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清华简《筮法》二题

时间:2024-08-31

马楠(清华大学出土文献研究与保护中心,北京 100084)

清华简《筮法》二题

马楠
(清华大学出土文献研究与保护中心,北京 100084)

一、《筮法》中“一”表示数字“七”

清华简 《筮法》中出现的卦画有 “一”、“六”、“四”、“五”、“八”、“九”六种,其中最常出现的卦画为“一”和“六”,笔者认为,“一”实际上代表的是数字“七”,全篇中证据有三处:

两组卦分别为“九八七六五四”和“四五六七八九”,正合于“内胜外”、“外胜内”。

简文以十二地支配卦画,则释“一”为“七”也同样通顺。

(3)简文云“其失十三”。【15】

则简文中数字卦卦画可分为三组,相加皆为13:

4+9=13 5+8=13 6+7=13

而《筮法》所见数字卦中“一”实为数字七,又可通过数字卦的算法得到验证。基于“大衍之数五十”的朱熹《周易本义》算法可以写作:

50-1=49分为左右,分别除4,取余数(整除以4计)相加,则得到5或9;

余下44或40,分为左右,分别除4,取余数(整除以4计)相加,得到4或8;

余下32、36、40,分为左右,分别除4,取余数(整除以4计)相加,得到4或8;

如果三次得到:

5+4+4=13,则49-13=36=4×9;(老阳)

5+4+8=17,或9+4+4=17,则49-17=32=4×8;(少阴)

5+8+8=21,或9+4+8=21,则49-21=28=4×7;(少阳)

9+8+8=25,则49-25=24=4×6。(老阴)

结果以7、8为主,9、6为辅。事实上,并没有一种类似的算法可以同时得到 1、4、5、6、8、9六个数字,并以1、6为主。相对而言,一种算法的结果主体为6和7,由于4=6-2;9=7+2;8=6+2;5=7-2,所以可以想象4和9;5和8是6、7变化出的两组数,即计算结果为6、7、6±2、7±2,这种结果显然是可以实现的①。

二、《筮法》与包山简占筮实例拟合

包山简占筮实例有如下数例:

荆夷、夏夷当寅月、卯月,寅月、卯月、辰月应为春季。《筮法》“四时吉凶”节说“春:震巽大吉,坎小吉,艮离大凶,兑小凶”【37】,但未言乾坤吉凶。又根据筮法【32】-【36】四位图:

合于包山简【201】:

坤卦对应的“躳身之位”、“身之位”曰“少有戚”;兑卦对应的“大夫之位”、“臣之位”曰“爵位迟践”。

合于包山简【210】:

坤卦对应的“外之位”曰“有不顺”;兑卦对应的“躳身之位”、“身之位”,以及“宫廷之位”、“室之位”(宫室)曰“少有戚”。

合于包山简【229】:

坤卦对应的“宫廷之位”曰“少有戚”。

合于包山简【232】:

【232】说“少有戚于宫室蔽”,蔽谓屏障,当指“门之位”的兑卦。

大体可推断,坤卦与兑卦一样大约都是小凶,巫史称之为“少有戚”或“不顺”,相对为大凶的艮卦、离卦不加说明,恐怕是巫史讳言。

【229】、【232】、【239】、【245】为荆夷之月己卯之日同日四次占筮,大约墓主病重,这四次对应“躳身之位”或“身之位”的右下经卦均为“大吉”的震卦、巽卦,大约正是占筮结果“恒贞吉”的缘故。

【229】右下、右上、左上分别为巽、艮、离,左下为坤。与《筮法》“得”节()“参左同右乃得”【3】—【4】情形最为相似。又【232】四位震、兑、离、离皆“四正之卦”,《筮法》“至”节说“至,四正之卦见,乃至。”【9】—【10】二者皆当为顺遂之象,因而,占筮结果说“少有戚于宫室”、“少有戚于宫室蔽”。

《筮法》“咎”节有“上毁,亡咎”【7】—【9】;“瘳”节有“上毁,瘳”【10】—【11】。前者所举卦象右上、左上为巽(长女)、离(中女);后者所举卦象右上、左上为兑(少女)、巽(长女),整理者以为即“上毁”之义。【232】右上、左上为兑(少女)、离(中女),与之相类。应该也是“无咎”、“瘳”的吉兆。

【239】四位为震、艮、乾、震,分别为长男、少男、父、长男,《筮法》“得”节有“参男同女,乃得”【7】—【8】,推测“参男同男”结果正相反,恐怕并非吉兆,因而占筮结果说“疾变”。【245】右下、右上、左上分别为巽、震、坎,左下乾卦《筮法》“四时吉凶”节虽不言吉凶,但艮离为大凶,兑为小凶,乾亦当为凶。这种四位卦象与《筮法》“死生”节()“参吉同凶时死”【5】—【6】的情况正相似。正因如此,占筮结果说“疾变,病窔”。

又己卯之日天干、地支皆对应春季大凶之“离”(见《筮法》【48】、【55】),《筮法》“咎”节有“见述(遂)日,亡咎”【7】—【9】;“瘳”节有“见述(遂)日,瘳”【10】—【11】,可能是有厌胜的因素②。另外两次占筮的时间分别为乙未、乙丑,均是古书所谓“柔日”,也是需要进一步讨论的问题。

注:

① 关于《筮法》数字卦算法,程浩有一种拟测,参看《清华简〈筮法〉占法拟测》,待刊。

②“述日”疑读为“遂日”,与《筮法》所见“当日”涵义恐怕有所分别。

【责任编辑:陈红】

2013-11-27

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清华简《系年》与古史新探”(10&ZD091)、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基金“清华简与传世经部文献研究”(13YJC770037)

马楠,清华大学出土文献研究与保护中心博士后,从事先秦两汉文献与出土文献研究。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