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7-29
(皖南医学院 药学院,安徽 芜湖 241002)
随着网络的日渐发达,高校大学生从网络中汲取的信息越来越快,信息量也越来越大,对于网络平台中的一些热点问题事件的关注度也越来越高,如何充分利用网络媒体平台,将社会热点问题与高校思政教育有效结合,化大学生对社会热点问题的关注度为其成长成才的推动力,成为新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着力点。
与多年前的大学生信息汲取主要依靠报纸、广播等渠道相比,当代大学生更多地倾向于网络媒体,据笔者对所带的300多名学生调查,每个学生宿舍至少有一台电脑,还有不少宿舍是人手一台电脑,并且现在各大高校的学生宿舍均接入了互联网,有的宿舍楼开通了无线网络,学生通过电脑、手机能快速、准确地捕捉到最新的社会热点问题,以最直接的方式了解社会、参与社会。
网络作为大学生了解社会热点问题的主流媒体,具有以下显著特点:
1.覆盖面广。
传统的宣传媒体具有固定的、单一的热点覆盖面,如政治热点问题聚焦的人民日报等,生活信息问题聚焦的××晚报等,经济问题聚焦的财经报刊等,其热点问题的覆盖面往往具有一定的专业性与局限性。网络时代的社会热点问题面向广大网民,突破了以往媒体所报道信息的专项性,覆盖面广,涉及面大,受众层次多,网络媒体关于热点问题的报道、分析能紧密联系广大网民,特别是大学生这个主要群体的具体要求,让大学生能在有限的范围内关注到更多、更贴近生活的社会热点问题。
2.信息量大。
网络信息时代的社会热点问题不仅仅局限在国内,更渗透到国外的政治、经济、生活等诸多方面,让大学生足不出户就能了解到世界各地的热点问题,参与到自己感兴趣的问题讨论中。但是,信息量增大的同时也带来了负面的影响,网络时代的热点问题缺乏一定的筛选性,缺乏全面透彻的分析能力,对于报道的内容具有一定的片面性,势必会在某种程度上影响大学生对热点问题的认知。
3.时效性强。
网络媒体通过广大网友的点击率能准确把握到大众感兴趣的热点话题,能够以最快的速度报道公众关注度较大的焦点问题。但是事态的发展总有其遵循的规律,社会热点问题的产生是一个矛盾不断积累、激化而爆发的过程,媒体对于热点问题的报道往往集中在热点问题凸显的层次方面,不能准确地进行深层次的剖析,不能还原这个热点问题的发展过程,给公众一个透明、深刻的报道。
4.参与度高。
与传统的宣传媒体比较,网络媒体面对的公众层次较多,参与度高,互动性强,每一个网民不需要限制年龄、职业、身份,都可以对热点问题发表自己的观点,都可以参与到社会热点问题的讨论之中,甚至是素未蒙面的陌生人也可以在网上火热地交流。这一现象在天涯等知名论坛中尤为显著,一些社会热点问题的跟帖数在短短半日内能成百上千,而讨论声中也不乏一些偏激的言论,这对于思想成型期的大学生而言具有很大的影响力,网络时代的社会热点问题与高校思想教育的研究也面临着复杂的局面。
1.社会热点问题的概念。
社会热点问题是在某一特点环境或特点时期内,发生的引发公众较大关注度和参与度,并在一定程度上产生重大影响的社会事件或现象。社会热点问题通常具有以下几方面的特点:
(1)大众性。
热点问题通常是在特定的环境或者时期内发生的社会事件、社会现象,足以引起社会大众广泛的关注度并引发不同程度的参与讨论。社会热点问题通常显示出公众对问题解决的需要,例如就业、春运、房价调控、医疗改革等与公众生活息息相关的社会话题,牵扯着社会绝大多数民众的利益需要,热点问题的微小波动都容易引起民众的情绪化反应,这其中也包括了当代大学生,具有一定的代表性。
(2)复杂性。
其复杂性可从内容和公众的反应程度略见一斑,从内容上看,社会热点问题涵括了政治、经济、民生、文化等诸多方面,但却不是单一的问题因素,某一热点问题总会影射到生活的各个层面。例如大学生的就业问题既属于民生问题,也属于经济问题,更多的社会热点问题互相交叉,彼此渗透,对热点问题的认识自然不能局限于某一领域,更不能单一地从一个角度去理解、解释、讨论。因社会公众包括知识分子、商人、大学生、农民等各个社会阶层,每个人对社会热点问题的认知程度和角度也不一样,表达的观点也可能大相径庭,热点问题的处理方式稍有偏颇,必然会引起公众的激烈反应。
(3)敏感性。
社会热点问题的浮现需要经过一系列的过程演变而来,究其根本就是社会内部的一些根本性矛盾,随着内在矛盾的不断积累和激化,最终以社会热点问题的形态呈现在公众面前。这些热点问题所牵扯的利益关系也是千丝万缕,触及社会各阶层、政府等各个民众层次,具有一定的敏感性。
2.社会热点问题在高校思政教育中的研究意义。
(1)有助于提高高校思政教育的教育实效。
长期以来,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常处于被动的局面,教学内容趋于枯燥和呆板,教育模式僵硬化,学生只能机械地学习理论知识,而无法与实践相结合,逐渐失去了对思政教育的学习兴趣,未能体现出高校思政教育的实效性。社会热点问题与高校思政教育相结合可以很大程度上提升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逐渐拓宽大学生的接触面。
(2)有助于树立大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大学是人生的一段重要旅程,是学生踏进社会的试金石,是人生发展的转型期,大学生在这个阶段心智尚未成熟,容易感情用事,面对突发事件和热点问题缺乏冷静、理智的分析,很容易被偏激的观点所牵制,造成思想的矛盾和动摇,从而偏离正确的政治立场。另一方面,大学生接受的基本都是理论知识,缺乏一定的实践经验,缺少社会的磨练,这一点在对待社会热点问题的处理上尤为明显,大学生普遍缺乏思考问题的全局意识和辩证的思维模式,容易受到外界舆论的引导,影响到其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目前,大学生已经意识到认识和分析社会热点问题是提升自我的一个有效途径,因此,高校应结合实际教育模式,在热点问题的认识和分析方面客观分析,宏观上加以引导,创新教育理念、开创教育模式,让学生能以理性的态度对待问题,从而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
1.理性引导,构建网络平台。
网络时代的社会热点问题时效性越来越显著,不断更新的热点问题让学生应接不暇,面对网民中大学生群体的比重日益增大,应理性加以引导,构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关于社会热点问题的网络平台,设立交流论坛,给学生充足的空间交流、讨论。教师在网络讨论平台中充当“引导员”的角色,帮助学生正确理解热点问题,把握舆论方向,逐步引导学生将理性分析带入讨论交流,完成由老师指引分析到自我辩证分析对待的完美蜕变,从而达到提升自我的目的。例如就业问题是大学生最关心的热点问题之一,切实关系到学生的自身利益,教师可以开设就业讨论网络平台,将就业难问题呈现在学生面前,让学生在交流、讨论的过程中,客观分析当前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转变传统的就业观念,树立先就业再择业的就业理念,做出正确的职业规划,实现自我价值。
2.优化实践,走出网络虚拟。
相比虚拟的网络世界,实践活动能起到最佳的启发和教育作用,大学生与其他网民最大的区别就是其社会阅历较少,对待热点问题的处理方面没有全局意识,带有浓厚的个人色彩。网络上对于热点问题的热议良莠不齐,解决方法也是多种多样,如何能让大学生在纷繁复杂的舆论中找准立场,辩证分析,社会实践就是最好的“老师”。每年的寒暑假都是大学生社会实践的好机会,针对社会热点问题,组织学生设计、参与社会实践,去亲身体验、接触热点事件、现象,甚至去访问热点人物,让其在参与的过程中,体会社会,感受社会,对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在此过程中,也能提高学生对热点问题的判断能力,提升学生对书本理论知识的理解能力。
3.正面对待,避免形式主义。
因大学是人生的转型期,学生的思想活跃度很大,对待问题有时故意走极端,易受偏激言论所左右,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切忌“闷着摇”,对于学生在网络上的激进言辞,不能遮掩,不能围堵、封杀,要正面对待,理性引导,避免激发学生更进一步的激进行为。高校应重视热点问题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重要影响,及时收集并加以梳理学生关注度较高的热点问题,以学生喜闻乐见的宣传形式让学生正面对待热点问题,积极探索形式多样的宣传形式,而不能落于本本主义和形式主义。高校在思想政治课程的安排上也可以引入网络热点问题的讨论,聘请时事专家和老教授深入课堂,提升学生对热点问题的认识深度和高度,这远比一场单调讲座的实效性强。
网络时代的高效性,使得社会热点问题以更加直接明朗的态势出现在高校大学生面前,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应充分利用网络的优势,将热点问题与思政教育有机契合,创新教育模式,做到多关注、做准备、多引导,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开展得更有实效,培养学生正确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1]刘敏.论形势与政策教育的内容定位与方法选择[J].鞍山师范学院学报,2008 (1):88-90.
[2]高凡茜.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存在的弊端及解决方法探究[J].中国市场,2008(26).
[3]瞿明勇.社会转型期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难点分析及对策研究[J].经济师,2008(12).
[4]束体民.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时效性研究[J].人民论坛,2010(11).
[5]颜亮,马金珠.社会热点问题在高校思政教育工作中的价值探讨[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2011,24(7):93-94.
[6]邱柏生.论社会热点问题对大学生思想倾向的影响[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编辑部,2011(3).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