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8-31
邓 雯
(中国气象局武汉暴雨研究所《暴雨灾害》编辑部,湖北武汉430074)
论编辑在提高审稿质量和时效中的能动作用
邓 雯
(中国气象局武汉暴雨研究所《暴雨灾害》编辑部,湖北武汉430074)
审稿是编辑工作中的重要环节,直接影响期刊的质量和竞争力。编辑可从遴选最佳审稿人、设计科学可行的审稿单、加强与审稿人的交流合作、建立一定的激励机制等四个方面来提高审稿质量,缩短审稿时长。
科技期刊;审稿人;编辑;审稿质量;审稿效率
审稿工作是编辑流程中至关重要的一个环节,审稿质量和审稿效率的高低与期刊的整体质量和竞争力息息相关。目前期刊界普遍采用的是三审制[1],即责任编辑初审、同行专家复审、主编或编委会终审。初审时,编辑担任着“防火墙”的角色,其责任不言而喻。而同行专家的审稿质量及时效与编辑所选择的审稿人的专业类别、学术造诣、治学态度、道德操守、时间精力等密切相关。因此,在前两轮审稿程序中,编辑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其主观能动作用发挥的水平与论文的质量和发表时滞密不可分。笔者结合十余年的编辑工作经验,谈谈在审稿过程中的编辑作为,供同仁参考和商榷。
编辑是保证期刊正常运转的核心力量,在期刊的编辑出版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编辑初审是编辑根据自己的学识和经验对稿件进行初步鉴别和筛选的过程。初审质量的好坏和时长,直接影响文章最后的水准和发表周期。因此,编辑在提升自身素质和能力方面应有所作为。
编辑在初审中,需要准确快速地对稿件的创新性、学术价值、有无常识性错误、论点是否正确、论证是否严谨、文题是否一致、层次结构是否清晰等一系列问题做出初步判断,从而决定稿件是否具有复审的价值。这是考验编辑学术底蕴的一项工作,故编辑必须注重专业知识的积累和更新,加强编辑理论的学习和文字功底的磨砺,还需时刻关注本学科、本专业的最新动态和研究热点,只有这样,才能在稿件初审中具备敏锐的洞察力,去伪存真,去粗取精。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学科分支越来越细,同时交叉学科和边缘学科不断涌现,编辑现有的知识和信息量必然难以跟上时代的步伐。这就要求编辑做到勤学善问,多方位汲取养分。遇到不懂的问题,可以向书本学习,向同仁取经,向专家请教。此外,遇到一时无法解决的难题,互联网也不失为一位好老师,其强大的搜索功能可以让许多问题迎刃而解。在学术腐败泛滥的今天,一些意志薄弱者或为职称,或为学位,或为名利,不惜干出学术造假、剽窃抄袭、一稿多投等急功近利的事情。编辑在初审中要从文章的整体结构、严谨性方面进行仔细甄别,查找蛛丝马迹。笔者曾在一个季度内连续发现两篇内容较为新颖但行文可疑的稿件,上中国期刊网检索查阅后,发现其果然为窃取他人成果东拼西凑而成,其抄袭成分高达60%以上。
值得一提的是,仔细研究和琢磨专家审稿意见,尤其对自己初审中没有发现的漏洞多思考多剖析,对提高自身能力大有裨益。长期坚持,必能博采众长,练就一双慧眼,更高效地识别稿件的优劣。
编辑一定要尊重科学,务实求真,不盲目崇拜权威,不以与作者的亲疏远近论稿,坚持质量面前人人平等的原则[2]。这就要求编辑加强职业道德修养,注重修身养性,不断完善自身的人格,力求对稿件的初审做到客观、公正、公平、及时、迅速。
此外,编辑还应该具备无私奉献、甘为人梯的精神和包容之心,充分尊重作者的劳动成果,善待每一篇来稿。尤其是一些内容有新意,作者付出了较大心血,但文字表述能力欠佳,结构不合理的文稿,要尽量保留。可以提出细致、合理的修改意见,提供必要的参考资料和写作范本,给作者一个修正完善的机会。
同行专家评审是审稿中的重中之重,是决定稿件取舍的关键环节,直接关系到论文的质量和发表时滞。选择合适的审稿人,同时提供规范定性的审稿要求和本刊的相关信息,加强与审稿人的交流互动,建立一定的激励机制,无疑有助于提高专家的审稿积极性,更好地保证审稿的质量和效率。
选择合适的审稿人是编辑承担的一项重要工作。编辑实践表明,合适的审稿人应具备以下三个条件:首先,要具备深厚的专业理论知识,较高的学术造诣,对本专业的前沿科学和发展趋势了如指掌,能对论文的学术价值进行准确到位的评鉴。其次,要具备高尚的科学道德和优秀的学术品格,治学严谨,客观公正。无论是名家大作,还是无名小卒的文章,无论是嫡系学派的文章,还是与自己学术观点相左的稿件,均能一视同仁,不偏不倚。最后,时间观念强,能够快速反馈审稿意见。审稿的时长直接关系到文章的发表周期,尤其是一些创新性的论文,其内容极具时效性,及时将其成果公之于众,充分保护作者的首创权,也是科技期刊和编辑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使命。
因此,选择审稿专家时,除对其专业类别、学术水平、学术风格进行考察外,还需考虑其是否具有时间、精力为刊物审稿。一些知名专家、两院院士,一般担任着数家刊物的编委,或公务繁忙,或年龄偏大,精力不济,一般不要轻易将其作为审稿人。笔者认为,科研院所、大专院校的中青年骨干、学科带头人、业务一线的精英,且未担任行政职务者,往往是最佳审稿人选。
实际工作中,常会收到一些笼统、模糊,诸如“不宜发表”、“适当修改后可考虑发表”、“内容一般,请编辑部定夺”的审稿意见,缺乏对文章学术价值的具体评价。此外,每份期刊的级别、定位不同,对稿件质量的要求也不尽相同。因此,编辑部有必要根据科技期刊的要求,结合本刊的实际,制定科学具体、切实可行的审稿规则,避免专家审稿时出现不必要的审稿偏差,延误稿件的发表。可借助审稿单的设计来实现。
建议将审稿单的设计分为期刊特点及定位、审稿要求、对稿件的具体评定意见三部分。第一部分便于初次审稿的专家和同时承担数家刊物审稿任务的专家能准确把握对论文的评价尺度,防止审稿过宽或过严现象的发生。后两部分的设计尽量给出定量的指标,实在无法量化的,评价指标要科学合理,可操作性强。这样便于审稿人对文章的学术水平做出准确、到位的评估。
对一篇文稿的审阅,审稿人必须经过反复阅读、推敲,甚至推导、验证,有的还需查阅相关文献,其付出的心血无疑是巨大的,而得到的报酬非常低微。因此,编辑应对审稿专家的辛勤劳动和高尚情怀怀有感激之情。学术造诣深厚、人品高尚的审稿专家是编辑部的良师益友,是科技期刊持续发展的有力保障,因此,建立专家与编辑之间的互动交流机制,不仅必需而且十分必要[3]。如稿件送审前最好询问专家是否有时间为刊物审稿,以示尊重;接到审稿意见单后及时回复并表达谢意;对于本地审稿专家,一定亲自将审稿费送到其手中,并利用此机会多多联络和交流,对外地审稿人,在邮寄审稿费时,记得附上一句感激之言,以示谢意;在年终可为审稿人寄送一份贺卡或小礼物,表达编辑的感激之情,等等。总之,要多方位加强与审稿专家的交流与联络,增进彼此的感情,激发专家的审稿热情。
适当的激励机制有助于激发审稿专家的荣誉感和对刊物的认同感,从而有利于审稿队伍的稳定和发展。如编辑部可评选年度优秀审稿人,给予表彰和物质激励,对连续数年荣获优秀称号的审稿人可考虑将其增补进编委会;适当提高审稿费用,尤其对多次复审的稿件,其审稿酬劳应与审稿人的付出成正比;还可借鉴国外知名期刊的经验,每年度最后一期集中公布年度审稿人名单,这是对审稿人辛勤工作的肯定,也是一种荣誉激励。
通过以上多种方式,在精神上和物质上体现出对审稿专家劳动的肯定,从而调动审稿专家的积极性,使审稿专家更愿意为期刊的发展做贡献[4]。
提高科技论文审稿质量和时效,尽可能实现审稿时长最小化和评价准确度最大化,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也是科技期刊生存和发展的必然选择。如何充分发挥编辑的聪明才智和能动作用,是一项值得深入探讨的课题。
[1]陈浩元,丁光生,范捷飞,等.科学技术期刊编辑教程[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1995.
[2]白鲜萍.科技期刊编辑的职业素养[J].内蒙古大学学报,2001 (2).
[3]姜仁达,王伟.高校学报编辑流程中的审、编、校关系探讨[J].蒙自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2(6).
[4]姚玮华.加强高校学报专家审稿工作[J].河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3).
责任编辑 强 琛 E2mail:qiangchen42@163.com
book=466,ebook=466
G232
A
1673-1395(2010)04-0116-03
20100605
邓雯(1968—),女,湖北天门人,高级工程师,硕士,主要从事编辑工作。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