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中国共产党长期执政历史自信的气质理路

时间:2024-08-31

易新涛

(中南民族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湖北 武汉 430074)

党的长期执政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征程上需要解决的重大理论和实践课题,是关系新时代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根本性问题。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首次明确提出要建设“长期执政的马克思主义政党”。而要长期执政,我们党就必须具备百年大党应有的清醒和成熟,坚定历史自信。***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明确指出,作为世界上最大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我们党“要始终赢得人民拥护、巩固长期执政地位”[1](P63),“必须坚定历史自信”[1](P18)。所谓历史自信,是准确把握党的历史发展的主题主线、主流本质,高度认同党的重大成就、历史意义和历史经验,充分认可党所确立的奋斗目标、宏伟蓝图、大政方针和行动纲领,由此远观未来,对党创造新的伟业、赓续历史荣光予以必胜信心的一种内在品格和精神气质。它既是历史主动的前提,事关党和国家事业行稳致远的关键,又为历史主动提供了信念基础和精神支撑。党的十九大以来,以***为核心的党中央开始提出并反复强调全党要坚定历史自信的问题。在党的十九届中央政治局常委同中外记者见面时、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和庆祝中国共青团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以及在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上,***总书记反复强调我们党“立志于中华民族千秋伟业,百年恰是风华正茂”,“历经千锤百炼而朝气蓬勃”,这充分彰显了百年大党应有的历史自信。进而,他指出,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通过的《决议》“充分显示了我们党高度的历史自信”,这种自信“既是对奋斗成就的自信,也是对奋斗精神的自信”[2]。在中央政治局召开的党史学习教育专题民主生活会上,***总书记明确提出,“在新的赶考之路上,我们能否继续交出优异答卷,关键在于有没有坚定的历史自信”,我们党具有历史自信的最大底气、在中国执政并长期执政的历史自信、团结带领人民继续前进的历史自信就在于百年来“致力于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致力于为人类谋进步、为世界谋大同,天下为公,人间正道”[3]。在新征程上,厘清我们党历史自信的气质理路,对于回答好、解决好百年大党“如何永葆先进性和纯洁性、永葆青春活力,如何永远得到人民拥护和支持,如何实现长期执政”[4]这一根本性问题,大有裨益。

一、崇高的信仰、坚定的信念、必胜的信心彰显出高远的志气,为历史自信赋予了灵魂和方向

信仰、信念、信心是中国共产党的核心基因。小到一个人、一个集体,大到一个政党、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只要有信仰、信念、信心,就会愈挫愈奋、愈战愈勇。如***总书记所说,信仰、信念、信心“是指引和支撑中国人民站起来、富起来、强起来的强大精神力量”[5],是共产党人的“政治灵魂”和“经受住任何考验的精神支柱”[6]。

第一,崇高的信仰。信仰是在追寻特定对象或现象时内化而成的具有超稳定性的信奉、敬仰、崇拜、向往等心理境界,它给人们提供了精神支柱、思想境界、行动的准则和动力。对于政党而言,信仰是灵魂,是实践活动的初心、出发点与归宿,也是区别于其他政党的根本标志。在建党之初,我们党就将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共产主义的理想作为鲜明标识,把实现共产主义作为不懈奋斗的目标,始终团结带领人民朝着这个伟大理想前行。党的一大强调要用共产主义精神来教育党员,在闭会时高呼“共产主义——人类的解放者万岁”等口号[7](P24)。党的二大提出,我们党的目的是“渐次达到一个共产主义的社会”[7](P133)。实践证明,“心中有信仰,脚下有力量”[8]。我们党始终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虽经受一次次挫折而又一次次奋起,历尽苦难而淬火成钢,成为世界上最大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中国共产党人选择了马克思主义,坚定执着地坚持共产主义的远大理想和革命信念,义无反顾地投入到革命、建设、改革的历史征程中,迎难克险,勇往直前。

第二,坚定的信念。革命理想高于天。崇高的理想、坚定的信念是中国共产党人的政治灵魂。信念就是人们在对事物或事实深信不疑、高度认同的认知基础上所形成的执着追求、矢志奋斗的思想观念和行为倾向。它让人们在内心深处形成判断标准和行为动机,明确了奋斗的航标,从而形成明显的情感倾向、坚强的意志、坚决的行为,而且一如既往、忠贞不渝。从成立起,我们党就把为共产主义、为社会主义而奋斗确定为自己的纲领,始终坚定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不断推进为崇高理想而奋斗的伟大实践。在历史的转折关头,它是领航灯,让我们党始终能把握历史主动、确定奋斗目标,沿着正确方向,向着光明的未来坚定不移开拓前进。在艰难困苦面前,它是精神支柱,让我们党不被任何敌人所压倒、不被任何困难所征服,百折不挠、勇往直前。***总书记指出,“崇高的理想,坚定的信念,永远是中国共产党人的政治灵魂”,“长征是一次理想信念的伟大远征”,“没有牢不可破的理想信念,没有崇高理想信念的有力支撑,要取得长征胜利是不可想象的”[8]。

第三,必胜的信心。信心是对自身行为能够成功、事物发展演化能够达到预期目标或能够拥有美好前途和未来等予以充分信任而形成的一种积极的意识特征和心理状态。它可以让人直面挫折和困难,不断增强奋勇向前的勇气和英勇顽强的意志力,最大限度地激发内在潜能和动力,积极主动地面向未来。百年来,中国共产党人对前途始终充满信心,坚定不移开辟新天地、创造新奇迹。在“工农武装割据”的艰难岁月,毛泽东憧憬着“快要到来”的革命高潮是“看得见桅杆尖头了的一只航船”,“光芒四射喷薄欲出的一轮朝日”,“躁动于母腹中的快要成熟了的一个婴儿”[9]。在中华民族处于生死存亡的紧急关头,毛泽东说,“日本必败,中国必胜”[10],“抗日战争是持久战,最后胜利是中国的”[11]。面对新中国成立之初的一穷二白和一系列严峻挑战,毛泽东说,“有困难的,有办法的,有希望的”,“我们的事业就是有希望的,我们的前途是光明的”[12]。为了建设一个新世界,毛泽东说,“我们有充分的信心,克服一切艰难困苦,将我国建设成为一个伟大的社会主义共和国”,“我们的目的一定要达到。我们的目的一定能够达到”[13]。正是因为拥有这种自信带来的无穷力量,我们党领导的革命、建设和改革的伟大事业才得以一往无前。

二、革命英雄主义蕴含着傲然的骨气,为历史自信打上了无私的底色

“天地英雄气,千秋尚凛然”。革命英雄主义精神是中国共产党的无私底色。它是建立在马克思主义的理想信念基础之上,为国家、民族和人民的利益而敢于同一切反动势力、艰难困苦作坚决的斗争,勇于牺牲,乐于奉献,始终保持必胜信心和旺盛的革命斗志,努力争取胜利的一种精神面貌。朱德指出:“革命的英雄主义,是视革命的利益高于一切,对革命事业有高度的责任心和积极性,以革命之忧为忧,以革命之乐为乐,赤胆忠心,终身为革命事业奋斗,而不斤斤于作个人打算;为了革命的利益和需要,不仅可以牺牲自己的某些利益,而且可以毫不犹豫地贡献出自己的生命”[14]。在民主革命时期浴血奋战、百折不挠,在社会主义革命与建设时期自力更生、发奋图强,在新时期解放思想、锐意进取,在新时代自信自强、守正创新。在回应基辛格所说的在朝鲜战争中中国“居然没有‘打输'”时,***总书记说:“我们靠的是一种革命的战斗精神,我们的战士是不怕你们的,无论拿什么武器,都敢和你们较量”[15]。

第一,立党为公。即没有自己的特殊利益,秉公道,弃杂念,去私心,公而忘私,大公无私。马克思说,共产党人不是特殊政党,“他们没有任何同整个无产阶级的利益不同的利益”,“强调和坚持整个无产阶级共同的不分民族的利益”,“始终代表整个运动的利益”[16](P413)。《礼记·礼运》中说到:“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我们党确立了大公无私的价值取向。毛泽东反复强调,“共产党是为民族、为人民谋利益的政党,它本身决无私利可图”[17](P809),共产党员“他们完全不谋私利,而只为民族与人民求福利”[18]。***总书记强调,除了国家、民族、人民的利益,我们党“没有任何自己的特殊利益”[19]。无私才能无畏,无畏才能担当。党的百年历史就是践行初心使命的历史,为中国最大多数人的利益无私奉献、勇于牺牲、永远奋斗的历史,也是始终与人民心心相印、同甘共苦、砥砺前行的历史。

第二,英勇顽强。《左传》有言,“夫战,勇气也”。我们党诞生于内忧外患中,成长于历经磨难中,壮大于攻坚克难中,锤炼了不怕困难和不惧艰险的大无畏革命勇气、攻必克守必固的坚定决心、坚忍不拔的坚强意志、奋勇当先的革命干劲,不惧艰辛、不顾疲劳、连续作战的战斗作风,不畏强敌、不惧风险、敢于斗争、敢于胜利的风骨和品质。无论困难如何巨大,不向困难低头,吃苦耐劳,勇挑重担,努力开拓,奋发进取;无论敌人如何强大、道路如何艰险、挑战如何严峻,不信邪、不怕鬼、不怕压,知难而进,迎难而上,大义凛然,勇往直前,顽强战斗,成功地化险为夷。

第三,勇于牺牲。勇于牺牲蕴涵着“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的壮志、“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气节、“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的气魄、“为民请命,舍我其谁”的情怀,以及赴汤蹈火、在所不惜的勇气。毛泽东说:“从古以来,中国没有一个集团,像共产党一样,不惜牺牲一切,牺牲多少人,干这样的大事”[20]。***总书记也说:“世界上没有哪个党像我们这样,遭遇过如此多的艰难险阻,经历过如此多的生死考验,付出过如此多的惨烈牺牲”[6]。无数共产党员积极投身于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伟大事业,冲锋陷阵,不畏牺牲,展现了革命本色,诠释了国家情怀和为民情怀。自1921年7月到1949年10月,仅有名可查的党员烈士就达370多万,平均每天牺牲370多人[21],在红一方面军二万五千里的征途上“平均每300米就有一名红军牺牲”[8],抗美援朝牺牲197000多人[22],脱贫攻坚中牺牲的党员干部达1800多人[23]。

第四,乐观向上。乐观向上与悲观沮丧相对应,是一种从正面认知事物,并对其发展充满信心的心理品质。人世间一切正义的事业都不会一帆风顺,总是跌宕起伏甚至充满曲折,但前途是光明的。毛泽东说,一切新生力量从来就是不可战胜的,而一切旧势力总是要被消灭的,“我们可以藐视而且必须藐视人世遭逢的任何巨大的困难,把它们放在‘不在话下'的位置。这就是我们的乐观主义”[24]。无论在什么情况下,面对艰难困苦、危急险恶,我们党始终不灰心丧气,不悲观动摇,保持着高昂饱满的革命热情、朝气蓬勃的精神面貌、正义必胜的信心和旺盛昂扬的革命斗志,努力争取斗争的胜利。这从毛泽东的诗词“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萧瑟秋风今又是,换了人间”等,可见一斑。

三、不断创新科学理论表现出非凡的勇气,为历史自信奠定了深厚的理论底蕴

列宁说:“没有革命的理论,就不会有革命的运动”[25](P311)。近代以后,面对西方列强的侵略、封建统治的腐朽以及国破家亡、民不聊生的社会状况,先进的中国人纷纷寻求救国救民之路。均平思想没能指导旧式农民战争走向胜利,“中学为体,西学为用”指导下的洋务运动没有从根本上触动封建制度,资产阶级改良思想指导下的戊戌变法运动落入“有心杀贼,无力回天”的境地,资产阶级革命思想指导下的辛亥革命最终也以失败告终,西方资本主义的种种方案都纷纷破产。十月革命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犹如黑暗中的一道霞光,给苦苦探寻救亡图存出路的中国人民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全新选择。***总书记说:“这使我们党得以摆脱以往一切政治力量追求自身特殊利益的局限,以唯物辩证的科学精神、无私无畏的博大胸怀领导和推动中国革命、建设、改革,不断坚持真理、修正错误”[26]。从此,马克思主义就成了我们党推进社会革命和自我革命的强大思想武器,是“我们立党立国、兴党兴国的根本指导思想”[1](P16)。

始终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使之中国化,是我们党领导革命、建设和改革不断取得胜利的一条根本性的经验。恩格斯说:“马克思的整个世界观不是教义,而是方法。它提供的不是现成的教条,而是进一步研究的出发点和供这种研究使用的方法”[27]。马克思主义产生于欧洲,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也无法预料在中国这样一个东方大国进行革命、建设和改革会遇到的问题。因此,马克思主义必须中国化才能落地生根、本土化才能深入人心。否则,只是简单地教条式对待马克思主义和照搬照抄苏联经验,不仅解决不了中国的实际问题,反而会导致革命事业受到影响乃至遭受严重挫折。毛泽东说:“如果把理论用到实际上去,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方法来解决中国问题,创造些新的东西,这样就用得了”[28]。***总书记指出,只有把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具体实际、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才能正确回答时代和实践提出的重大问题,才能始终保持马克思主义的蓬勃生机和旺盛活力”[1](P17)。

实践发展永无止境,理论创新也永不止步,马克思主义发展必须与时俱进,而理论的生命力在于创新。马克思主义深刻改变了中国,中国革命、建设、改革实践也极大地丰富了马克思主义。百年来,我们党始终坚持解放思想和实事求是、培元固本和守正创新相统一,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来研究解决各种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科学回答中国之问、世界之问、人民之问、时代之问,不断开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发展的新境界。以毛泽东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创立了毛泽东思想。随着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践的发展,以邓小平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创立了邓小平理论,以江泽民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形成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胡锦涛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形成了科学发展观,从而形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党的十八大以来,以***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具体实际、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坚持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深刻总结和充分运用党的百年经验,结合新的实际,对关系新时代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一系列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进行了深邃思考和科学判断,就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什么样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什么样的长期执政的马克思主义政党、怎样建设长期执政的马克思主义政党等重大时代课题,提出一系列原创性的治国理政的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创立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它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21世纪马克思主义。

***总书记指出:“不断谱写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篇章,是当代中国共产党人的庄严历史责任”[1](P18)。马克思主义及其在中国的发展为我们认识世界、把握规律、追求真理、改造世界提供了强大思想武器,为党和人民的事业发展提供了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科学理论指导,为增进全党和全国各族人民团结统一提供了坚实的思想基础。只要我们坚持马克思主义,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勇于推进理论随新的实践发展而不断创新,善于用新的理论指导新的实践,就一定能让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大地上展现出更强大的生命力、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

四、严密的组织体系和坚强的队伍汇聚出旺盛的人气,为历史自信提供了坚强的组织保证

党的力量来自于组织。要贯彻自己的路线、方针、政策,要实现革命、建设和改革的目标,就必须有严密的组织体系和坚强有力、团结向上的队伍。百年来,我们党始终注重组织建设,不断发展壮大队伍,充分发挥党组织的领导核心和战斗堡垒作用、广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历史证明,正因为在马克思主义思想指导下,建立了由中央、地方和基层三级组织构成的系统完备、功能有别、结构有序、上下贯通、执行有力且有统一意志、统一目标、统一行动的有机整体,有了这支坚强的党员队伍,我们党才坚强有力,党的根基才牢固,党的革命、建设和改革的伟大事业才会不断发展,乘胜前进。

党员是党的肌体的细胞,是党的活动的主体,是党的活力的源泉。因此,一方面,我党不断发展壮大党员队伍。有了壮大的党员队伍,特别是有一定数量中坚分子的党员队伍,就能有效实现党的坚强领导,使整个党形成强大的战斗力,动员、组织和凝聚起最广大的人民群众。在各个时期,党始终将发展党员队伍作为一项重要工作。1938年3月,中共中央专门形成了关于大量发展党员的决议。截至2021年12月,党员人数达到9671.2万名[29]。另一方面,确保党员队伍质量。党员质量高低关系到党员的作用能否发挥好,关系到党能否保持青春活力。党的一大通过的第一个纲领就明确要求,入党须“承认本党纲领和政策,并愿成为忠实党员”,“必须与企图反对本党纲领的党派和集团断绝一切联系”[7](P1-2)。党的二大通过的第一个党章明确指出,党员的条件是“承认本党宣言及章程并愿忠实为本党服务者”,并规定了入党的程序和严格的纪律要求[7](P164)。在不同时期,虽然入党条件和程序有一些调整,但我们党对党员的高标准、严要求一直很明确,也始终没有改变。大量的优秀分子加入到党组织,为党注入了新鲜血液,保持了党的生机活力。党在各个历史时期都涌现出一大批公而忘私、富有献身精神的优秀共产党人。***总书记说:“在一百年的非凡奋斗历程中,一代又一代中国共产党人顽强拼搏、不懈奋斗,涌现了一大批视死如归的革命烈士、一大批顽强奋斗的英雄人物、一大批忘我奉献的先进模范”[6]。比如,称“共产党员的意志是钢铁”的江姐、“宁肯少活二十年,拼命也要拿下大油田”的王进喜、“生也沙丘,死也沙丘,父老生死系”的焦裕禄、“一个共产党员爱的最高境界是爱人民”的孔繁森等。尽管所处的时代、地域、岗位不同,年龄、经历、事迹、称谓不一,但他们都发挥着先锋模范作用,彰显出我们党的蓬勃朝气。

党的干部是党的事业的中坚力量,是党员队伍的标杆,是人民的公仆。我们党始终坚持党管干部,坚持五湖四海、德才兼备、任人唯贤,着力选准干部、用好干部,加强思想淬炼、政治历练、实践锻炼、专业训练,政治上激励、工作上支持、岗位上锻炼、待遇上保障、心理上关怀,培养和造就了一批又一批适应革命、建设和改革需要的领导骨干和宏大干部队伍。在1937年7月党的活动分子纪念会上回答“年轻的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够得到这些胜利”这一问题时,周恩来认为,主要原因之一就是“在这十六年的苦斗中,产生了几千几万的英勇的、坚决的、能干的、忠实的共产党的干部”,有党的群众工作的天才领袖,有能够管理国家、指挥军队的政治家和军事家,有百战百胜甚至敌人连听到都要怕的猛将,他们具备“英俊贤明、忠贞不拔、艰苦卓绝、奋勇牺牲的伟大的美德”,都是顶天立地的好儿女,是中华民族最优秀的子孙[30]。毛泽东在党的六届六中全会上说,我们党是在一个几万万人的大民族中领导伟大革命斗争的党,“没有多数才德兼备的领导干部,是不能完成其历史任务的”,不要忘记“政治路线确定之后,干部就是决定的因素”这个真理,“坚持而有计划地培养大批的新干部,应是我们的战斗任务”,要关心干部,善于识别干部,善于使用干部,善于爱护干部[31]。历史和现实都表明,党的事业兴旺发达,党的队伍坚强有力,都迫切需要加强党的干部队伍建设,都离不开一支忠诚干净担当的高素质干部队伍。***总书记说,“高度重视培养造就能够担当重任的干部队伍”,是我们党之所以能够始终保持强大力量,成为中国革命、建设、改革的中流砥柱,团结带领人民战胜各种艰难险阻、赢得一个又一个胜利的一个十分重要的原因[32]。

五、以人民为中心弘扬着浩然的正气,为历史自信明确了根本的价值取向

人民立场是马克思主义政党区别于其他政党的显著标志,是我们党的根本政治立场、优良传统以及战胜一切困难和风险、不断取得胜利的重要法宝。我们党是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应牢固树立“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的唯物史观。自成立起,我们党就把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作为历史使命义无反顾地扛在肩上,确立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唯一宗旨,将为民造福作为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本质要求。我们党的根基在人民、血脉在人民、力量在人民,把密切联系群众当成最大政治优势,将脱离群众作为最大危险,同人民群众联系问题关系党的生死存亡。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中“民惟邦本,本固邦宁”“水能载舟,亦能覆舟”“治国有常,而利民为本”等民本思想为我们党提供了丰富的滋养。

中国共产党人始终把人民利益看得重如泰山,把党的利益和人民的利益高度统一起来。毛泽东反复指出,我们这个队伍完全是“为着解放人民的,是彻底地为人民的利益工作的”[17](P1004),“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创造世界历史的动力”[17](P1031),我们的出发点是“全心全意地为人民服务,一刻也不脱离群众;一切从人民利益出发,而不是从个人或小集团的利益出发;向人民负责和向党的领导机关负责的一致性”[17](P1094-1095)。在党的七大闭幕词中,毛泽东把全中国的人民大众比作“上帝”[17](P1102)。党的七大把“为人民服务”写进党章,第一次明确“为人民服务”为党的根本宗旨。***总书记反复强调,要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始终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不断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把人民拥护不拥护、赞成不赞成、高兴不高兴、答应不答应作为衡量一切工作得失的根本标准”[26];“老百姓是天,老百姓是地”,如果我们忘记、脱离了人民,我们就会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将一事无成[8];“为人民而生,因人民而兴,始终同人民在一起,为人民利益而奋斗”就是我们党立党兴党强党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6];“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是真正的英雄”[33];“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打江山、守江山,守的是人民的心”[1](P46)。

我们党一路走来,始终将“人民”二字铭刻在灵魂深处,始终如一地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唯一宗旨。百年来,我们党矢志践行初心使命,与人民心连心、同呼吸、共命运。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党为了人民翻身得解放,从“打土豪、分田地”,到与日本侵略者进行殊死搏斗,再到以革命的武装反对反革命的武装,最终推翻三座大山,建立人民当家作主的新中国,从而实现了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在社会主义革命与建设时期,党带领人民消灭了在中国延续几千年的封建剥削压迫制度,完成了社会主义改造,确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大步迈上了社会主义社会的康庄大道,继而带领人民开展社会主义建设,自力更生、发愤图强,创造了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伟大成就。在改革开放的新时期,党确立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坚定不移推进改革开放,团结带领中国人民实现了从温饱不足到总体小康再奔向全面小康的历史性跨越。党的十八大以来,以***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始终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将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党的奋斗目标,团结带领中国人民如期打赢脱贫攻坚战,历史性地解决了绝对贫困问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共同富裕取得新成效。

人心向背关系党的生死存亡。***总书记指出:“为什么人、靠什么人的问题,是检验一个政党、一个政权性质的试金石”[8]。我们党始终坚持人民至上、以人民为中心、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大本大宗,想人民之所想、忧人民之所忧、急人民之所急,紧紧抓住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着力解决好他们的急难愁盼问题。正因为如此,我们党必然会赢得人民信任,得到人民支持,把人民凝聚成推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磅礴伟力,永葆自身的生机活力,拥有坚如磐石、稳如泰山的长期执政之基。

六、勇于自我革命焕发出蓬勃的朝气,为历史自信注入了新的活力

勇于自我革命,是马克思主义政党区别于其他政党的鲜明标识,也是实现其历史使命的必然要求。马克思主义政党所领导的是消灭资本主义,铲除一切剥削阶级、剥削制度,以实现解放全人类、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为目标的一场人类历史上最广泛、最深刻、最进步、最伟大的社会革命。马克思说:“为保证社会革命获得胜利和实现革命的最高目标——消灭阶级,无产阶级这样组织成为政党是必要的”[34]。在领导俄国革命和苏联社会主义实践中,列宁也强调:“国家政权的一切政治经济工作都由工人阶级觉悟的先锋队共产党领导”[35](P624)。要时刻保持马克思主义政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就必须进行自我革命,“只有在革命中才能抛掉自己身上的一切陈旧的肮脏东西,才能胜任重建社会的工作”[16](P171)。列宁十分欣赏1852年6月24日拉萨尔写给马克思信中所说的“党是靠清洗自己而巩固的”[25](P290),强调“公开承认错误,揭露犯错误的原因,分析产生错误的环境,仔细讨论改正错误的方法”,才是一个郑重的党的标志,是党履行自己的义务[35](P6167)。

中国共产党人高度重视自我革命。毛泽东指出,由于我们是为人民服务的,“如果有缺点,就不怕别人批评指出。不管是什么人,谁向我们指出都行。只要你说得对,我们就改正。你说的办法对人民有好处,我们就照你的办”[17](P1004)。在延安的窑洞里,毛泽东给出了如何破解历史周期率这个千年难题的第一个答案,即“只有让人民来监督政府,政府才不敢松懈”[36]。 邓小平指出,要惩治腐败,特别是党内高层的腐败现象,否则,“确实有失败的危险”[37](P313),“中国要出问题,还是出在共产党内部”[37](P380)。***总书记多次强调,我们党之所以历经千锤百炼而朝气蓬勃,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在于“我们始终坚持党要管党、全面从严治党,不断应对好自身在各个历史时期面临的风险考验”[33];“我们党之所以伟大,不在于不犯错误,而在于从不讳疾忌医,敢于直面问题,敢于自我革命”,经过党的百年奋斗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新的实践,我们党又找到了跳出治乱兴衰历史周期率的第二个答案即自我革命[2]。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总书记进一步强调,“全面从严治党永远在路上,党的自我革命永远在路上”,要“以党的自我革命引领社会革命”[1](P64)。

勇于自我革命,是我们党最鲜明的品格、最大的优势和永葆青春活力的强大支撑。我们党的先进性不是天生的,而是在不断自我革命中淬炼而成的。从某种意义上说,自成立起,我们党就面临内部变质变色变味、丢掉马克思主义政党应有政治本色、背离党的宗旨而得不到最广大人民支持和拥护这一最大风险,因而我们必须始终牢牢把握自我革命这个锐利武器。党的二大通过的第一个党章首设“纪律”专章。1926年8月,党中央发出了坚决清洗贪污腐化分子的《中央扩大会议通告》。党的五大提出“党内纪律非常重要,但宜重视政治纪律”[38](P208),会上选举产生了中央监察委员会,开启了党历史上设立中央纪律检查监督机构的先河。1927年6月通过的《中国共产党第三次修正章程决案》首次明确提出:“严格党的纪律是全体党员及全体党部最初的最重要的义务”[38](P275)。党的八七会议在革命遭受挫折的危急关头指出,无产阶级“绝无畏惧地披露自己的错误并且有力量来坚决的纠正”[38](P411)。遵义会议结束了王明“左”倾教条主义在党中央的统治,在最危急关头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中国革命,并且在这以后,党战胜了张国焘的分裂主义,胜利完成长征,打开了中国革命新局面。瓦窑堡会议严厉批判了党内长期存在的“左”倾冒险主义、关门主义错误倾向。1941年5月中共中央通过了具有宪法性质的文件《陕甘宁边区施政纲领》,明确提出“厉行廉洁政治,严惩公务人员之贪污行为,禁止任何公务人员假公济私之行为,共产党员有犯法者从重治罪”[39](P242)。延安整风运动既是在全党范围内开展的马克思主义思想教育运动,也是破除党内把马克思主义教条化、把共产国际和苏联经验神圣化错误倾向的思想解放运动,使党达到了空前团结和统一。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始的拨乱反正,重新确立了“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坚决抛弃了“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左”的错误方针,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党的十八大以来,以***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将自我革命摆在了更加突出的位置,以前所未有的勇气和定力,以强烈的历史主动精神,坚持在守正创新中推进党的自我革命,开辟了百年大党自我革命的新境界,以彻底的自我革命精神坚定不移地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可见,党的百年历史就是勇于刀刃向内自我革命、不断练就“打铁必须自身硬”功夫、永葆党的生机活力的历史。***总书记强调,“始终坚持党要管党、全面从严治党不放松,在推动社会革命的同时进行彻底的自我革命”是我们党“百年风霜雪雨、百年大浪淘沙”,不断发展壮大,能战胜一个个困难,取得一个个胜利的关键[6]。

其作始也简,其将毕也必巨。我们党诞生于山河破碎、生灵涂炭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在风雨如晦的20世纪20年代,几乎没有引起多少关注,甚至处于风雨飘摇之中;一路风霜雪雨,闯过激流险滩,历经困难、挫折和失败,几经生死存亡的境地。但是,我们党始终坚定理想信念、发扬革命英雄主义、不断推进理论创新、打造坚强队伍、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勇于自我革命,书写、铸就、赢得了令世人刮目相看的百年辉煌,不断增强形成历史自信所需要的志气、骨气、勇气、人气、正气和朝气。***总书记说,当今世界,“中国共产党、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华民族是最有理由自信的”[6]。党的二十大制定了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党和国家的大政方针,描绘了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蓝图。恩格斯说,“一个知道自己的目的,也知道怎样达到这个目的的政党,一个真正想达到这个目的并且具有达到这个目的所必不可缺的顽强精神的政党”,将是不可战胜的[40]。在新的赶考之路上,只有坚定历史自信、增强历史主动,团结带领广大人民朝着既定奋斗目标,矢志不渝、笃行不怠,才能始终赢得人民拥护、巩固长期执政地位,才能开启新的伟大奋斗,创造新的伟业。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