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论我国高校理论学习型社团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时间:2024-04-24

邓洁

论我国高校理论学习型社团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邓洁

近年来,我国高校理论学习型社团数量和规模发展迅猛。2016年团中央、教育部、全国学联联合印发《高校学生社团管理暂行办法》,对新形势下学生社团的建设工作提出明确建议。在此背景之下,从学校、社团以及社团成员三个层面总结社团建设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对策,对于探索理论学习型社团的建设路径与管理模式,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与现实意义。

理论学习型社团;社团建设;问题;对策

一、理论学习型社团的内涵

高校理论学习型社团是在高校党团组织指导下,结合社团的理论研究主题,以丰富多样的活动形式,学习研究、传播践行先进文化理论,以提升大学生的理论素养和知识技能,丰富校园文化生活为创办目的的学生组织。

在新的时代背景下,这类社团一般由学生自发组织创办,组织结构趋向扁平化。社团成员的创新意识更强,对互联网新媒体的认识和利用更深刻,能依托网络平台,让社团具备更快的发展速度和信息传播速度,因此近年来的数量和规模发展迅速。社团普遍兼具学生社团独立自主、开放共享的共性和自身的特性。理论学习型社团的特性主要表现为三点:一是在社团性质方面,理论学习型社团以先进文化理论为指导,成员有着共同的理想信念、政治观点和价值目标,相较于其他社团更具理论性与政治性;二是在研究内容方面,理论学习型社团的研究内容覆盖党和国家的路线、方针和政策、科学理论、传统文化、社会热点等多个领域,以学习理论知识和探讨时事动态为主要学习内容,重视学习成果的产出和理论动态的把握,有较强的学术性与时代性;三是在组织目标方面,理论学习型社团以提高大学生的理论素养和能力素养为目标,具有较强的教育性与实践性。

二、高校理论学习型社团存在的问题

(一)学校层面

1.指导力量不足

虽然理论学习型社团具有独立自主的管理特点,但是社团要在提高理论素养方面有所成效,仅依靠学生自己的力量还远远不够,还需要教师的指点和帮助。目前,理论学习型社团的指导力量主要来自于团委,虽然团委老师普遍具备丰富的社团管理经验和学生工作经验,但却难以兼顾多个理论社团的专业学术素养,难以对学生的理论专业素养进行有效指导。有些社团虽然配备了专业的指导老师,但是由于教师自身的科研任务繁重、精力有限,加之缺少激励机制以及经费支持,在社团工作中的指导作用同样比较有限,因此很难将社团成员的理论水平提升到更高层面,社团活动的层次和效果也同样难以保证。

2.物质保障不足

学生社团的活动经费一般来源于会费、挂靠单位资助以及企业赞助,而依靠这些方式获得的资金比较有限,而且联系商业赞助也会导致社团活动的商业化运作,这些问题都会使社团活动的数量、质量、规模和影响力也在一定程度上受到影响与限制。

另外,大部分理论学习型社团没有自己的活动阵地,在校内的活动场所并不固定,在校外的建设实践基地数量微乎其微。导致社团活动无法有效保持连续性和长期性,难以系统地提高大学生知识水平与理论素养,难以形成有深度有价值的学术成果,难以发挥理论学习型社团在教育与实践方面的功能作用,难以扩大社团在学校及社会的影响力。

(二)社团层面

1.管理体制不健全

由于多方限制因素,理论学习型社团内部管理体制往往较为松散混乱,缺乏严密的组织纪律和规章制度,活动与工作的开展有很强的随意性,加上社团自身理论性、政治性、学术性较强的特点,往往无法形成号召力和影响力,部分社团干部的管理水平有限,造成社团成员流动性大、服务意识、参与意识淡薄等问题,使社团上下无法形成合力,不利于社团延续性发展,更谈不上积淀社团文化了。

2.缺少创新意识

理论学习型社团的基本性质,决定了它在活动形式上存在一定的局限性。我国高校理论学习型社团的活动形式大部分以传统的理论宣讲为主,因此容易造成形式主义,学习内容过于僵化,与现实脱节,缺乏活力和灵活性,很难形成精品活动和品牌活动。而且对于趋新求异的大学生而言,传统的活动形式缺少吸引力,造成活动的参与率低、学生热情不高等问题。

(三)社团成员层面

1.成员素质良莠不齐

理论学习型社团的成员年级分布一般呈现为两种结构,一种以高年级学生为主导,一种以低年级学生占多数。虽然高年级学生在社团运作能力与理论素质水平上比低年级学生更有优势,但是他们同时面临就业与学业的压力,很难有更大的热情投入社团活动中去。而低年级学生虽然在开展活动方面有较大的热情,但是知识水平和理论素养有限,在社团的活动组织与理论专业性提升方面形成障碍。还有些同学缺少明确的目标或者理论学习的热情,在无形之中降低了参与活动的主动性,难以形成持久的工作动力,也对理论社团的发展带来消极影响。

2.骨干培养机制不健全

社团骨干的素质也会对社团的建设发展造成一定影响,而理论学习型社团的干部,不仅要具备良好的领导能力、组织协调能力、沟通能力,还要具备专业的学术素养。但是目前,高校理论学习型社团骨干的选拔、培养、更替、考核,缺乏梯队建设和培养计划,有些社团骨干没能给社团准确定位,使社团的理论研究流于形式,或者偏离研究主题,还有些骨干缺乏服务意识和责任感,导致社团发展后劲不足,给社团的深入发展带来阻碍。

三、高校理论学习型社团建设的对策

(一)学校层面

高校应加强对学生社团建设的重视程度,将其纳入校园文化建设的规划和议程中去,对学生社团建设所必要的条件予以支持和保障。

1.教师指导保障

加强专业教师对社团的指导力度,为社团提供基本的教师指导保障。建立起相应的奖励机制,将教师在社团活动中发挥的作用、创造的成果,在工作量考核中予以体现,或者作为教师评优和晋升的参考条件。建立经费保障制度,对于表现突出的教师给予一定的奖励措施。对社团活动划拨专款专项,保障社团活动的正常开展,保证社团发展的长效性和连续性。

2.建立活动阵地与实践基地

高校应打破校园的空间局限,充分运用好社会资源,结合理论社团的特点建立活动阵地和实践教育基地,形成长期合作,从而增加大学生的社会知识与阅历,锻炼大学生的实践能力。同时,也有利于向企业输送专业化的高素质人才,形成双赢的良好局面。

(二)社团层面

1.建立多重管理机制

借鉴常熟理工学院理论社团的成功经验,“由校团委总体指导、社团联合会具体管理、指导老师对活动的具体指导和社团骨干的日常自主管理相结合”。校团委负责把握方向、宏观指导;挂靠单位负责协助管理;社团联合会负责具体管理,包括规范制度与活动流程,并对社团进行考核;指导老师负责帮助社团提高学术理论水平;社团骨干负责社团内部事务管理。让参与管理的各方明确管理职责、各司其职、协调配合,共同促进社团的稳步发展。

2.健全考核机制

社团的有序发展也离不开完善的考核机制。除了社团联合会承担对社团的考核职责之外,社团内部也要建立完善的考核制度。把日常活动的考勤、社团活动的参与率等,作为对成员考评的指标,对于表现优秀的成员进行表彰,对于消极懈怠的成员取消会员资格,从而把社团工作引入规范化管理轨道,通过制度保障社团的有序发展。

3.明确社团定位

制定清晰的发展战略和发展目标,安排切实可行的学习活动计划,也是社团制度建设中必不可少的环节。建立社团成员的共同愿景,由此增强社团凝聚力,切实提高社团成员的学术水平,激发社团成员积极奉献、勇于创新的热忱。

4.坚持创新原则

在学习内容方面,要坚持与时俱进,贴合学生生活和社会热点。在阅读经典著作之外,还应该丰富其他类型的学习材料。比如选取爱国题材的影视作品、歌曲、书画、格言等等,通过艺术作品对人潜移默化的影响方式,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树立理论自信、文化自信和道德自信。同时发挥榜样的力量,积极挖掘身边的典型人物,发挥真人真事的感染力和教育启发作用。

在学习形式方面,既要开展日常性的理论研究,也要尝试举办体验式活动,如知识竞赛、主题宣讲、演讲辩论等方式,一方面激发大学生的学习热情和文学创作热情,另一方面给大学生提供展示自我风采的舞台,增强活动吸引力与参与度,培养和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另外,积极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如社会调查、公益服务、人物专访等等,积极引导大学生融入社会、了解社会、适应社会和服务社会,锻炼社会实践的能力与人际交往的水平。第三,充分发挥新媒体平台的优势,利用手机、网络等媒介,及时关注理论前沿和社会动态,加速学术成果的传播与吸收,发展积极健康的文化氛围,扩大社团影响力,有效促进社团的蓬勃发展。

5.打造精品活动

坚持理论学习型社团的价值取向,挖掘社团文化特色,着力打造品牌活动,是保持社团生命力的核心力量。积极寻找社团特色与学科特色的契合点,开展主题鲜明、内涵深刻、时代性强的精品活动,提高社团活动的品质与层次,保障活动的规模与质量,顺应时代潮流,贴近学生生活,激发学生兴趣,满足学生需求,为社团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活力。

6.加强互动交流

对于高校理论学习型社团发展不平衡的问题,应深化校内外理论学习型社团的互动交流。通过成立高校社团联盟、举办区域性论坛,创建网络交流平台等方式,线上与线下双向互动,在交流中借鉴经验、解决问题、取长补短、整合资源、共享成果、开拓视野、打开思路,总结在学习、研究、宣传、实践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与经验,共同探讨解决问题的思路与方法,积极寻求理论学习型社团的建设与发展道路,开拓社团理论建设与制度建设的新局面。

另外,理论学习只停留在书本上是远远不够的,更重要的是把理论运用于实践,加强与社会的联系,解决现实问题。对此,理论学习型社团要加强与企事业单位的交流合作,发挥社团在宣传教育方面的独特优势,扩大社团影响力,同时从实际工作中汲取养分,丰富和发展理论建设。

(三)社团成员层面

1.因材施教,提高成员素质

明确规定成员入会的门槛,鼓励入党积极分子和学生党员入会,保证党员人数在社团中的比例。入会后,不仅要对成员的理论水平进行系统培养,还应提供社会实践的机会,锻炼其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供激发个人潜力的平台。

对于社团成员理论水平良莠不齐的情况,可以有针对性地安排学习内容,建立分层次学习机制。对此,可以借鉴清华大学TMS协会的成功经验,“以辅导引导学习,以学习带动学习,以研究推动学习,以交流深化学习”的方式。对于理论水平较高的成员,组建成学习小组,进行更深入的理论研究,让学术骨干发挥带头作用,以点带面,激发社团成员的学习热情和主观能动性,逐步提高社团整体的理论水平、学习能力和创造能力,营造社团整体良好的学习氛围。

2.全方位建立骨干培养机制

社团骨干也在社团建设方面承担着重要作用。对于理论学习型社团而言,首先要关注社团骨干理论素质的培养,为其提供参与专业学术讨论交流的机会,比如参加各院系或专业团体组织的学术论坛、学术沙龙等活动,邀请专业老师定期组织理论知识培训,或者通过青马工程等方式,让社团骨干接受系统的专业培训,帮助其优化思想境界,提高理论学术水平,同时能为社团的后续发展储备力量。第二,要明确社团骨干的工作职责,强化责任意识,保障骨干的先锋带头作用得以充分发挥。第三,要健全社团骨干考核制度,将其工作表现作为评奖评优的参考依据,调动社团骨干的工作积极性与主动性,使其更好地为社团发展贡献力量。

[1]刘杨.高校学生理论社团建设与发展研究[D].河北:河北科技大学,2012:44-45.

[2]蒋超.高校大学生理论社团建设探析——以常熟理工学院为中心[D].苏州:苏州大学,2010.

[3]王传利.离校马克思主义理论社员建设与引导[M].北京:群众出版社,2009.

[4]赵争.高校大学生理论型社团的现状及发展对策研究[D].西安:西安科技大学,2013.

[5]逯朋.大学生理论社团建设与发展的研究——以石河子大学为例[D].新疆:石河子大学,2013.

[6]魏一.高校大学生理论学习类社团研究[D].武汉:华中科技大学,2008.

[7]杜江山.学生社团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作用研究[D].山东:山东大学,2011.

[8]季卫兵.高校理论学习型学生社团发展现状与对策[J].教育与职业,2014,(14):77-79.

[9]共青团中央,教育部,全国学联.高校学生社团管理暂行办法 [EB/0L].新华网http://www.news.sina.cn/2016-01-13/detail-ifxnkvtn9880436.d.htm,2016-1-13.

G641

A

1008-4428(2017)09-18-03

邓洁,女,安徽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