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新闻记者如何提升职业敏感性

时间:2024-07-29

钟丽君

(鸡西电视台 新闻部,黑龙江 鸡西 158100)

在充满竞争的当今时代,新闻记者行业是竞争最为激烈的领域之一,目前,电视媒体虽是事业单位,但多数实行了企业化管理,新进人员是以社会招聘为主,薪酬以发稿数量和质量来进行考核,这对刚入行的年轻记者来说是一个很大压力,每月能否完成任务是对记者能否适应这一行的最大考验。所以,多产作品、写出高质量的作品成了每一个新闻记者的最大愿望。但是在实践过程中,大多数人觉得这个愿望可望而不可及。众多著名新闻工作者的实践经验告诉我们,这其中是有一定规律可遵循的。

很多新入行的记者都有过这样的经历,和老记者一起去采访同一新闻事件,老记者从中抓出很多鲜活的新闻,而自己却什么也没发现,空手而归。这原因就在于他没有发现新闻的眼力,这个眼力就是新闻所说的新闻敏感。新闻敏感是每一个新闻记者应该具有的基本素质,是迅速准确地判断有价值新闻事实的一种能力。如果没有新闻敏感,即使新闻就发生在眼前,也会视而不见,白白错过,也很难写出一篇像样的新闻稿。美国新闻学家卡斯柏·约斯特在《新闻学原理》一书中形象地阐述了新闻敏感对于记者的重要性。他说:“一个不善于辨别色彩的人,不能成为一个画家;一个不懂得和谐的人,不能成为一个音乐家;一个没有‘新闻敏感’的人,也不能成为一个新闻记者。”所以说新闻敏感是衡量记者新闻嗅觉的综合标志,是记者对新闻价值的判断能力和预见能力。这种能力并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在新闻实践中慢慢培养出来的。

那么,怎么才能不断提升新闻敏感性,成为一名优秀的记者呢?笔者从四个方面探讨此问题。

一 政治积累

一个新闻记者的新闻敏感,首要的是政治敏感。政治敏感要把握好两头,即是把握“上头和下头”。所谓“上头”,就是学会用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做标尺,熟悉和掌握党和国家近一个时期的大政方针,关心国家大事,了解最新精神,掌握党和政府不同时期的工作重点。新闻舆论是党的宣传喉舌,新闻实践必须和党中央保持一致,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政治家办报”这不仅是对领导的要求,也是对记者的要求,只有具备正确的思想认识,掌握党的政策理论才能保证在大方向上与党中央保持一致,才能保证报道既准确鲜明,又符合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熟悉党和政府的路线、方针、政策,并用其指导自己的新闻采访,经过努力就会逐渐炼就一双敏锐的眼晴,能一下发现到具有新闻价值的事物,写出符合党和国家舆论方向的新闻。所谓“下头”,就是要深入了解社会生活,了解百姓在想什么、干什么、盼什么,有什么新鲜经验等等,了解了“上下”两头,采写新闻把下头发生的事用党的路线方针去衡量,该肯定颂扬的肯定颂扬,该批评揭露的批评揭露,你就能写出有价值、有质量的新闻。例如:十年前,党中央三令五申,无论如何要在春节之前兑现农民手中卖粮的“白条子”(“白条子”是指农民到粮库卖粮食,先给开一张条子,以后到村会计那里结算。)。虎林县的乡亲们到当地记者站反映说,手中的“白条子”还没有兑现。一个记者立刻意识到这是一条曝光性新闻,也可能是一条爆炸性新闻,立刻就采写了一篇农民手中的“白条子”何时兑现的稿子。这个稿子写出后在《人民日报》的“监督岗”专栏刊登,在《黑龙江人民广播电台》播发,在《黑龙江经济报》头版头条刊登,同时还加了题为“要治治这些歪嘴‘和尚’”的编者按。一石激起千层浪,干部群众反响强烈,县领导迅速反应,责令有关部门马上兑现农民手中的“白条子”,村民们更是叫好声不断。假如记者不注重掌握党的方针政策,不了解党中央的精神,不了解百姓关心的是什么也就不可能产生那样的政治新闻敏感,并写出反映党情、党声、民情、民声,引起领导高度重视、让广大群众叫好的新闻来。此外,记者还要注重自然科技等其他知识的积累,置身在社会科科技快速发展时代,要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不断学习和接受最新的事物,拥有广博的知识,跟上时代发展步伐。不能说过时话,做落伍事,准确判别新闻的价值,提升新闻敏感性。

二 思想积累

对记者来说,思想意识尤为重要。要具有正确的思想和正确的职业道德观,明确新闻记者在舆论导向中的作用,树立新闻工作为党和政府中心工作和社会群众服务这一基本职责,努力践行新闻为党和社会服务这一职能。坚持新闻工作为党和国家工作大局服务的宗旨,树立新闻工作为当地党委和政府重点服务的思想,强化新闻工作为社会发展和群众生活服务的意识,平时脑子里就要装有党和国家的大事、当地政府的重点,社会群众的民声这些问题,多关注社会热点、焦点、难点,不断地思考。积跬步方以至千里,积滴水方以成渊泽,思想积累是从工作学习中的点滴做起,从思想意识和世界观修正中做起,思考越深入,越透彻,积累的越多,就越能激发新闻敏感——当思考的问题一旦碰到现实的题材,脑子里就会马上意识到新闻价值和导向作用,激发出灵感,写出好的作品。

三 信息积累

新闻敏感性可通过信息积累总结,分析类比得以提升,建立“三库”。一是信息类比库,哪些是可以发的消息,哪些还不够成熟或不合时宜,哪些能发通讯,哪些是深度报道,哪些可发头版头条,一一分类记录下来,形成一个类比信息库,这样的信息越多,类比结果就越准确,新闻的敏感性就越会得到提升。平时工作中,除注重将本人作品入库作为类比因素外,还可将央视、人民日报等重点媒体的新闻和当地、本行业的新闻入库作为类比信息,用以衡量自身发现的新闻事物的新闻价值,从而提升自身的新闻敏感性。二是信息备用库,就是将日常发现的新闻事件入库,留以积累和备用,待时机一旦成熟时,在自己的备用库中查找提炼,形成作品。电脑可为积累素材提供了便捷条件,发现一条线索,就建立一个文件夹,以后发现与这条线索有关的素材,就全部装到这个文件夹里。掌握的信息入库后,通过对大量的、丰富的新闻事实进行深度加工,有分析、有思辨地挖掘出新闻背后的新闻,这样的新闻敏感会让你有写不完的新闻。例如:虎林电视台的记者白杨2001年报道了一个“用‘党为民’的名字汇款捐助贫困学生”的新闻。当时他想很可能会有第二次、第三次,于是就将它存在自己的电脑里。结果,一年之后,“党为民”真的第二次出现了。当时虎林发生了历史上罕见的雪灾,“党为民”捐资救助受灾农户,这一次白杨也是作了一般性报道。但他估计“党为民”还会出现。果然,2004年党的生日前夕,“党为民”第三次捐款。在第三次捐款的附言栏中“党为民”写道:“为绿都虎林的教育事业,尽一名党员的微薄之力。”当时全国上下正在学习“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党为民”的行动极具说服力,于是白杨就以结合形势去弘扬、学习“党为民”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以“寻找‘党为民’”为主线,策划赶在2004年“七一”党的生日前夕推出系列报道。就这样,“党为民”连续3年匿名捐款救助贫困学生、受灾农民和困难群众的感人事迹在党的生日前夕,在黑龙江电视台新闻节目头条播出。接着,黑龙江电视台《今日话题》的两名记者前来虎林专门采访“党为民”事件。当白杨作为上级记者采访的向导协助采访时,他没有忘了自己也是一名记者。于是他以《“党为民”事迹感人、媒体记者感触多》为题,制作了6期连续报道。报道了他采访中耳闻目睹的更多像“党为民”一样的共产党员,他们情为民所系的共产党员形象,感动着身边的人们,让周围的群众交口称赞。隐姓埋名的“党为民”与活灵活现的“党为民”都让人不能不感动。这就是建立新闻信息库的魅力。三是建立信息来源库。体现新闻触角的延伸和新闻渠道的拓宽。新闻线索来源于社会实践,无处不有。它要求记者学会带着一定的报道思想或社会问题进行调查研究,到群众中去寻找线索。这要求记者还要是社会活动家,要重视与自己所采访报道的行业和领域的人士交朋友,构建自己的“关系网”,要与各行业的朋友交流信息,让他们给你提供有价值的新闻线索,记录在信息来源库中,这时你的新闻线索自然又丰富了许多。

四 实践积累

作为一个记者,仅满足于跑会议、记材料是“记”不出好新闻的,必须深入生活、深入实际、深入社会最基层,经历了千辛万苦的实地采访,才能抓到好新闻。那种守株待兔的工作作风是当不了好新闻记者的。只有在工作中不断地磨练自己,掌握大量的线索和素材,经过深刻思考和提炼,找出了事物内在的规律性和亮点,选出有重要新闻价值的信息作为选题线索,然后进行深入调查采访,才能挖掘出新鲜的议题,起到新闻效应。

总之,作为新闻的记者,不断提高新闻敏感性是十分重要的,否则,再好的新闻事件出现在眼前,也会熟视无睹或置若罔闻。新闻敏感性是后天培养和提升的,只有不断充实自己,不断训练自己,不断积累,勇于实践,大胆尝试,才能不断提升闻敏感性,才能写出更多更好的新闻作品。

[1]傅海燕.新闻敏感是当好记者的根本[J].新闻论坛,2012(02).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