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自我效能感与高职学生非传统职业的抉择

时间:2024-08-31

方黛春

(宁波城市职业技术学院 信息学院,浙江 宁波 315100)

自我效能感与高职学生非传统职业的抉择

方黛春

(宁波城市职业技术学院 信息学院,浙江 宁波 315100)

高职院校在就业指导过程中,加强对学生自我效能感的培养,对于引导学生积极解决就业困难具有重要的价值。分析了高职学生自我效能感在非传统职业选择过程中的现状、特征以及对其就业的影响,并对提升高职学生自我效能感在非传统职业就业中的途径提出对策。

自我效能感;高职学生;非传统职业;就业指导

在高职学生就业过程中,职业信息、自我认知、周围环境等因素会影响到最终的职业抉择,这不仅关系到高职学生职业生涯的发展,也关系到人力资源的有效配置,乃至国家的稳定和持续发展。作为高职院校的老师,在当前严峻的就业形势下,有责任与义务来认真思考、研究影响高职学生就业的一切因素,特别是心理因素,并积极引导帮助学生充分发挥自我效能感,向非传统职业领域拓宽职业渠道,积极主动地突破自我,投身于社会、国家所需要非传统职业之中去[1]。

一、高职学生对非传统职业自我效能感的现状

笔者对宁波市高职院校采取了以专业为单位分层随机抽样研究方法[2]。涉及到管理、计算机、会计和金融等不同专业。据调查资料研究显示,对非传统职业自我效能低的男生,比女生更不愿意选择对方性别的传统职业,认为选择女生传统职业社会地位低、薪水少,更重要的是贬低自身价值,甚至被嘲笑从事与性别不相称的工作,还有不具有女生天生的耐心、细心、也缺乏工作的自信心。相反,自我效能感低的女生也很少去选择从事传统男性职业,如女生在数学领域的自我效能感低,进而影响到她们选择与之有关的科学、工程和机械职业领域。但在自我效能感高的传统女性职业上,明显高过传统男性职业,这种自我效能状况导致了高职学生的职业可选范围被控制在狭小范围内[3]。

二、高职学生对非传统职业自我效能感的特征

自我效能感的特征大致有以下几个方面:在激烈的就业竞争中,这部分毕业生表现出烦躁不安、意志消沉,反应迟钝的特征,影响其应有能力的正常发挥;有的毕业生缺少个人主见,盲目从众,总是往人多的地方挤,不敢打破常规大胆探索,不能坦然面对非传统就业,导致错失机遇。

对于非传统职业的抉择上,有些高职学生自我效能感表现出排斥。主要原因在于认为从事异性传统职业很是丢“面子”,或者认为自己不具备异性的优势,更愿意把注意力集中在知名度高、经济效益好的单位。从表面上看这种择业行为很光荣,让人羡慕,事实上很多时候是虚荣心和自甘落后的心理在作怪。

面对非传统职业,很多学生的自我效能感表现为自卑和依赖心理。他们要么认为自己技不如人,害怕能力差被别人瞧不起,要么不能积极主动去向求职单位推销自己,而把就业的希望过分地依赖到学校、家人身上,从而失去自主权。

三、自我效能感对高职学生选择非传统职业行为的影响

低下的自我效能感制约了高职学生对非传统职业的选择,主要表现如下。

第一,无法调节免疫系统的正常平衡,影响身心健康。当面临非传统职业就业困境时,自我效能感不足的学生,会打破自身平衡的免疫系统,产生强烈的焦虑和悲观情绪,采取消极退避行为,导致其就业的自卑感、挫折感、恐惧感常有发生,由此对其心理健康产生不利影响。而自我效能感较强的人则往往信心十足、精神饱满,即使面对失败也能保持积极、乐观的态度去面对,身心健康状况自然良好。

第二,无法主动适应社会岗位需求,打破传统观念。近年来,待就业数量存量的逐年增加与社会就业岗位的有限供给形成了极大的矛盾,就业市场严重地供大于求。在这一现状下,要想成功就业,除了要具备相应的知识和技能外,主动出击,扬长避短,勇于选择非传统职业的就业是明智之举。自我效能感低下的学生,即使本身具备从事某个职业能力,但因缺乏自信或信念不坚决,畏缩不前而最终失败;反之,能力不强的学生具备较高的自我效能感,却能通过努力找到适合自己的工作。

第三,无法在岗位中发挥最佳潜能,提高就业质量。不仅高职学生的择业态度受自我效能感的直接影响,学生的就业质量也会受到间接影响。具有较高自我效能感能帮助学生树立信心,战胜遇到的困难,倾向于选择具有非传统性的挑战性的工作。自我效能感低的学生缺乏主动性和自信心,往往由于自己的不自信,把自己本可以做的工作机会丢失了,导致职业选择的范围狭窄。

第四,无法面对就业求职过程挫折,影响其坚持性。在严峻的就业背景下,高职学生不可避免地会遇到各种困难,特别是在非传统职业的选择中,不可能一帆风顺的就业。自我效能感越高,求职动力越强,坚持的时间就越长,遭挫时也能冷静分析问题,积极采取对策解决困难。与此相反,有的学生对自己的能力和信心估计不足,每每遇到一点麻烦,就对自己的能力进行怀疑,一蹶不振,甚至放弃。

四、提升高职学生自我效能感在非传统职业就业中的途径

(一)运用心理学的知识,正面给予学生激励

在心理学中,对行为成败的归因模式和皮格马利翁效应,都对自我效能感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行为成败的归因可激发个体的自信心和成功期望,也可使人意志消沉。皮格马利翁效应是运用赞美、信任和期待的能量改变人的行为。因此,高职院校教师要将管理心理学的知识用于对学生的就业指导,引导学生尽量把成功归因于自身的综合能力和基本素质等主观可控因素,而把失败归因运气、时机不成熟等不可控因素,以此强化学生在主观方面的成功动机;通过对学生充分地信任、赞美,使其获得一种积极、自信、向上的前进动力,尽力实现对方的期待,增强自我价值。这种正面激励可以使高职学生感到自身存在的价值意义,能有效增强大学生自我效能感。

(二)健全社会实践管理机制,获得成功体验

作为个体的一种主观心理感知,高职学生的自我效能感并不是凭空产生,而是建立在学生的自身的工作经验或认知基础之上的。学生曾经成功的实践体验可以有效提高其自我效能感,而曾经失败的实践体验则会降低自我效能感。由此可见,加强和规范高职学生社会实践机制的建设和管理,让学生在真正进入实际工作岗位之前就获得将来可能从事工作的正向、积极的工作经验,可以有效地提高学生的自我效能感,使他们预先对工作需要的知识、技能和自身的优点和缺点有一个较为全面地了解,以便更好地发挥自身的潜在能力,增强就业的自信心。因此,在高职院校建设中,建立完善的校内外实习、实训基地对于提高学生的就业技能和心理素质具有重要意义。

(三)提供焦虑控制技术,及时得到纠正

高校教师在就业指导中,应针对那些对职业选择感到困惑的学生开展自我积极的放松训练,让他们保持情绪和生理状态的稳定。特别是对于那些性格内向孤僻的学生,更要加强观察,通过放松训练,唤起学生的情绪和生理状态,及时得到有效的纠正,避免陷入以自我为中心或思维停止的状态,导致学生自我效能感更加低下。

[1]Bandura,A.Self-efficacy.Toward a unifying theory of behavioral change[J].Psychological Review,1977(3).

[2]Bandura,A.Self-efficacy.the Exercise of Control[M].W.H.freeman and Company,New York,1997.

[3]郭本禹,姜飞月.职业自我效能理论及其应用[J].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5).

G647.38

A

1673-1395(2012)04-0147-02

2012-01-15

方黛春(1981-),女,浙江金华人,助理研究员,硕士,主要从事高等职业教育管理研究。

责任编辑 胡号寰 E-mail:huhaohuan2@126.com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