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8-31
贾 晖 李朝前
(武钢研究院《钢铁研究》编辑部,湖北武汉430080)
科技期刊专家审稿的利弊及对策
贾 晖 李朝前
(武钢研究院《钢铁研究》编辑部,湖北武汉430080)
专家的审稿意见对期刊编辑决策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专家审稿有很多优势,同时由于审稿时间仓促、委托审稿机制不完善等原因,使得部分专家审稿不充分、不严谨,审稿意见简单、可用性不强,有时拖延审稿时间。因而增强初审工作的有效性,勤与审稿专家沟通,改进审稿单的内容与格式,建立高效的审稿专家队伍,对提高专家审稿质量是有益的。
科技期刊;专家审稿;利弊分析;改进对策
审稿是科技期刊编辑工作流程中的一个关键性环节和基础性工作。科技期刊是以学术质量为生命的,评判一种科技期刊除了看它的可读性、思想性、导向性及与此有关的发行量外,还应看它所刊载论文的学术含量。因此,要保证科技期刊的学术质量,就必须有一个合理而严格的审稿机制。科技期刊普遍实行三级审稿制,即编辑初审、专家复审和主编终审,“三审制”中的专家审稿是最关键的,它对判定稿件的学术价值,即稿件的论点是否正确、内容有无创新性、试验设计是否合理、论据是否充分等非常关键,是判定稿件取舍的决定性因素。专家的评审意见不但对学术期刊的健康发展有巨大的推进作用,而且对学术研究也有巨大提升[1](P50~51),因此,有必要对专家审稿进行研究,以期进一步提高审稿水平。
科技期刊特别强调论文的科学性、先进性、实践性,编辑要对这“三性”把关,有时就有一定的困难。因为每个编辑往往要面对大量的稿件,不可能对每篇文章所涉猎的内容都十分精通,因而需请有关专家来审,以确定其学术价值和刊用价值。专家审稿的重点是对论文的学术价值和技术论点、论据、技术方法、实践结果、结论等做出评价,确定其有无刊用价值,是确保期刊学术质量的关键。概括起来专家审稿有以下三个方面的优势。
审稿专家一般具有较扎实的专业基础理论知识和较丰富的科研经验,对本领域或专业的技术发展情况了如指掌,对论文所涉及的学科发展和前沿动态较为熟悉,对论文的科学性、创新性和应用价值等有较深入的认识,能够对其学术质量作出较准确的评价和判断,从而确保刊出的论文有较高的学术价值。专家在审稿过程中,发现文稿中的专业细节问题,提出具体的修改意见或建议,从而为编辑决定稿件采用与否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
专家审稿可以及时发现稿件中的原则性、技术性错误,确保论文内容符合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无泄露国家机密现象;更重要的是专家审稿能指出稿件中存在的问题,给作者提出具体的修改意见和建议,避免出现学术观点或技术处理上的错误。
专家可提醒编辑人员在加工稿件时应注意的问题,如计算、图表中存在哪些不足、易混淆的概念等,这样既可保证文稿的质量,同时也可提高编辑的办刊水平。编辑将专家的审稿意见汇总,向作者充分具体地表达退修理由和要求,可以使作者对稿件进行修改时有的放矢,避免无所适从。如果实验不够完善、数据不够全面、论证欠严密等,编辑人员可根据专家的意见指导作者进行补充、修改。这样不仅可以保证稿件质量,避免出现技术错误,而且可以帮助作者提高论文写作水平,培养作者队伍。
作为编辑,每个人都要面对人情稿、关系稿,经常被搞得进退两难。同意用,稿件内容差、质量低,影响期刊质量;不同意用,作者来头大,又得罪不起。关系稿往往给编辑人员带来许多不必要的麻烦和烦恼。专家审稿则可以减少这方面的压力和麻烦,用与不用都便于向作者解释,可以减少编辑人员在审阅一些特殊作者的稿件时的心理负担,使编辑做到用稿有底、退稿有据。
专家审稿有其优势,同时由于审稿时间仓促、委托审稿机制不完善、缺乏监督约束机制、专家权益保障机制不健全,使得专家审稿出现了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在专家审稿的实际工作中,送审稿件逾期未归的现象时有发生,不能及时返回稿件是专家审稿过程中最常见的问题,也是最让编辑头疼的问题[2](P211)。造成专家审稿时间较长的原因包括:审稿人出国、出差、调离等使稿件长期滞留;审稿人教学科研任务繁重而又不愿草率处理稿件;送审稿件与专家研究方向不对口;个别专家因种种原因不愿承担审稿工作。审稿速度的快慢对编辑工作的进展起着决定性的作用,拖延审稿时间会导致审稿时滞,使编辑部不能及时给出对稿件的处理意见,并给作者以满意的答复。
审稿专家承担着较多的科研、教学工作,有的还兼任社会职务,时间紧影响了审稿质量,造成审稿不充分、不严谨[3](P66~67)。有些专家虽然是本学科的专家,但近几年的研究方向与所审的论文研究的方向不同,对论文的学术质量把握难免不准。还有些专家审稿标准是以期刊的档次来确定的,对于一篇文章,如果是一般期刊邀请审稿,专家可能认为“水平不错,可以发表”,而如果是被专家认为档次比较高的期刊邀请审稿,则专家可能认为“水平一般,不宜发表”。
有的审稿专家所写审稿意见过于简单,非常笼统,或者不明确具体,评语寥寥几句无针对性,让编辑无法确定被审稿件是否具有创新性,从而也给主编定稿造成一定困难。有的审稿意见模糊,没有任何结论性意见只罗列出几条观点,把判断的责任推给编辑自行决定。还有的审稿意见无实质性内容,审稿意见只是罗列文章中几条观点或重复摘要内容,最后写上同意发表或建议修改后发表,没有说明是否有问题或问题出在什么地方及如何修改,给编辑的可参考性不强。
现在专家审稿缺乏监督、约束机制,造成某些评审结果的客观性和公正性缺失[4](P99~100)。按目前的审稿机制,审稿专家对自己给出的决定是不用承担任何责任的,从来没有听说过审稿人因自己的审稿错误而受到追究、向作者道歉并改变审稿结果的事例。这种没有监督、约束的审稿机制,实际上纵容了审稿人的不当行为,为编辑决策提供了不正确的参考依据,也伤害了作者的投稿积极性。
我们可以通过编辑部的有效工作,创造有利于专家审稿的外部环境,减少专家的审稿工作量和劳动强度,以节约他们的时间。编辑部应提高对编辑初审工作重要性的认识,加强编辑队伍建设,积极组织编辑研究初审工作的方式方法和运行机制,组织编辑参加有关的专业学术会议,了解学科的基本知识和发展动态,认真学习关于文章查新工作的手段和方法,从而提高初审工作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编辑在对稿件送审前应对稿件进行科学分类,并熟悉每位专家的研究方向、特长以及近期的研究重点等,有针对性地送审稿件。
编辑应与审稿专家建立长期、稳定的联系。要抽时间走访他们,熟悉他们的课题和研究方向,与他们交朋友。尤其在送审稿件之前,直接与专家对话,更多地了解专家侧重的研究方向,还可介绍文稿的题名乃至摘要。让专家对文稿的主要内容心中有数,希望专家能帮助审稿,并表示感谢,这样可以密切专家与编辑部的关系[5](P203~204)。实践证明。这比未经联系就送出稿件的效果好,若专家有时间审稿,一般都会答应,而事先不联系,审稿时限到了才去催促,容易引起专家不愉快,影响审稿质量。
编辑还要了解有关专家近期的工作、生活情况,询问专家是否有时问审稿,并以E-mail的方式送稿,如专家已出差、出国或身体不适目前不宜审稿,就可另约其他专家,避免把稿件送给那些确实因工作繁忙或因身体状况不佳而无法在预期内完成审稿任务的专家,避免延误审稿时间。当审稿专家不能按时审阅稿件时,应委婉提醒。
审稿单是审稿人与编辑交流的重要手段,其重要性不言而喻。编制审稿单时应广泛听取审稿专家、编辑同仁和作者的意见,并多参考其他编辑部的审稿单,使编制出来的审稿单能全面、准确地反映审稿人的意见,既方便审稿人填写,又有利于编辑和主编利用。
经过调查发现,不同的编辑部采用的审稿单是不一样的,有的为全部问答式,有的为部分问答式,有的则为非量化式。虽然大部分的审稿专家认为审稿单的形式不会影响对稿件的评判,但他们普遍欢迎问答式的审稿单。问答式的审稿单回答起来很快,不用占审稿人很多的时间,且能达到对稿件的评判科学全面的目的。
实践证明,审稿单应该准确、明了地表达出对专家的审稿要求,即能让专家一目了然、方便操作,又有利于专家表达出自己的审稿意见,因此,审稿单的主要内容应该包括:
1)请判断稿件有无创新性
□有重大创新 □有部分创新 □无创新并请阐述创新点
2)请判断稿件的创新性属于哪种情况
□新理论 □新发现 □新技术 □新方法□新应用
3)请修改或指出文章在理论上、逻辑上以及图表公式与量和单位等方面存在的问题或不妥之处
4)请对稿件提出进一步修改的具体意见
5)请提出稿件的处理意见
□建议发表 □修改后发表 □退稿
质量是期刊生存和发展的前提条件,审稿专家的审稿意见是决定一篇稿件能否录用的重要依据。优化审稿专家人员,建立一支动态的、高水平的、高效率的、公正的审稿专家队伍是提高审稿质量、保证科技期刊学术质量的一个非常重要的途径。编辑部所聘请的审稿专家应具有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和科研能力,学术造诣精深,学风严谨,为人正直,科学道德高尚,精力充沛。编辑部通过评审意见,可以掌握审稿专家的专业技术特长,学术造诣,责任心,评议的科学性、公正性以及研究方向的变化等动态情况。
专家审稿有利有弊,审稿专家的审稿意见对编辑决策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一个合格的审稿专家经过深思熟虑提供的审稿意见信息充足,不但保证了编辑部所发表的是高质量的稿件,也是作者修改稿件的主要依据,同时对编辑业务能力的提高及编辑部其他方面的工作也同样具有重要的作用。因此,编辑部应重视专家审稿工作,建立专家与编辑(编辑部)之间的互动交流机制,及时发现问题,及时解决。总之,建立一支相对稳定、高素质的审稿专家队伍对开展编辑工作、提高期刊质量裨益无穷。
[1]张雁影.学术期刊专家审稿存在问题及解决策略[J].新闻知识, 2009(8).
[2]梁丽,张洋.专家审稿存在的问题分析及解决措施[J].中国科技信息,2009(12).
[3]李云霞.加强审稿专家队伍的动态管理[J].编辑学报,2005(1).
[4]朱美香.审稿质量评价的指标体系[J].编辑学报,2005(2).
[5]陈蓉,吕赛英.科技期刊编辑与审稿专家密切合作的措施[J].编辑学报,2005(3).
责任编辑 袁丽华 E2mail:yuanlh@yangtzeu.edu.cn
book=535,ebook=535
G237.5
A
1673-1395(2010)04-0108-03
20100302
贾晖(1969—),女,湖南益阳人,副研究馆员,主要从事科技信息及期刊编辑研究。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