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8-31
王志红
随着现代警务对警察接处警快速化反应能力、处置突发事件时的随机应变能力和果敢决策能力的要求,警察在具备过硬的业务素质与健康体魄的同时,拥有完善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心理品质也是现代警察必备的素质之一,警察优秀的心理素质,既是个人健康成长的保证,更是公安队伍坚韧顽强的基石。警察心理行为训练是采用“体验式教学”的方法,依据心理和行为之间的必然联系,应用行为心理学、认知心理学和咨询心理学等学科的基本原理,借助行为训练作为媒介手段,通过模拟一系列实战的情境,由体验者置身于情境之中克服各种心理障碍完成挑战任务的外在行为体验,旨在提高警察的基础心理素质和心理健康水平。
近年来,随着社会治安形势日益错综复杂,在所有应急性职业中,警察在工作中所承受的心理压力指数无可争议的高居首位。由于警察尤其是一线警察工作的特殊性、警察职业的危险性和警察任务的繁杂性,使警察长期处于高风险、高强度、高负荷的工作状态。持续紧张的精神状态,严格的纪律约束,与形形色色的违法犯罪打交道的不良心理刺激状态下,公安队伍中因心理健康状况不佳而导致的问题逐渐增多,一些警察出现了职业倦怠,工作缺乏动力等现象,个别警察动辄与群众发生纠纷,还有少数人甚至心理失控,出现极端行为,其后果是严重削弱了队伍的战斗力,影响了公安机关的形象。
1.从工作压力来看,警察由于其职业的特殊性,会受到来自社会各方面的压力,比如领导的不认可、百姓的不认同、家庭的不理解及媒体、舆论的负面报道等,都会使警察产生巨大的心理压力。其具体表现为:(1)上级的要求越来越高,对社会的承诺不能顺利履行;(2)警察的身份使其处处考虑社会责任,公众形象,对家庭尽不到责任;(3)犯罪分子的暴力拒捕、暴力阻挠执行公务,围攻、袭击、侵害警察现象增多;(4)有人理解不够,配合不够,甚至无理取闹、妨碍公务;(5)职业带来的孤独;(6)超负荷的工作压力,有调查显示:警察一年的工作量相当于其它公务员两年半的工作量。
2.从应急源来看,当警察面对突发性事件时,比如解救人质、抓捕罪犯、执行死刑及同事在工作中死亡都会导致强烈的应急状态。尤其是近年来群体性事件、突发事件增多,常使警察处于高应急状态,久而久之,便会出现不适的心理和生理的反应,目前我国警察的心理问题主要存在精神紧张、恐惧、焦虑、心情压抑、郁闷,情绪易激动、暴躁、难以自控,自我效能感降低等问题。
以“体验激发情绪,习惯积淀品质,行为改变认知。”为主旨的警察心理行为训练作为警察心理训练的主要内容之一,近年来在各公安院校、各基层机关广泛开展起来。
警察心理行为训练是建立在心理学理论的坚实基础上,在训练的过程中渗透了大量的行为学习及强化理论。在训练过程中,在受训对象自我体验和教师的引导、暗示中,用相关的理论作为支撑,如巴甫洛夫的经典条件反射、斯纳金的操作条件反射及社会学习理论以及“认知、情绪和行为”三者之间相互影响等理论。它在方法上运用了“体验式学习”的理论,强调从受训者现有的生活经验出发,唤起他们认知、情感、行为的各种体验,达到心灵共鸣。通过外在的行为活动逐步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从而正确面对生活和心理上的难题,让心理学知识内化为内在感受,达到“助人助己”的目的;它以警察心理素质模型为理论依据,对警察心理素质水平进行测查,建立心理档案,有针对性地采用挑战性手段训练以缓解警察遇到的心理问题,达到全面提高警察心理素质和工作效率的目的。
警察是一项社会性强、专业性突出、危险性大、工作纪律严明且享有“特权”的职业,这就要求警察必须具有较强的抗压能力、抗腐蚀能力和自我平衡能力等有别于其它职业主体的特殊能力,具有优于其它个体的良好的心理素质和心理健康水平。为此,我们针对不同的警察群体科学设置训练项目和内容,模拟真实的警务工作情境,按照警察心理健康标准的要求通过布置任务、宣布规则、亲身体验、分享交流、教师点评几个环节来进行,最终达到提升警察心理品质的目的。
1.培养良好的智力活动能力。
良好的智力是警察工作所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也是警察心理健康的标准之一。警察的工作性质要求他必须具备敏锐细致的观察能力、广泛稳定的注意力、快速准确的记忆能力、丰富广阔的想象能力、灵活果断的思维判断能力和熟练的操作能力。为了稳定社会治安、应对多样化的刑事犯罪,要求警察必须具备思维的广阔性;繁重紧迫的任务要求警察必须具备思维的独立性和预见性;犯罪手段和方式的不断翻新要求警察必须具备思维的深刻性、灵活性和敏捷性;工作的政策性和法律性要求警察个体必须具备思维的逻辑性和条理性。
每一个警察,只要在职务行为过程中开发观察力、想象力、注意力、记忆力和思维力,调动良好的智力活动能力,就能对自己所面临的警务活动形成最佳的、系统的认识能力结构,促进自己认识能力的充分发展。实践证明,如果在警察的工作实践中某一方面的智力水平达不到要求,必然会导致心理压力的增加,挫折感加重,应急水平降低,其直接表现为工作失误,影响警察的工作效率。
2.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
警察工作是创造性的工作,警察工作的每一个方面既需要他们具有竞争和独立性的工作能力,更需要他们具有协调和合作能力,在警务活动中,警察常常会处于各种复杂的人际关系中,如与群众的关系、与上级的关系、与同事的关系、与合作单位的关系、与媒体的关系等等,如果这些关系处理不当,将会影响到公安机关的声誉,影响到警务工作的效率,甚至会贻误战机。通过在建立良好的团队协作、凝聚团队精神的心理行为训练项目中不同程度的全身心体验,每个受训对象在体验中很快就会与同伴达成共识,在完成体验任务时的共同合作中建立起了一种相互信任的和谐的人际关系。这种和谐的人际关系,既为自己建立了有效的心理支持系统,也为自己面临心理问题或心理危机时可以找到依靠,并使自己尽快恢复心理平衡,解决心理问题。以轻松应对复杂多变的现代警务工作。
3.形成稳定的道德情感。
道德健康是心理健康的重要构成部分,警察工作经常要与各种社会阴暗面打交道,他们手中的权力决定了在职务活动中必然会面临各种诱惑,这就要求警察在职务活动过程中必须具有道德的自律性,具有很强的心理定力,在执法中要按照社会行为规范准则、按照法律规定来约束自己及支配自己的思想和行为。否则,各种诱惑便会在特定的条件下激发,潜意识中的“本我”的欲求即被唤醒,从而导致心态失衡和行为偏差,进而引发警察的职务犯罪。这方面的心理训练,常会融于团体训练中,通过严格的规则、苛刻的要求,让受训对象在自觉、诚信地完成任务。
4.保持健全而适度的情绪反应。
情绪是人对客观事物是否符合其需要的态度体验。情绪的发生具有可控性、非理性、无序性、自发性和本能性等特点,会影响行为。能否控制和把握好自己的情绪,是心理健康水平和综合素质的体现。警察在工作和生活中会遇到各种问题、碰到各方面因素的干扰,如常年处于高强度、高压力、高负荷的工作中,当工作不顺利时,尤其在碰到各种突发性事件时,很容易导致情绪的不稳定,如果此时不能正确把控自己的情绪,便会出现过度宣泄,对公安工作带来不利的影响,甚至出现违法、违纪甚至犯罪现象。
警察在工作和生活中,要持愉快、乐观、开朗、满意等积极情绪,出现消极情绪时,要及时自我调节,适度表达和控制好自己的情绪。?在训练中,我们有针对性设置一些完成难度比较大甚至一、两次都无法完成项目任务,让受训对象通过一次次的挫折体验,稳定自己的情绪,锤炼越挫越勇的心理品质,促进警察个体和团体的成。
5.锤炼顽强的意志力。
意志力是指一个人自觉地确定目,并根据目的来支配、调节自己的行动,克服各种困难,从而实现目的的品质。它经常表现在面对挫折和克服困难的过程中。警察的工作性质决定了他们的许多工作都是在克服各种困难的过程中完成的。如社区警察的默默无闻、刑警面对犯罪分子时的不畏牺牲,都需要有坚强的意志力。在我们的训练内容中,挑战个人极限的训练在锻炼有助于强化个人的意志力。
心理行为训练是一种磨练人的意志的训练方式。通过一些挑战极限的训练科目,使警察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后,激发潜能,从而超越过去无法超越的事情,锤炼受训人员的意志力。
作为警察心理健康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心理行为训练在培养警察心理素质、释缓心理压力、矫治心理疾病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在警察中推行心理行为训练,不仅可以帮助有各种心理异常的警察尽快缓解心理压力、消除心理危机,更重要的是能够使广大警察具有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心理品质,从而达到战胜心理恐惧,激发心理潜能。增强敢为精神,锤炼坚强意志的训练目的。
根据警察的职业特点和实际工作情况和警察心理健康工作的思路,“以“强化警察心理健康训练,提升警察的环境适应能力、情绪调控能力”为训练目标,以提升警察心理品质,促进警察的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为宗旨。心理行为训练作为加强警察心理训练、提升警察心理品质的方法和手段之一,在于采用科学的训练手段,利用全新心理训练软件和训练器械,模拟实战情景、制造种种困难,让受训者在教师的引导下参与全过程的全身心体验,通过战胜困难、战胜自我走出困境的训练,以达到磨练意志、克服心理障碍,从而改变对事物的原有认知,培养和锻造警察过硬的心理素质、开发警察的心理潜质,提高公安队伍的整体战斗力的目的。
[1]张振声.警察心理学[M].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03(1).
[2]李晓临.警察心理健康现状及自我控制[J].江苏警官学院学报,2004(6).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