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论乡村振兴产业革命之产业选择

时间:2024-08-31

摘要:农产品具有自然和经济两重属性,两重属性是产业选择的基本依据。在产业选择中要充分认识竟争优势之于产北选择的要义,以一体化发展思维统筹产业选择。农村产业选择要坚持精准定位、特色引领、市场主导、衔接二产“四条原则”,运用“试”“扶”“治”“传”“剩”五种方法。

关键词:产此选择;竞争优势;一体化

中图分类号:F1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81(2019)01-0116-06

乡村振兴,关键在产业振兴。乡村产业要振兴,需要“来一场振兴农村经济的深刻的产业革命”[1]。产业选择是农村产业革命“八要素”的第一个要素,是引领性要素。产业革命是否成功,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产业选择上是否成功。

一、乡村产业选择必须弄清楚农产品的基本特征

产品是产业的基本细胞,农产品是农业产业的基本细胞,选择恰当的农产品种养是乡村产业选择基本前提。因此,乡村产业选择首先必须弄清楚农产品的基本特征。

(一)农产品具有易腐、差异、生产周期性、多用途等自然属性

1.易腐性。大多数未经加工的农产品均属于生鲜产品,保鲜时间短,易于腐败,难以保存。农产品易腐性特点提醒我们,在产业选择中要充分考虑农产品的保存、运输、加工、营销等因素。

2.差异性。因地域、气候、土壤、光照、季节等自然条件不同而形成产品差异,特别是在贵州这样的山区,由于地理的天然隔绝,容易形成品质与众不同的农产品。这就需要我们在产业选择中注重特色优质品种的选育、保种、培优,形成农特产品的地域优势和竞争优势。

3.生产周期性。农业产品在特定的时间进行生产,在特定时间进行收获。从播种到收获都要经过一定的时间周期,这个时间周期就是农产品的生产周期。即使是依靠现代先进技术,农产品的生产周期性也难以完全改變。所以,在产业选择中要重视时间带来的变化,防范预期不一致,规避周期底部价格带来的风险。

4.多用途。同种农产品相同部分具有多种用途,同种农产品不同部分具有不同的作用。相同的攻产品可开发成不同的产品,但农产品的一品多用在经济生活中经常被人忽视。农业产业不仅有产业链,有产业的纵向长度,还有产业宽度或者产业幅度。

(二)农产品具有低彈性、价格波动性、垄断竞争性、多功能价值等经济属性

1.低弹性。大多数农产品事关人民群众衣食住行,是生活中的必需品。通常而言,生活必需品的需求弹性较低。农产品的低弹性特征常常导致丰收的年份,农产品的提供者在降价时收入减少,导致出现“谷贱伤农”“果贱伤农”等增产不增收的农业惨象[2]。因此,大多数农产品一般情况下不适宜采用薄利多销的营销策略。

2.价格波动性。年景丰欠与一定时限内的消费能力之间的矛盾转换,是导致农产品价格形成周期性波动的重要原因。当年景丰欠导致市场偏离供需均衡时,随着农产品供给量发生变化,价格也会发生变化,生产者和消费者会随着市场预期而调整各自的行为,“价格变化—行为反应—价格调整”会周而复始的反复。近几年出现的猪周期、蒜周期就是农产品价格周期性波动的典型案例。价格的同期性变化告诉我们,市场有风险。市场上现在赚钱的产品,过一段时间后并不一定赚钱,而现在亏损的产品将来则未必不能盈利。必须把握农产品市场价格变化的规律,才能念好市场经,做好产业选择的文章。

3.垄断竞争性。相同品种的农产品,品质千差万别,形成各具特色的寂特产品。同品不同质,优质农产品脱颖而出,是为特色产品。在本质上,特色产品就是具有垄断竞争特点的农产品。经济学原理告诉我们,竞争性产品的长期平均利润为零,只有具有垄断竞争特点的产品才能获得超额垄断利润。因此,产业选择应优先选择提供优质特色农产品的母本。

4.多功能价值。农产品是工业和其他产业发展的原材料。农产品的多功能价值由农产品的多用途决定。农产品在不同的阶段有不同的使用价值,比如说生态价值、人文价值、经济价值等,这些价值的开发就是农产品多功能价值的利用。利用农产品多功能价值,对于丰富产业选择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农产品的多功能价值同时也是乡村产业融合发展的基础。

二、乡村产业选择必须牢牢把握竞争优势

经济学为产业选择提供了很多理论和方法,早期的理论着重从机会成本、规模经济、技术创新、制度激励等方面研究产业发展的潜力来选择产业。产业关联度、收入弹性、筱原基准则多从产业对区域经济的贡献的视角来选择产业。在乡村产业选择领域,传统上依赖对播种面积、产值和集中度等指标的分析来选择产业。上述理论要么过于宏观,要么有路径依赖,难以体现资源禀赋与地域特征,虽可测度产业选择成功的结果,但不能按图索骥成为产业选择的标准。

对于山区产业而言,产业的选择通常受到地域、资源禀赋、生物资源、光热水土组合等因素的约束,区域分异性强,具有显著的地域特征和特色底蕴。因此,乡村产业选择要注重特色,同时体现竞争优势。通俗地讲,特色表现在与众不同,即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特、别具一格。从较为严谨的经济学意义上来说,特色就是垄断,就是垄断竞争。特色经济具有资源特殊性、空间地域性、产品差异性、技术壁垒性、市场适应性等特点,而特色产业则具有产品特色化、经营规模化、生产专业化、产业垄断竞争性和比较竞争优势等特征。山区特色产业选择不仅要具有特色资源、特色产品、特色产业,更要有市场竞争优势。特色优势的根本落脚点在于其竞争优势,乡村产业选择必须牢牢把握贵州的竞争优势。

竞争优势理论由迈克尔·波特提出。在竞争优势理论中,迈克尔·波特以生产要素、需求条件、相关产业和支持产业的表现、企业的战略结构和竞争对手等因素为主体,同时加入机会和政府两个变数,构建了钻石模型。钻石模型中的因素相互依赖、相互强化,形成一个动力系统,生成纵横交织的产业集群。这个理论虽非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标准,但对农业产业的选择具有重要的指导价值。按照竞争优势理论,成功的产业选择必须充分考虑一下几个具有相互关联的因素:第一,生产要素及其组合。生产要素是互通有无的根本。[3]70主要包括自然资源、气候、地理位置、基础设施、人力资源等要素及其组合,这些要素及其组合难以复制。贵州特色资源丰富、空间分异显著、产品特色明显,具有天然的生产要素及其组合优势,但是我们目前还没有发挥这些生产要素及其组合优势。第二,需求条件。需求条件是产业冲刺的动力,国内需求市场是产业竞争优势的第二个关键要素[3]81。主要包括区域需求及需求结构。贵州地处西南腹地,东接华中,南舭华南,属经济发达区和人口密集区叠加地带的产品供应区,市场广阔,需求旺盛,特别是对特色高端绿色优质产品的需求巨大。第三,对于相关产业和支持产业,迈克尔波特称之为休戚与共的优势网络[3]95。经过几十年特别是近年来的高速发展,贵州的产业已经脱离支离破碎的境地,正逐步形成相对完整的产业链条和合理的产业幅度,为反哺乡村产业准备了基础。第四、企业战略、企业结构、同业竞争,迈克尔波特称之为最后的三角习题[3]101。以2017年底为例,贵州省市场主体总量249,56万户,其中,企业60.17万户、个体工商户183.37万户、农民专业合作社6.02万户。数量众多的市场主体尤其是农村市场主体成为支撑农村产业发展的磅礴力量。上述要素加上政府强力推动,天时地利人和俱备,贵州振兴农村经济的深刻产业革命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历史机遇。

围绕打造竞争优势,形成乡村产业集群化发展的态势,必须充分发挥钻石体系四要素的作用。第一,把握贵州竞争优势,选择乡村产业,必须充分发挥生产要素的作用。对于贵州而言,不仅要发挥诸如自然资源、气候、地理位置等初级生产要素的作用,更要发挥诸如现代基础设施、高素质人力资本、科研院所等高级生产要素的作用。第二,把握贵州竞争优势,选择乡村产业,必须充分释放需求的动力作用。贵州地处人口密集与经济发达的交汇地带,市场需求巨大,对高质量农产品及其加工产品的需求尤其旺盛,形成完善的供给体系满足这些需求是形成贵州核心竞争优势的关键一招。第三,把握贵州竞争优势,选择乡村产业,必须同时培育乡村产业的互补产业以及互补产业的竞争力,构成相关产业相辅相成休戚与共的有竞争能力的产业网络。第四,把握贵州竞争优势,选择乡村产业,必须培育千千万万具有企业家精神的企业家与具有充沛活力和竞争力的企业,形成企业间既竞争又合作的良好企业生态格局。

三、依据产业一体化进行产业选择

农业产品大多为初级产品,是工业和其他产业的原材料。严格地讲,乡村产业选择不仅仅包括农业种养业,还包括农业种养业生产产品的加工产业,农业产业具有天然的一体化发展基因。更多地依赖科技进步,努力促使传统农业向生产专业化、产品商品化和服务社会化的现代农业转变,是农业的主要方向。农业产业一体化发展是向现代农业转变的关键途径,乡村产业选择必须将产业一体化作为乡村产业发展的着力点。

产业一体化包括纵向一体化和横向一体化。纵向一体化指产业的前后上下游产业链;横向一体化指产业的左右旁侧产业幅度。纵向一体化通过整合资源优势,控制整条产业链或者产业链的多个环节,将农产品的生产、加工和交换等流程相关的产前、产中以及产后中处于在不同阶段产业链条的部门整合在一起或者是将生产同一类产品、从事相同工艺部门的联系起来进行协同合作,属于产业融合[4]。纵向一体化通过协作与联合,打破农业产前、产中和产后部门机械的分离格局,从而降低产业链各交易环节的不确定性和减少交易成本,提高竞争能力。横向一体化则是指在不影响农户或者经营单位生产的独立性条件下,把分散的众多小规模农业经营单位直接结为一体,形成贯穿供应商、制造商、分销商的“供应链'共同协调原料供应、产品销售加工,最大限度地发挥供应链整体的力量,以实现供应链所有经营单位获益。战略联盟是典型运作模式,产业选择与发展自然而然形成各类农业产业联盟是必然的趋势。之所以能够形成产业一体化发展的格局,是因为一体化的利益相关者之间具有目标一致、要素互补、功能对接、布局协同的经济利益关系,因此也有人将农业產业一体化称为农工商综合体。其发展符合“现代农业经营体系的发展遵循从家庭农场(农户)到农民合作社,再到农工商综合体(大型农业企业)的基本规律”[5]。

依据产业一体化推进乡村产业选择,必须抓产业链、价值链、供应链的关键链环,从关键链环着手选择产业,培育产业。关键链环既可以是种养,也可以是加工,还可以是销售或者技术。抓住关键链环整合产业链,是培育农业产业的重要出路。

依据产业一体化推进乡村产业选择,必须厘清产业发展要素之间的互补关系。生产要素是产业发展的基石,从发展要素着手,把握产业发展要素与产业发展的关系,以生产要素促动产业发展。

依据产业一体化推进乡村产业选择,必须深刻了解区域内的产业结构与功能布局,在功能对接和布局协同中发掘产业选择和培育产业的机遇,从而形成相互匹配、相互补充的产业体系。因此,在一定产业协作区内寻找对接产业也是产业选择的重要途径。

四、产业选择的四条基本原则

(一)产业选择需要精准定位

产业选择首先必须对产业进行精准定位,充分考量影响本地区产业发展的人口、人文、气候、地理、自然资源、传统优势、经济实力、政策扶持、市场等因素,发掘产业发展的独特优势,遵循产业发展的规律。

牢牢抓住山区这个根本特征,对贵州产业定位具有决定性的意义,对大多数县区来说同样具有决定性意义。很多人认为,山区是阻碍产业发展的劣势,因为山区往往意味着交通不便,物流成本高。但对贵州来说,山区恰恰是最大的优势。十里不同天,形成了贵州异常丰富的生物资源,包括药用生物、观赏植物、牧草、菌类等不同生物资源。同时,山区还带来了立体农业气候资源。贵州的优势在山上,农村特色产业的优势也在山上[6]。只有掌握山区这个最大的基本省情,才能准确的进行产业定位,做好山区文章,发挥出贵州产业的优势。

贵州姓“贵”。牢牢抓住山区这个根本特征,从“贵”字着手定位产业,是贵州扬长补短定位产业的要求。生产一般的大路货,物流成本高,没有竞争优势。贵州特色资源天生异禀,难以复制,有天然的产业隔断,有“贵”的天赋。以“贵”定位,是贵州产业定位的必然选择,贵州的产业也必须姓”贵”。

(二)产业选择需要坚持特色引领

特色是发展的比较优势和竞争优势,一个地区的经济发展必须通过发挥竞争优势和比较优势来实现。从经济学的意义上来说,特色的产业组织表现形态就是垄断。自由竞争的长期利润等于零,垄断能够获得垄断利润。因此,产业选择必须谋求特色经济,坚持特色引领。

坚持特色引领,需要厘清特色资源、特色经济、特色产业的关系。贵州确实有特色资源优势,几乎每个县级行政区都有自己的特色资源,而且很多县区特色资源品种多。有特色资源是件好事,但特色资源种类多了,不能将其转化为特色经济,就成了坏事。所以我们利用产业发展的规律,选准特色资源品种,将其发扬光大,转化成经济优势。将特色资源品类培育成为像样的特色产业,这样的特色才能为“贵”提供支撑。特色是“贵”的底色,品质是“贵”的要求,品牌是“贵”的标地。

唯有特色,才能彰显“贵”气。贵州特色资源禀赋明显,最大的特色在于绿色生态品质独特难以复制,具有天然的特色基因,供给侧优势明显。发展农村特色产业的自然资源品种多、质量优良、总量大,组合条件好,产业分异清晰,地区聚类明显,具有其他地区难以复制的特征,为农村发展特色产业准备了良好的特色物质基础。把特色作为贵州农村产业选择的基底,从供给侧发力,以特色谋求竞争优势,促进贵州农村特色产业的发展。

(三)产业选择需要发挥市场作用

产业选择需要发挥市场作用,发挥市场作用要尊重市场规律。

尊重市场规律,就是深入研究市场,利用经济周期、产业周期、产品周期,趋利避害,在市场中谋求利润最大化。产业选择中,不管是高峰进入产业,还是谷底进入产业,都体现了对市场的理解,但关键是要看對市场的把握和结果,经历了市场的风风雨雨,才能成长为优势特色产业。

尊重市场规律,按市场规则运作,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是市场规律的内在要求。把握这个规律,就是要通过市场机制,运用市场经济的手段和方法,实现乡村产业供给与市场需求的有效对接,引导乡村和发达地区各类生产要素跨区域合理流动,提高乡村产业的有效供给能力。

尊重市场规律,也需要更好发挥政府作用,将政府作为建制性权力的主要创制者,将市场机制作为建制性权力的实现机制,寻求政府与市场的协同互动。具体而言,一是强化市场意识,提高应对产业主体市场变化的能力;二是大力培育市场主体;三是加强市场基础设施建设;四是积极培育现代市场形态;五是加快要素市场构建的步伐。

(四)产业选择需要与农业工业化方向相衔接

农业工业化是乡村产业发展的直接需要,为乡村产业提供了稳定的需求路径。同时,农业工业化也是乡村产业升级的必然结果,为反哺乡村产业提供实现渠道。

农业工业化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农业工业化是对农业部门生产出来的农业产品进行加工,可以称之为农业的前向工业化。另一方面,农业工业化是用工业化、信息化、科技化的成果来装备传统农业,改变传统农业的生产方式,提高农业的水平,可以称之为工业的后向农业化。农业的前向工业化说的是专业化生产出来的农产品的工业化利用,通俗地说,就是对农业产业链链条的有效延伸。工业的后向农业化是用工业化、信息化、科技化来改造与提升传统农业,实现农业生产的专业化,提高农业生产的技术含量,提高农业的生产效率。农业的前向工业化与工业的后向农业化相互提升与促进,两个方面的一体化就是农业工业化。

以工业化理念谋划贵州农村特色产业发展,把工业经济中适应社会化大生产、符合市场经济发展规律、能够有效提高资源利用率的先进经营理念移植到农业领域指导农业生产经营,是对贵州乡村产业的战略性改造与提升,对加快贵州农业特色产业发展具有重大战略价值,是贵州农村特色产业发展的根本方向。用工业化的理念发展贵州农村特色产业,要注意不是弱化而是要强化农村特色产业的特色,不是要削弱而是要巩固贵州生态建设的成果。

五、产业选择需要把握五种方法

在产业选择与发展的进程中,党委政府经常扮演产业引导者、推动者等角色,而产业主体通常是产业选择与发展的策应者和执行者,二者角色的协同是有效推进产业选择和发展的关键。“试'“扶”“治”“传”“剩”是产业主体选择产业的行之有效的方法。

(一)“试”出产业

“试”的本质是创新。许多产业是“试”出来的,试”是选择产业十分重要的一招。反复“试'一个品种接一个品种地筛选,一个项目接一个项目地试、一个产业接一个产业地推,年复一年地试验,一定能够“试”出产业发展的未来。“试”会有成功,也会有失败。失败是成功之母,产业选择中应读允许“试”失败,但缺乏产业精神的“试'不符合创新的客观要求,在产业选择中要摒弃。

(二)“扶”出产业

脱贫攻坚,归根结底要靠产业发展这个定盘星?产业发展需要扶持,贫困地区发展产业更加需要扶持,扶持是贫困地区产业选择与发展重要环节。贵州脱贫攻坚之所以取得了巨大的历史性成就,就是因为在脱贫攻坚中“扶”出了大量的产业。扶持产业是扶贫的根本,贵州扶贫扶出了茶产业、扶出了中药材种植产业、扶出了特色食品产业……而不同的市州县,又因地制宜扶出了一大批各具特色的产业,麻江蓝莓、玉屏黄桃、兴仁薏米……“扶”是产业选择可靠保障,是产业选择的妙招。

(三)“治”出产业

贵州是典型的石漠化地区,这些年来,贵州充分尊重和发挥群众首创精神,广大干部群众发扬“宁愿苦干实干、不愿苦等苦熬”的精神,在恶劣的石漠化地区,围绕“石中植绿、绿上结果、果下见景、景点留人”发展方式,创造“培土增地”“长藤结瓜”等一系列石漠化治理的有效方法。经过多年的石漠化治理,不仅治理出了绿水青山,也治理出了遍地的金山银山,沿河沙子空心李、贞丰银洞湾花椒、荔波龙宝山桃子、晴隆种草养羊等一个个鲜活的实例,见证了贵州“治”出产业的竒迹。

(四)“传”出产业

贵州有许许多多的“传家宝”,赫章可乐猪、沿河白山羊、三穗麻鸭、织金竹苏、思南黄牛、平坝狮头鹅、道地药材……贵州具有异常丰富的生物资源和独具特色的农业遗传资源,栽培的粮食作物、油料作物、经济作物近600个品种、地方畜禽良种39种。这些“传家宝”具有十分重要的产业开发价值。发掘“传家宝”,因势利导,变传统优势为商品优势,发挥“传家宝”的竞争优势,发展特色经济,形成特色优势产业,这是产业选择的重要功课。

(五)“剩”出产业

供给与需求不一致是产业发展与升级的矛盾转化体。剩余是新产业萌生的要素基础。供过于求,造成供应过剩,对生产者而言是压力,同时也是寻求产业升级的动力,综观产业发展的历程,许多新产业萌生于前序产业的过剩。大量过剩的农产品寻求新出路的过程就是新产业萌生的过程,新产业的出现既解决了农产品过剩的问题,又进一步提升了对农产品的需求,农产品加工产业由“剩”而出。“剩”是农业产业转型升级的必要前提。

参考文献:

[1]孙志刚.来一场振兴农村经济的深刻产业革命[EB/OL],(2018—02—10)[2018—09—20],http://gz.people—com.cn/n2/2018/0210/c344124—31242589,html.

[2]高鸿业.西方经济学[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59,

[3]迈克尔·波特,国家競争优势[M],北京:华夏出版社,2002:70.

[4]熊吉陵,邓伟.我国“三农问题”及其出路解析[J],宁波大学学报,2013(2),

[5]马荣才,关于进一步增强农村合作社活力和竞争力的思考[J].现代农业装备,2015(6),

[6]刘旭友,浅谈发展贵州农村特色产业[J],中共贵州省委党校学报,2010(6).

On the Industrial Choice of Industrial Revolution in Rural Revitalizing

Liu Xuyou

Abstract :Agricultural products have dual attributes of nature and economy which are the fundamental basis for industrial selection. In the process of industrial selection, we should understand the significance of competitive advantage to industrial selection, and coordinate industrial selection with integrated development. The selection of rural industries should adhere to the four principles of precise positioning, characteristic guidance, market dominance and linking up the secondary industry, and use five methods of “trial”,“support”,“governance”,“inherit”and“surplus”。

Key words:industrial Selection;competitive Advantage;integrated development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