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大庆资源型城市人才环境建设研究

时间:2024-08-31

王晓琴

大庆资源型城市人才环境建设研究

王晓琴

笔者从人才环境建设角度,提出大庆资源型城市人才环境优化的若干举措。首先,分析大庆市人才资源存在的主要问题。其次,提出大庆要想实现科学、和谐、跨越发展,就一定要把人才环境建设放在首位,尤其要注重人才的软环境建设,并着重从“人文环境”、“政策环境”和“体制环境”三个层面论述大庆人才软环境的优化问题。

大庆;资源型城市;人才环境;软环境

长期以来,资源型城市作为基础能源和重要原材料的供应地,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但是,由于缺乏统筹规划和资源衰减等种种原因,资源型城市在发展的过程中遇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和问题。就黑龙江省而言,7座市(地)级资源型城市中已经有3座被国家正式确定为资源枯竭型城市。自然资源的不可再生性决定了资源型城市要想实现可持续发展必须转变发展方式。但转型出路在何方?资源型城市是不是注定的、不可避免地要随着资源枯竭而走向衰落呢?国外一些资源型城市通过注重人才资源开发促进城市转型的成功经验可以给我们以有益的启示。

邓小平同志说过,“建设四个现代化最缺的不是金融,不是技术,而是人才。人才是最关键的因素”。大庆作为一座因油而生,因油而兴,因油而荣的典型的资源型城市,在转型的过程中更要格外注重人才资源的开发。因为,实现大庆的可持续发展不仅具有重要的经济意义,更具有重要的政治意义。在这里仅就大庆人才环境问题谈一点粗浅认识。

一 大庆市人才资源存在的主要问题

在谈这个问题之前,先明确一下“人才”的标准。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人才工作的决定》指出:只要具有一定的知识或技能,能够进行创造性劳动,能够为推进社会发展做出积极贡献的人,都是党和国家需要的人才。这是一种科学的人才观,把品德、知识、能力和业绩作为衡量人才的主要标准,打破了过去唯学历、唯职称、唯资历、唯身份的现象。根据“人才”标准,2006年,“十一五”规划进一步规范了人才的统计口径:人才总量 = 具备大专及以上学历的管理专业技术人员人数 + 中专及以下学历但具备中级及以上职称的专业技术人员人数 + 具备大专及以上学历的工人岗位人员人数。本文谈到的“人才”指的就是这部分人。

大庆在人才队伍方面存在哪些共性的问题呢?主要有以下三点。

1.人才整体层次不高与局部短缺并存。

截至2008年末,大庆市人口总数为277.23万人,共有各级各类人才375545人,占全市人口总数的13.54%(全省的平均水平是7%),占全部劳动年龄人口数的20.87%(全省平均水平是15.8%)。如果单纯从这个数据来看,大庆的人才总量在全省来讲,处于领先水平。可是,有一个问题应该引起注意,大庆的人才占有率虽高于全省平均水平,但中专以下人才达到218338人,占人才总量的58.14%,而且就算是大专以上学历的那部分人,接受在职教育的也占有相当大的比例。虽然,我们对人才的定义是不唯学历,但足以说明大庆市的人才整体层次不够高。 同时,35岁以下党政领导人才少,掌握高新技术和现代管理知识的高级人才总量偏低,初级技能型人才普遍短缺,农村实用人才严重不足。人才整体层次不高与局部短缺并存的问题,为大庆实现跨越式发展增加了难度。

2.人才分布不均衡,专业结构不够合理。

通过1979年—2008年大庆三次产业结构图可以看出,虽然这些年大庆在积极探索结构转型,也取得了可喜成果,但是到目前为止仍没有改变第二产业比重过大的问题。石油石化产业又多属于劳动密集型产业,所以人才多集中在这一产业当中。截至到2008年末,石油石化企业人才总数是193137人,占到大庆市人才总数的51.42%。可想而知,大庆要想实现产业转型,第一、三产业的人才缺口很大。

(1979年—2008年大庆三次产业结构图)

在市属人才中,教育、医疗行业人才相对密集,两个行业人才总数达到42087人,占市属人才的24.85%。这说明,大庆在教育、医疗方面比较发达。但新兴产业的人才较少,信息产业、新能源、生物医药等新兴产业人才总数为5606人,仅占市属人才总数的3.34%。有很多专家、学者提出,大庆要想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实现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就要大力发展新能源、生物医药等新兴产业,但现实是我们没有足够的新兴产业人才作为保障。

大庆市政府也充分地认识到人才分布不合理的问题,在《大庆2009-2012人才规划》中明确指出:机关的人才相对较多,生产一线的人才不足;国有企事业单位人才较多,非公企业人才偏少;从事油经济的较多,非油经济的较少。

3.人才吸纳能力不强,外流现象明显。

一般来讲,资源型城市,区位条件都不怎么好(全国约80%的资源型城市分布在中西部地区),交通落后、信息闭塞、工作条件艰苦、待遇不高、自然环境污染严重。与综合性城市比较起来,人口流动的“推力—拉力”差在不断增大,人才流失越来越多。

大庆与我省的其他资源型城市相比,人才外流的问题还不是特别严峻。但是仍然让人感到担忧。仅2006-2008年,大庆市的人才就有4986人流失,其中专业技术人才流往市外的就有1522人。同时,大庆子女考入外地院校的,只要没有什么特别的原因、能够在外地找到一份稳定的工作,基本上不愿意回到家乡;市政府、用人单位、高校多年来培养的博士、硕士,能够继续留在大庆工作的也很少,而且流失的多为优秀人才。

人才的正常流动是有利于区域经济发展的。但是若只流出不流进,或者出去的多进来的少,这就相当于釜底抽薪。有人说,人才流失其实就是以削弱自己的方式增强对手。当然,我们不能把其他的兄弟城市当作对手,起码我们在弱化自己。所以,任何一个有战略眼光的领导者都应该认识到人才流失问题的严重性。

二 大庆资源型城市人才软环境建设

通过对大庆市人才状况的分析,可以看出:人才瓶颈问题是阻碍大庆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关系到大庆能否成功转型。那么,怎样才能建设一支规模庞大、素质优良、结构合理的人才大军,实现人才资源最大化呢?俗话说,“欲致鱼者先通水,欲致鸟者先树木。” “水积而鱼聚,木茂而鸟集”。人才资源开发活动任何时候都不能孤立进行,它受制于各种外部环境的影响和制约。人才与环境是一种辩证统一关系。一个好的人才环境就是一笔巨大的无形资产,对内产生凝聚力、鼓舞力和驱动力,对外产生影响力、竞争力和吸引力。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人才工作的决定》指出:人才的活力取决于机制和环境。机制活、环境好,人才就能健康成长、大量涌现。所以,抓住了人才环境建设,就抓住了人才资源开发的关键点和制高点。

人才环境建设,就是为人才搭建一个施展才华的舞台,营造一个“干事、创业”的良好环境。既要重视硬件,也要重视软件。大庆市现阶段的人才环境建设必须坚持“软着陆”,这是由资源型城市自身的状况决定的。而且,硬环境建设需要时间和过程,而软环境建设主要取决于人们主观努力程度。对于人才的软环境建设,胡锦涛总书记在全国人才工作会议上指出:要坚决破除那些不合时宜、束缚人才成长和发挥作用的观念、做法和体制,推动人才工作体制和机制的全面创新。

下面我将从“观念”、“做法”、“体制”三个层面,谈一下大庆人才软环境的优化问题。

1.优化人文环境,要有“爱才之心”。

人文环境主要包括社会成员的思想观念(至少是主流倾向)、社会风气、社会氛围等。这种环境虽然看不见、摸不着,但它却是影响人才成长和发展渗透力最强的社会因素,可谓是“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好的人文环境会使人才的积极性、创造性得到最有效的发挥,相反,一个人才备受压抑的环境,即使物质条件再好,也很难真正吸引和留住人才。

(1)营造“四个尊重”的社会氛围。第一次在党的权威文献中系统提出“四个尊重”是在十六大的报告。提法是,“必须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这要作为党和国家的一项重大方针在全社会认真贯彻”。从中能够充分地感受到国家对人才的重视和渴求。对于大庆来讲,如何营造“四个尊重”的社会氛围呢?首先,搞好舆论宣传。通过各种途径(新闻、报纸、网络)宣传人才的地位和作用。通过挖掘人才典型,弘扬先进精神。这方面,大庆有比较好的基础,像铁人王进喜、新时期铁人王启民都是在实践当中挖掘出来的人才典型,进而形成了大庆独有的“铁人精神”。但是这里需要注意,市场经济的今天,在强调人才的主体地位及奉献精神的同时,尤其要注重对人才的回报。其次,注重人文关怀。人们在追求物质利益的同时,往往更看重社会对其价值的认可程度。对于人才来讲,除了有一个好的创业环境之外更希望能拥有一个思想寄托的环境。所以,大庆市要积极探索充满人文关怀的留人之道,最大限度地满足各类人才身心健康的需求以及交流、学习、娱乐等社会需求,注重提升人才的精神生活质量,尊重其生活规律、工作节奏,使其心情轻松,精神愉快。为人才创造安全、舒适的工作环境。

(2)培育赏贤的社会风气。除此之外,作为良好的人文环境的具体体现,要在城市中培育赏贤的社会风气。鼓励竞争,包容失败。宽容是一种美德,更是一种智慧。如果在全社会形成允许失误、宽容失败的氛围,在失败时得到的不是冷眼、嘲笑,而是安慰、鼓励,就一定会大大激发人才勇于探索、大胆创新、锲而不舍的创造精神。要以海纳百川的胸怀支持人才的发展,使人才迅速成长。如果没有赏贤的社会风气,就不会有毛遂自荐和脱颖而出。

人文环境的营造不仅是政府的责任,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参与。

2.优化政策环境,要有“聚才之策”。

所谓政策性开发,是指通过出台先进的人才政策,发挥政策对人才成长的导向作用,在全社会营造一种人才辈出、群星灿烂的社会氛围。创造良好的人才政策环境,对于引进、培养、使用、留住人才至关重要。近几年,为了吸引和留住人才,大庆出台了相关人才政策,收到了明显效果。然而,人才政策环境建设仍有很大的工作空间。

(1)引才。能不能吸引人才,要看人才更注重哪些方面。所以,在制定这方面政策时要明确这样一个问题:制定政策的出发点和侧重点是什么?一定要根据城市实际情况、城市的定位及发展需要科学、合理地制定人才的优惠政策。同时,城市在出台引才政策的时候,还要注意以下两个方面:一是在出台引进人才的优惠政策的同时还要出台一系列切合本地实际的人才优惠政策并保持政策的连续性和一致性;二是出台人才引进政策的同时,要做到对本土人才的保护,不能说“外来的和尚会念经”,然后我们就“招来女婿气跑儿子”。要营造一个公平的人才环境。

(2)育才。如果对人才只知道“引进”、“使用”, 而不进行培育,是领导者的一种短视行为。目前大庆已经建立了一个相对完备的人才培训政策体系,而且根据行业特点有针对性地制定了培训计划。除此之外,在育才方面,还要做好以下工作。一是要制定再就业培训政策和创业培训政策,因为大庆在转型过程中会有越来越多的下岗人员和失业人员,所以很有必要。二是要对高级人才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有计划、有目标地培养人才,实现人才学习终身化、制度化,让人才也能够实现科学发展。三是要在政策上加大高等教育、职业教育的投资力度,立足长远培养本土人才,从而获得发展的后发优势。

(3)用才。用才,顾名思义,就是要实现人才资源的最佳配置,达到人尽其才、才尽其用,把合适的人放在合适的位置上,充分发挥人才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这仅仅依靠领导者的开明行为是远远不够的,必须从个别人的慧眼识才和开明行为上升到战略高度并使之成为一种制度行为。如果用才不当,会造成人才资源的闲置性浪费。《中国人才发展报告》显示,仅2005年,我国就有2500万人因没能“尽其才”而被无端消耗,造成的损失仅经济指标一项就超过9000亿元。

总之,制定的人才政策一定要科学、合理、公平。同时还要根据实际情况定期修订,并采取有效措施促进人才政策的落实。只有这样,才能真正的聚集人才,形成大庆独有的人才政策优势。

3.优化体制环境,要有“养才之道”。

优化体制环境,指克服现有体制中的弊端,使各种体制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梁启超的《变法通论》中有一段话对我们讨论体制机制环境有很大的启发作用。他说,“变法之本,在育人才;人才之兴,在开学校;学校之立,在变科举;而一切要其大成,在变官制。”这里的官制可理解为体制。梁启超认为,改革的根本在于为人才辈出营造良好的体制机制环境。体制问题关乎全局。大庆资源型城市要想赢得人才优势,就要努力构建一个有利于各类人才成长的、能够促进人才有序流动的、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配套的科学的人事人才管理新体制。这种新的体制应具备六个基本特征和八个方面的内容。六个基本特征包括:关系顺畅、职责明晰、分类到位、机制灵活、制度健全、政策配套。八个方面的内容包括:创新工作机制、抓好人才主体、搞好人才培训、促进合理流动、完善激励制度、营造良好环境、完善人才市场、引进急需人才。

人才体制环境的建设是一个十分复杂的系统工程,它涉及到人的观念更新、社会自然环境和物质条件的改善,政策制度和法律法规的建立与健全以及管理机制和体制的改革等各个环节,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参与和努力。

总之,大庆要想实现科学、和谐、跨越发展,要想从资源型城市向高科技现代化城市转变,就一定要把人才环境建设放在首位。不仅从思想上、更要从行动上重视起来,共同为城市的发展营造一个良好的人才环境。

[1] 张芳.资源枯竭型城市产业转型的人才对策[J].产业与科技论坛,2008 (4).

[2] 高峰.资源型城市(大庆)人力资源的现状与开发对策研究[D].大庆石油学院,2005.

[3] 余际从,汪安佑,许鹏,冯宇.资源型城市人力资源开发模式的构建与选择[J].中国国土资源经济,2007 (10).

[4] 祁泉淞.资源型城市经济转型的模式研究[J].特区经济,2010 (8).

[5] 徐永军.资源型城市人才流失情况的调查[N].人民政协报,2006.

[6] 丁哲新.资源型城市人力资源绩效管理战略探析——基于黑龙江省13个资源型城市的实证[J].商业研究,2009 (4).

ClassNo.:F272.92DocumentMark:A

(责任编辑:郑英玲)

ConstructionofTalentEnvironmentinResource-orientedDaqingCity

Wang Xiaoqin

The paper put forward some suggestions to optimize the talent environment for the resource-oriented city from an angle of construction of talent environment. First ,the paper analyses the problems existing in the talent resource environment . Second it proposed that Daqing should place the talent environment construction the first place ,especially the soft talent environment construction and the paper also elaborates how to optimize the soft talent environment from the aspects of humanities environment ,policy and system .

Daqing,resource-oriented city; talent environment; soft environment

王晓琴,讲师,中共大庆市委党校,黑龙江·大庆。邮政编码:163311

1672-6758(2011)03-0056-3

F272.92

A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