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中原经济区范围内的晋豫旅游合作模式探讨

时间:2024-07-29

冯小伟

(河南工业贸易职业学院 经济贸易系,河南 郑州 450000)

2012年11月,国务院正式批复了《中原经济区规划》,建设中原经济区拥有了正式性文件。经济区涵盖河南省的18个城市及鲁皖冀晋的12个城市,总面积28万多平方千米。河南是旅游资源大省,山西省的旅游资源也同样丰富。随着全国性旅游业的发展,区域旅游合作已经成为增强旅游竞争力、改善区域形象,实现旅游事业持续、稳定、健康、快速发展的重要途径。两个旅游资源大省在中原经济区框架内如何合作,共同发展旅游事业,是摆在两省面前的重要课题。

《中原经济区规划》中明确提出“整合旅游资源,推动文化融合发展,重点打造体验游、休闲度假游等特色产品,建设中原历史文化旅游区、黄河文化旅游带等多个重点景区和精品线路,建成全国一流、世界知名的旅游目的地。”在中原经济区范围内包括了山西三个城市,分别是运城、晋城和长治,与之交界的河南省的城市有安阳、新乡、焦作、济源和三门峡五座城市。这些城市都拥有相对丰富的旅游资源,关键问题是如何把合作推向深入。

一 晋豫两省旅游合作的有利条件

1.政策保证。国务院正式批复了《中原经济区规划》,为两省的合作提供强有力的政策支持。规划中明确提出支持优化区域内分工合作,支持开展区域合作示范。在此之前的合作更多还是地方政府层面的,而此规划的出台使双方的合作上升到了国家层面。

2.交通相对便利。山西的长治、晋城、运城同河南的安阳、新乡、焦作、济源、三门峡交界,两省之间有多条公路相连。公路方面,山西省内的大运、太旧、太长为主线的高速公路贯穿南北;京珠高速公路南北贯穿河南全省,连霍高速连接东西方向,此外经过本区域的还有二广高速、沪陕高速、沪宁高速和晋焦高速等。另外,还有107、108、208、310等国道在晋豫两省纵横交错。

3.共享资源丰富。晋豫两省主要以太行山为界,共同享有的旅游资源十分丰富,其中在全国有较高知名度的有云台山、红旗渠等,这些旅游资源的品位高、形象好,便于两省进行旅游共同开发,是两省开展旅游合作的基本依托。

4.晋豫两省旅游业发展迅速。山西和河南都是中国的旅游资源大省,虽然旅游业在两省的起步不算早,但晋豫两省对旅游事业的支持力度显著加大,在两省的《十二五旅游发展规划》中都表明要把旅游业培育成支柱产业,争取尽早实现由旅游大省向旅游强省的转变。

二 晋豫两省旅游合作存在的问题

1.晋豫双方旅游资源存在同质化问题。

河南和山西旅游资源丰富,但两省的许多景点同属太行山系,存在着很大的雷同性。两省由于在规划过程中还缺乏沟通,相同性质的景点存在着重复开发。以太行山旅游为例,河南和山西省利用太行山的丰富旅游资源,沿着此山开发了多达百个旅游景点和景区。例如:山西王莽岭景区与焦作的云台山景区都属于云台山风景区,可是由于两个景点分属两省,导致了双方的重复建设,资源浪费,陷入深度竞争。

2.存在着破坏性的开发。

晋豫两省由于缺乏系统的旅游合作开发规划,为了短期的私利,经常采取破坏性开发的行为,影响了景区的完整性,对生态资源破坏严重,不利于可持续地发展。2004年山西省擅自在老潭沟河修建水利设施,影响了云台山的水流,导致了号称亚洲最高瀑布的“龙瀑”水流极小,甚至有时断水的后果,对景区的开发破坏极大;另外,河南省为了吸引更多的游客,在云台山上修建了非常多的建筑物,影响了景区的生态平衡,破环了景区的环境。

3.共享资源存在一定的纠纷。

晋豫两省以太行为界,分享着丰富的旅游资源。但受行政区划的影响,双方对某些区域的归属存在着争议,使双方的合作陷入僵局。其中最为严重的就是两省对云台山的争议。2000年,陵川县对云台山部分景区的管辖提出不同观点,陵川县认为“红石峡”和“温盘峪”应该是双方共同所有的资源,但河南省坚持认为这些景区都是河南所有。后经国家相关部分的多次斡旋,至今还存在争论,双方对资源的开发也是各自为战,对云台山景区的开发带来了不利影响。

4.交通条件仍需改善。

尽管晋豫两省有多条公路相连,但有利于旅游资源合作开发的交通条件有待提高。特别是山西向东的交通条件仍比较困难,由于太行山脉险要,修建公路和铁路难度很大。现有的铁路运输不但运力差,而且速度慢。山西煤炭资源丰富,煤炭的对外运输占用了大量的公路和铁路运力,导致了游客进入山西旅游的交通条件亟需改善。目前,只有三门峡与运城,焦作与晋城有铁路和公路相连,其他地区多是一些低级别的公路,甚至仅是县乡公路相连。这些交通方面的问题必然影响双方在中原经济区框架内的旅游合作。

5.旅游相关企业对合作的积极性有待提高。

尽管晋豫两省已经做了一些合作上的探索,但旅游活动的大力开展离不开旅游企业的支持和配合,特别是旅行社、旅游饭店,它们才是旅游活动的主体。缺少了旅游企业参与的区域合作缺少动力,不利于景区的长远发展。

三 晋豫旅游合作模式探讨

1.政府发挥主导作用,构建晋豫合作机制。

(1)在中原经济区框架内组建协作性机构。

在中原经济区框架内,以河南省和山西省旅游主管部门牵线,引导地方政府发挥主动性和创造性,建立高层次的协作体系,组建晋豫区域性旅游协作组织,建立独立的政府机构,提供专门的办公场地,建立常设机构,招聘配备相关的人才,晋豫双方提供资金的支持,通过讨论创造出制度、规定和章程,通过该协调机构定期和不定期解决晋豫旅游协作中的紧迫和重大难题,促进两省之间的主要旅游城市的合作与交流。

(2)合作制定区域旅游合作中长期规划。

晋豫双方由于缺乏系统而一致的规划,导致了很多问题的发生,如破坏性开发等。在协作机构建立之后,合作规划的制定是规范双方合作的必要途径。通过协作规划,对调整区域内的资源分配、优化交通设施、景区开发保护以及长远目标的确定,促进晋豫旅游合作的健康、稳定和持续发展。通过合理的规划制定,明确双方的区域界定或建立共享分成机制,处理好内部的合作与竞争关系,建立完善的区域利益分配和配合机制。晋豫双方联合编制在中原经济区框架内的发展规划,联合打造精品旅游线路,精品旅游景区,推动旅游资源开发的长期化和制度化。此外,以合作规划为突破,促进双方景区按优势组建联合企业或集合体,带动新型旅游模式开发,实现实质性的合作。

(3)建立人力资源开发新模式

现代社会的竞争实质上是人才的竞争,而旅游行业是一个劳动密集型的行业,跨区的旅游合作需要大量高素质的人才。双方应共同建立一个旅游人力资源开发机制,共同培养旅游行业人才,例如在学校内开设相应的课程,开展形式多样的在职培训等。此外,双方还应建立有效的人才流动机制,保证旅游从业人员在双方区域的交流和配置。通过多种措施的共同应用,打造高素质的跨区旅游人才队伍。

(4)建立区域媒体合作新机制。

当代社会是一个信息社会,各种传媒机构在社会的信息传递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一个好的项目的传播离不开新闻媒体的支持。晋豫双方的旅游合作同样需要各种媒体在其中扮演重要的角色,成为推动双方合作,扩大合作影响力的助推器。双方的媒体合作可以建立在多个层面:既可以是省级层面的合作,例如《山西日报》和《河南日报》的合作;也可以是地市级别的合作,例如《焦作日报》和《长治日报》的合作;还可以利用各种全新的网络媒体和电视媒体的合作,利用双方有影响力的主流网络媒体和电视媒体,通过网络和电视平台进行联合报道。因此,通过在中原经济区框架下的媒体合作机制的建立,将会对本区域内的品牌推广和旅游事业的发展带来极大的推动作用。

(5)放宽区域内的市场准入条件。

政府相关部门进行充分地调查和论证,建立相对宽松的旅游市场准入机制。通过政策引导,吸引民间资本甚至是外资进入到本地旅游市场,将一些国有性质的景点或景区进行改造,建立现代企业制度。通过多种途径的兼并和重组,把本区域内的众多中小旅游企业整合成具有相当规模的企业,打造在本地区甚至是全国都有影响力的旅游集团。还可以在税收、土地等方面进行优惠,吸引在世界范围内享有盛誉的酒店集团的加盟或直接投资,在本地区建立国际化的旅游酒店,提升整个区域的旅游饭店水平。

2.充分发挥行业组织的作用,深化合作体制。

随着社会化进程的加剧以及政府取消越来越多的行政审批项目,许多的行业性的组织将会在经济发展中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旅游行业的组织也具有多种形态,比较常见的有饭店行业协会、景点景区合作协会、运输与航空业联合会、旅行社联合会等。所有的这些组织在保证经营秩序、协调各方关系、加强市场资源配置、提高旅游企业合作水平等多方面所起的作用日益显现。第一,这些行业性组织应当引导企业加入行业协会,在行业协会内建立良好的规章和制度,保证企业规范行为,保证企业诚信经营,维护行业发展长远利益。第二,区域内的旅游行业组织可以引导企业创立品牌,提高经营水平和经营质量,还可以在特殊情况下维护旅游企业的正当权益和利益。第三,可以通过行业协会建立的宣传渠道,组织优秀旅游企业评选,发布这些企业的信息,帮助游客更好的了解旅游信息,从而做好政府的协助工作,最终达到促进晋豫区域旅游市场的快速和持续的发展。

3.充分调动企业积极性,创新合作新机制。

晋豫区域旅游合作的成功当然离不开政府部门的引导,离不开旅游行业协会的支持,但旅游企业毕竟是市场的主体,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的竞争中能否真正取得成功,还是要发挥旅游企业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旅游企业发展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双方合作的成效,决定着合作能否真正实现质的飞跃。所以,企业应尽快增强自身实力,投入到区域旅游开发建设上来。并且根据实际情况,探索出一条最适合的经营模式,打造最佳旅游形象和品牌,真正形成核心竞争力。

四 结语

旅游业的快速发展是社会进步的必然趋势,而晋豫两个相邻又同时具备优秀旅游资源的省份如何在未来的发展中合作,关系到两省旅游业的未来。尽管合作还存在着诸多问题,但只要双方共同努力,一定能共创旅游业的光明前景。

[1]刘诏华,路紫.浅析旅游目的地系统的区域整合功能[J].旅游学刊,2004(2).

[2]吴必虎.区域旅游规划原理[M].北京:中国旅游出版社,2004.

[3]李万卿.豫晋两省云台山景区之争[N].中国商报,2005-11-15.

[4]张慧霞,刘斯文.中部地区区域旅游合作[J].经济地理,2006(4).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