践环节,开展丰富多彩、研究生喜闻乐见的校园文化建设活动,提升研究生校园文化的能见度。
3.推进研究生校园文化建设机制创新,打造微时代全方位覆盖的校园文化体系
目前,很多高校负责研究生管理的教师大都身兼数职,针对研究生个性化的问题难以细致地开展工作,而研究生自身又具有某种松散性的特点和个性化的需求,[4]52-53因此,在微时代背景下,必须进一步健全研究生校园文化建设的激励机制,充分调动研究生管理教师和研究生群体两个积极性;其次,要用好微博、微信等新媒体。一方面可以将流行文化中的优秀成份和研究生中的新文化现象吸收到校园文化建设中来,更好地实现校园文化建设的育人功能,但另一方面,也要认识到新媒体可能带来思维快餐化、话语娱乐化、围观盲目性等负面效应。因此,在微时代背景下,必须进一步健全研究生校园文化建设的制约机制,保证高校研究生校园文化建设的有序化和规范化;目前高校的校园组织主要以本科生为主,由研究生组成的校园组织在数量、规模和影响力等方面相对薄弱。同时,管理研究生的教师队伍建设比较滞后,在新媒体和研究生校园文化建设方面的经费投入力度不足。因此,必须进一步健全研究生校园文化建设的保障机制,积极组建更多彰显研究生个性的社团和网络虚拟群体等各类研究生组织,建设一支业务能力强、信息化水平高的工作队伍,并在研究生校园新媒体建设方面进一步给予经费和政策支持,从而为高校研究生校园文化建设提供物质和精神保障。[5]92-93推进高校研究生校园文化建设的机制创新,积极拓展微博、微信等校园文化建设的新载体,打造微时代全方位覆盖的校园文化体系,对于不断拓展高校研究生校园文化建设的途径和空间具有重要的意义。
[1]***主持召开中央网络安全和信息化领导小组第一次会议强调总体布局统筹各方创新发展努力把我国建设成为网络强国[N].人民日报,2014-02-28(1).
[2]鲁满新.校园亚文化与研究生群体文化关系研究[J].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08(2).
[3]***在党的新闻舆论工作座谈会上强调:坚持正确方向创新方法手段 提高新闻舆论传播力引导力[N].人民日报,2016-02-20(1).
[4]张钦文.研究生视角下的高校校园文化建设[J].江苏高教,2010(1).
[5]吕德生,张玥.对校园新媒体环境下推动研究生文化建设的探讨[J].新闻,2014(11).
Class No.:G643.1 Document Mark:A
(责任编辑:宋瑞斌)
Innovating the Construction of Campus Culture of Graduate Students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Micro-era
Sun Zhongliang, Dong Yuhan
(School of Marxism, Jishou University, Jishou, Hu’nan 416000,China)
The role of the graduate students in the construction of campus culture has become more and more important. We have gradually entered the micro-era characterized by short refining along with the emergence of new communication media, such as micro-blog and WeChat. As a highly qualified and highly educated graduate group, we should give their full play in the construction of campus culture to further enhance the level of campus cultural construction.
micro-era; graduate student; campus culture
孙忠良,博士,副教授,吉首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 董钰涵,硕士,吉首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
湖南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2015年度课题“武陵山区地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基于移动网络的学习及其引导研究”(课题编号:XJK015BGD058);2015年度湖南省高校党建研究开放基金项目“微时代背景下创新高校大学生党建工作的研究与实践”(课题编号:15K153);吉首大学2015年学位与研究生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微时代背景下高校研究生校园文化建设创新工作研究”(项目编号:JG201507)。
1672-6758(2017)02-0012-4
G643.1
A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