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清代诗人笔下的司马相如形象初探——以咏史怀古诗为探讨中心

时间:2024-07-29

清代诗人笔下的司马相如形象初探
——以咏史怀古诗为探讨中心

马君毅,赵望秦

(陕西师范大学文学院,陕西西安710119)

摘要:被鲁迅先生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的《史记》是中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它不仅在中国史学史上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也是中国文学史上里程碑式的著作。自司马迁在《史记·司马相如列传》中记载司马相如的史事以来,历代诗人在阅读《史记》后感慨赋诗,咏史事以抒己情,产生了大量的描写司马相如的专题性咏史诗,其中清代诗人咏司马相如的咏史诗数量繁盛,吟咏角度多样化,可谓是蔚为大观,而这些咏史诗为我们了解清人对司马相如的认识、评价以及对《史记》的接受情况,提供了大量资料。

关键词:史记;咏史诗;司马相如形象;清诗

文章编号:1672-6758(2015)06-0142-3

中图分类号:I206.2

作者简介:张建利,硕士,讲师,山西师范大学临汾学院。研究方向:明清文学与文化。

自司马迁在《史记·司马相如列传》中记载司马相如的史事以来,历代诗人中有不少在阅读后感慨而发之于诗,产生了大量的描写司马相如的专题性咏史诗。首开其吟咏的是西晋人左思《咏史诗八首》其一、其三,随后即有南朝宋人鲍照诗《司马相如》、陈人祖孙登《赋得司马相如》以及北魏人常景诗《司马相如》。至唐宋元明时期,著名诗人多有对司马相如事迹进行吟咏者,诸如卢照邻《相如琴台》、杜甫《琴台》、岑参《司马相如琴台》、李贺《咏怀二首》其一、宋祁《司马相如琴台》、晏几道《题司马长卿画像》、袁中道《感怀诗五十八首》其三十七等等。但吟咏的内容及思想情感都较为单薄,主要是在身临琴台与升仙桥两处古迹时而发思古人之幽怀。清代是中国古代文学创作的集大成时期,其中,咏史怀古诗的创作无论是作品的质量、数量还是作者队伍的规模,都是集大成的繁盛景象,而具体到专咏司马相如之诗,也不例外,远超前代。据不完全统计,清代诗人创作的咏司马相如诗多达三十四首,而且吟咏角度多样化,不再仅仅拘泥于对琴台与升仙桥的怀古抒情,可谓是蔚为大观。

一子虚兼上林,赋成天子惊

司马相如是我国西汉时期著名的文学家,班固称赞:“蔚为辞宗,赋颂之首”。[1]后人也常将司马相如与司马迁并称,马予静先生指出:“司马相如以壮丽豪迈的辞赋垂范后世,司马迁以宏伟雄肆的史传散文超迈古今,成为汉代文学鼎盛期的两座丰碑。”[2]历代诗人吟咏司马相如,都对其文学造诣给予了充分的肯定,清代诗人也不例外。

田雯《读司马相如传》一诗云:“犊鼻裈寒四壁荒,风流犬子擅词场。才人自古谁能料,好色翻成谏猎章。”[3]司马相如曾有过家徒四壁的穷困潦倒,但其惊人的文学才华使得他能够深得武帝欣赏,名扬天下,成为辞赋文学之宗。这首诗就流露出田雯对司马相如文学才华的赞叹和欣赏。

陈重《咏史》其三说:“梁园推赋手,孰知马长卿。子虚兼上林,赋成天子惊。如何卓王孙,遽以贫贱轻。”[4]同样表现出对司马相如文学才华的肯定,并对嫌弃司马相如贫困潦倒的卓王孙进行了调侃与嘲弄。桐城派代表人物刘大櫆在《司马相如》一诗中有“马卿才不羁,文与屈宋竞”[5]之句,充分表达出对相如辞赋文章的高度评价,甚至认为司马相如的文学成就可与屈原、宋玉相颉颃。孙澈在《相如琴台》一诗中,仅用一句“文章典册开千古”,即揭示出司马相如在中国文学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历史地位。

此外,吴祖修《读司马相如传》诗中的“后人嗤点凌云赋,曾读当时谏猎书”[6]一联和张问陶《读司马相如传》诗中的“君王只取凌云赋,不爱长杨《谏猎书》”[7]一联,都积极肯定了司马相如创作大赋的文学成就,只不过后者在肯定其文学成就的同时,委婉地批评了汉武帝只喜好司马相如肆意铺陈、词藻华丽、雄肆豪迈的赋作,而对司马相如所写的谏言、奏疏重视程度不够。如此进一步指出了司马相如不单具有文学创作的才能,也有着非同寻常的政治才能。

二冉笮更开千里道,华夷从此一家如

“在我国历史上,中央政府对西南民族地区的开发是一个十分漫长的历史过程。在这一漫长的历史进程中,通‘西南夷’无疑是开发的初始。”[8]而在汉武帝通西南夷的历史进程中,正是司马相如发挥了关键性的作用。他妥善处理了由唐蒙引发的动乱,稳定了汉王朝在巴蜀地区的统治,在亲身出使西南夷时,加强了汉朝与西南夷地区的商业贸易与文化交流,强化了西南各少数民族政权对汉王朝的了解与认同,为将西南地区纳入汉朝版图奠定了基础。可以说,司马相如为中国成为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做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就是在这一历史大事件中,司马相如的政治才能是展现得淋漓尽致了。

在西汉初年,西南地区生活着大小不一的少数民族部落。因地理原因,这些部族不受中央王朝的直接管辖而是各自为政,有着迥异于中原地区的风俗习尚。其实早在战国时代,西南夷就与中原地区有了紧密的联系。根据《史记·西南夷列传》记载:

始楚威王时,使将军庄蹻将兵循江上,略巴、蜀、黔中以西。庄蹻者,故楚庄王苗裔也。蹻至滇池,地方三百里,旁平地,肥饶数千里,以兵威定属楚。欲归报,会秦击多楚巴、黔中郡,道塞不通,因还,以其众王滇,变服,从其俗,以长之。秦时常頞略通五尺道,诸此国颇置吏焉。十余岁,秦灭。及汉兴,皆弃此国而开蜀故徼。[9]

由于经历长期战乱,西汉初年中央朝廷还无力控制西南夷地区,所以只有“弃此国”。但到了汉武帝时,王朝的国力昌盛,且汉武帝又是一个雄才大略之君,因此将西南夷地区再次纳入中原王朝的版图便提上了日程。

实际上,汉武帝通西南夷的计划并不是一帆风顺的,这一宏伟的计划曾遭到巴蜀百姓甚至是朝臣的强烈反对。因为与匈奴的战事尚为吃紧,又要大费周章地去修通往西南夷地区的道路,朝野大多认为通西南夷毫无意义,且浪费民力。在《史记·西南夷列传》记述:“当是时,巴蜀四郡通西南夷道,戍转相餉。数岁,道不通,士罢饿离淫,死者甚众;西南夷又数反,发兵兴击,耗费无功。”[9]在巨大的舆论压力下,汉武帝通西南夷的决心也曾动摇过。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司马相如通过《难蜀父老》一文力劝汉武帝继续通西南夷,认为通西南夷一事是“非常之事”,将有“非常之功”,是“创道德之途,垂仁义之统”的伟业,在很大程度上坚定了汉武帝开发西南夷地区的决心。于是,汉武帝任命他为中郎将,“建节往使”。关于司马相如使西南夷的史事,《史记·司马相如列传》有如下的记述:

司马长卿便略定西夷,邛,笮、冉、駹、斯榆之君皆请为内臣。除边关,关益斥,西至沫、若水,南至牂柯为徼,通零关道,桥孙水以通邛都。还报天子,天子大悦。[9]

可惜历代诗人对于司马相如通西南夷一事关注较少,故甚少吟咏司马相如通西南夷的诗作。而清代诗人杨燮却以独特的视角与眼光对司马相如在通西南夷的活动中所展现的政治才华进行了热情歌颂。且看其所作《驷马桥》一诗:“天朝气象万情摅,秦尚通夷况汉与。冉笮更开千里道,华夷从此一家如。雅闻天子索遗草,难见美人陪著书。濯锦江边烟树合,慕君慕蔺两相於。”[10]开篇就指出即使滥用民力的暴秦尚且与西南夷有紧密联系,更何况国力昌盛的大汉王朝。诗人以饱满的热情讴歌汉武帝通西南夷这一历史大事件。“华夷从此一家如”一句可以清晰地看出,诗人认为通西南夷对中国历史的进程有着非同寻常的意义,它不只是开疆拓土、扩大版图之功,更是使古老的中国很早就形成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催化剂。也许是司马相如的文学才华和成就太过耀眼,以至于历代诗人往往关注的是其文学方面的成就与才能,而对其政治才干似乎有所忽视。而杨燮在《驷马桥》一诗中则将司马相如与蔺相如相提并论,以“慕君慕蔺两相於”一句充分肯定司马相如的政治眼光与才华。

三相如空有《长门赋》,却使文君叹《白头》

在古代社会,司马相如与卓文君共同追求恋爱自由与婚姻幸福的爱情故事家传户晓,成为中国历史上才子佳人伉俪颉颃的一段佳话。这一浪漫的情缘也成为古代戏曲史与小说史上不可或缺的重要创作题材,自宋代以来,便以戏曲与小说的艺术形式在社会上广泛传播,并随着时间的推移在不断地被改编着。王立群先生在《历史建构与文学阐释——以〈史记·司马相如列传〉为中心》一文中指出:“清代司马相如、文君故事有增无减。”[11]舒位《卓女当垆》、袁于令《鹔鹴裘》、许树堂《鹔鹴裘》、澹慧居士《凤凰琴》是清代剧作家演绎司马相如与卓文君故事的戏曲作品,小说则有贾茗创作的《卓文君》。通俗文学的广泛传播使得司马相如与卓文君的故事家喻户晓,而清代诗人则是通过对《史记·司马相如列传》的阅读与接受,缘事而发,赋之以诗,创作了许多有以司马相如与卓文君的伉俪生活为内容的咏史诗。

这些咏史之作,有一部分以歌颂二人共同追求恋爱自由与婚姻幸福为主旨,表现“相如琴音挑文君,文君慧眼识相如”的浪漫爱情故事。陈一沺《琴台》一诗写道:“琴台秋老木芙蓉,落落铜官第一峰。偏有女儿识名士,人生那不到临邛。”[10]此诗以司马相如“琴挑”文君的琴台起咏,通过“偏有女儿识名士”一句,一方面道出了对司马相如才华的肯定,另一方面又称颂了卓文君大胆追求爱情的勇气与慧眼识才子的眼力。舒位《司马长卿故里》诗中“识曲佳人真绝代,爱才天子况同时”[12]之句,与“偏有女儿识名士”颇有异曲同工之妙。车酉《琴台二首》其一云:“抱琴落魄走荒村,寂寞游人欲断魂。弹遍临邛无一语,知音惟有卓王孙。”[10]此诗颇具新颖之见,一扫历代诗人一边倒地批判卓王孙的习气,认为司马相如的政治抱负与文学才能在临邛一地无人发现,唯有卓王孙独具慧眼而识得其为大才能之人。于是通过县令以结好司马相如,并引入府中,然后发生了其女卓文君又以慧眼识得才子而私奔的故事。落魄才子遇佳人,绝代佳人奔才子,这一传奇而又浪漫的爱情故事便成为了历代诗人吟咏的绝好题材。

但是,在清代咏相如与文君爱情故事的诗作中,数量更多的一部分却是指责司马相如负心娶妾的行为,同时流露出对卓文君始乱终弃的遭遇的同情。《史记》与《汉书》都未曾提及司马相如的负心行为,最早记载司马相如负卓文君的文献当属《西京杂记》,“司马相如将聘茂陵人女为妾,卓文君作《白头吟》以自绝,相如乃止。”唐朝大诗人李白在其《白头吟二首》中对司马相如另聘妾室进行了谴责,“相如作赋得黄金,丈夫好新多异心。一朝将聘茂陵女,文君因赠《白头吟》。”与“相如不忆贫贱日,官高金多聘私室。茂陵姝子皆见求,文君欢爱从此毕。”[13]可谓是批判得入木三分。正如张大可先生在《论司马相如》一文中指出的“司马相如为史学大家司马迁所宗仰,在《史记》中特为之立大传,收载他的文学作品,给予崇高评价。但司马迁之后,历来对司马相如的评价偏离正轨,毁多誉少。”[14]而大多数清代诗人对司马相如娶妾行为也给予了严厉的批评与嘲讽。

潘素心《咏古》一诗写道:“一曲琴声两意投,当垆贳酒不知愁。相如空有《长门赋》,却使文君叹《白头》。”[15]悠扬的琴声能使才子佳人情投意合、两心相悦,纵使家徒四壁、犊鼻当垆的穷困窘迫,都无法让沉溺在甜蜜爱情中的二人感到物质匮乏的愁怨。这首诗的最后一句颇含讽刺意味,因为《长门赋》是司马相如以失宠皇后的口吻写作的代言体赋作,主旨是希望皇帝能够回心转意,而《白头吟》则相传是文君得知相如有娶妾之志而寄以绝决之诗。司马相如能让失宠之人重获恩宠,而自己却忘恩负义,背叛爱情。此外,叶舒璐《司马相如》:“挑得琴心正倦游,垆边尚典鷫鸘裘。长门解为他人赋,却惹闺中怨白头。”[16]以及席佩兰《卓文君》:“一曲琴心宛转求,千秋佳话凤皇俦。如何解作《长门赋》,却遗闺中叹《白头》。”[17]都与潘素心的《咏古》有着异曲同工之妙,都以《长门赋》与《白头吟》的强烈对比,将司马相如忘恩负义、轻薄寡情的行为讽刺了一番。

就连清高宗乾隆皇帝弘历也加入了讽刺与指责司马相如薄情弃义行为的行列,《古今题·文君白头吟》:“牡丹开时置锦帐,牡丹谢时委路旁。怜新弃旧皆如此,何必相如薄情子。不妬茂陵人如花,只恨当垆时便差。《白头》吟罢心独苦,请君自读《长门赋》。”[10]乾隆皇帝以牡丹花的开谢来譬喻女子的命运,可谓是别出心裁。女子年轻时正如那姹紫嫣红的牡丹惹人疼爱,一旦女子年老色衰便如凋谢的牡丹被人无情抛弃。“怜新弃旧皆如此,何必相如薄情子。”更是语短而义深,一语道破历史上喜新厌旧的男子都是如此,司马相如也只不过是这些薄情男子之一。

四结语

后人要了解历史人物只能通过阅读相关人物的传记,咏史诗正是基于阅读而咏赞历史人物事迹的一种诗性创造,在一定程度上体现出不同诗人对吟咏对象的评价或认识。从这个角度来说,咏史诗的创作就是从一个侧面反映出不同身份、不同知识结构以及不同价值观的诗人对历史人物传记的审美接受。

咏司马相如诗的创作灵感来源于诗人对《史记·司马相如列传》及其他相关史籍的阅读与接受,经过选择、加工、锤炼,以诗歌形式对司马相如生平事迹进行新的认识与评价。清代诗人从赞扬文学成就、歌颂自由婚恋和肯定通西南夷的历史功绩及其政治才华三个方面对司马相如和卓文君进行吟咏,创作了许多立论新颖、观点独特的优秀咏史诗。

参考文献

[1][汉]班固.汉书·叙传[M].北京:中华书局,1962:4255.

[2]马予静.两汉文章两司马——《史记·司马相如列传》考论[J].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6).

[3][清]田雯.古欢堂集[O].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1324册:169.

[4]高洪钧.明清遗书五种[M].北京:北京图书馆出版社,2006:292.

[5][清]刘大櫆.刘大櫆集[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0:385.

[6][清]沈德潜.清诗别裁集[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4:365.

[7][清]张问陶.船山诗草[M].北京:中华书局,1986:592.

[8]赵炳清.司马相如与通“西南夷”[J].西华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5).

[9][汉]司马迁.史记[M].北京:中华书局,1982:2993,2995,3047.

[10]踪凡.司马相如资料汇编[M].北京:中华书局,2008:366,365,284,434.

[11]王立群.历史建构与文学阐释——以《史记·司马相如列传》为中心[J].文学评论,2011(6).

[12][清]舒位.瓶水斋诗集[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9:517.

[13][宋]郭茂倩.乐府诗集[M].北京:中华书局,1979:602.

[14]张大可.论司马相如[J].信阳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3).

[15]徐世昌.晚晴簃诗汇[M].北京:中华书局,1990:626.

[16][清]沈德潜.清诗别裁集[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4:497.

[17][清]席佩兰.长真阁集[O].嘉靖十七年刊本.

The Image of SimaXiangru Depicted by Poet in The Qing Dynasty

Ma Junyi,Zhao Wangqin

(School of Liberal Arts, Shaanxi Normal University, Xi’an, Shaanxi 710119, China)

Abstract:The Historical Records is the first biographical historial book in Chinese history, it not only occupies an important position in history of Chinese historiography, but one of milestone works in the history of Chinese literature. The figure SimaXiangru was written by SimaQian and a lot of poetries were created to express their emotions to SimaXiangru in The Historical Records;a large number of the poetries are full of different viewpoints in the history of Chinese literature, and these poetries can provide many information which can help us to know the adaptation of SimaXiangru and The Historical Records;in the Qing dynasty.

Key words:TheHistoricalRecords; eulogistic poems ;image of SimaXiangru, poetry of the Qing dynasty

Class No.:I206.2Document Mark:A

(责任编辑:郑英玲)

杜秀萍,硕士,山西师范大学书画研究所2013级。研究方向:明清文人画。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