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中国陶瓷文化术语译介:概念建构视角

时间:2024-08-31

欧飞兵

(景德镇学院 外国语系,江西 景德镇 333000)

在当今文化多元与话语多极的全球化语境中,不同文化与话语之间的交融乃大势所趋。翻译对异质文化互动的助推与日俱增,它“使得原先处于中心的文化向边缘地区传播和辐射,同时它也可以促进原先处于边缘的文化逐步向中心运动,进而对既定的世界文化格局进行重新绘图”[1]。作为中国文化的精神名片与独特形构,中国陶瓷文化理应在世界文化谱系图上留下自己的标记。在这场由边缘迈向中心的运动中,“中国陶瓷文化术语”于中国陶瓷文化的价值、意义和作用,恰如“中华思想文化术语”于中华思想文化一样,重要、特殊且不可替代。在全球语境下建构“中国陶瓷文化术语”这一概念,需要澄清几对前设概念之间的逻辑关系,如术语与文化术语、术语翻译与文化术语翻译、陶瓷文化翻译与陶瓷文化术语翻译,还需厘清这些概念同所建构概念之间的内在关联,以利于突出我国陶瓷文化的核心与本质,从而为陶瓷文化翻译以及构建中国陶瓷文化概念体系提供支持。

一、术语与文化术语:概念建构的基础性组配

对术语的认知,国内外学者一度停留在科技的层面上。在我国,术语有时称为科技名词,“作为科技文献的载体,被广泛应用于现实世界的各个领域”[2]。就连权威学者都认为,“既懂‘民族化术语’,又懂‘国际化术语’,这叫作‘科技双语言’”[3]。在国外,即便是在术语学研究发源地之一的俄罗斯,术语属于科技领域的观点仍然存在[4]。在该认知层面上,术语被固化成自然科学的专有名称,其实这是对术语的一种误读或狭隘解读,其流弊至今尚未根除,直接影响了对术语乃至文化术语的正确理解和使用。

(一)术语:再定义、特性及使用

“术语作为一个事物是复杂的,具有多方面的特征。不同的研究者可以从自己的学科研究视角出发给术语下定义,而不必追求面面俱到。”[5](P232~233)上文中提到的“作为科技文献的载体”,被称为“科技名词”“科技语言”的“术语”,充其量是术语的狭义或狭义的术语。该层面概念的内涵增添了“科技”的限定,致使其外延无法扩展至科技以外的广阔领域。随着学术探索的不断深入,突破狭义限定、拓展术语外延的需求日渐增强。有识之士明确指出,“广义的术语包括自然科学领域和人文社科领域的术语。”[6]由此,我们不妨这样定义:从狭义上看,术语仅指自然科学领域指称概念的名词集;从广义上看,术语是指自然科学领域和人文社科领域指称概念的名词集。

广义术语是本文进行概念建构的基石,识别术语的特性,有利于稳步推进概念的理论建构。术语的特性表现在思维、语言、知识和文化等四个方面[7]: 术语的思维特性表现为,术语是自然科学与人文社科领域中特定概念的思维外壳;术语的语言特性体现为,术语是借用词或词组等语言单位加以表征的;术语的知识特性在于,无论是自然科学术语或人文社科术语,都是某一学科知识网格的重要节点;术语的文化特性在于,术语承载着民族的思想文化,不仅人文社科术语具有厚重的文化蕴涵,自然科学术语也含有丰富的科技文化信息。

明确术语的定义与特性,对正确使用术语大有裨益。在运用术语建构概念或概念体系时应注意:术语的标准化,即定义概念、确立术语的过程,应避免同义和多义术语,以减少文化交流的误解或不解;术语的规范化,指在自然科学领域和人文社科领域中,术语的称名、使用等遵循协调一致原则,以实现统一、消解混乱;术语的民族化,指经过定义概念、确立称谓之后的术语在构词与表达上具有本民族特色;术语的国际化,即采纳国际通用称谓命名术语;名词的术语化,是指一个名词由普通语词演变为专用术语。

(二)文化术语:定义、属性及使用

“每个术语背后都有自己的文化背景、历史沉淀和学科视角”[8],“术语和文化如影之随形,须臾不离”[3],于是乎文化术语诞生。上述对术语之再定义、特性与使用的探讨,为继而探寻文化术语的定义、属性及使用提供了逻辑依凭。

广义术语涵盖了人文社科与自然科学两个领域,人文社科术语包含了思想文化精华,自然科学术语则蕴含着科技文化信息。据此,文化术语可宽泛地定义为:人文社科领域和自然科学领域指称文化概念与科技文化概念的名词集。

文化发生史告诉我们,文化具有创造性、社会性、承继性、异质性等本质属性。具体而言,文化是人类创造的各种有形物与无形物之和,被群体或社会成员所接受与认同,具有纵向上的自我承继性及横向上的排他异质性。而透过术语的重新概念化可以发现,术语具备“单义性、系统性、简明性、理据性、稳定性、能产性”[9](P1~3)等类别属性。复合概念文化术语由“文化”与“术语”组成,其属性必然寓于这两个上位概念所构筑的可能性空间中。文化术语的属性在本质上表现为创造性、社会性、承继性、异质性等文化元特征,而在类别上则体现了单义性、系统性、简明性、理据性、稳定性、能产性等术语特性:文化术语的单义性要求,指称同一文化术语的概念与名词单一对应;文化术语的系统性是指,在人文社科领域、自然科学领域或其中某个特定区域,一些文化术语共生于层级明晰的系统中;文化术语的简明性要求,文化术语的译介应简单明了,易于理解;文化术语的理据性要求,文化术语的内涵不违反其结构理据,能做到顾名思义;文化术语的稳定性是指,保持指称同一文化术语的概念与名词之间的单一对应关系长期不变;文化术语的能产性是指,文化术语具有派生或衍生新的文化术语的能力。

在运用文化术语建构概念或概念体系时,同样应注意:文化术语的标准化,即避免同义和多义的文化术语,以消除交流歧义;文化术语的规范化,指文化术语的称名遵循统一原则,以消解使用混乱;文化术语的民族化,指文化术语的构词表达具有民族特色;文化术语的国际化,即文化术语的称名表达同国际接轨;名词的文化术语化,是指一个名词由普通语词演变为文化术语。

二、术语翻译与文化术语翻译:概念建构的前提性组配

如果说在建构中国陶瓷文化术语概念中,术语与文化术语发挥了基础性功用,那么,术语翻译与文化术语翻译则应释放其前导性功能。对术语与文化术语之各自定义、属性、使用及其关系进行重新思考,为探究这一功能做出有益的铺垫。

(一)术语翻译:定义及特征

术语承载着民族的思想文化,不仅人文社科术语的文化意蕴极为深厚,自然科学术语的科技文化信息也很丰富。术语翻译是“两种不同的语言体系(语系)和两种不同的思想体系之间的术语转换”[3],是“文化传播中的关键工作,如何使术语有效地为文化的传播服务”[3],是术语译介中值得探讨的问题。

术语有广义与狭义之分,术语翻译自然也有广义与狭义之别:广义是指不同语言及思想体系之间的自然科学与人文社科术语转换,狭义仅指不同语言及思想体系之间的自然科学术语转换。广义的术语翻译概念是本文进行概念建构的前提之一。了解术语的思维特性、语言特性、知识特性和文化特性,掌握术语使用的标准化与规范化、术语称名的民族化与国际化,有助于把握术语翻译的广义特征。

术语翻译被模因论者视为“学术模因的跨语际复制,具有变异性、选择性和保持性等特征”[6]:术语翻译的变异性,指在术语翻译过程中,术语作为上位概念的定义常常被悬搁在目的语语境中,经过译者的加工转换,最终可能会以一种新的面貌出现。术语翻译的选择性,即在术语翻译过程中,通过研究术语的源语定义以及目标语作为术语新的栖身之处的语境意义,考量、挑选并确定术语的正式称谓。翻译中对术语的选择,不单要顾及语义层面的称名变化,更要考虑文化意蕴的深层移迁,因为文化特性是术语的根本属性之一。术语翻译的保持性,是指在术语翻译过程中,应注意术语的标准化与规范化,实现术语称名的统一,避免产生同义术语和多义术语,保证术语能够顺利地进行跨语际复制和跨文化传递。

(二)文化术语翻译:定义及要求

“不同的文化要用不同的术语来说明。吸收外来文化,同时必须吸收外来术语。”[3]同理,传播本国文化,不可避免地要传播本国术语。然而,不管是外来术语吸收,还是本国文化传播,都须借助于翻译这一媒介,由此出现文化术语翻译。

探析复合概念文化术语翻译的涵义,可从文化术语和术语翻译这两个主题概念的定义中寻找答案。文化术语是人文社科与自然科学领域指称文化及科技文化概念的名词集,术语翻译则指不同语言及思想体系之间的人文社科与自然科学术语转换。因此,文化术语翻译即指不同语言及思想体系之间的人文社科术语转换与科技文化术语转换。该复合概念是本文进行概念建构的一个重要前提。熟悉文化术语的本质属性和类别属性,懂得文化术语使用的标准化与规范化以及文化术语称名的民族化与国际化,与此同时,还要把握术语翻译的变异性、选择性和保持性等特征,这都有助于深入理解文化术语翻译的要求。

文化术语是民族思想文化和国家话语体系的重要载体与本质核心,在全球开启对话时代,文化术语翻译要强调文化间性。作为主体间性在文化生产场域中的映射,文化间性“指的是一种文化与他者际遇时交互作用、交互影响、交互镜借的内在关联,它以承认差异、尊重他者为前提条件,以文化对话为根本,以沟通为旨归”[10]。要凸显不同文化话语的异质性。该异质性不仅表现于话语形式上,有时更深刻地体现在文化内涵中。“全球化的发展导致了不同文化群体的成员愈加意识到彼此的文化规则与标准,也了解到彼此的文化习性与体验形式。”[11]这种意识与了解,为在翻译中展现文化术语的异域色彩提供了可能。要考量不同文化话语的交融性。文化术语翻译应当向目的语受众展示术语的文化质点,两种文化若能在某个层面或某一点上产生视域融合,必将实现积极的跨文化交融。这无疑是源语文化术语在目的语中“最有效的生存之道,不仅是生存,还有可能发扬光大”[11]。

三、陶瓷文化翻译与陶瓷文化术语翻译:概念建构的关键性组配

在当今全球化背景下,民族对话、文化交融虽是人心所向,但是,若要重新绘制世界文化版图,还需要各国坚持不懈地共同努力,因为强势文化的中心地位一时难以撼动,而弱势文化的边缘处境又没有得到根本改变。这种状况反映在我国翻译事业上是输入和输出的严重失衡,反映到术语翻译上,则是“大量外来术语涌入,一定程度上造成汉语学术语言及思维的混乱;同时,汉语科技与人文社科术语的输出很少,不利于对外交流的学术自主与创新”[6]。本文对“中国陶瓷文化术语”概念的建构,意在为扭转这种失衡局面做出努力。

在进行概念建构的过程中,相对于术语与文化术语所发挥的基础性功用,以及术语翻译与文化术语翻译所释放的前导性功能,陶瓷文化翻译与陶瓷文化术语翻译将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一)陶瓷文化翻译:定义、性质及指涉

概念组合陶瓷文化翻译可标引为陶瓷文化和文化翻译。“所谓陶瓷文化,是指在陶瓷的泥做火烧与销售、消费的过程中和各个环节中所呈现的材质文化、工艺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物质文化形态和情感、心理、观念、习俗等精神文化的面貌。”[12](P21)可见,陶瓷文化不仅涵盖陶瓷的物质方面,还包括陶瓷的非物质方面。“在宽泛的意义上,凡是具有文化接触和协商性质的翻译行为,都可称为文化翻译。”[11]我们可依此将陶瓷文化翻译定义为:在陶瓷物质文化及陶瓷非物质文化领域中所发生的、具有文化接触和协商性质的一切翻译行为。

“陶瓷文化翻译涉及面广,具有科技翻译与文学翻译的双重性质。”[13]陶瓷文化包含“陶瓷历史文化、陶瓷材质文化、陶瓷工艺文化、陶瓷器物文化、陶瓷装饰文化、陶瓷作坊文化、陶瓷习俗文化、陶瓷交易文化、陶瓷包装文化、陶瓷制度文化”[12](P24~36)等方面,这些皆属于陶瓷文化翻译的指涉范围。

(二)陶瓷文化术语翻译:定义及意义

陶瓷文化翻译是本文进行概念建构的一个关键概念,在探讨了其定义、性质及指涉之后,还必须对另一个关键概念陶瓷文化术语翻译进行探究。

陶瓷文化术语翻译是个复合概念,可分解成三个主题概念:陶瓷文化,是指陶瓷物质文化与陶瓷非物质文化之和;文化术语,是指人文社科领域和自然科学领域指称文化概念与科技文化概念的名词集;术语翻译,在广义上指的是不同语言及思想体系之间的自然科学与人文社科术语转换。分析这三个概念发现,如果以陶瓷文化为框架,以文化术语为核心,以术语翻译为依托,通过整合便能得出陶瓷文化术语翻译的定义:不同语言及思想体系之间的陶瓷文化术语转换与陶瓷科技文化术语转换。

陶瓷文化术语翻译对全球语境下构建中国陶瓷文化概念体系具有重要价值与特殊意义。虽说我国“悠久的制瓷历史和独特的制瓷工艺形成了极具中国文化特色的陶瓷术语体系”[14],但“令人遗憾的是,迄今为止它们中大多数从未对外译介过”[14]。“随着跨文化交流的日益频繁,急需对陶瓷术语尤其是涉及到中国所特有的工艺装饰手法的术语进行‘英语正名’”[15],以促进我国陶瓷文化的对外输出和概念重构。

四、结语

检视上文建构概念的逻辑理路发现,中国陶瓷文化术语即是我国陶瓷物质文化与陶瓷非物质文化领域指称文化及科技文化的名词集。“在国家大力推行‘一带一路’与文化‘走出去’战略的今天,为了向世界展示和宣传中国陶瓷文化艺术”[16],有必要对中国陶瓷文化术语进行发掘、阐释和译介;这不仅是我国陶瓷文化对外传播的顺势之举,更是文化自觉与文化自信的表现。建构总体性中国陶瓷文化术语概念,凸显了中国陶瓷文化的本质部分,可整合与串联陶瓷文化对外传播过程中的碎片化信息;有助于揭示和传达术语里隐含的文化符码意蕴与中国话语意义,促成我国陶瓷文化与其他各国文化的交融。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