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李白之诗与海德格尔之思

时间:2024-07-29

陈琳

李白之诗与海德格尔之思

陈琳

李白与海德格尔,一个是中国盛唐的著名诗人,另一个是德国现代最著名的哲学家,现象学的代表人物之一。两人远隔时空,很难想象会有什么交集的诗歌理论,然通过海德格尔的艺术真理理论,即以海德格尔的思来透视诗仙李白的诗,会发现李白诗的高度不完全来自其洒脱飘逸的风格,而从根本上说,是以亲在的体验体现了存在的真理,是把真理用诗的语言道出,从而达到了海德格尔所认同的诗意栖居的高度,达到了美与自由的境界。

李白;诗;海德格尔;思;存在;亲在体验;真理

李白是我国盛唐的杰出诗人,其诗作风格雄奇豪放、清新俊逸,既反映现实又充满理想的浪漫主义色彩。只要读过李白《将进酒》等著名代表作的读者都会不自觉被诗中那种肆意挥洒的豪气与自由所震慑。看似随意的语词被信手拈来,细细品味却是字字在理句句中的。何以能将看似普普通通的字词自由组合,达到如此至真至信的高度?似乎也唯有李白能做到,然其中的道理何在?在读取了海德格尔关于存在、诗思、真理等理论后,我们发现,久违的答案就在其中。

一 海德格尔之思

海德格尔,二十世纪德国最著名的哲学家,现象学的代表人物之一,一生都在探寻思的道路,其思想之创新与高度少有人能够企及。本文就试图把盛唐李白之诗与德国海德格尔之思做个比较,从中发现李白之诗完全符合海德格尔存在与真理的标准,也许这正是他的诗作久享盛誉的原因了。海德格尔认为:表象着的陈述之所述,就是以被表象的事物之所是的方式来说出它所说出者,也就是回到事物本身,让事物自我显示自己。海德格尔的“让存在”,是呼吁在敞开状态中与事物相遇,即“去蔽”,这样就能达到对真理与自由本性的追求、达到诗意栖居的状态。而这种“让存在”、诗意栖居、自由除了是海德格尔思想的主旨外,的确是深刻地贯穿于李白诗歌中的体现真理的精神了。

二 以海德格尔之思体悟李白之诗

众所周知,李白的所有诗作当中,咏酒诗极能彰显李白的个性,而《将进酒》是其中当之无愧的代表作。下面就以《将进酒》为例,体悟李白之诗是如何深刻地体现了海德格尔之思的。

1.李白的诗体现了存在之本质。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本诗开篇两句排比以势不可挡的豪情,给人以惊心动魄的震撼力量。第一句描写黄河之水从天而降、一泻千里、势不可挡的景象,虽然黄河水源远流长,落差极大,但说是“天上来”,还是“自道所得”,极尽夸张之能事。且来看排比的第二句,描写了人生的短暂:早上还是青丝满头,转眼间暮色中镜中人已是白发苍苍。两句对照,让人感到的就不再是单纯的夸张手法而已,李白只是言说了人生存在的真理而已。上句写黄河水来,势不可挡;下句写人生将老,势不可回,对比是如此强烈,意味是如此深刻。就这两句可说是以最少字词最深刻表述人生的“言说”了。这种三言两语就能道说人生的本领正是吻合了海德格尔对存在的领会,海德格尔在其成名作《存在与时间》中,就对存在与存在者几千年来的混淆作出清楚的区分,存在不同于存在者,也不等于世内存在者之和,存在是一种本源的东西,人作为世间唯一的能体会存在本质的存在者而存在,称之为此在、亲在或缘在。海德格尔认为,世间大多数人都沉沦于日常琐碎,只有少部分人能出于“沉沦”,保持“出态”,把握存在。李白就属于这种少数人之一,它的诗就是海德格尔所说的能道出存在的东西。海德格尔说:诗乃一种开天辟地的启蒙,只因它是人类领会和表达生命意义的途径,它“以词语方式,展开存在之维”。海德格尔认为,诗人为诗艰难,难在诗的语言,诗语具有超越品质:并非在寻常意义上编造诗句,而是努力捕捉神奇。是啊,李白的诗捕捉到了当时的神奇,并用诗的语言把神奇留住。正所谓李白之诗以有限语言,表达不可言说之奥秘,而这“不可言说”恰是海德格尔所说的“存在”之本质。

2.李白的诗中我们看到了一种亲在的体验、诗意的栖居。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相对于前两句的绝世豪情与悲凉,后面这几句就是情绪的大逆转—由悲转喜,虽有“人生得意时尽欢且欢”的消极情愫,却也是李白此时此刻真实的处身情境,亲在体验。海德格尔认为,人的本质并非理性体现,而是一种亲在逗留经验,没有“亲在”就谈不上人生意义。在他看来,人被抛入世,与万物共生,从中实现自我,学会以语言表述事物,并抒发生存感受。我们要想在语言之说中取得居留之所,最好去寻找一种纯粹所说,而纯粹所说乃是诗歌。在诗之说中,诗意想象力道出自身。在纯粹所说中,人的本质得以揭蔽,也就是所谓“绽出的生存”,即站在存在的疏朗处。人生在世,这种在语言中取得居留之所的状态,同时人与环境融为一体的祥和生存,便是栖居了。这样看来,李白此几句诗行虽满含及时行乐的味道,却是实实在在的亲在体验,是贯彻了海德格尔所提倡的现象学口号“让存在”。“及时行乐”只是现象而已,李白以酒作乐,真的乐了吗?似乎答案也只有作为独立此在的我们凭着自我的亲在体验才可体会。在人不是处于非常顺境之时,无论李白还是当下的自身是否也唯有顺其自然,才能找到出路?即是说,既不盲目乐观,也不一蹶不振,而是如海德格尔所领悟的“倾听存在之说,回应存在的召唤”,那才是本真的生存状态,才是诗意的栖居。

3.李白的诗从根本上达到了海德格尔所推崇的艺术真理与自由的境界。

“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愿醒。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陈王昔时宴平乐,斗酒十千恣欢谑。主人何为言少钱,径须沽取对君酌。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消万古愁。”最后几行虽然酣畅淋漓,特别是最后一行“与尔同消万古愁”,但真的可以做到吗?处于当代的我们与李白一样,同样不相信且不能做到。但是否说李白是在掩盖存在的本质呢?事实恰恰相反。海德格尔在《存在与时间》中就提出了人的必死性,而接受本己的必死的可能性,就是本真地面对自身。我们虽意识到我们的必死性,但我们仍在思虑未来,即我们总是先于自身的。就如李白这几句诗所道出的,李白恰恰是意识到愁情苦绪常常伴人左右,因而“同消万古愁”只是道出了人作为此在的希望而已。“长醉不愿醒”不但不是说醉酒是摆脱苦恼的良方,而是说人只要存活于人世间,就免不了愁,那是人现实的生存状态。海德格尔认为人本真地面对自身,就是自由了。本真面对自身的李白,以海德格尔理论来说是敞开牵念的领域,与世间万物共在,因而不完善的李白是真实的,其道说出的诗思是完美的。正如海德格尔所说,真理将其纯净光芒注入作品,注入作品的闪光就是美,美是作为无蔽真理的一种现身方式。的确,从李白诗作中我们看到了这种闪光,这种真理、自由与美的自我呈现。

三 结语

总之,用李白之诗来体味海德格尔之思,我们倾听到了久违的存在的召唤,感受到了亲在体验、诗意栖居的内涵,更是领会了真理之揭蔽的方式,这就是李白之诗的境界与高度了。

李白用诗歌的语言道说出了存在的真理,能达到让事物自行言说、让存在者自我显现的地步,也就是达到了海德格尔所说的自由与美的境界了。在这种高度与境界中,自由与限制、选择与屈从就可以收放自如、松弛有度地展开,这也许正是李白诗作具有长久生命力的原因了。同时李白与海德格尔、诗与思的高度契合,的确让人更深刻体味到作为万物之源的存在的玄奥以及塑造了人类共同体的传统的伟大了。

[1](德)海德格尔.形而上学导论[M].熊伟,王庆节,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96.

[2](英)英伍德.海德格尔[M].刘华文,译,上海:译林出版社,2009.

[3](德)海德格尔.在通向语言的途中[M].孙周兴,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04.

[4](德)海德格尔.存在与时间[M].陈嘉映,王庆节,译.郑州: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6.

[5]陈嘉映.海德格尔哲学概论[M].北京:三联书店,1995.

[6]孙周兴,编译.依于本源而居—-海德格尔艺术现象学文选[M].杭州: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2010.

[7](德)海德格尔.面向思的事情[M].陈小文,孙周兴,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99.

[8](德)海德格尔.荷尔德林诗的阐释[M].孙周兴,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00.

[9]赵一凡.海德格尔——艺术与语言[J].外国文学,2006,(3).

[10]瞿蜕园,朱金城,较注.李白集较注[M].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

[11]汪艳菊,编著.李白——中国古典诗词精品赏读[M].北京:五洲传播出版社,2005.

Libai’s Poetry and Heidegger’s Theory

Chen Lin

Libai is one of famous poets in the Tang Dynasty in China,whose bold and unstrained style of poem makes him an outstanding poet:,and Heidegger is a celebrated German linguistic philosophy in modern times,whose theory is so profound that even well-known masters all over the world follow and delve into him.The two persons are kept apart in time and space,and it is hard to imagine there are similarities between them in any aspect.If we examine the poetry of Libai with Heidegger’s theory of art and truth,we can find that the altitude of Libai’s poetry not only lies in his specific poetic style,but in the fact that throughout his poetry you can find the fundamental truth about existence.Libai uses his poetic speech to convey the truth about human beings ,achieving the goal of poetic living proposed by Heidegger.

Libai;Poetry;Heidegger;Theory;Personal experience;Truth

I0-05

A

1672-6758(2012)02-0099-2

陈琳,在读硕士,福建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09级英语语言文学专业;中级职称,福建师范大学福清分校,福建·福清。研究方向:语言学。邮政编码:350300

Class No.:I0 -05Document Mark:A

(责任编辑:宋瑞斌)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