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论智能互联网时代的无边界学习与思想政治教育的拓展

时间:2024-08-31

刁生富,张 艳

(1.佛山科学技术学院 经济管理与法学院,广东 佛山 528000; 2.佛山科学技术学院 马克思主义学院,广东 佛山 528000)

学习是个体通过生活经验和专业化训练而习得知识、获得技能的过程。在以往的学习活动中,人类的学习受限于特定的年龄阶段、身份、地位、区域等,使学习有了相应的边界。随着人类社会进入智能互联网时代,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新兴智能技术得到深度发展和广泛运用,无边界学习(Borderless Learning)在新时代作为一种新型学习方式向思想政治教育拓展,将成为智能互联网时代思想政治教育发展的新趋势。

一、智能互联网时代新型学习方式——无边界学习

随着互联网、大数据、物联网、云计算、区块链等智能技术的发展与创新,各种移动终端在智能互联网下趋向智能化,同时,这意味着智能互联网时代逐渐深入。在智能互联网时代,新兴技术将对我们的工作、生活和学习重新定义,并且这些领域在新兴技术的普遍应用下将会引发一场根本性的变革。尤其是作为智能互联网时代的“数字原住民”,互联网将对其思维方式、生活方式和学习方式等产生重大影响。在学习领域,智能互联网时代产生了一种新型学习方式——无边界学习。

(一)无边界学习理论

无边界学习对应的是有边界学习,因此在研究无边界学习之前,需要对学习的边界有一个明确的界定。受教者、施教者、学习地点、学习时间、学习内容和学习目标等作为构成学习活动的基本要素,在传统的学习活动中都具有明确的边界,如受教者是适龄学习者、施教者是专业化教师、学习地点在固定的教室、学习时间是固定的上下课时间、学习内容是各学科知识、学习目标是达到教学大纲规定的教育目标。按照这些要素组合而进行的学习活动被称之为有边界学习。

无边界学习理念首先来源于管理学,之后作为一种新的学习方式引入到学习领域。1993年,管理大师韦尔奇从企业管理组织结构的角度提出无边界理念,无边界指的是我们的行为不应该自我设限,意指人们应该消除围绕于个体周围的边界。韦尔奇提出的无边界理念与学习相结合,称之为无边界学习。

无边界学习作为在新兴智能技术下催生的一种全新的学习方式,勾勒出智能互联网时代人类学习的新蓝图,为推进人类学习的变革提供了一种全新的路径。“无边界学习”这一学习方式旨在进一步打破学习时空和年龄的界限,打破各科课程与课堂教学的壁垒,从而使不同时空和年龄阶段的人可以同时上课,打破虚拟和现实的边界,从而凸显学习者的主体地位,在满足个性化教育需求的同时,强调教育的互动性和知识、经验的分享、交流、创新在教育教学中的价值。无边界学习本质在于打破传统教育设定的各种边界,让学习者进行自主学习和探究式学习,对传统学习方式和观念产生了一定的冲击,对学习的边界进行了模糊化处理。

无边界学习需要跨越以下几个方面的界限:国与国、区域与区域的界限,公共学习资源与私人学习资源的界限,各学习阶段即大中小学的界限,学习类型即高等教育、职业教育、成人教育的界限,学科之间的界限以及学习时空和教学活动参与人员的界限等。学习从“有边界”到“无边界”,离不开智能互联网时代智能技术的不断创新和发展的支撑。

无边界学习是学习者主动发现学习和构建学习的过程。无边界学习的关键是提供一种有反应的学习环境,这种环境能够激发和激励学习者主动探索学习,并通过这种环境带来更高的学习体验和满意度。[1]在无边界学习环境下,学习的价值取向趋向多维度和多元化,学习的广度和深度以及学习范围都得到扩展。无边界学习不仅是智能互联网时代下产生的一种新的学习现象和学习方式,更是智能互联网时代人类学习变革的长期愿景和发展趋势。

(二)无边界学习的特征

智能互联网时代,人们力图通过互联网探索出一种更便捷、更高效的学习方式来进行信息的加工、处理和传播。在探索过程中,无边界学习呈现出个性化、主体化、本土化、碎片化、共享性、全民性等特征。

第一,个性化。个性化是学习者在无边界学习环境下取得良好学习效果的关键。无边界学习打破了束缚学习者个性发展的牢笼,不再以统一的标准来要求学习者,学习者可以根据自己的个性特征和兴趣爱好进行个性化学习。以智能互联网、大数据为依托的无边界学习可以提供传统印刷书籍无法提供的详细且可见的学习过程,每个学习者个体的学习活动可以被详细地记录下来,永久地保存在数据库中,从而在老师和家长之间建立起联系。智能互联网根据记录的信息可以进一步为学习者定制智能个性化的学习环境。[2]

第二,主体化。无边界学习突出学习者的主体地位,即学习者是一切学习活动的中心。在无边界学习理念下,无边界学习赋予学习者以主体地位、关注其多样化和个性化需求,每个学习者都成为学习的主体,能够最大限度地发挥学习者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智能互联网时代的无边界学习一改有边界学习环境下教师占据主导地位、学习者的主体性被教师的权威性所压制的现状,学习者的个性被释放,突出其主体地位的存在和价值。

第三,本土化。无边界学习是一种源于而又高于有边界学习的新型学习方式,就目前的发展状况来看,它不能与传统的教育模式相脱离,因而凸显出其本土化特征。在智能新时代,不断崛起的意在满足多样化学习者学习需求的无边界学习是无法脱离庞大的传统学习模式而独立存在的。因此,无边界学习不仅要结合新兴智能技术进行创新性发展,还要与传统学习模式的可取之处相结合而凸显其本土化特征。

第四,碎片化。无边界学习的碎片化特征主要指学习时间和内容的碎片化。智能移动终端的普及使无边界碎片化学习成为一种普遍现象。无边界学习打破了固定学习时空的限制,学习者可以随时随地进行学习。碎片化信息由于从书籍流动到屏幕,面对海量的数据、巨大的信息量,人类的思维变得更为敏捷,习惯于以爆炸式方式来收发信息,最终演进出非线性的思维路径,造成认知的浅表化。[3]碎片化学习主要是通过碎片化阅读获取信息,阅读信息短小而精悍,但具有一定的零散性,不利于知识体系化和结构化。由于学习时间的不固定性和学习内容的零散性,使无边界学习呈现出碎片化特征。

第五,共享性。无边界学习的共享性主要是指学习资源的共享。无边界学习是一种以互联网为依据,集碎片化学习、智慧学习、泛在学习等网络学习为一体的开放式网络教育体系。在这个开放式的网络教育体系中,各种学习资源通过互联网实现共享,提高了优质学习资源的利用效率,从而保证了网络学习的质量。苏珊娜·范达斯科特 (Suzanne Verdonschot) 与基蒂·克瓦克曼 (Kitty Kwakman) 在“无边界学习”理念下探讨如何为远程教育创设学习环境, 以及使学习者在无边界学习环境中获得良好的学习体验。[4]MOOC 通过互联网进行远程教育作为当前无边界学习的主要形态,能够最大限度地实现各高校和社区学习资源的共享。

第六,全民性。无边界学习打破了有边界学习年龄阶段的限制,使人类的学习不再仅仅局限于特定的年龄阶段,而是针对不同年龄阶段的学习者。无边界学习环境为人类创造了全民终身学习的条件,使每一个公民都享有平等的受教育的机会,突出了终身学习理念,以促进全社会的共同学习,构建学习型社会。

二、无边界学习对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

智能互联网时代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关键在于思想政治教育的开展。思想政治教育作为我国教育的一项重要任务,高新技术的创新为智能互联网时代思想政治教育的无边界化提供了新思路。因此,无边界学习对重塑思想政治教育、培养一代又一代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具有不可替代的价值。

以智能互联网为基础打造的无边界学习环境创新了思想政治教育学习平台和学习模式,由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模式转变为多元化的网络教育学习模式,为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发挥其作用提供了多元化的平台支持,为学习者带来了丰富多彩的学习世界。思想政治教育作为一种培养人的思想品德的社会实践活动,与智能互联网的紧密结合一改固定化、程序化的传统教育模式,实现线上教学和线下教学的深度融合。智能互联网在思想政治教育的融入,有利于促进大中小学思政一体化建设,以及“思政课程”到“课程思政”的转变,从而在智能互联网时代焕发出强大的生命力和活力。

(一)统筹推进大中小学思政一体化建设

思想政治教育作为培养学习者思想品德的重要课程,并且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贯穿于大中小学各学段。智能互联网时代将思政一体化作为一项重要工程统筹推进,推动其内涵式发展,扣好青少年人生的第一粒扣子,为完成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2019年3月18日,***总书记在北京主持召开的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指出:“在大中小学循序渐进、螺旋上升地开设思想政治理论课非常必要,是培养一代又一代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要保障”。[5]2019年8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深化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的若干意见》,强调“坚持思政课在课程体系中的政治引领和价值引领作用,统筹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6]

“思政一体化”是指大中小学的思政课程根据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科学设计各学段的思政课程,合理布局教学内容的广度和深度,增强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吸引力和实效性,加强学习资源的凝聚,总体安排各学段的思想政治教育,使各学段学习者循序渐进地学习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从而整体提高学习者的思想道德修养。

在智能互联网时代统筹推进大中小学思政一体化建设,如何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探索符合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发展的新路径和新方法,是培育新时代德才兼备、全面发展的高素质创新型人才的迫切需求。因此,思政一体化建设应在遵循学习者身心发展规律、教书育人规律和时代发展规律的基础上,顺应智能互联网时代的潮流,逐渐向无边界学习拓展。思政一体化的统筹构建既要注重大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的层次性和差异性,又要注重其连贯性和衔接性,使其在智能互联网的大背景下,呈现出一套线上与线下相结合的思想政治教育的整体性、长期性、阶段性和差异性相统一的思想政治教育体系。

青少年正处于人生的“拔节孕穗期”,思想品德的形成需要精心栽培和正确引导,思想政治教育课程的开展就显得尤为重要,而教师则是做好思想政治教育的关键。因此,无边界学习向思政一体化拓展尤其要发挥教师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注重教师队伍的建设。教师队伍的建设要求教师有坚定的政治信仰、保持高度的政治清醒;持有家国情怀、永远心怀国家和人民;具备创新思维进行教育教学、引导学习者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和三观;开阔视野、保持终身学习的态度;严格自律、自觉遵循教学规则;不断学习新知识、新技术,提升信息素养、数据素养和智能素养[7];用高尚的人格感染学习者,做好表率作用。

***总书记提出的大中小学思想政治理论课一体化建设,作为新时代的新命题和新要求,把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思想性、科学性、政治性和理论性提升到一个新高度。鉴于思想政治教育发展新趋势和新前景,在思想政治教育向无边界学习拓展的过程中,更要看到无边界学习融入思想政治教育对统筹推进大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一体化建设的价值。

(二)“思政课程”到“课程思政”的转变

在智能互联网新时代,“思政课程”到“课程思政”的转变成为教育改革的新方向,而智能互联网为教育改革的探索提供了新路径。“课程思政”作为教育改革一项长期的系统性工程,回答了“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以及为谁培养人”的根本问题,对构建“全员、全程、全方位”的教育新格局具有重要价值。

在我国思想政治教育发展过程中,“思政课程”专门传授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知识,这样的课堂对学习者来说不免有些枯燥,有时不能取得理想的教学效果。而“课程思政”注重把思想政治教育真正融入到其他课程之中,在对学习者传授专业知识的同时,实现对学习者思想道德的培养,潜移默化地帮助其树立正确的三观和价值理念。课程思政使传授知识和价值引领密切结合起来,从而实现知识导向和价值导向的统一。

目前,课程思政的发展状况并不十分理想,专业课与思想政治教育处于相对分离的状态。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在教学形式上,以班级授课制为主,“一对多”的传统大班教学,导致教学效率低下;在教学内容上,注重专业知识的传授,而忽略对学习者思想品德的培养;在教学方法上,教学方式陈旧、单一,以灌输式为主。因此,在智能互联网时代,思想政治教育的改革和创新刻不容缓。

首先,课程改革和创新不仅要始终贯彻立德树人的教育理念,而且要借助智能互联网打造新的无边界学习环境,在上好思政课程的同时,加强课程思政的建设。其次,思想政治教育的改革和创新必须遵循***同志提出的“八个统一”,主要围绕教师、教学内容、教学实施方式和学习者四个核心要素进行。再次,思想政治教育的改革和创新要注重提升教师的理论素养、政治素养和智能素养,增强思想政治教育课的理论性、新颖性和思想性。最后,思想政治教育的改革和创新要坚持以学习者为中心,赋予学习者主体地位,把学习者学习的体验感和实践效果作为衡量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标准。

在当今智能技术快速发展的智能互联网时代,思想政治教育无边界化源于智能技术的驱动和未来网络教育发展趋势成为未来思想政治教育发展的新愿景,互联互通、跨界融合成为智能互联网时代开放式教育体系的新形态,为实现“思政一体化”、“思政课程”到“课程思政”的转变提供了重要价值。这种无边界化不仅将思想政治教育的重点从设计高质量的独立学习材料转向使用智能互联网网站作为传播课程资源和学习者自我测试和学习的重要手段,[8]而且能够有效地实现“思政一体化”和“思政课程”到“课程思政”的转变,通过智能互联网监测教师和学习者的使用方式和进度,为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思政一体化和课程思政提供一些全新的手段。

第一,思想政治教育无边界化打破了各学段和各学科的界限,有利于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衔接性和连贯性。新时代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在思想政治理论课程的顺利开展,而在传统的各大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教学中,思政课程与其他学科处于相对隔离的状态。尽管各学段和各学科的教育规律具有特殊性,但教育的最终目的具有一致性。这就需要通过互联网加强各学段和各学科之间的联系和融合,打破各学段和各学科之间的界限,构建大中小学思想政治一体化以及促进课程思政的实现,全力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第二,思想政治教育无边界化对加强思想政治教育资源的整合,提升思想政治教育质量和效率,具有重要价值。在我国大多数教育教学实践中,存在着浪费教学资源、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低下的现象。由于各学校之间缺乏交流和沟通,大中小学各学段的教学资源保持相对独立,本校使用过的学习资源就被搁置或者浪费掉了。而其他学段若需要这类教学资源,只有自己重新整理和开发,导致教师把过多的精力和时间花费在准备教学资源上,而对自己专业知识的提升和教学方法的改进等方面则有一定的忽视。在这种情况下,思想政治教育教学不可能取得较好的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思想政治教育无边界化通过互联网,实现了各学段和各学科思想政治教育资源的传播与共享、跨界与融合,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思想政治教育教学的整体质量和效率。

第三,学习者的个性化发展不仅是当代教育的追求,更是无边界学习倡导的新理念。思想政治教育无边界化通过育人手段、方式、载体多维系统的合力作用,使每个受教育者实现其某种需要或愿望,从中体验满足、快乐、幸福,获得一种精神上的享受。[9]智能互联网时代的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能够根据数据信息智能定位和分析不同学习群体,为其推送相应水平的学习内容,对其进行因材施教、定制个性化学习方案。在这种个性化学习过程中,学习者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培养自己的判断能力和思考能力,培养学习者的批判性思维;同时,在无边界学习中,学习者可以充分地与他人进行讨论,发表自己的观点,培养其创造力,这是传统教育模式所欠缺的。

第四,无边界学习创造了智能互联网时代的新型数字文化,以互联网为基础的无边界学习促进了思想政治教育的传播和改革。在无边界学习环境下,随着思想政治教育信息化的深入发展,传统的教育方式与新型互联网相结合的过程中,以纸质书籍为主的结构化知识趋向数字化,而这种数字化文化正适应智能互联网时代的新的学习需求。

第五,无边界学习与思想政治教育的融合不仅是技术上的革新,更是思想上、理念上的突破。无边界学习作为一种网络环境,无处不在地影响着我们的生活和学习,广泛应用于科学、文化、高速发展的经济等各个领域。因此,智能互联网时代思想政治教育应通过有价值的新领域进行创新。随着网络信息时代的高速发展,网络已经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是生活、工作、学习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渗透在各个领域。[10]

总之,思想政治教育的无边界化对智能新时代加强学段和学科之间的衔接性和连贯性、思想政治教育学习资源的整合、学习者的个性化发展、新型数字化文化以及形成思想政治教育新思维,具有重要价值。思想政治教育无边界化不仅是对学习的界限进行模糊化处理,更是使思想政治教育跨越各学段和课程的边界,实现大中小学思政一体化和“思政课程”到“课程思政”的转变。智能新时代将智能互联网技术融入思想政治教育中,有效地促进了思想政治教育的无边界化,同时也是思想政治教育的现代化、智能化和创新化发展的必然趋势和必然要求。

三、思想政治教育向无边界学习的拓展

智能互联网时代随着智能技术的日新月异,知识更新周期缩短,人们逐渐意识到,在智能互联网时代不被淘汰的唯一途径就是具备核心竞争力——学习,通过学习获得新知识和新技能就显得尤为重要。智能互联网时代,知识将成为最重要的资产,因此基础教育仍然至关重要:为了增加就业机会,每个人都必须不断地自学。知识爆炸会带来许多他们认为永远不会有时间去读、听、看、探索和学习的一切。[11]因此,智能互联网时代人们对知识的渴求也越来越浓烈;同时,全民终身教育成为共识,终身学习的观念深入人心,人们对学习的需求呈上升趋势,学习者获取信息所需的时间将大大减少,信息的使用率将大大增加,这促使无边界学习在全球范围内迅速扩展。

传统的学校教育体系在日益崛起的旨在满足不同阶段学习需求的智能互联网无边界学习理念的冲击下,需要作出相应的变革,重塑智能互联网时代思想政治教育的学习新生态。由于学习应该是终身的、全生命的、随时可用的,我们的教育系统面临的挑战是利用技术力量来设计反映学习者当前和未来生活的学习体验。[12]

智能互联网时代思想政治教育的学习新生态应倡导以学习者为中心,以促进学习者的学习为目标,建立全方位、宽领域、大范围的无边界学习,统筹构建大中小学思政一体化,实现“思政课程”到“课程思政”的转化,从而实现“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育人新格局。通过智能互联网,把思想政治教育的无边界化打造成学习者接受思想政治教育熏陶的新领域和新阵地,进而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感染力,提高全民的思想觉悟,帮助学习者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培养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思想政治教育向无边界学习的拓展主要通过以下几个方面得以实现。

(一)构建无边界学习环境,建立无边界教育体系和制度

智能互联网时代以智能科技为支撑构建无边界学习环境,创设以思想政治教育为特色的智能学习平台,为开展远程在线教育提供条件。在线学习打破了不同模式及其各自机构之间的界限,主要包括个人学习环境、大规模开放在线课程、开放教育资源、电子档案、社交媒体和教育2.0设备等,[13]对打造无边界学习环境具有重要作用。思想政治教育在无边界学习环境下能够实现实体学习场所与虚拟学习空间、课堂内与课堂外、线上与线下的同步学习,而这需要教师发挥其纽带作用。教师应该花时间和精力将互联网的技术特性纳入教学活动中,并对其引发的有关安全、隐私和内容所有权等问题进行讲解和正确指导。这不仅是让学习者了解智能互联网时代的权利和风险的最佳方式,[14]同时也是无边界学习环境秩序化和规范化的有效途径。

建立无边界教育体系和制度,成为智能互联网时代思想政治教育向无边界学习拓展的重要支撑。无边界教育体系和制度的建立不仅需要打破各学校、教育机构以及企业等传统边界的阻碍,加强各教育行业的深入合作与衔接,还需要打破课内学习与课外学习、线上学习与线下学习、正规学习与非正规学习之间的界限,从而形成互通互学、跨界融合的学习新形态,以更好地适应学习者对思想政治教育的个性化需求。从基于智能技术、互联网的教育发展态势看,建构一个无边界的教育体系,促进无边界学习,为学习者提供更多的选择、更多样化的学习资源与更便利的学习方式,在任何时间 (Anytime) 、任何地点(Anywhere) 的任何人 (Anyone) 可以就任何内容 (Any Content) 以任何形式 (Any Format) 进行学习正在成为一种趋势。[15]

(二)倡导全民终身学习理念,使思政教育成为全民共识

每一个学习者在智能互联网时代都享有平等的终身学习的机会,终身学习是人们“在变化中识别和解决自身教育需求的能力”。[16]全民终身学习理念的倡导,让学习成为一种无时不在、无处不在的社会现象。在当今智能化、网络化、全球化迅速发展的大趋势下,将思想政治教育在智能互联网的基础之上向无边界扩展,利于全民终身学习的推进,使思想政治教育成为全民共识。

在当今这个智能新时代,只有当人工智能、互联网、区块链等智能技术与思想政治教育进行深度融合,从而构建互联互通的思想政治教育新形态,才能促使思想政治教育无边界学习得以真正实现。无边界学习为全民终身学习理念的实现提供了理论支持,因此对全民终身学习理念的倡导对思想政治教育向无边界学习的扩展具有促进作用。

(三)充分利用大数据的价值,实现思政教育学习资源的优化配置

数据本没有价值,只有在对数据进行记录、分析和处理后,其价值才体现出来。教育生态系统的真正转变在于将这些数据转化为可操作的智能。[17]思想政治教育向无边界学习的拓展只有对大数据进行综合分析后,结合思想政治教育的特色,才能打造个性化、智能化的思想政治教育。思想政治教育向无边界学习的拓展充分发挥了大数据的价值,对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具有重要作用。同时,要利用大数据思维辩证看待传统教育思维与无边界学习新思维的关系,利用数据对二者之间的界限进行模糊化处理,有利于思想政治教育的顺利开展。

思想政治教育优质学习资源的共享和优化配置离不开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的支持。学校应充分利用智能信息和通讯技术减少对传统学习资源的束缚,一方面应通过智能学习平台(钉钉、云课堂、学习通、腾讯会议等)大力开发线上学习资源,另一方面应加强校内外优质学习资源的整合,推进学习资源跨学科、跨学段和跨领域的优化和共享。思想政治教育无边界化借助大数据和互联网为学习者提供更全面、更系统、更有价值的学习资源。在智能互联网大背景下,学校通过数据分析和智能评估以及根据不同学段的学习目标和要求,对思想政治学习资源进行相应的优化和配置,促进学习资源的最大化共享和利用,进而丰富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为无边界学习提供更好的学习环境和学习效率。

(四)探索新的教育教学方法,加强思政教育的社会实践

探索符合思想政治教育无边界学习的教育教学方法,增强思想政治学习活动的交互性和情境性,使学习者的学习过程实现从传统的被动学习到智能互联网时代积极主动学习的跨越式转变。教师要通过不断学习,提升自身的技术素养和智能素养,充分利用智能学习平台、多媒体、视频等新型教学媒介创新教育教学方法,进而增强思想政治教育对学习者的吸引力。同时,思想政治教育向无边界学习的扩展需要结合学习者个人生活经验和思想政治专业知识组织教学内容,创设问题情境,加强社会实践,引导学习者进行探究式学习和自主学习,从而培养和提高学习者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提出“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的教育思想,强调了实践的作用。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践性作为其本质属性,表现为思想政治教育和其他实践活动的结合,对学习者思想到行动的转化具有重要意义。思想政治教育的最终目的并不是理论知识的传播,而是把理论知识运用于社会实践,培养学习者的思想品德。因此,思想政治教育实践活动的设计从学习者的实际知识水平和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出发,秉承关爱学习者、服务学习者的理念,根据学习目标组织社会实践活动,扩展学习者的视野,让学习者通过社会实践综合提高思想道德素养。

(五)丰富和创新思政教育内容,适应智能互联网时代无边界学习的发展趋势

丰富和创新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对智能互联网时代思想政治教育无边界学习具有指导性意义。思想政治教育内容除了理论知识外,还应加强个人生活经验和其他学科内容之间的联系。一方面,要加强思想政治教育与学习者个人生活经验的连接。思想政治教育的课程内容本身相对枯燥,因此,在学习资源的整合上,应结合时政,使内容尽可能地贴近学习者生活的实际,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可行性、真实性、趣味性和科学性,致力于学习者获得良好的学习体验。另一方面,要加强思想政治教育与其他学科内容之间的联系和融合,通过采取有效措施,把各学科之间的知识联系起来,形成一个全面、系统的学习体系和融会贯通的课程结构,进而促使学习者在接受思想政治教育时形成一个完整的知识体系。

(六)建立智能学习评价体系,确保思想政治教育的教学效果

智能学习评价体系的建立能够多方面、多层次对学习者的学业成绩和综合素质进行科学、客观的评价,为思想政治教育无边界化的学习效果提供了重要保障。智能学习评价根据学习者在思想政治教育无边界学习环境下的学习结果、学习过程、学习水平以及在学习过程中表现出来的情感态度等进行综合评价,并及时地为教学活动提供反馈信息。智能评价体系具有评价对象的广泛性、评价目的的发展性、评价标准的一致性等特征,有利于实现学习评价从一维到多维的变革,评价主体从教师主导的一元化到多主体共同参与的多元化,评价方式从单一的纸笔测验到多种方式有机结合的综合测试,评价标准从僵硬的统一标准到灵活的多层次标准,评价结果从“规则体”到“不规则体”。因此,我们要致力于构建一个科学、公正、合理促进学习者全面发展的智能学习评价体系,更好地发挥其对思想政治教育无边界化的导向、调节和引导的作用,帮助学习者认识自我、建立自信、促进发展的同时,为思想政治教育注入新的活力。

智能互联网时代,无边界学习已成为一种新的发展趋势,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创新和发展创造了条件。为适应这种新趋势,提升思想政治教育的时效性和实效性,需要凸显出思想政治教育与互联网相结合的广度和深度,提升全民的思想道德素质。智能互联网时代通过一定的智能学习媒介和高效学习方法,打破有边界思想政治教育的界限,使思想政治教育向无边界学习拓展,对学习者进行一种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教育实践活动,从而达到最佳的思想政治教育效果,实现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