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刁约交游考略

时间:2024-08-31

卢乃心

(厦门大学 中文系,福建 厦门 361005)

一、刁约其人

刁约(994-1077),字景纯,江苏润州丹徒人,生年跨真宗、仁宗、神宗三朝。“少有盛名”[1](P5),天圣八年(1030年)举进士,为诸王宫教授。“康定元年(1040)十月,命馆阁校勘刁约与欧阳修同修礼书。”[2](P3051)庆历元年(1041)十二月,与欧阳修同知太常礼院,并为集贤校理。庆历四年(1044)正月,参与编修太常新礼40卷,庆历四年(1044)十一月,因苏舜钦事件被牵连,出任海州通判。皇祐中,为开封府推官。至和元年(1054)十月,“开封府推官、祠部员外郎、集贤校理刁约提点在京刑狱”[2](P4287),同时,因恪守礼法,非议温成皇后厚葬外放。嘉祐元年(1056)八月回朝,判度支勾院。“嘉祐元年八月,以祠部员外郎、度支勾院、集贤校理代范师道为契丹国母生辰使”[3](P900),并在出使契丹时,以胡语诗戏弄对方,为时人所传,归朝还判度支院。至和四年(1057),出为两浙转运使,判三司盐铁院,迁户部。治平中,出知扬州,移宣州。熙宁初,判太常寺议讲读官。熙宁十年(1077)去世。刁约在京时,交游甚广,名德双馨,为交游不顾宵禁制度,时人呼为“刁半夜”[4](P80)。在士人拜谒权要之风盛行的时期,他未曾一次踏入权贵之门。在同辈为前途驰骛时,他却用40年的时间“周旋馆学”[1](P6)。告老归乡时,同乡为他送别,去世后,许多名士为文纪念。

二、交游对象

刁约的交游圈主要形成于两个时期:在任内期,辞官回乡归隐期。相应的,其交游活动范围亦在京城、京口至丹徒一带。现据相关史料,考索刁约的同乡、同年、同僚(非同乡同年)、佛门中人以及其他有交集者。

(一)同乡(包括迁居至润州的)

王存(1023—1101),字正仲,丹阳人,少年时期在江西游学,好古文,庆历六年(1046)中进士,拜中大夫,迁尚书左丞,为人仁厚宽和,小心谨慎,《宋史》有其传,有诗《送刁景纯归京口》。

沈括,浙江钱塘人,徙居丹徒,《宋史》有其传。《梦溪笔谈》卷二:“予与刁亲旧,刁尝出表稿以示予。”[5](P36)又,《梦溪笔谈·补笔谈》提到刁约被官场上一众名流所戏弄的事,也记载了刁约写的《使契丹诗》。

苏颂(1020-1101),字子容,庆历二年(1042)举进士,泉州南安人(一说泉州府同安),后因父苏绅葬于丹阳,才在润州定居。胸襟宽广,能言善辩。曾任集贤院学士,除吏部侍郎,迁光禄大夫,拜刑部尚书,迁翰林学士承旨,拜右仆射兼中书门下侍郎,以太子少师致仕。《宋史》有其传。苏颂与刁约多唱和之作,如《次韵刁景纯学士将至郡见寄》《景纯学士文丈再录早年见庆嘉篇重用前韵奉和》《刁景纯学士寄示嘉篇述前后过颍游览之乐不鄙虚陋曲蒙推奖感叹不足辄用本韵通成五十仰答来贶》等。

柳瑾,字子玉,生卒年不详,苏轼妹婿,“与王介甫(王安石)同年”[6](P240),善书法,工草书,《宋史》无其传。苏轼在润州时,苏、柳、刁三人常同游。

(二)同年

欧阳修,与刁约、刘沆都是天圣八年(1030)王拱辰榜的进士,《宋史》有其传。欧阳修与刁氏家族感情颇深。宝元二年(1039),欧阳修作《与刁景纯学士书》,关心刁约,感激刁湛的知遇之恩,另有《送刁纺推官归润州》《与刁学士〈约〉一通》。

刘沆(995—1060),字冲之,吉州永新人,天圣八年(1030)榜眼,以龙图阁学士权知开封府,拜参知政事,再拜同中书门下平章事,迁兵部侍郎,再迁刑部尚书。《宋史》有其传。刘沆与刁氏的关系较为微妙。刘沆“欲以刁约为三司判官”[7](P35),遭到仁宗反对,然而刁约又因议论温成皇后葬品丰厚,触怒刘沆,外放为官。

(三)同僚(非同乡同年)

范仲淹,《宋史》有其传。范仲淹守钱塘时,曾资助刁湛之丧,有《送刁纺户掾太常下第》。此外,刁约宅在范公桥东,“判三司刁约宅在范公桥东,后废为前军寨,有藏春坞逸老堂万松冈”[8](P40),两家住所相近,感情深厚。

王安石,《宋史》有其传。熙宁元年(1068)作《藏春坞诗献刁十四丈学士》,点明其山林之志。熙宁八年(1075)作《和景纯十四丈三绝》,对刁约甚为崇敬。他还为其祖父刁衎作过祭文《刑部郎中刁君墓志铭》,也为其兄刁绎作过祭文。

王安石之弟王安礼,《宋史》有其传。元丰七年,侍御史张汝贤上书:“然安礼恶不可揜,罪不可解。知润州日,部内致仕官刁约,馆阁故老,安礼(一作安石)以丈人行事之,而安礼数饮约家,辄私其侍婢。”[2](P8329)安石对刁约甚是敬重,但安礼更多地则是与刁约饮酒玩乐,与刁约更像酒友。

司马光,《宋史》有其传,有《寄题刁景纯藏春坞》一诗。

苏轼,《宋史》有其传。他比刁约小四十多岁,两人是忘年交,相识于刁约归隐后。熙宁七年(1074),苏轼由杭州到润州,有祝贺刁约大寿的《刁景纯赏瑞香花忆先朝侍宴次韵》,也有与柳子玉、刁约唱酬的《同柳子玉游鹤林、招隐,醉归,呈景纯》。同年二月,苏轼与刁约、柳子玉同游金山,作《子玉以诗见邀同刁丈游金山》。苏家与刁家也是世交。“《苏廷评行状》:‘生三子……次曰涣,以进士得官。’按题中所称伯父,即涣也。”[9](P496)刁约兄刁绎与苏轼伯父苏涣为同年,都为天圣二年(1024)进士。为纪念这段友谊,苏轼写下了《景纯复以二篇,一言其亡兄与伯父同年之契,一言今者唱酬之意,仍次其韵》。《刁同年草堂》《于潜令刁同年野翁亭》是苏轼写给刁约之侄刁璹的。苏轼另有《赠张刁二老》《寄题刁景纯藏春坞》《景纯见和,复次韵赠之,二首》。熙宁十年(1077),刁约逝世,苏轼知徐州,作《哭刁景纯》。元丰二年(1079),苏轼在润州,作《祭刁景纯墓文》。在苏轼与刁约之间,还有苏轼的妹夫柳子玉,也是丹徒人。苏、柳、刁三人常同游。熙宁九年(1076),苏轼作《子玉以诗见邀同刁丈游金山》。

苏舜钦,《宋史》有其传。《后山谈丛》:“刁学士约喜交结,请谒常至夜半,号刁半夜。杜祁公为相,苏学士舜钦,其婿也,岁暮,以故事奏用卖故纸钱祠神以会宾客,皆一时知名士也。王宣徽拱辰丞御史,吕申公之党也,欲举其事以动相臣,曰:‘可一举网而尽也。’有曰:‘刁亦与召,知其谋而不以告。’诘朝,送客城东,于是苏坐自盗除名,客皆逐,丞相亦去,而刁独逸。其后坐客皆至从官,刁独终于馆职。”[4](P80)《宋史·苏舜钦传》:“会进奏院祠神,舜钦与右班殿直刘巽辄用鬻故纸公钱召妓乐,间夕会宾客。拱辰廉得之,讽其属鱼周询等劾奏,因欲摇动衍。事下开封府劾治,于是舜钦与巽俱坐自盗除名,同时会者皆知名士,因缘得罪逐出四方者十余人。’”[10](P13079)

梅尧臣,《宋史》有其传。他是在官场上结识刁约的。他写给刁约的诗集中于庆历、皇祐和嘉祐年间,如《刁景纯将之海陵与二三子送于都门外遂宿舟中明日留馔脍》《下土桥送刁景纯忽大风韩子华先归遗其小方巾明日持还副以此诗》等。

刘攽,《宋史》有其传,有《刁景纯得假还丹阳》《挽刁景纯二首》。

张伯玉(1003—1070),字公达,福建建安人,天圣二年(1024)进士,《宋史》无其传,有《寄会稽刁景纯学士》一首。

曾巩,《宋史》有其传,有《刁景纯挽歌词二章》。

郑獬,《宋史》有其传,有《舟次芜湖却寄维扬刁学士》一首。

吴处厚,生卒年不详,邵武人,进士,《宋史》有其传。“玉京洞,在洞岩,吴处厚诗云:‘秉烛携节步步前,玉京迢递访神仙。四时自有壶中景,一罅都迷物外天。’时刁景纯同游。”[11](P6908)

(四)佛门中人

金山昙颖禅师,名昙颖,俗姓丘,属钱塘丘氏,号达观,生卒年不详,“年十三,依龙兴寺为大僧。神情秀特。于书无所不观。为词章多出尘语。十八九游京师”[12](P762)。嘉祐四年(1059)除夕,曾托侍者持书向当时知扬州刁约告别,语曰:“明旦当行。不暇相见。厚自爱。”[12](P763)另据“昙颖钱塘丘氏子,出家龙兴寺,与欧阳永叔、刁景纯游”[13](P2184),欧阳修、刁约和禅师三人曾经同游过。

梵才大师。刁约有诗《送梵才大师归天台》,其人失考。

(五)其他有交集者

范镇,《宋史》有其传。“集贤校理刁约论圹中物侈丽,吴充、鞠真卿争论礼,并补外,皆上章留之。”[10](P10784)刁约议论温成皇后棺中陪葬物奢侈,范镇保留了他的言论。

冯京,《宋史》有其传。《李审言相招与刁景纯周仲章裴如晦冯当世沉文通谢师厚师直会开宝塔院》记录了刁约、周仲章、裴如晦、冯京、沈遘、谢师厚、谢师直等人的集会。“冯京疏言吴充、鞠真卿、刁约不当以无罪黜。”[2](P4310)刁约非议温成厚葬之事后遭黜,冯京上书言刁约之冤情。

赵抃,《宋史》有其传。刁约因温成一事遭贬后,他上书言其无过,请求将其召还。

王韶,《宋史》有其传。晚年其对在熙河大开杀伐一事耿耿于怀,到金山寺一游,偶遇刁约,向刁约倾诉其心事,刁约说“若打得过自不问也”[14](P479),但他终没有打开心结。

宋祁、王洙、李淑、叶清臣、高若讷,此五人《宋史》皆有其传。《梦溪笔谈·补笔谈》:“景纯喜交游,多所过从,到局或不下马而去。一日退朝,与子京相遇,子京谓之曰:‘久不辱至寺,但闻走马过门。’李邯郸献臣立谈间,戏改杜子美《赠郑广文》诗嘲之曰:‘景纯过官舍,走马不曾下。忽地退朝逢,便遭官长骂。多罗四十年,偶未识磨毡。赖有王宣庆,时时乞与钱。’叶道卿、王原叔各为一体诗,写于一幅纸上,子京于其后题六字曰:‘效子美谇景纯。’献臣复注其下曰:‘道卿著,原叔古篆,子京题篇,献臣小书。’欧阳文忠公又以子美诗书于一绫扇上。高文庄在坐曰:‘今日我独无功。’乃取四公所书纸为一小帖,悬于景纯直舍而去。”[15](P304)

王宣庆,《梦溪笔谈·补笔谈》:“王宣庆大阉,求景纯为墓志,送钱三百千。”[15](P304)

韩维、胡宗愈(1029—1094,字完夫)。“礼官韩维、刁约、胡宗愈言:‘臣等以为宜如天禧旧制,以彰陛下稽古重道之意。’”[16](P366)又,“后判太常寺韩维、刁约、同知礼院胡宗愈言:‘臣等窃谓臣侍君侧,古今之常。’”[17](P441)但不知刁氏与此两人是否有交集。

郭萧山(?—1084),即郭源明,郭劝之子,东平(郓州须城)人,治平中,为太常博士,曾任尚书职方员外郎、知单州军州事。《宋史·郭劝传》:“会御史知杂事吕诲等奏弹中书议追崇濮安懿王典礼非是,被黜,以源明补监察御史裹行。源明乞免除命,请追诲等,遂听免。后以职方员外郎知单州,卒。”[10](P9894)又,“太守刁约闻之曰:‘郭萧山厌民望矣!’”[18](P905)但刁郭二人是否有交集,未能证明。

丘道源,见刁约文《与丘道源帖》,其人失考。

综上所述,苏轼、欧阳修、范仲淹、王安石与刁约及其家族成员有或深或浅的渊源,苏颂、沈括与刁约有乡缘、地缘关系,但从交游诗文数量来看,梅苏二人与刁约是最为亲密的文友。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