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4-24
王钰沛
“红包经济”背后的危机思考——以微信红包为例
王钰沛
网络红包发展迅猛,催生出“红包经济”。作为充满活力的新兴产业,其火爆现状的背后却暗藏危机。是什么原因让红包经济如此火爆?产业火爆的背后存在怎样致命的危机?又该如何化解?文章以微信红包为例,分析红包经济产业火爆的原因,探究该产业火爆现状背后的腐败危机与信用危机,并对相关利益主体提出建议。
红包经济;腐败危机;相关利益主体
暨马年微信、微博、支付宝同台唱戏的红包大战后,羊年红包持续升温。“发红包、抢红包、晒红包”,商家“玩”出了互联网时代的“红包经济”。腾讯数据显示,2015年春节期间微信红包收发达32.7亿次,仅除夕当天收发总量达10.1亿次,是2014年的200倍。在央视春晚送红包互动中,微信摇一摇总次数达72亿次,峰值8.1亿次/分钟。
微信红包折射出红包经济的火爆现状。红包经济为何如此受欢迎?强势发展的背后存在怎样的潜在危机?又该如何化解这些危机?本文将探究以上问题,并对相关利益主体提出建议。
我国自古有过年发红包的习俗,随着互联网的飞速发展,尤其是近几年大范围跨入4G时代,不少企业抓住契机推出网络红包,催生“红包经济”。这一现象引起国内企业、媒体、学者的广泛关注。有人对不同的网络红包进行对比研究;有人从产品营销思维、技术的进步、公关等角度研究红包火爆的原因;有人以网络红包为切入点,研究传播策略等新媒体发展;还有人对网络红包的营销模式进行探究。
作为新兴产业,红包经济发展被看好,拥有无限的发展潜力、创新潜力与市场潜力。红包经济产业的兴起依靠怎样的有利因素?本文将从内、外部两个视角进行探究。
(一)从外部来看,红包经济的火爆依托高速发展的互联网经济:
1.4G互联风暴
4G技术开启了我国全新的移动互联时代。以微信红包为例,微信支付在4G技术的支持下加速打开了O2O的大门,而O2O的实现使微信红包在企业商家中发挥更大的作用。人们对移动终端更加依赖,这为红包经济提供了巨大的客户潜力。
2.移动支付蕴藏潜力
2013年11月,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副所长巴曙松发布了《中国网络支付安全白皮书》。白皮书预计3~5年内网络支付交易规模至少还有6倍增长,将达到20万亿元以上。其中,移动支付呈现爆发式的增长。这预示着人们未来消费方式的转变,为红包经济发展提供了推力。
(二)从内部来看,红包经济作为一种新兴产业自身具备巨大的吸引力,以微信红包为例:
1.微信红包的娱乐性
微信红包倡导娱乐精神,捕捉用户心理。第一,微信红包单个限额200元,人们为几毛甚至几分钱的红包疯抢,突出“抢”的趣味性。第二,红包金额不确定,这引起网友的好奇心理,同时避开了“包多少合适”的心理障碍。第三,双向互动性满足抢包者好胜心的同时,满足了发包者的“土豪”心理。
2.微信红包的简便性
微信红包简单、易用、无门槛:第一,形式简单,分为拼手气群红包和普通的等额红包。第二,操作流程简单,发红包者通过“新年红包”公众号和“微信支付”即可完成;接收方则在拆开红包后获得相应收益。
3.微信红包的“大手笔”公关
微信红包通过新媒体与传统媒体的共同力量,利用春节和红包的契机,放大媒体大众对于腾讯和阿里竞争的关注度。2015年春节更是通过微信红包将广告发送至手机屏幕,实现了春晚、企业品牌、微信平台的跨屏互动。
4.微信平台的交互性
微信在6亿用户之间形成一张关系网,一个微信公众号一天拉几千万用户绑定银行卡,发出过亿红包,激活几亿微信用户储值账户。朋友线上祝福的同时收送红包,既满足了熟人之间联络感情的需求,又延续了春节红包的传统习俗。
5.微信红包低成本高收益
“让用户给用户发红包”体现了腾讯的互联网思维以及对人性的洞察。朋友的一个红包送来,受者不仅会主动打开收下,还会礼貌性地回赠。通过建立用户间彼此相识和信任的社交分享,满足用户的“低成本娱乐心理”,实现巨大收益。
透过微信红包以小见大,红包经济充分利用网络平台的客户潜力以及网络关系的链式膨胀,使收发红包变成一项充满娱乐性的简易游戏,帮助发红包者化解了“包多少”的尴尬,克服了时间、空间障碍,节约了时间成本。而对收红包者而言也使回赠更加便利化、合理化。
红包经济自兴起以来,势头强劲。然而当下的火爆是否意味着今后的持续繁荣?其火爆的背后存在怎样致命的问题?下面将对红包经济的危机作进一步探究。
(一)腐败危机
红包经济表面风平浪静,背后却正遭受着深重的腐败危机,腐败因子一触即发。
自中共中央总书记***在2012年12月4日召开的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上提出“八项规定”“六项禁令”以来,全国上下严格贯彻执行。反腐倡廉风头正盛,行贿者苦于无法通过现实中的请吃、送礼等方式与国家工作人员联络感情。红包经济的兴起给他们带来“福音”。然而,当他们向国家工作人员发送红包时,其行为已涉嫌行贿罪。另有一些官员,通过网络红包进行权钱交易,行为涉嫌受贿罪。还有一些企业借助网络红包发回扣,进行官商勾结等,行为涉嫌商业贿赂罪。
潜在的腐败危机使得红包经济的发展具有不可控性,红包经济的前景也变得扑朔迷离。腐败的滋生,究竟会给红包经济带来多大的影响、多大的打击?由于与国家主流价值观相左,与国家大政方针相左,政府机构不会任由行贿者逍遥法外,将及时出台政策、规定进行整治和打压,对红包经济产业发展进行干预和调节。相关企业也会想方设法消除影响产业发展的腐败因素,避免触犯国家法律红线,为产业赢得更加宽松、健康的发展环境。而作为消费者,公务员等敏感群体则会刻意回避参与,以免引来不必要的麻烦。在政府的主动打压、企业的被动调整以及消费者群体的规避下,红包经济市场需求将大幅减少,红包经济产业规模也将被迅速挤压。如果不能很好地解决,腐败因子会像癌细胞一样迅速扩散至整个红包经济产业的各个角落,这势必会对红包经济的发展造成很大程度的冲击,甚至导致红包经济产业的消亡。
(二)信用危机
网络自身的不稳定性与风险性导致网络红包在操作中难免遭到攻击,损害用户权益,扰乱金融秩序,从而引发严重的信用危机。
以微信红包为例,2015年3月5日,网络安全问题反馈分享平台“乌云漏洞平台”发布一条微博,曝光微信红包存在高危漏洞,可越权抢到其他用户发的红包。虽然腾讯方面发现及时,未造成损失,仍让用户们为互联网金融的安全性捏了一把汗。此外,微信红包的提现是通过绑定银行卡实现的,虽然腾讯方面做了相对完善的保障,但移动互联网行业的安全漏洞尚无法根除。目前已经出现了“抢红包软件”的钓鱼欺诈网站,借“抢红包”软件下载植入木马或钓鱼软件,使用户权益受到损害,使微信支付安全性受到质疑。
互联网金融的安全问题是一个长期存在的问题,如果这一弊病也在红包经济产业充分暴露,用户对于互联网金融安全的不良印象将会加诸之上,这将对红包经济的市场规模造成剧烈冲击。
2015年2月28日,第三方研究机构中国电子商务研究中心发布报告,称微信支付在产品功能、开通流程上,多处违反中央人民银行2010年发布的《非金融机构支付服务管理办法》《支付机构反洗钱和反恐怖融资管理办法》等规定。微信红包的一些便捷设置忽视了监管规定的实名要求,属违规行为。一旦匿名用户出现贸易纠纷、欺诈等情形,将使互联网解决争端的能力受限,对金融秩序造成冲击。而微信支付违反中央人民银行的相关规定,更将受到央行严厉的制裁与管制。
用户的信任是产业的隐形资源,蕴藏着产业的开发潜力。随着安全性问题的凸显,红包经济产业将面临一场信用危机。用户参与红包经济初衷在于娱乐性与便捷性,当用户意识到可能用金钱甚至更严重的信息风险为其埋单时,便会退出游戏。而政府等监管部门也会针对此类现象提高门槛、加强监管,这都将成为红包经济继续发展的致命阻力。
红包经济繁荣的同时蕴藏腐败与信用两大危机,作为新兴产业该如何化解危机,寻求更好的出路、实现更加健康的发展?政府、企业、消费者是红包经济危机涉及到的相关利益主体,他们的行为将直接影响到红包经济产业未来的走向与发展,在此分别针对政府、企业、消费者提出几点建议。
(一)政府及监管部门加强对互联网的监管,针对红包腐败出台相关政策,在对红包经济产业进行干预的同时避免过分打压,注重对新兴产业的鼓励、扶持和引导;对公务员、企业家等特殊群体加强政治、思想教育,提高政治思想觉悟与明辨是非的本领,自觉抵制不义之财,同时完善相关法律制度,为有关部门人员提供约束与保护;严厉打击钓鱼网站等违法网站及行为,增强互联网的稳定性、安全性,净化网络环境;普及互联网安全性须知,提高广大群众的安全意识。
(二)企业自身加大创新力度,开拓新的产品与服务,为防止腐败滋生造成的消费者市场萎缩,开发专门针对拥有特殊社会地位人群的红包服务,如“公务员红包”,增加此类红包娱乐性的同时弱化经济性,拓展更多忠诚用户;加强对用户交易的监控与分析,及时发现可疑非法行为并实行管制,严格控制交易金额与次数;不断加强技术支持,最大限度保障开发产品无漏洞,设置必要的安全操作提示;做好日常平台维护,确保平台安全性与稳定性,塑造平台良好形象,提升产业信用。
(三)消费者应积极配合国家监管,敢于举报红包经济产业的非法网站及行为,维护消费者权益;增强安全意识与网络操作知识,提高辨别能力,审慎进行线上交易,避免资金风险;增强对互联网的信任,顺应信息时代发展,培养接受新事物的消费习惯,享受互联网环境下红包经济的便利与乐趣。
[1]曾婷.浅析微信红包的产品营销思维[J].市场周刊(理论研究),2014,(04):76-77.
[2]孟太斗.4G环境下的微信营销优势[J].现代商业,2014,(06):59-60.
[3]李舟.腾讯公司的盈利模式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4.
[4]高敬.微营销研究[D].辽宁大学,2014.
[5]冯娟.基于网络社会关系结构的传播策略研究——从“微信红包”谈起[J].东南传播,2014,(04):80-82.
王钰沛,女,河南平顶山人,河南大学文理实验班,研究方向:金融学。
F832.3
A
1008-4428(2016)01-96-02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