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苏辙在散文史上的地位及影响

时间:2024-08-31

葸琼

(兰州文理学院 人文学院,甘肃 兰州 730000)

苏辙是唐宋八大家之一。他是一位天赋极高,颇具实力和影响力的古文家。他的散文理论以及散文创作实践,对巩固和推动北宋古文运动,起到了一定的作用。厘清苏辙散文创作在散文史上的地位和影响,对了解北宋古文运动以及苏辙的散文成就,不无裨益。

苏辙的文学作品,主要分布在其《栾城集》、《栾城后集》、《栾城三集》、《栾城应诏集》之中,今人将其合编为《苏辙集》。从苏辙现存作品来看,其文学成就,主要集中于散文和诗歌创作两方面;而其中最为重要的,则是其散文创作。

讨论苏辙的散文创作,以及其在散文史上的地位,就不能不了解苏辙在北宋古文运动中所起的作用。正当欧阳修大力提倡古文创作,倡导古文运动时,苏轼、苏辙兄弟尚值青年时期。嘉祐二年(1057年),欧阳修知贡举。《宋会要辑稿·选举一》载:“嘉祐二年正月六日,以翰林学士欧阳修知贡举,翰林学士王珪、龙图阁直学士梅挚、知制诰韩绛、集贤殿修撰范镇并权同知贡举。”这是被后人称为“文星璀璨”[1]的一次贡举。此次贡举中,自称“长于草野,不学时文,词语甚朴,无所藻饰”[2](P363)的苏轼、苏辙兄弟,并皆及第。一时之间,苏轼、苏辙兄弟名贯京师。对此,苏辙《祭欧阳少师文》一文曾忆及当时的情形:

嗟维此时,文律颓毁。奇邪谲怪,不可告止。剽剥珠贝,缀饰耳鼻。调和椒姜,毒病唇齿。咀嚼荆棘,斥弃羹胾。号兹古文,不自愧耻。公为宗伯,思复正始。狂词怪论,见者投弃。踽踽元昆,与辙偕来。皆试于庭,羽翼病摧。有鉴在上,无所事媒。驰词数千,适当公怀。擢之众中,群疑相豗。公恬不惊,众惑徐开。滔滔狂澜,中道而回。匪公之明,化为诙俳。[3](P431)

嘉祐二年的及第,使苏辙的文名第一次在士人间广为传播,这主要归功于苏辙所作《刑赏忠厚之至论》[3](P347)一文,迎合了欧阳修散文革新的需要。苏辙这篇文章,已初步显示了其行文的风格。他的这篇文章,虽不像苏轼的同题文章那样出奇制胜,但文章结构严谨,思路清晰,显得四平八稳,故而赢得了欧阳修的赞誉。

自此以后,苏辙开始积极从事古文创作。其所作古文,既有政论文、史论文、叙事文、抒情文,也有大量的应用文。苏辙主要生活在北宋中后期。当时,欧阳修所领导的古文运动,已经取得了很大的胜利。苏轼、苏辙兄弟则以其散文创作实践,沿着欧阳修所开辟的古文道路,继续前进。从这一层面而言,他们的古文实践活动,正是这场运动的继续。日本学者海保元备在其《渔村文话续》中,对北宋的古文运动以及苏轼、苏辙的散文创作,给予了高度的评价。他认为,宋代古文运动乃“穆修之徒倡之”,“欧阳修、尹师鲁和之”,“王安石、眉山父子、曾巩为之作羽翼”。[4](P280)在梳理北宋古文运动的发展轨迹时,他注意到了推动北宋古文运动发展的几个关键人物,而其中的“眉山父子”,便自然包含了苏辙。也就是说,在推动北宋古文运动向前发展的过程中,苏辙的散文创作起到了重要的作用。苏辙对北宋古文运动的贡献,约略有三:其一,苏辙构筑了自己的散文理论,其所提出的文气说,在中国文论史上写下了光辉的一笔;其二,苏辙所创作的大量的优秀古文,对当时的文坛,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其三,苏辙与其父兄,作为古文创作的主体,壮大了古文作家群实力,巩固并发展了欧阳修所倡导的古文运动的成果。正因为如此,《宋史·文苑传序》评曰:

国初杨亿、刘筠,犹袭唐人声律之体,柳开、穆修,志欲变古,而力弗逮。庐陵欧阳修出,以古文倡,临川王安石、眉山苏轼、南丰曾巩起而和之,宋文日趋于古矣。[5](P12997)

需要说明的是,论及宋文六家时,《宋史·文苑传序》似乎只提及四人,为欧阳修、王安石、苏轼、曾巩,独不提苏洵、苏辙,但我们依然可以判定,《宋史·文苑传序》所提及的“眉山苏轼”,并非仅仅只是指苏轼一人,而是以其指代三苏。其原因有二:其一,三苏为文,有其共同的特征,且苏轼、苏辙兄弟,同时崛起于文坛;其二,苏轼为文汪洋恣肆,比之苏辙之文的澄净平淡,特色更加鲜明。故此,《宋史·文苑传序》中的“眉山苏轼”一语,实已将苏辙隐于其中。

关于苏辙在北宋时的文名,《宋史·苏辙传》有叙。《宋史·苏辙传》称,苏辙“使契丹,馆客者侍读学士王师儒能诵洵、轼之文及辙《茯苓赋》,恨不得见全集”[5](P10828)。可见苏辙之文,在他在世之时,已非常流行,并传播到了宋朝之外的少数民族统治地区。契丹侍读学士王师儒,居然能诵读苏辙的《茯苓赋》一文,可见苏辙散文的声名很大。对于苏辙之文,世人每喜将其与苏轼之文相提并论,且大多认为苏辙之文不如其兄之文。当然,就其总体成就而言,苏辙之文不如其兄之文,但若单就某一点而言,苏辙之文并非全然逊于其兄,甚至也有高过其兄之处。换句话说,与其兄之文相比,苏辙之文仍能卓然自成一家。对此,苏辙曾自言:“世人不妄言,知我不如兄。篇章散人间,堕地皆琼英。凛然自一家,岂与余人争。”[3](P1180)这充分说明,一方面,苏辙虽然清醒地认识到,自己的创作不如其兄;但另一方面,苏辙也认识到了自己文章的独特之处,即“凛然自一家”。不过,与苏氏兄弟交游甚好的秦观,却并不认为苏辙之文逊于苏轼之文。其《答傅彬老简》有云:

阁下又谓三苏之中,所愿学者,登州(苏轼)为最优。于此犹非也。老苏先生,吾不及识其人;今中书(苏轼)、补阙(苏辙)二公,则仆尝亲事之矣。中书之道,如日月星辰,经纬天地,有生之类,皆知仰其高明;补阙则不然,其道如元气,行于混沦之中,万物由之而不自知之。故中书尝自谓“吾不及子由”,仆窃以为知言。[6](P672)

秦观不同意傅彬老所谓苏轼之文优于苏辙之文的看法,反而认同苏轼“吾不及子由”的观点。对苏辙之文与己文之短长,以及苏辙之文的特点,苏轼也曾有过一番评论。其《答张文潜书》云:

子由之文实胜仆,而世俗不知,乃以为不如。其为人,深不愿人知之。其文如其为人,故汪洋澹泊,有一唱三叹之声。而其秀杰之气,终不可没。作《黄楼赋》,乃稍自振厉,若欲以警发愦愦者。而或者便谓仆代作,此尤可笑。

苏轼认为,苏辙之文胜己,只是因为世人不知,所以才误以为其文不如己。这便是苏轼所谓“吾不及子由”的确证。且不论秦观、苏轼之论是否客观公允,但其中至少透露出一种信息:在北宋文坛,确实存在着有关苏轼兄弟文章孰优孰劣的争议;而这一争议的存在,从侧面说明了,有人认为苏辙之文与苏轼之文难分高下,或者至少可以一决高下。诚如秦观所言,苏轼之文“如日月星辰,经纬天地”,这已经是大家公认的事实,因此,将“道如元气,行于混沦”之中的苏辙之文,拿来与其兄之文相提并论,这便充分说明了,苏辙之文即便不如其兄之文,也是非常难得之文,非常人所能及。

苏辙为文平稳,不标新立异。对此,苏辙《栾城遗言》有云:“子瞻之文奇,予文但稳耳。”正是这一“稳”,成就了苏辙之文,使苏辙散文自成一家。故茅坤《苏文定公文钞引》云:“苏文定公之文,其巉削之思或不如父,雄杰之气或不如兄,然而冲和淡泊,遒逸疏宕,大者万言,小者千余言。譬之片帆截海,澄波不扬,而洲岛之棼错,日星之闪烁,鱼龙之出没,并席之掌上,而绰约不穷者已,西汉以来别调也。”[7](P5837)茅坤全面论述了苏辙散文的成就,而“西汉以来别调也”的定评,则相当精确地指出了苏辙在散文史上的地位。

苏辙以自己的散文创作实绩,得以位列唐宋八大家之中,成为一代文学大家。因此,我们有必要知道,苏辙的创作成就,在唐宋八大家中占有怎样的地位,在他的生前身后,历代文人又是怎样评价他的文学地位的。考察这些,对于正确评价苏辙的文学成就,以及对今后的苏辙研究,都有着积极的意义。

南宋时期,陆游和周必大都赞赏苏辙。这从周必大《跋子由和刘贡父省上示座客诗》中即可见出:

吾友陆务观,当今诗人之冠冕,劝予哦苏黄门诗。退取《栾城集》观,殊未识其旨趣。甲申闰月辛未,郊居无事,天寒踞炉如饿鹤,刘友子澄忽自城中寄此卷相示,快读数过,温雅高妙,如佳人独立,姿态易见。然后知务观于此道真先觉也。

周必大在读完《栾城集》后,方觉苏辙诗文温雅高妙,不禁佩服陆游的先见之明。另,南宋吕祖谦奉宋孝宗之命编纂《宋文鉴》,将苏辙之文特选了38篇。有一点需要指出,在这个选本中,曾巩文章的数量超过了苏辙文章的数量。这并非是单纯以文学成就之高下而做出的选择,而是在很大程度上,因审美观念的变更而做出的选择。南宋时,理学兴盛,故而曾巩之文受到朱熹等人的推重,因此在这个选本中,苏辙的文章数量要少于曾巩的文章数量。

明清时,三苏之文受到人们的普遍重视。唐宋派、桐城派对唐宋八大家之文,都给予了很高的评价。明清的一些重要散文选本,如明朱右的《八先生文集》、唐顺之的《文编》、茅坤的《唐宋八大家文钞》,以及清人储欣的《唐宋十大家全集录》等,都无一例外地选录了苏辙之文。而在茅坤编选的《唐宋八大家文钞》中,苏辙之文更是受到了特别的礼遇,其入选的散文数量,不仅排在苏洵、曾巩之前,甚至远远超过唐代的柳宗元,达到了164篇。从明清时期的主要古文选本来看,韩、柳、欧、苏的文章,一直是各选本关注的重点,而苏辙的散文,则在宋、元、明、清四朝的古文选本中,入选的比例有所不同。清朝中期,即桐城派古文兴盛时期,苏辙散文的入选数量,一直位居古文选本之末。不同时期古文选本中苏辙散文入选数量的变迁,似乎说明,在唐宋八大家中地位本就不高的苏辙,至清朝时,更处于被人冷落的境地。唯一的特例只有《唐宋文醇》。《唐宋文醇》所选苏辙散文的篇数,超过了其所选王安石散文的篇数。

在历代文选中,苏辙散文的地位如此,那么,在当今学术界,有关苏辙散文研究的情况又是何如呢?从目前已发表的相关论文来看,有关苏辙散文研究的论文有三百多篇。单从研究数量而言,在有关唐宋八大家的研究中,研究苏辙散文的论文数,要高于研究曾巩、苏洵散文的论文数。这可以从一个侧面说明,对唐宋八大家中苏辙、苏洵、曾巩散文的研究虽然一直偏冷,但自清而后,有关苏辙散文的研究,则有逐渐回暖之势。这就意味着,自清以后,苏辙在散文史上的地位及影响在逐渐提升。与此相佐证的是,现代著名学者钱仲联主编的古文选本《古文经典》中,所选苏辙散文的数量,也超过了其所选苏洵和曾巩散文的数量。

总之,苏辙的散文创作实绩,不仅在其生前便得到时人的推许,亦且在其身后,受到不同时代研究者的推重。在唐宋八大家中,苏辙的散文创作成就尽管不是最高的,与唐宋八大家中其他作家相比,其地位也随着时代的变化而有所升降;但不管怎样,能厕身唐宋八大家之列而无愧,这就足以说明,苏辙的散文创作,在散文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和影响。

参考文献:

[1]曾枣庄.文星璀璨的嘉祐二年贡举[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1).

[2]苏轼.谢梅龙图书[A].曾枣庄,舒大刚.三苏全书[M].北京:语文出版社,2001.

[3]苏辙.苏辙集[M].北京:中华书局,1990.

[4]王水照,吴鸿春.日本学者中国文章学论著选[C].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4.

[5]脱脱,等.宋史[M].北京:中华书局,1977.

[6]周羲敢,程自信,周雷.秦观集编年校注[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1.

[7]高海夫.唐宋八大家文钞校注集评·颍滨文钞[M].西安:三秦出版社,1998.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