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鼠标之父”:用计算机改变世界

时间:2024-04-23

姜森

1984年,恩格尔巴特对比改进后的鼠标和初代鼠标

1968年12月9日,在美国旧金山,一位科学家公开展示了他发明的一款设备,引起轰动。1996年,全球最大的专业技术学会——电气与电子工程师学会(IEEE),将这款设备的出现评为“计算机诞生50年来最重大的事件”。这款55年前亮相的设备就是鼠标,它的发明者道格拉斯·恩格尔巴特被称为“鼠标之父”。

今天,当开始用PC(个人电脑)学习或工作时,右手会很自然地搭在鼠标上,滑动滚轮——在计算机从问世到走进千家万户的过程中,鼠标无疑起到了极其重要的作用。作为“鼠标之父”,恩格尔巴特对于计算机发展的贡献远不止于此,这只是他众多卓越研究成果中的一項。他把“用计算机改变世界”奉为人生目标,是人机交互技术领域的先行者。

恩格尔巴特1925年1月30日出生于美国俄勒冈州波特兰市,是广播维修与销售从业者卡尔·恩格尔巴特的第二个孩子。恩格尔巴特9岁那年,父亲去世了。在同龄人中,恩格尔巴特显得与众不同——性格孤僻,每每郁郁寡欢,而卓越的思考能力令让他受到关注。

1942年,恩格尔巴特以优异的成绩考入俄勒冈州立大学,学习机电工程专业。1944年二战期间,恩格尔巴特应征入伍,在美国海军服役,从事雷达技术方面的工作。两年服役期满后,恩格尔巴特重返俄勒冈州立大学继续学业。毕业后他进入美国航空咨询委员会(NACA)的Ames实验室(美国航空航天局【NASA】的前身),成为一名电气工程师,并在那里结识了他后来的妻子。1950年,25岁的恩格尔巴特结婚了。

成家立业,一切看起来都很美满。也许是生活过于安逸,反倒让恩格尔巴特没了方向。思虑一番后,他辞掉了工作,进入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研究生院继续深造,并开始寻找新的人生目标。

1955年,恩格尔巴特在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拿到博士学位,并留校任教。这时他明确了自己的人生目标——用计算机改变世界。

1957年10月,苏联人造卫星上天。这让冷战中的美国大为震惊,开始重视前瞻性科研领域。在这个当口,恩格尔巴特受到一个机构的邀请——斯坦福研究学院(SRI)。他们对计算机在科学、军事和商业等方面的研究和应用很感兴趣,需要这方面的优秀人才。

进入SRI后,恩格尔巴特积极参与并推动了美国国防部的“阿帕网”(ARPA)计划,它被视为国际互联网的发端。SRI和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加州大学圣巴巴拉分校以及犹他大学,是第一批接入ARPA的4个站点。恩格尔巴特是该计划的13位主要研究人员之一。

恩格尔巴特是最早认识到,基于计算机和通信的工作环境对于人类文明和社会进步的极大重要性的少数学者之一。他认为,作为新型信息处理技术载体的计算机,未来大有可为。他读过万尼瓦尔·布什关于未来计算机的文章《如果我们这样思考》,文中指出,计算机不仅可用作计算工具,也是信息处理工具。它可以用于扩展人类的智力、记忆和思想。这给恩格尔巴特打开了一扇通向新世界的大门,也将一个关于“信息时代”的梦想植入他的心中。

20世纪40年代,世界上第一台通用计算机ENIAC在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问世,它配备了1.8万个电子管,占地170平方米,重达30吨。到20世纪五六十年代,计算机的尺寸仍足以占满一个房间。程序员需要把一条条长长的打孔卡输入计算机,等上十几分钟后,才能知道它有没有正确运行程序。计算机与人类的这种互动交流,毫无效率可言。

20世纪60年代初,恩格尔巴特发表了题为《人类增智》的论文,提出计算机是人类智力的“放大器”的观点。他认为,必须改善人机交互模式,并发展交互式计算技术。为了推动人机交互模式的革命,恩格尔巴特付出了巨大的努力。1963年,他发表题为《增强人类智能:构思框架》的论文,获得美国军方的认可。1964年,恩格尔巴特获得来自美国空军、NASA以及美国国防部高级研究计划局的资金。随后,他在斯坦福大学成立“增智研究中心”(ARC)。这家机构很快就火了起来,一度有几十位天才式的人物为恩格尔巴特工作。

鼠标就是在此期间发明的。恩格尔巴特在参加一个会议时,见到了一种有趣的仪器——测面仪,技术人员可以用它来测量不规则的几何图形的面积。受此启发,恩格尔巴特计划发明一种“能够在计算机显示屏上随意移动的设备”。最终,他设计出一款显示系统定位装置。它看上去像个木盒子,有一个按钮,下面有两个小轮子,分别与电位计相连,一个控制X坐标,另一个控制Y坐标。当时他把这个装置称为“显示系统的X-Y位置指示器”。1967年6月21日,恩格尔巴特以这个名称为这款设备申请了专利。这显然不是一个容易被人记住的名字。由于它远看很像一只老鼠,于是就有了“鼠标”这个形象的名称。

1968年12月9日,计算机行业的顶尖人物聚集在美国旧金山,召开计算机机械协会冬季会议。恩格尔巴特代表SRI,利用一台远在40公里之外的计算机,将他的各种开创性发明集成在一起,做了一次演示。这是鼠标第一次作为屏幕上的搜索定位工具公开亮相。人们目睹了恩格尔巴特如何用鼠标和键盘进行文档处理。鼠标可以让操作者快速找到屏幕上需要进行操作的位置——全场乃至整个业界为之轰动。

晚年的恩格尔巴特与初代鼠标

这次演示后来被称为“计算机系统演示之母”。有专家认为,此后几十年间,计算机技术的所有发展都可以在这次演示中找到源头。

1969年,SRI成为ARPA的节点之一。学院增加了研究内容,并建成网络信息中心。20世纪70年代初,正当恩格尔巴特离“改变世界”的目标越来越近时,他的研究小组成员开始对科研前景提出质疑。1975年,在资助恩格尔巴特11年后,美国军方抛弃了他。他手下的研究人员从最多时的35人,锐减到数人,最后只剩下他一人。1977年,SRI将恩格尔巴特开发的计算机系统打包卖给了Tymshare公司,恩格尔巴特则离开了该学院。

究其原因,那个时期是计算机技术的“野生期”,计算机文化正在酝酿中,其发展没有一定之规。恩格尔巴特发现,保守的同僚无法理解他的一些激进的设想。

直到20世纪80年代,从恩格尔巴特早年的研究成果衍生出的计算机系统,开始在办公自动化领域发挥重要作用。这时人们才意识到,他当年的一些观点很超前,而且经得起时间的检验。

令恩格尔巴特声名远播的,就是小小的鼠标。施乐公司的帕洛阿托研究中心(PARC)率先研制出具有图形界面的Alto微型电脑。在该中心的科学家中,有一些人曾师从恩格尔巴特。他们将鼠标配置在这台微型电脑上,使其操作变得异常方便和快捷。1983年,苹果电脑公司仿效PARC的做法,把经过改进的鼠标装在Lisa微型电脑上,从而使鼠标在计算机业界名声大噪,开始像键盘一样成为必备的输入设备,也成为电脑迷人见人爱的“宠物”。

国际互联网这一最热门的信息资源网络,把全球各个国家和地区的电脑用户紧密地联系在一起。20世纪90年代以來,鼠标伴随着网络热潮走向全世界。如今,无论是上网还是不上网的电脑用户,在使用电脑时都离不开这只“小小的老鼠”。

1989年,恩格尔巴特和女儿克里斯蒂娜在硅谷创建了Bootstrap研究所。其宗旨和研究方向堪称奇特——从战略上改进基础设施,提高整个组织机构的“集体智商”(Collective IQ)。研究所的名称Bootstrap,本意是“依靠自己的力量”,也是计算机开启电源后,首先要执行的“自举”程序或称“引导”程序的名称。

实际上,恩格尔巴特早在20世纪60年代初,就在其论文《增强人类智能:构思框架》中提出了“集体增智”的概念框架:对知识进行开发、集成和应用,并进一步延伸和发展。在这一宗旨下,恩格尔巴特及其研究所推出了一系列发明和创意,其中包括屏幕多窗口、互连超媒体、远程会议、在线出版等等。

在上述概念框架之下,恩格尔巴特父女推出核心技术——“开放的超文本系统”(OHS)。这是一个集成、无缝、多厂商的体系,人们可以在屏幕上共享由各种多媒体文件组成的“超文本”。OHS的商品化形式,由联成网络的20多台主服务器组成,分布在美国各地。“超文本”(hypertext)这个名词是泰德·尼尔森于1965年发明的,他还开发出第一个“超文本”系统“仙都”(Xanadu)。恩格尔巴特在“超文本”技术的研究上有许多创新,做出了重大贡献。

恩格尔巴特提出的概念,以及其发明和产品,对后来颇受业界重视的“计算机支持下的协同工作”模式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

恩格尔巴特的理念总是很超前,有人说他超前了20年。他常常不被人理解,不受重视,甚至被嘲笑。但恩格尔巴特始终保持乐观。他性格开朗,喜欢运动,徒步旅行、野营、航海、跳舞和骑自行车,他都有所尝试。他养鸭子、养蜂、养蚯蚓,给子孙们讲滑稽故事。他有4个子女,8个孙子孙女,享受了天伦之乐。

除了获得IEEE的计算机先驱奖之外,恩格尔巴特还在1987年获得《PC Magazine》颁发的终身成就奖;在1994年获得史密森尼奖,同年当选为美国艺术与科学院院士;1997年,美国计算机协会(ACM)授予他图灵奖;2000年11月13日,时任美国总统比尔·克林顿向17位科技精英颁发全国技术奖章(National Medal of Technology),恩格尔巴特是进入白宫领受这一殊荣的科学家之一。

2013年,恩格尔巴特辞世。几位重要人物高度评价了这位“被低估的计算机交互技术先驱”。

比尔·克林顿说:“在计算机革命中,恩格尔巴特比其他人创造出了更重要的组成部分。”

斯科特·麦克尼利(太阳计算机系统公司董事长)说:“在网络计算机技术还没有流行的时候,他就是该领域的先驱。”

泰德·尼尔森(美国信息技术先驱,哲学家和社会学家)说:“提出了预见但是未能得到应有的荣誉,这种情况完全存在。人们对恩格尔巴特之所以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原因就像你站在纽约帝国大厦的旁边,可是并不知道它究竟有多高,只知道它比你高。”

编辑:姚志刚    winter-yao@163.com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