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7-29
论《文心雕龙·诸子》中的子学观
董立婕
(西南大学文学院,重庆400715)
摘要:《诸子》是《文心雕龙》文体论中的重要篇章,主要对诸子中十家的思想和著作进行了评析。《诸子》主要从总体性质、文体论和思想理论三方面反映出了刘勰的子学观:以思想性为根本性质,以多样性为显著特征,以杂说为诸子文体特征,在尊儒的基础上推崇子学的独立位置和“离经”思想。
关键词:《文心雕龙》;子学观;文体论;尊儒;离经
作者简介:董立婕,硕士,西南大学。
文章编号:1672-6758(2015)06-0138-4
中图分类号:I206.2
作者简介:马君毅,硕士,陕西师范大学文学院中国古代文学专业。研究方向:元明清文学。
基金项目:2013年度国家社科基金重大招标项目“中外《史记》文学研究资料整理与研究”(编号:13&ZD111)阶段性成果。
诸子百家兴于春秋战国时期,其作为一个研究学科约“肇始于战国中期,在战国末到汉武时奠基,至成哀之际问世”。[1]自诸子学形成以来,学者对于该学说的研究就络绎不绝,目前成果也蔚为大观。《文心雕龙》作为中国文学首部具有严密体系的文学批判理论著作,同样对子学做出了研究,主要集中在 《诸子》篇中。《诸子》位列《文心雕龙》第十七,属文体论中的一篇。在《诸子》篇中,刘勰从文学评论和文学批评的角度,对春秋至汉的主要诸子学派和代表著作进行了论述和评析,共涉及儒、墨、道、法、名、阴阳、纵横、杂、小说和农家十家。
学术界对于《诸子》篇的研究起步较晚,最早见于清代纪昀所云的“此亦泛述成篇,不见发明。盖子书之文,又各自一家,在此书原为谰入,故不能有所发挥”。[2]今日,子学研究已经迈入“新子学”时期;改革开放后,“龙学”得到了蓬勃发展,《文心雕龙》“无论是理论研究的深度和广度、涉及问题的全面性和系统性,都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3]学者们对于《诸子》篇的重视仍不够,对该篇单独进行研究的成果非常有限。现有的对于《诸子》的研究成果,主要集中在《诸子》征引文献考、对某几家的辨析和讨论、刘勰的“离经”思想、刘勰对儒家的认识四个方面。
《诸子》反映了刘勰的子学观和对诸子的思考,应属于诸子研究史的一部分内容,而目前全面且系统地对《诸子》中的诸子观进行综合论述的文章还未出现。以此出发,本文以《文心雕龙·诸子》为基础,以《文心雕龙》全书所确立的基本文学理论、文学批判观念为依托,结合《诸子》在《文心雕龙》中的所属地位,试图从子的性质、子文文体和子学思想三个方面,对《诸子》中所呈现的刘勰的子学观做出概述。
一诸子的性质
《诸子》开篇便做出评论:“诸子者,入道见志之书。”[4]曹学佺评该句为“彦和以子自居,末《序志》内见之”,梅庆生评为“一语破的”。[5]显然从最初始的层面看来,这里说的是“书”,即著作,然而又说诸子者为“入道”,是一个主体发出的动作。既然如此,此处的“诸子”除了指其著作外,还有其他内涵,而讨论关键就在于该句的“道”指的是什么。现代学者普遍认为“入道见志之书”讨论的不仅是诸子的著作,还是对诸子性质的说明,“道”是一种综合性的思想内涵。“所以,我们可以说,《诸子》篇中所谓的‘道’的内涵,是以儒家思想为根本,而兼容其他各家的”。[6]许多学者认为刘勰对诸子性质的定义在于“入道”,即合乎一定准则的才能称为诸子。本节中通过对《诸子》全篇内容的分析,首先讨论和辨析刘勰对诸子性质的明确定义,在此基础上对该篇呈现的诸子多样性这一特点做出论述。
1.思想性是诸子的根本性质。
开篇刘勰就指明了诸子要“入道”,且是“入道见志”。在后文中,刘勰列举了许多不“入道”的诸子,如:“公孙白马之孤犊,辞巧理拙;魏牟之鸮鸟,非妄贬也。”[4]可见,他并没有将公孙龙、魏牟等人排斥在诸子之外,并没有因为他们不“入道”就否定他们是诸子,只是评价较低。由此,如果将诸子的性质定义为“入道”,合乎以儒家学说为根本的思想规范性,与整体逻辑是相矛盾的。本文认为,“道”是一种以儒家为根本,且兼具各家的一种综合性思想内涵,与学术界一直以来的看法没有出入。但“诸子者,入道见志之书”本身意含褒贬,其实质上是刘勰站在道德评判立场上,对诸子“应该”如何做出了评判,并非确切地指出了诸子是什么,不能单纯依靠这句对诸子的性质作出定义。
刘勰对诸子性质的认识还需要通过全篇来综合性论述。《诸子》中,刘勰对各家都进行了论述,从其中总结出刘勰对“诸子”的认识,是有思想性的人物和学派,他们的著作和学说也被一概称为“诸子”。所以,思想性是诸子的根本性质,其思想往往指的是一种关于世界、社会如何更好运作的理论,包含世界观、价值观和道德观等多方面。将一种带有普遍、抽象和概括的思想性视为诸子的根本性质,与刘勰“文师周孔,道法自然,术兼佛玄”[7]的思想特质是相关联的。刘勰思想在根本上仍受到儒家的束缚,故而《诸子》中对思想性的正误、优劣和内容做出了划分。
(1)以是非划分诸子。
其开篇句显而易见地是对诸子思想的是非进行了划分,也可以说是一种正误标准。《诸子》认为,但是唯有合于“道”的思想才是具有学习和流传的意义的。同时,刘勰采用了扬弃的观点用以对待诸子:“盖以《史记》多兵谋,而诸子杂诡术也。然治闻之士,宜撮其纲要,览华而食实,弃邪而采正。”[4]
(2)以高下评判诸子。
《诸子》篇中指出“太上立德,其次立言”,[4]这是刘勰对诸子思想高下的划分,也可以说是对思想优劣的评判标准。诸子的思想具有多层,刘勰对于其中涉及到“德”的思想尤为重视,他在评价诸子时,遵循着道德成就高于文学成就的评判标准。这进一步论证了前文所述的诸子的根本性质是普遍意义的思想性,而非合于“道”的思想性。
(3)以内容说明诸子。
该篇所指涉的诸子思想是具有抽象、概括的特点的,有一定深度的、形成一定体系的理论观点,都可以称之为思想。刘勰对于诸子采取的是一种宽容而积极的态度。同时,《诸子》又对其具体内容做出了说明,文中具体涵盖了哲学思想、军事思想、社会理想、道德观念等,并对各家思想所长做出了叙述。
2.多样性是诸子的特征。
(1)类型多样。
类型多样性是诸子的形式特征,类型多样在《诸子》篇中,主要有两层面涵义。第一,该篇在诸子总体思想性的基础上,又将思想理论分为政治、军事、道德等多个层面,并指出诸子各有侧重。所以从横向来说,诸子是有多样性的。第二,《诸子》中共评述了十家的思想和作品,数量繁多,时间跨度较大,对各时期诸子的总体特征进行了比对,从纵向来说诸子也是有多样性的。
(2)思想多样。
思想多样性是诸子的核心特征,也有两个层面的涵义。首先,诸子思想是多层面的;其次,诸子思想是多内涵的。在文中,刘勰对诸子学派思想的差异性进行了比对和说明,既包括不同学派之间的内涵差异,也包括统一学派思想的发展变化史、不同代表人物及其作品之间的特征差异。由多层面、多内涵甚至多差异构成的思想多样性,既体现了诸子的思想性这一根本性质,又包括了多样性这一显著特征,故而是刘勰子学观的一个核心观念。
(3)文学多样。
《文心雕龙》作为一部文学理论和文学批判的著作,文学品评必然是其重要内容,“刘勰对历代诸子的评论,主要是从内容的‘纯粹’和‘踳驳’、诸子之文的风格以及刘勰对子文文体的辨别和体势的演变几个方面进行的”。[8]刘勰对诸子的散文进行了分析,说明了诸子的文学多样性。需要注意的是,刘勰较为推崇先秦诸子,而对汉代诸子评价一般,他“对先秦和两汉的诸子散文作了比较,认为先秦诸子看得远,理论高,自辟门户;两汉作者多依傍儒家,体势减弱”。[4]
二诸子著作的文体论
通过全篇可见,《文心雕龙》中所用诸子一词,实则是有多元化指向的,主要包括三点:诸子流派,某子其人,诸子著作。《诸子》打破了以往文学家、思想家对诸子认识的局限性,具体地对诸子散文的风格、文体和思想意义做了评述,从文学评判角度上也高度肯定了诸子散文的价值。本文主要对刘勰评价的子文内容和子文风格做出论述,而在子文内容中,又具体包括纵向发展史和横向比对两方面。
1.诸子内容论。
刘勰对于诸子散文内容和散文风格的评述并没有非常明确的界限。这是因为,诸子本身的特殊性,其思想和风格往往融为一体,诸子著作也大多以阐述道理、论述思想、传播学说为目的,文学特征常常依附在思想内涵之下,不可确切分出。虽然如此,但仍能从文中找出刘勰对诸子散文内容的概括性评价:纵向上,该文叙述了诸子的发展历程和不同阶段的思想内涵;横向上,刘勰对同时期的诸子著作内容进行了比较与说明。
(1)诸子发展史。
“至鬻熊知道,而文王咨询,馀文遗事,录为《鬻子》。子肇始,莫先于兹”。[4]刘勰率先指出以“子”命名起于《鬻子》,其后老子叙述德行,著书《老子》,成为诸子的兴起。随后,刘勰论述了自诸子的发展历程,论述的重点是战国时期的诸子,最后将战国和汉代诸子进行了对比,“在他看来,六国以前,距离圣人之世尚未遥远,所以能够超越当时的时代而发高论,‘自开户牖’,而成诸子一派。但是,汉代以后,诸子‘体势’逐渐衰颓;尽管尚能明通诸子的平坦大道在于‘述道言志’,但大多依傍前说而采掇陈言”。[8]刘勰虽知道诸子的消亡是必然,但他非常赞赏诸子各自开辟门户、著书立说的行为。
(2)诸子内容论。
刘勰主要对诸子著作的内容做了论述,并对何者才能定义为诸子著作做出了说明:“叙经典,或明政术,虽标‘论’名,归乎诸子。何者?博明万事为子,适辨一理为论,彼皆蔓延杂说,故入诸子之流。”[4]这里,刘勰将论与诸子相区分,认为论是一种有侧重性的文体,阐述某一种具体性的道理,而广博地说明事物的文章应当归为诸子一列。所以,诸子的文体特征在于“杂说”。从刘勰对诸子多样性的反复肯定可以看出,“刘勰已经注意到了多元化的文化空间更有益于文学的健康发展”。[9]
2.诸子风格论。
“刘勰对各类文体创作特征的分析,是和他对各类文体历史演变的分析分不开的,他是从总结各类文体历史演变的经验中来归纳出其创作特点的”。[10]在对诸子发展史和诸子散文内容做出论述之后,刘勰以此为基础,随后在文中以流派分门别类,对十六部诸子著作的风格进行了评价,概括为:《孟子》《荀子》文辞雅正;《管子》《晏子》语言简洁、内容充实;《墨子》《随巢子》易懂质朴;《尸子》《尉缭子》语言钝拙;《鹖冠子》意蕴深远;《鬼谷子》深奥玄妙;《文子》情感丰富;《尹文子》语言简练得当;《慎子》逻辑严谨;《韩非子》比喻修辞突出;《吕氏春秋》文体周备;《淮南子》辞藻华丽。
三尊儒基础上的“离经”思想
尊儒思想和“离经入道”是目前学术界关于《诸子》篇讨论较多的内容,是刘勰子学观的思想基础和依据。刘勰对于儒家的推崇在《宗经》《正纬》《序志》等篇章中已可见一斑,他在评价诸子时,也把是否合于“道”、是否合乎儒家道德准则,分别作为了诸子思想是非性、优劣性的评判依据。
虽然如此,但在《诸子》篇中,刘勰却对儒家外的其他诸子的历史地位、文学成就、思想内涵都给予了高度肯定。可以看出,刘勰并不是单一地从经学的角度对“子”进行评价,而是从文学多元化和思想多元化来讨论的。这是统领在刘勰的“折衷”论的研究方法之下的,“注重对事物的整体的宏观的研究,从历史发展中寻根讨源,从对立统一中发现联系,辩证地而不是形而上学地去揭示事物的本质……注重对事物的全面的、深入的、细致的微观研究,要善于发现事物各个侧面之间都有相通的一面,从而构成一个和谐的整体……在研究中注重于发现事物的要害和关键之处,并对之做细致和深入的剖析,使复杂的事物主次分明,脉络清楚”。[11]
1.尊儒思想。
刘勰子学观中的尊儒思想体现为三点。第一,从《文心雕龙》整体的评判标准来说,刘勰遵循着儒家“言志”的观点,“把思想充实而语言要有文采,情感要真实而文辞要巧妙,当作写作的金科玉律”。[12]第二,从《诸子》篇的结构来看,该文开篇以“道”来规范诸子,“道”中的核心便是儒家的正统观念。第三,从《诸子》篇的具体内容来看,该文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刘勰的“离经”思想,但主要局限在文学层面。在思想层面上,刘勰对诸子有是非、正误、优劣之分,仍以“经”为评价的标准:“然繁辞虽积,而本体易总,述道言志,枝条五经。其纯粹者入矩,踳驳者出规。”[4]
2.“离经”思想。
(1)子学的独立地位。
“《文心雕龙》中,《诸子》位居《史传》之后、《论说》之前,这意味着刘勰是从经子关系、史子关系及子论关系等大的理论背景出发来探讨子学子文的。”[13]可见,《文心雕龙》的子学研究,是树立在一个独特的认识之下的。刘勰将诸子视为一个整体,确定其特殊性,但又认为子学与经学、史学有着密切的联系。在这种关联之下,刘勰将子学与经、史、论等多种文体进行了对比研究,并分析出了子学的特殊之处,即思想多样性、文学多元性和论述驳杂性。依据这三方面的特征,刘勰进一步强调子学的独立,并将其从经学的评判体系中分离出来。
(2)子文价值的高度肯定。
刘勰对诸子散文的文学价值给予了高度肯定,这是其子学观“离经”思想最突出的一点,“诸子之书在刘勰看来,为文学风格上具有多样性的美,或辞雅,或言练,或采奇,或辞壮,或语质,或文钝,或言深,或文丽”。[14]在对文学风格和文学价值进行评价时,刘勰能够超出前人,做到客观公正,真正从诸子著作本身的风格和文学价值出发。这种脱离单纯的道德观念标准,而更加侧重于以文学贡献评判的方式本身,就是对经学的一种异变。
四结语
《诸子》篇所反映出的刘勰的子学观是多方面的,本文主要涉及到诸子的根本性质、诸子的重要特征、诸子的文学内容、诸子的文体意义和子学观的思想理论等方面的研究。总之,刘勰在《诸子》篇中所呈现的子学观,是一种以思想性为根本性质,以多样性为显著特征,以“杂说”为子文特征,在尊儒的基础上又推崇“离经”思想的一种理论观点。在研究过程中,笔者发现,虽然“龙学”蓬勃发展,但对于《文心雕龙》学者还有很多认识上的模糊、概念上的错误,同时有很大的研究空白,等待着我们今后去挖掘。
参考文献
[1]贺圣迪.子学的形成及其内容[J].上海大学学报(社科版),1992(6):63-67.
[2]纪晓岚.纪晓岚评文心雕龙[M].扬州:江苏广陵古籍刻印社,1997:159.
[3]张文勋.文心雕龙研究史[M].昆明:云南大学出版社,2001:3.
[4]周振甫.文心雕龙今译[M].北京:中华书局,2012:155-160.
[5]黄霖.文心雕龙汇评[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5:63.
[6]杨晓琴.《文心雕龙·诸子》篇的特殊地位[J].高等函授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10):65-66.
[7]李建中.文心雕龙讲演录[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25-50.
[8]冯春田.《文心雕龙》阐释[M].济南:齐鲁书社,2000:223.
[9]罗蔷薇.《文心雕龙》征引诸子文献考[D].华中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2:81.
[10]张少康.文心雕龙新探——刘勰文体理论体系及其渊源[M].济南:齐鲁书社,1987:192.
[11]张少康.刘勰及其《文心雕龙》研究[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260-271.
[12]刘文忠.《文心雕龙》与儒家的渊源关系[J].长江学术,2008(4):69-76.
[13]唐辉.《文心雕龙·诸子》的子学文体思想[J].广西教育学院学报,2005(1):112-116.
[14]范贤权.入道离经 立异标新——刘勰诸子观评析[J].语文学刊(高教版),2006(3):29-31.
The Outlook of Zi School of Thought in the BookZhuziofWenxinDiaolong
Dong Lijie
(Department of literary,Southwest University, Chongqing 400715, China)
Abstract:Zhuzi is one of the important chapters of the book WenxinDiaolong, It mainly discussed the theory of 10 thought of thinkers. Zhuzi. is a reflection of LiuXie' perspective of thought of thinkers . Diversity is the salient feature of thought of thinkers. The characteristic of the works of thought of thinkers is also a reflection of the respect for Confucianism and the heterodox thoughts.
Key words:WenxinDiaolong;Views of Zixue;stylistic theory;respect for Confucianism;departing away from the traditioanl norms
Class No.:I206.2Document Mark:A
(责任编辑:宋瑞斌)
赵望秦,博士,教授,陕西师范大学文学院博士研究生导师。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