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常顶换热器腐蚀问题分析与对策

时间:2024-08-31

杨富淋 李广凯

(1. 沈阳中科韦尔腐蚀控制技术有限公司,辽宁 沈阳 110016;2. 东营联合石化有限责任公司,山东 东营 257000)

0 引言

某石化企业常减压装置常顶换热器是将原油与常顶油气换热,在冷却常顶油气的同时加热了脱前原油; 塔顶冷却工艺流程是:常顶油气从常压塔顶部抽出,经过常顶换热器与原油换热后,进入常顶空冷器及常顶水冷器进一步降温至35℃左右,最后进入容103油水分离。换热器参数如表1所示。

表1 常顶换热器参数

由于常顶换热器存在较重的结盐、结垢,导致了常顶压降增大、换热效果差、换热后的原油达不到设计温度等问题。厂内采取了每月1~2次定期冲洗常顶换热器方法来避免垢下腐蚀的风险,冲洗水量15t/h,每次冲洗40s。但是,高速冲洗导致换热管内表面的缓蚀剂保护膜被冲掉,在冲洗4个月后发现常顶油颜色发生变化,经排查发现常顶换热器E-101/1发生内漏,经打压试漏,发现有5根换热管穿孔,厂内进行了堵管。如图1、图2所示。

图1 常顶换热器堵管前照片

图2 常顶换热器堵管后照片

1 腐蚀泄漏原因分析

常顶换热器腐蚀原因主要为HCl-H2S-H2O型低温露点、结盐垢下腐蚀[1],且主要发生在常压塔顶部五层塔盘、塔体及部分挥发线、常顶冷凝冷却器、油水分离器等部位。HCl来源于原油中的无机盐(MgCl2和CaCl2)的水解,以及原油中有机氯化物的分解,H2S来自原油中硫化物的分解[1]。由于HCl和H2S沸点较低,会聚集在常压塔顶部,遇到蒸汽冷凝水(初凝区)会形成pH值为1~1.3的强酸腐蚀介质。一般气相部位腐蚀较轻微,液相部位腐蚀比较严重,气液相变处腐蚀最为严重。

常顶系统中HCl、H2S与注入的NH3以气相共存,当温度降低到临界点时,混合气体发生转变生成铵盐。一种是NH4HS,其结晶温度不高于 60℃,而塔顶系统温度在145℃左右 , 因此不会形成NH4HS结晶;另一种是NH4Cl,NH4Cl结晶温度在水相露点温度以上,固体氯化铵NH4Cl颗粒会沉积到金属表面,并吸收常顶水蒸气形成高浓度的NH4Cl水溶液,进而发生垢下腐蚀。碳钢产生均匀腐蚀或出现孔蚀,奥氏体不锈钢发生氯化物应力腐蚀开裂。

1.1 原料劣质化与脱盐

常减压装置加工了7种原油,原油性质差异很大,脱前盐含量波动较大,影响了电脱盐平稳运行,导致脱后含盐较高,加剧了常压塔顶部位的露点腐蚀,如表2所示。2020年10月以来,原油品种和调合比例频繁变化,导致脱后含盐最大值6.2mg/L,混合原料脱后含盐的平均值为2.94mg/L,脱后含盐合格率为98.5%,原油性质的变化使脱盐效果下降,如表3所示。

表2 2#常减压装置加工原油品种和性质

表3 2#常减压装置混合原料性质表

电脱盐可以除去大部分的无机盐,但无法除去原油中的有机氯化物,由表3可知,原油中含有一定量的氯化物。而在2020年5~7月塔顶含硫污水分析得出,初顶含硫污水氯离子最高达184mg/L,常顶含硫污水氯离子最高达234mg/L。说明原油中含有有机氯,在进入常压塔时经高温汽化分解为无机氯离子,然后随着油气轻组分挥发至常压塔顶,并由常顶挥发线抽出,进入常顶换热器、常顶空冷等设备,加剧HCl-H2S-H2O露点腐蚀和NH4Cl盐垢下腐蚀。

1.2 工艺防腐注剂

常减压常顶系统采用电脱盐、注中和剂、注缓蚀剂和注水的工艺防腐措施。中和剂为HG-ZH10有机胺型中和剂,控制常顶分水罐含硫污水pH指标为5.5~7.5;缓蚀剂为NS-1016B成膜型缓蚀剂,注入量为12~13ppm;注水采用三废装置净化水,注水量为3.5t/h,按常顶汽油总量(回流量与出装置量总和)的8%~10%注入。

常减压常顶抽出温度为145℃左右,塔顶的注水会汽化为气体,达不到《炼油工艺防腐蚀管理规定》液相为10%~25%的要求。在常顶换热器内,随着冷凝,发生汽变液相变,而之前部分盐会结晶,形成了常顶换热器内的结盐、结垢现象。

2 应对措施

2.1 缓蚀剂分析

采用电化学工作站Gamry Reference 600 Potentiostat测量动电位极化曲线,分析成膜型缓蚀剂NS-1016B的缓蚀效果。采用标准三电极体系,被测电极为10#钢电极,辅助电极为铂(Pt)电极,参比电极由盐桥和饱和甘汞电极(SCE)组成,如表4所示。试验溶液:3.5%(质量百分含量)NaCl溶液。缓蚀剂加入量为12ppm。缓释效率计算采用公式:R=(V0-V)/ V0×100%。实验温度为110℃加入缓蚀剂前、后的电化学极化曲线对比,可以看到,缓蚀剂的加入可以明显的降低金属腐蚀速率。如图3和表4所示。

图3 110℃缓蚀剂作用效果极化曲线图

表4 110℃时缓蚀剂作用电化学参数对比

根据表5计算得出此缓蚀剂缓蚀效率R=88.2%。说明110℃时该缓蚀剂的作用效果明显。

2.2 缓蚀剂注入线改造

成膜缓蚀剂分子内的极性基团吸附在金属表面上,另一端的烃类基团形成一层疏水性保护膜,使金属与腐蚀介质之间形成一道屏障,达到减缓金属腐蚀作用[3]。基于3.1缓蚀剂效果分析,建议继续使用该型缓蚀剂,但需要改造缓蚀剂注剂设施,应在常顶换热器入口增加一根缓蚀剂注入线,消除冲洗对换热器的影响,改进工艺防腐的效果。

2.3 材质升级

常减压装置常压塔顶换热器管束为10号碳钢,在工艺防腐措施得当的情况下,一般常压塔顶的设备管线可以使用碳钢材质。但由于冲洗过程,破坏了缓蚀剂的保护膜,设备的耐蚀性能明显下降,无法适应换热器管束露点腐蚀苛刻环境,碳钢材质可考虑升级为钛合金材质。

2.4 在线腐蚀监测

常减压装置常顶冷凝区有两支腐蚀探针,其中一支安装在常顶空冷入口总管处,其腐蚀速率仅表征空冷入口处腐蚀情况,无法及时监测到换热前工艺防腐三注效果,如图4所示。另一支安装在常顶挥发线注剂点后2米处,腐蚀率为0.47mm/a,说明缓蚀剂冷注入尚未形成膜保护,如图5所示。

图4 常顶空冷前腐蚀探针趋势图

图5 常顶挥发线注剂后腐蚀探针趋势图

建议,在常顶换热器出、入口总管处各增加一支腐蚀探针,由此,根据腐蚀探针数据来指导常顶注剂量调节[2],使腐蚀率<0.2mm/a,同时监测两相流对换热器腐蚀的影响。

3 结语

(1)原料油劣质化导致电脱盐波动频繁,造成脱后总氯和常顶氯离子超标,氯离子在常顶系统形成低温露点腐蚀和氨盐垢下腐蚀,建议控制原料油性质、平稳控制电脱盐率来从源头控制氯离子摄入;

(2)调整注水量使其达到《炼油工艺防腐蚀管理规定》要求的液相25%,稀释NH4Cl盐,防止结盐、结垢;实验表明,NS-1016B缓蚀剂缓蚀效率高,建议继续使用,同时增加E-101/1入口缓蚀剂注入线,避免加大注水量后对管束冲刷,导致成膜效果下降;

(3)加强在线腐蚀监测,利用腐蚀探针数据指导缓蚀剂、中和剂的注入,控制常顶换热器入、出口腐蚀速率在0.2mm/a内;

(4)建议升级换热器管束材质,将10号碳钢升级为钛合金材质,提高材料耐蚀性。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